《夜的女采摘员》是一本由文珍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一):性别歧视下现代生活环境对于普通女性的阶级压迫………
“住进鸟的眼睛,鬼魂的眼睛,流浪狗和失声者的眼睛”,写我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但始终在这个世界角落里不断发生的故事。
——重男轻女。
这样的环境下,女孩子除了嫁人,还有什么用呢?当然有,成为工具人。先是家里的免费劳力(如果幸运地没有被流产,或被遗弃),天生就具备的照顾家人的职责,洗衣做饭洗碗,呼来唤去,如果拒绝,换来的往往是叱责甚至一巴掌,穿着表姐堂姐淘汰的旧衣裳。后来是某个男人生活里的点缀,某某的女友,炫耀的资本,父母手中的筹码。再后来,几件嫁衣、千篇一律的婚纱照换来怀胎十月、恶露不断、妊娠纹、乳房下垂、身材变形,用PS修饰、删改了婚姻生活中的不堪,朋友圈里的晒娃与逢年过节雷同的转账秀恩爱。某某的女儿,某某的妻子,某某的妈妈。如果孩子也是女孩子,往往也有一场暗流涌动——很少有女孩在长大后希望自己像妈妈。乏善可陈、惊心动魄的一生。
确实,她在这场逃跑的最初,就已经输了,不管她遇到的是XX,还是其他男人。她输在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要怎样脱离滤镜看待异性;输在除了自己的小镇,再没有更大的视野;输在一颗女性天生带有的自我毁灭性质的圣母心,用一个母亲一样的眼神凝视走进生命的男人,把他们当成男孩看待,一再地包容和相信;甚至输在她不是捞女,没有选择男人的条条框框。
成长总是和苍老同步进行的。当我们为自己的蜕变感到喜悦的时候,另一面其实是纯真的流逝,苍老的步步紧逼,蚕食属于青春的一切。
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的愚弄呢?女性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给社会定义和贴标签呢?渴求男女平等也着实是一出长期抗争艰苦卓绝的百年大计!哦~不止吧…………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二):生活现场是小说架构的根基
比起下辑更喜欢上辑。上辑写世事,爱恨情仇,辜负与被辜负,凄惨又动人。 生活现场是小说架构的根基,文珍将小说背景设置在北京、上海、深圳,并赋予小说人物以切时切地的行为活动,这是使小说具备动人力量的基石。 最喜欢的一篇是《抵达螃蟹的三种路径》,内又有三小篇,根据相手蟹、大闸蟹、寄居蟹三种螃蟹不同的生活习性与特点,比喻或关联而写。三篇都是讲困境。《相手蟹》讲身份认同,K作为一名后知后觉的同性恋,被爱人伤害,被情人欺骗,为了“很爱”和“不够爱”的时刻磨折自己。爱不分性别,关于爱的磨折亦不分性别。《大闸蟹》看得我气死,别和弟弟谈恋爱,谨记谨记。将对方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以为自己浅薄的“爱”可以偿还与弥补一切。对方帮我做饭洗衣,对方为我牺牲事业,对方照顾我、抚慰我、接纳我,而我,只需要说“我爱你”和“嫁给我”就可以了。好笑。《寄居蟹》讲依赖与被依赖,恋爱中的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生存,一味索取,花光对方的钱,也消耗掉对方的爱。 我一直认为,好的恋爱是促使双方共同进步的,好的恋人会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与自爱。如若被欺骗、被打击、被PUA,请迅速地决绝地逃开好吗。渣男不值得。 《乌鸦》《一只五月的黑熊怪和他的特别朋友》《养马驯养要诀》像寓言,动物拟人,赋予事件以“合理的荒谬性”,将心上人缩小放在背上飞是荒谬的,但思念并想方设法接近心上人的心意是真实的。真实与荒谬的张力由此发生。 下辑是个体的呓语,像是作者深夜的碎碎念,有点意识流,是比较私人化、个性化的产物。这种就是作者写着开心就好。或许其中一些片段与我的某些时刻某些情绪重合,但总归不是自己思索的产物,读来略觉隔阂,感触不深,不作评论。 提一下《鬼故事或三人行》这篇,开始读的时候有点生气,觉得情节很俗套,为了黑暗而黑暗。但慢慢读下去却突然理解,我没有接触过的黑暗,并不是不存在;我甚至想象不出的恶,也许就真的残酷地伤害了一个又一个人。但还好,世上总有人在发声,为受辱的、死去的灵魂伸冤。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三):在白天丧气,在夜晚摘星
初识文珍,是《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那本书,当时看的又欢喜,又难忘,尽管内容在过了许久之后已经全然忘却,但是那种感觉,还是会像风一样,某一个不经意时刻,又会轻轻吹过来。
这个秋天的第一缕风,来自她的新书,书名吸引我,也没有去看简介,就很固执想要,然后就很有机缘的被赠予了一本,也是缘分。
在出差的路途中看完。路上是不深的秋,间或还有执拗的阳光。林雅的人生和初秋的树叶一样,漫不经心的掉下,落在人的身旁。螃蟹也在秋天的天空下,和书里的某一只相遇。刺猬偶尔在巴黎,偶尔在西北的某个土墙边。这种阅读的感觉非常的,曼妙,还有那么一点点奇幻,在一辆秋日天空下疾驰的车里,文珍用文字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绮丽的舞台,经由文字,人离开此刻,进到那个舞台之中。
此刻外头是安静的秋夜,在偏僻的城郊的酒店里,书被合起来放在床头柜。刚刚读完,来来回回在心里和书中的那些故事拉扯,和故事里的人无语相对。某一刻想到这趟奇幻之旅结束,还有一点点怅然。
普通人的,微弱的,狡黠的,拥挤的,疏离的,低矮的,坎坷的龃龉和难堪,不安和悸动,无可奈何和不得不,都在书里。
我在想,我们应该如何从阅读中获得更高的共情,在如此绵密的文字带来的浪潮中清醒之后懂得更多,很不容易。可能会很碎片化的,偶然的在某一段文字段落中代入自己,代入身边某种熟悉情感,与这种片段完美贴合,但总是无法完完全全严丝合缝的说都懂都理解。
文珍笔下的都是普通的人,在一个社会链条中末端的人,这些普通人的遭遇,也很普通,被书写之后可能会变的戏剧化,但依然普通。而把普通人最普通的故事写的曼妙奇幻,却不容易。因此,我很感谢作者的书写,让人把眼光更多的放回去,理解和感受。
低处的人也在舞蹈,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哪怕是不太那么昂扬的,很迂回曲折的,或者丧气的。但是却都还是有闪亮的时刻和片段。这种明明暗暗的组合,特别美,特别人间,特别真。
作者的后记叫《那些被采摘又晾干露水的夜晚》,和书名呼应,我从某个角度想象,也许这些文字多的来自像此刻这样的夜晚,安静的,庞大的,神秘的。
我们的阅读,譬如在夜晚摘星。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四):安静的夜
这是我第一次读文珍的作品,在八零后作家里可以说是我国非常致命的一位作者了,因为之前有参加过几次书展的活动简单了解过,恰巧因为疫情的原因看书的时间比较多,终于拿起一本书开始了解这位作者。从文字可以看出一种来自现代的亲切感,这些文字是有温度的,在讲述着离我们很近的故事。
作者说这本书中的内容距离她的真正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甚至很多都是虚构的,但我从这些故事中看到的是作者通过很多角度与角色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从而去合理的创作出这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文字。虽然把属于人类的情感寄托于那些动物看似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其实我觉得作者这么处理反而非常巧妙,人类的身体只不过是一个躯壳,每个人真正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心。我们都会思考,无论是谁都无法一只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当身处角落的时候就会审视内心,这种孤独感屏蔽了一切嘈杂,帮助整理和消化这些情感。
书中有谈到同性恋青年所面临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虽说经常能够简单,但是毕竟他们属于少数,对于这样一种人物的内心塑造其实是很难的。作者把最现实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面临成家的选择写进了故事中,虽说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是这确实是一段比较难处理的感情。现在的社会中生存已经不是第一要素了,一个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才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造成这一切的到底是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加深,还是选择太多造成了人们的困扰,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用螃蟹、乌鸦等这些动物作为载体,好像并不觉得突兀,也许是因为它们跟人类不同,就像我们与别人不同一样。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我们在看作者解剖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恰巧这个时候我们也在随着作者的步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从未被发掘过的情感。现实和想象是不同的,我们一直在抱怨,但是能做的只能是默默接受,开心和难过都是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书中的故事就像是人生一样,漫无目的,在路程中会遇到很多坎坷,但最终还是要经停很多站。窗外的风景一闪一过,模糊的画面中透露着无数细节,在循环反复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作为一个极小的个体,是不是应该试着了解一下别人的内心。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五):深夜的寂静
新到手的小说集,让我看得不乏心中有点难受,不为啥,今年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利用诙谐的手法写出了现在生活中的种种琐事,有小时候的,也有中年人的,当下网络生活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点点滴滴~小孩子从小对所有事情的爱护,不解,好奇,足以促使我们一起投入之中。年轻人为何喜欢三里屯呢?那里是潮流的前沿,也是新时代网红们的聚集地。乌鸦们为啥喜欢挑选对象呢,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身强体壮,努力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与我们的不同点在于,人类不能够这样每年一选,需要做的是忠贞不渝,白首到老,所以在选择对象结婚时,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乌鸦的身材与叫声不相匹配,人类的生活无不再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动物们的生活,人类的侵袭,阻碍了它们的繁衍与迁徙,促使了小虫子等的泛滥。这一切都由人类自己所负担。同类间不同种族召集到一起开大会,像极了我们人类中帮派斗争的选择,你来而我往。
就在有一天,小孩突然感觉到变得自由了,在马路上晃晃荡荡度过一夜后,连夜去往了天津,就是因为不喜欢被人打扰,更想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边过夜。在办公室里跳起了舞,不论它的性别,爱好,性情,从下面上来,又怀着怎样寂寞的心情。微笑的去看望着空洞的牙床,望着那个鬼说:太长的夜晚,该怎样度过呢?自己心中出现了这种问题无法与别人交谈,只能这样心中生人,恍恍惚惚,任由一只鬼活在自己新里,可以那是自己的孤独啊。
作者在这之后描述的人物自说话的情形成家严重,寄托在了泰晤士河两畔的高楼大厦间,发现被吹着东倒西歪的鸭子,哈哈大笑的笑出眼泪,这是应该如何呀?作者在后记中写道:被采摘又晾干露水的夜晚,这篇出自疫情期间的小说,本来为了在那之间上市销售,可因为疫情的耽搁一切均已被误。偷偷的躲在白杨树间的树荫之间,透过枝叶看老师,表情肃穆的站在我相片前的同学们,随着妈妈的哭声,好些人都哭了,自己的逝去只能任由在一旁自己静悄悄的看着,不敢吱声。普通的女孩相貌往往也平淡无奇。文末的那段《乌鸦》彻底表露了作者的心声,她们是在爱着,并且因为爱而绝望着。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六):夜孤独女敏感采摘记录
最近入手一本《夜的女采摘员》,放置几天一直未读上,今日捧来读,上辑是中篇小说,下辑比上辑短些,但也属于中篇小说,在小孩小孩里讲了很多故事,串门的习俗,串门时发生的事情,一家人就像是当今社会一个小上班家族家庭一样,生活琐事,事无巨细,压抑,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女人不生孩子就是失败,男人孤独终老就是失败,道德侠们太多,故事写的很细腻,细致入微,读来不觉身后脊梁骨发凉,瑟瑟发抖,感同身受,我总觉得生活真的就是这样,性格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决定了你的一切,哪有那么多幸运,无非都是努力或者不努力活着。
螃蟹我只知道孕妇是不能多吃一点点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同事的妻子在孕期就吃螃蟹,但是不敢让她多吃,毕竟医生也不建议多吃,作者用螃蟹来隐喻社会人与人相处的种种情况。我推荐大家来读这本书。
在办公室里过夜,像极了聊斋志异,搜神记,梦溪笔谈,志怪小说的感觉,但是很温馨,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怎么办呢,想办法过下去呗,余华在他的活着里写的福贵,亲眼目睹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去,他仍坚强的活下去,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想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中国部分人有劣根性,是改不掉的。
通读一遍,觉得自己很孤独,觉得很容易对号入座,觉得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自己身上,孤独寂寞压抑,但是读完就解脱了,一定要认真仔细看,我们独立思考阅读的时间不多,留给手机的时间更多,这是智人的退化,埃隆马斯克现在研究开发的东西,未来就会取代部分人力,他就是钢铁侠一样的人物,化学,生物,物理,地理,气候,统统都是知识,小说月刊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我佩服作者创作的能力,她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深深理解,去感悟,去分享。
在最后的总结里,她虽然拒绝回答,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应该有拒绝的能力,如果不懂的拒绝就像是上辑第一个故事女主人公那样,跟着父母去看了乡下的亲戚,但是又不是自愿的,所以心里活动很多,但是很多事又没有去做,又想那么多,还是邓公那句口号好,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七):采摘经典故事
《夜的女采摘员》一看书名,笔者有感觉这本书或许会有两个热点或者说是升值点。第一是采摘员;第二是夜的。夜晚的女性采摘员,有别于男性采摘员,性别差异也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吧?不好意思,这只是笔者的一个猜测而已。网上下单,等待书到手,经过这几天的焦虑等待,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夜的女采摘员》一书的作者为文珍。全书共分上下辑,上辑为甜乌鸦,细分为小孩小孩、抵达螃蟹的三种路径、刺猬、乌鸦、一只五月的黑熊怪和他的特别朋友、赛马驯养要诀、狗;下辑为夜的女采摘员,细分为灵魂收藏师、在办公室里过夜、鬼故事或三人行、雷克雅未克的光;后记:那些别采摘又晾干露水的夜晚。这么多内容都非常精彩,而笔者对第一辑的小孩小孩一节非常喜欢,的确是个感人且难忘的好故事。
第一节小孩小孩让我想起了最近比较流行的歌曲《少年》,歌中唱道:“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我们还是从前那个小孩,从小林的故事讲起,她高中时的学习生活一笔带过,详略得当,更为重要的是,她那段不为人知的地下恋情。她的梦中情人是小刘,班里同学根本对这段情一无所知,因此,同学们压根也不知道。只有小林和刘赟自己知道而已,或许这个地下情堪称绝版爱情大潜伏。
小林和刘赟之间的感情纠葛这是如萍水相逢、蜻蜓点水般入木三分。小林对刘赟可谓是一往情深深几许、含情脉脉、痴心不改、我心依旧,而这位刘赟可谓是存在父命难违的唯唯诺诺之流,据说他父亲是退休军官。他是的典型的听他爹话的乖儿子,父亲同事家的孩子和他青梅竹马、两小儿无猜,家境殷实,于是,这个小伙子还是听了父母之命。进而糊里糊涂地把自己婚了,可没有感情基础的这桩婚姻可谓是危机此起彼伏。十年了,刘赟已婚、小林单着。可是,十年间他们却依旧通过短信和微信保持联系。怎么样?一个婚外情可谓被埋下了导火索,干柴遇烈火一擦就着。可是,这是我们想多了,婚外情、异地恋都没有发生,或许只有友谊长存。说实话,男生刘赟可谓是想得到媳妇、且婚外情也获得丰收?这个结果是我们想看到的吗?或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另一个新家庭的重组?一言蔽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故事的确让人想入非非、遐想连篇!预知后事如何,敬请各位读者自己细品。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八):独属于当下的失序、脆弱、真实 和众人的情感群像
《夜的女采摘员》书评 一眼相中文珍的《夜的女采摘员》是因为它属于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女性作家书写的女性叙事。封面与海报上的文字透出一股东方阴翳文化所具有的,清澈纤细的情感,微弱的叹息。文学艺术始终追求美,正如悲剧中才显示出人性的深刻,相较于阳刚的男性的欲望视角,女性对女性的怜惜的凝视(小孩,小孩),和城市与农村里的一切脆弱、失序,都是独具美感的文学着眼点。 书封尾偶有用词近似市场滥觞的矫揉,因而本书易被纯文学严肃读者下意识忽略。然而那些真正充斥着如珍珠一般的才气的妙语,确是实实在在的出挑,遣词造句上节奏得当,阅读体验足够抓住读者。全书大都是倾诉语气,是普通人在备忘录中写日记的家常感,却更加自由,轻盈,面面俱到。深沉一些的故事和口吻,文字老道如名家散文,端正绅士而又非常自然。看得出作者的阅读量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体悟能力,越读越觉得不虚此行。 言辞美如表层的色相品评。本书真正的立身之本,在于叙事。文珍记录下的,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女性生命状态,是大家都曾经历过却从未有人言明的共同情感。文珍以非亲历者难以体会和逼近的细节达到了文学真实。数量庞大而却在传统观念中被定义为边缘,在社会眼光中常被加以偏见的少数同性群体,他们的故事常常碍于公开故事对本人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难以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内。而社会发展之下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又是当下世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想要去探知这些隐秘而又独特珍贵的情感,往往只能在自媒体与社交网络上独自寻找。但是,这些明明是值得被纸质印刷书籍记录的,2019-2020这个特别的年份里的人的情感肖像。 文字极易沉浸,毕竟这是此时此刻这个世界上流淌着的故事,是紧贴那个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生存的读者的情感神经的叙事,此时此刻的真实情感最能打动人。篇章似乎存在递进关系,人生阶段涉及儿童时期的敏感脆弱,少女坎坎坷坷的成长经历,高校市井生活,职场工作者的男欢女爱和饮食欲望,就像是看到了人生每一个选择岔路口的千百种人生。那么,除却这些虽然敏感易碎但好歹美好的感情,文珍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看到了贫民的毫无出路的了无生气,把没能力自我表述的三和大神在故事里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欲有爱,有出身的悲剧和贫瘠的乡土,有希望也有迫不得已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单一不上进的标签。那些在城市办公室或乡镇流水线每天陀螺一般忙个不停的人们,或多或少曾遗憾过不曾有一位作家能体验到他们所经历的生活而记录下错综复杂的现世生活,而这,就是文珍作为一个当代作家存在的意义。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九):我理解一切因为我是一切
初识文珍,便是在这本《夜的女采摘员》,一本献给孤独者的故事集,独特的文笔,对待人物像萧红一样温柔悲悯。因此,特地去了解了她这个人,她的小说,她的文笔。大约是映衬了名字里的这个“文”字,文珍的小说一向文气。如果将这个文气具象化,那约略可以指向细致的文字、妥帖的叙事,以及文珍对人内心幽暗微妙的一贯兴趣。显然,文珍对“人”的兴趣远超于外部世界,她乐于观察人、凝视人,也就对人的心理把握精准。“我理解一切因为我是一切,夜晚,静默,生命的暗影,微小的爱,柔软也是一种力量,弱者也可以相互守望:为无名者立传,为失败者安放心灵,为崔弱者重建爱的秩序。”写活了这本小说。
上辑《甜乌鸦》,我宁愿我是乌鸦,是狗,是黑熊,是刺猬。一个人,就是一座小型动物园。动物们的种种孤独、恐惧、天真、狂喜,全部和我有关。平凡的开头,贴近生活的故事,每一篇都那么平庸而又真实,道尽了人间的百态。文珍小说里的人是嵌在各种生活境遇里的,他们的某一部分在生活的断裂处、缝隙处甚至光的背面,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些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世界的连结状态呈现了社会、人群、文化的种种幽暗小径。小说集里,文珍有意地扩大了自己凝视的人群,变换着一些观看的视角,这是一种寻求突破的努力。上辑中有几个故事让我读了以后很难平静。《小孩小孩》讲述小孩子看似在关爱下成长,实则家长根本不了解小孩子的想法和遭遇的情况。小孩子喜欢的东西却被家长当做垃圾一样随喜丢弃。父母只关心小孩子的读书成绩,其他什么都不管。这种爱的缺失与片面让小孩子长大以后很难有爱人的能力,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也会长久伴随。小孩子有着可以洞察秋毫的内心,她会小心翼翼地去和大人相处,去尝试体会大人的感受。那句“姐姐,你现在高兴一点了冇得”直接戳中了泪点。所以,请真真正正地去关爱孩子,别让他糊里糊涂就自己长大了。
下辑《夜的女采摘员》,收入了四个故事。这些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读来更像是作者讲述梦境一样。《在办公室里过夜》作者转换角度去描述故事,可见作者的思维逻辑之强。《雷克雅未克的光》的文字读起来很容易让人共情,里面有许多句子值得反复揣摩,或许更应该记下来。“我们总是希望被爱,被了解,被接受。最渴望得到的爱就是被无条件接受,但是这个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无条件的爱这回事。”愿你我都能通过这些故事明白爱的真谛。
《夜的女采摘员》读后感(十):无望与热爱,鬼魂与尘埃,乌鸦的暗恋与刺猬的柔软,种种孤独,恐惧,天真,狂喜,全部和我无关
该书分有上辑与下辑。
上辑叫做甜乌鸦:其中共有七篇文章,分别叫做小孩小孩、抵达螃蟹的三种路径(分别为相手蟹、大闸蟹、寄居蟹)、刺猬、乌鸦、一只五月的黑熊怪和他的特别朋友、养马驯养要诀、狗。
下辑叫做夜的女采摘员:其中共有四篇文章,分别叫做灵魂收藏师、在办公室里过夜、鬼故事或三人行、雷克雅未克的光。
最后是一篇后记:名叫那些被采摘又晾干露水的夜晚。
文珍试图通过小说解决生活的困惑。小说集由十个短篇小说组成,主要从第一人称角度,甚至第三人称叙事也主要是独白。这是内心的耳语,是沟通和诚实的尝试。然而,独白必然是受限制的角度。作为读者,我们只能看到叙述者提供的细节,我们无法真实捕捉对方的想法。
在这本小说集中,有一个小女孩不再长大了,一场事故修复了她的生理状况。她不明白她的命运,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机,以及谨慎地去信任去爱的状态。,然而,她已经足够理解离别了,慢慢地,她将更加理解黑暗里沉默隐忍的等候,慢慢地,她终将明白很多等候并不一定有结果。
文珍喜欢完全措辞、不复杂但不忧郁的物体的隐喻。例如,她说:“螃蟹几乎代表他生活方式的所有隐喻。要隐藏自己的真正取向,用坚硬外壳掩饰内心的爱欲。”例如,“刺猬”用于描述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成长的痛苦和职场的人际关系。当天气寒冷时,要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相互刺伤。
在夜与日交汇处,文珍实现了现实与梦想的和解。儿童看到的世界肤浅而快乐;而我们成年人,我们的灵魂是灰色的,无法相信童话,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爱和真理。
作者在这些故事书写那些时代断裂过程中掉进了缝隙里的人,他们是被生活之手高高扬起又轻轻落地的尘埃,也是黑暗水面之下拼力凫游的无名者。所谓“夜的女采摘员”,就是以理解之眼,共振之手,去采撷那部分更黑暗,更微不可见的,更转瞬即逝的情感与内心真实,在日常的风暴中写下温柔颂歌,在失序的世界里重建爱的秩序。
摘选:无望与热爱,鬼魂与尘埃,乌鸦的暗恋与刺猬的柔软,种种孤独,恐惧,天真,狂喜,全部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