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灶神上天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去了,按照本地习俗以后的腊月日子是各有主题的,腊月二十八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请过门神就到了腊月二十九,按照习俗腊月二十九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主题是蒸馍,叫做“二十九,蒸馍篓”。
先些年在我们这里,发面蒸馍也有着约定俗成的:每家根据情况,蒸的馍至少要能够吃到“破五”(即过正月初五),有的人家蒸的馍,甚至能吃到正月底。馍的品种花样很多,有圆方兼顾的馍叫做糕子、有摸了辣椒和油盐然后卷席一样的花卷馍、有石榴形的肉包、菜包、红薯包等,顺便说明凡是带有馅儿的馍是要有量的限制的,还要尽早把他们消耗掉,因为天一热他们会先变质的。一般不蒸上尖下圆的馍,平时是不做这种样式的馍,因为在上坟祭祖、敬神还愿时多用这种形状的馍,不过现在人们的忌讳少了,有的人家会蒸点尖顶圆馍,那也是为了逗小孩玩的。馍的个头一般在几两重,重的会达到有1 斤多重一个,也有3 斤重的,不过蒸大馍的户一般是有特殊原因的,一般人家都不蒸那么大的馍,其主要原因是不好蒸熟。有的在白面大馍上做成莲花瓣、菊花叶、歪嘴桃等许多花样儿,再涂上不同的颜色,花花绿绿,红白相间,十分好看。大花馍一般是春节期间走特别的亲戚时带的礼品。
蒸馍时一般会蒸些枣花子馍,也就是在纯面圆方兼顾的馍上按几颗枣子,也是过年时必须准备的。也有个别人家特意变变花样,还给蒸馍起个名字,叫什么“二龙戏珠”、“童子献寿桃”、“富贵不断头”、“鲤鱼跳龙门”、“莲花瓣”等。这些花糕的式样既寄托了人们的某种美好的愿望,又充分显示出了妇女们高超的技艺,也算是一种食品艺术。
春节蒸馍,还带一点神秘色彩,一般是热热闹闹,但只说吉利的好话。连外人进来,一般也只说几句吉利的话。比如蒸笼漏了气,发现后也不能大惊小怪,赶紧不声不响地封严。像“烂了”、“完了”、“不熟”、“黑”等等词语,都被视为不吉利,在蒸馍的时候是不能说的。没有蒸笼的人家,要事先约好借蒸笼的时间,别人正在蒸馍,不能去借。用后还笼时,必须在笼里放一个或者两个馍,以求两家富有,吃喝不愁。
腊月二十九是够繁忙的一天,不过那些都是先些年的事情了,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一般是不需要那样繁忙了,就是蒸馍,也是够三两天食用就可以了,因为超市一般在正月初一下午就开门营业了,就是开门晚一些的超市,到正月初二一大早就鞭炮齐鸣迎新年了,开始营业了,他们谁愿意错过银子进门的好时机呢?走亲戚也是到超市买些东西,不再带蒸馍了,蒸馍也是自己食用,就用不着蒸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