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追追追》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2-03 02:59: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追追追》经典读后感有感

  《追追追》是一本由〔日〕赤羽末吉/著•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追追》读后感(一):这是一本需要孩子讲给我听的故事

  同一般的童话故事一样,《追追追》的开篇也是“很久很久以前”。 与一般的童话故事不一样的是,这本书的字数几乎两只手都能数过来。 拿到手的时候小侄子被有趣的图画吸引了,让我给他讲故事,我翻开书以后发现这实在有点难为我,于是我把书递给他,“今天换个方式,你给我讲故事吧。” 小侄子一本正经翻开书—— 这里有一只狗子,和一个大人,大人身上有小鸟,被狗子吓跑了,于是他开始追着被吓跑的小鸟,路上摔到了山洞里。 他指着露出两条腿的人哈哈大笑,仿佛他也在跟着主角一起追逐小鸟,在一片青山和白云里,乐此不疲。 我同他说,不对不对,他是挖了个洞,从山里穿出来追小鸟了,小侄子非常疑惑,“山也可以挖洞吗?” 我试图同他解释在山里挖洞的可行性时,他已经翻到下一页。 主角撑着荷叶当作雨伞,小鸟在树上蹦蹦跳跳为主角踩下熟透的果子,一场原本的追赶成了放松心情的旅行,他和小鸟成了朋友,在追与被追中体验着难得的快乐。 他们一路经过了重重高山,一起度过了春夏秋冬,在路上留下了一连串的笑声,那单纯的快乐似乎要透过书本跳出来。 同书里被吸引的小孩一样,小侄子也跟着主角一起加入了追小鸟的旅途中,身后还跟着一群凑热闹的小动物,直到他们遇上一匹马,那马淘气地将小鸟赶向主角,于是这场追追追的游戏终于结束了,小鸟回到主角身上,再次愉快的玩耍起来,他露出的笑脸憨厚又满足,同小侄子的笑容如出一辙。 我问他,“这书好看吗?” 他咯咯笑道,“好玩!”然后又一次翻开书,自己琢磨去了。 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 我在一旁忽然想到,童年的游戏似乎都围绕着追逐展开的,没有原因的突然开始你追我赶,哪怕途中不小心摔倒,也会立刻笑着爬起来,仿佛有一身的力气,永远感受不到疲倦。 快乐对于孩子来说,总是直接而简单的,我望着还在缓慢翻着画册的小侄子,问他,“你跟朋友也是这么玩的吗?” 他囫囵点头,似乎想起什么似的,他突然转身哒哒哒跑到他的小工具箱处,又哒哒哒跑回来,原来他拿了自己的彩笔。 没想到他居然在纸上临摹起了书里的画面,歪歪扭扭的,完全看不出来画的什么,见他非常认真专注,我便没有打扰他。 作为儿童读物,《追追追》并不是一本需要大人讲述的故事书,而是需要孩子自己阅读体会。可能相比于成年人的生搬硬套,孩子的理解才是最为准确的,他们往往比我们更能体会到书里那些场景的转变,和亲切。 因为那是他们此刻正在经历的,真正的童年。 而《追追追》也让我突然醒悟,比起一般的童话书,或许这类型的书会更适合小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他们来讲自己眼里的故事,而不是单纯的由我们来给他讲,那些白纸黑字,没有空间的故事。 这对于正处于启蒙期的孩子而言,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就如我以前从未发现,小侄子居然还有绘画的兴趣。 也算一大收获。

  《追追追》读后感(二):追,我们人生中一直在做的事

  在我们的童年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情景,小伙伴之间追逐打闹着,似乎是无意义的追逐,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孩子就应该回归最原始的状态,想哭想笑打打闹闹,这也是孩子的天性。

  《追追追》是一本绘本,并不是讲述孩子之间的追逐,而是一个旅人追逐飞鸟的故事。当我分翻开绘本的第一页,我就深深的被画面吸引了。这似乎是一个典型的日本风格的画风,画中的人物是典型的日本古代的人物,并且这种绘画风格应该也是传统日本绘画艺术。绘本中的风格很多样,有类似漫画的宫格风,也有类似我国山水画的风景绘画,这些都组成了这本绘本独特的风格。 有意思的是这本绘本中几乎是没有文字的。虽然没有文字,但也是能简单的表达出故事的意思。从头读到尾,你会发现书中包含了整个季节,春夏秋冬,连主人公的服装也随着季节而变化。孩子也能在这本绘本里体会到日本的一些景色和风情。我也会告诉孩子,这是和我们所在的地方,不一样的国家,人物特点的不同,也有风景文化的不同。

  而在我看来,正因为这本书没有文字,才让孩子更加的充满想象力。孩子可以根据绘本中的画面自己去想象,自己去解释绘本中的故事。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或许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人的追赶。但在孩子的眼中,可能会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画面。旅人追逐着小鸟,上坡又下坡,穿过一座山渡过一条河,又在雷雨和大雪中不停的追赶着,这也是旅人对于他的目标的坚持不懈。所以在故事里,我们可能也能看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努力。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本绘本的作者是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亚洲人,他创作了很多民间的故事图画书。这一本书也是他一贯的风格,书中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多读几遍,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故事中的四季景色,也不断的变化着。如果细细观察的话,旅人人的表情都在变化。可见作者对于细节上的注意。

  其实这样的故事是虚构的,真正的成年人会否追着一群小鸟不断的奔跑呢?但在孩子的心目当中,这是一件值得做,也是有意思的事情。虽然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在追逐小鸟,但我们或许是在人生中追逐梦想。

  《追追追》读后感(三):翻开之后,比想象更令人惊奇的游戏书

《追追追》这个绘本故事,在大体翻阅过内容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夸父追日的传说。夸父为了众人,在烈日下奔跑着,跑过山,跑过河,终于倒在了路上。后人不是很在意他追逐日头的结果,他身上这种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人们。

在这本日本作家赤羽末吉创作的游戏绘本《追追追》中,同样表现了一个追逐的人,只不过,他追的不是什么太阳,也没有像夸父那样留下英名。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赶路人。不过就是这普通人身上的有意思的故事,也许更加贴近寻常的生活和感受。

这个故事由日本作家创作,所以我们首先带入的是日本的服饰和时代背景。主人公是一个赶路的男人,他扛着一个工具在赶路。能看出来,今天的天气不错,走在绿叶红叶交织的大树下,他的心情非常不错。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旅人。他呼哧呼哧地走着……”跟所有的故事一样,这是一个发生了很久的故事,男人是谁,是什么时代,似乎不那么重要了。细心看,男人的身上有着和四周叶子颜色极相似的六只小鸟。你没有猜错,这个故事,就是围绕这六只小鸟中的五只展开的。

这本书的定义是一本游戏书,所以,故事一定会朝着有趣的地方发展。有趣之处在哪里呢?一匹狼出现在了旅人的身边,旅人很害怕,旅人衣服上的画着的五只小鸟也很害怕,它们出人意料地,从旅人衣服上脱逃了。

在属于我们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分别读过《渔童》《神笔马良》这样让画中的人物走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比如《渔童》那个盆子里的小娃娃,他会给主人送来财宝,也能惩治贪婪的地主。而神笔马良,则更是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的童话,大多数都是对现实欲求的折射,而这个故事中,活过来的小鸟们,是纯粹来给旅人添麻烦的。

这头可怕的狼,吓跑了小鸟,就逃掉了。但是旅人低头看看自己的胸前,小鸟所在的地方,都变成了白色的轮廓,而天空中,飞舞着五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怎么办?追吧!游戏总要有互动,所有的童话故事里,想要让人物动起来,一定要设立一个追寻的主题。因为在追逐的过程中,才可能发生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情。

古代的人们,没有GPRS定位,更没有掐指一算的超能力,所以,旅人只能用自己的一双脚拼命地跟上这些飞翔的鸟儿们。鸟儿们飞过大河,他就跑过大河;鸟儿们越过高山,他也越过高山;一群蓝色的鸟儿从他们身边路过,像一片蓝色的暴雨冲击着旅人,即便如此,旅人还是奋力挣扎,穿过“鸟海”去抓住属于自己的五只鸟。

山川有四季,故事里的四季,更是一转眼就出现了。所以,旅人从春天追到了冬天,草叶枯黄了。他穿着的衣服似乎也显得单薄了很多。一转眼又是春天,大地回暖,鸟儿们和旅人都顶着伞,在春雨的洗礼中,追啊追。秋天来了,柿子红了,柿子树下,旅人要歇一歇,鸟儿们也要休息休息。大家似乎达成了了共识,一起吃点柿子吧!

秋天之后是冬天,冬天的到来形式别具一格,我在这里留一个悬念,让读者自己去看。总之,小鸟们和旅人都戴着斗笠,来到了飘雪的冬天。村庄里的孩子们,鸡妈妈带着小鸡也来追鸟儿们了。到底要追到什么时候呀!你猜猜这场追逐 的游戏是怎样结束的?

一匹身上长着圆形花纹的马从对面跑了过来,它嘶吼着开始追这些鸟儿,这些调皮的小鸟虽然逗了自己的主人一路,但是能看出来是害怕大马的,所以,它们嗖的一下,回到了自己本来应该在的地方——旅人的衣服上面。一切似乎要恢复正常了,等一下——为什么旅人的脸上,会有马身上的圆形条纹——哈哈,原来,马身上的条纹,也被鸟儿们吓得到处飞,它们飞到了旅人的脸上!

在这本有意思的书里,身上的图案和条纹,原来都会跑出来呀!

这本书,我和七岁的孩子一起读,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他分别发现了:从衣服上飞出来的鸟儿是五只,旅人从春天追到了夏天,在追逐的路上,旅人从一座山的中间穿了过去,冬天的时候,小鸟头上也戴上了斗笠。故事本身是有趣,画面的图片有着日本浮世绘的风格,旅人的奔跑姿势也是造型各异,在季节和颜色的变换中,我们仿佛在做一个变身和追逐游戏,你不知道下一次你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者在什么样的场景中。

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呢?我想一种是角色扮演,一种是追逐打闹。角色扮演让他找到另一种身份的归属,而追逐的过程,就是在奔跑中捕获自己想要的目标。恰好,这本书中都具有。所以无论是静态的插画风格还是动态的行为模式,都符合孩子的天性,也符合一本游戏书的定位。

故事讲完了,我有时候会想,孩子们读完的故事,到底会内化成为他生命中什么样精神,帮助他一天天地成长呢?至少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从现在开始,不会认为一切都是固定不变的,在大人这里,我们叫万物有灵,在小朋友眼里,那就是一切都是生动鲜活的,他会觉得,世界真有趣呀!

这就是我们做书的目的和意义。

  《追追追》读后感(四):亚洲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赤羽末吉的奇趣作品,只读一遍根本不够!

  

读到了一本风格独特的图画书,日本图画书作家赤羽末吉的《追追追》。

《追追追》与许多绘本不同,大部分页面没有文字注解,刚开始我还有些奇怪,但反复读几遍后,才感悟到,古有“此处无声胜有声”,这里是“此书无字胜有字”呀——没有文字帮忙概括大意,只能“自食其力”的我们,反而能看到更多、想到更多。

旅人与小鸟的故事

《追追追》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人在路上走,突然蹿出来一条恶犬,旅人衣服上的五只鸟被吓了一跳,一齐离家出走。旅人赶紧去追,穿过山川河流,经过一年四季,终于追到了五只鸟。

我们在阅读时,追随旅人的步伐,看到了绝美的风景。高耸的山与云齐肩,金黄的太阳从地平线上探头,秋天时落叶为大地铺上一片橙红的毯子,柿子熟了,满满地结了一树。

晴天、雨天、雪天,高原、平地、丘陵,五彩缤纷,很有奇异感。在漫长的追赶过程中,旅人的神情、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刚开始,他眉头倒挂,愁容满面,一心想着快点追到五只小鸟,他身体前倾,大步迈进,两只手竭力向前扑;渐渐地,这场追逐变得有情趣起来,夏雷滚滚,雨水落下,旅人掰了一支荷叶做伞,步伐也变轻盈了;最后几页中,尽管还是没有追到小鸟,但旅人的眉眼平和,甚至有些兴致盎然的样子,五只小鸟也回到了他的怀抱。

充满奇趣的画风

《追追追》的故事很简单,可这本书的画风真的很特别!

我不够专业,摘录豆瓣上的简介给你们:

“在日本歌舞伎舞台般的绚丽豪华背景衬托下,不但富于戏剧趣味,也展现日本传统绘画的独特美感。”

就,很新奇的感觉。

除此之外,如果你仔细阅读,会发现许多跨页的剧情是连续的,有种微妙的动感。比如左边一页中,旅人追着小鸟上山,右边一页中,则已经跟着下山了;左边一页中,旅人为了抄捷径,钻入了一座山,右边一页中,旅人成功破山而出,离小鸟近了许多;这边,旅人奔向了一大群蓝色的鸟,那边,旅人已经被这群鸟包裹了... ...

奇中带趣,很有意思。赤羽末吉说,“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读者一定要一遍遍地阅读,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不知道书里还有什么小彩蛋,没有被我们挖出来呢?

充满哲思的寓意

这个故事究竟有什么寓意呢?书名叫《追追追》,但我读后的感悟是,“不必追”。有时候你越竭力去追赶,反而适得其反,而当你放松心态,放下执念后,会发现该是你的,自然会是你的,而不该是你的,强求也无用,渐渐地就看淡了。

旅人一开始怎么都追不到小鸟,穿山不行,越岭也不行;但当他停下脚步,开始关注当下,走走停停,欣赏沿途的风景时,小鸟也放慢了速度,一会儿停在枝头,一会儿爱美地改变装束,最后,自然而然地回到了旅人的衣服上。

旅人之所以是旅人,想必有个目的地,可突如其来的“事故”,让旅人不得不改变方向,跟随小鸟前行。可是这一路,也有这样好的风景,也收获了这样好的心情,或许对旅人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哦。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一句话可能更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赤羽末吉生于1910年,而《追追追》出版于1978年,书里旅人和小鸟的故事,体现了这位六旬老人对生活的感触和热爱。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希望你喜欢。

  《追追追》读后感(五):图画书也能产生动画感,一本值得翻阅多次的绘本

01

孩子看到车在跑,就会跟着车跑;看到马跑,也会跟在后面跑;有时,狗也会追着孩子跑。这没什么理由,跑啊跑啊,就是孩子的世界。我想把孩子的世界表现出来。——赤羽末吉

能够说出上面这句话的赤羽末吉是真的懂孩子啊。

我带我家的双胞胎在公园里玩,追逐小鸟的游戏是每日一定会有的,在他们的追逐过程中,眼里没有高山和流水,没有草地和花朵,更加不怕风吹雨淋。在孩子们眼里,当时当下只有那一只只不停歇的飞鸟,它们煽动翅膀,孩子们就跟着迈开双腿拼命追赶。

所以,每当这时候,作为妈妈的我,看着他们笑得欢快,心里也跟着开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一下孩子要注意脚下,别被树枝绊倒,别被泥坑弄脏。

面对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追逐,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也只是当个乐趣罢了。

然而对于一些艺术创作者来说,可能生活中处处都是灵感。

所以,我看到赤羽末吉的这本《追追追》的时候,非常佩服。

《追追追》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旅行的人追逐小鸟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去远方旅行的人,他穿着一件绣有小鸟图案的衣服,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去旅行。在旅途中,一只凶猛的大野狼把旅人身上的五只小鸟吓得飞走了,于是旅人赶紧去追小鸟,他穿越高山、草原、田野,经过春夏秋冬,最后在一匹马的帮助下,终于追回了小鸟。与此同时,马身上的斑纹跑到了旅行的人身上……

《追追追》这本绘本全书文字非常的少,用大量的图画来表达故事情节,也可以说是一本无字书。

02

说实话,就是这样的一本无字书,让我和孩子们看了五遍以上。

第一遍:我小看了这本书,简单翻阅了之后觉得,不就是在讲述一个人在追小鸟的故事吗?

在一开始阅读时,因为习惯了看绘本的文字,所以,我看到这本书没有什么字就翻得快了一点。快速翻完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本简单的追逐游戏罢了。有趣是有趣,但却没有什么深度。

后来,我就变成了大型的真香打脸现场了。

因为初读的浅显,差一点让我错过了这么有深度的书。

第二遍:产生了疑问,咦,旅人身上的小鸟是几只呢?为什么一会儿在身上一会儿又不在身上呢?

当孩子们想要再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开始提示我要注意细节了。

是的,很多时候,读绘本,成人是需要孩子来领读的。

孩子们阅读的角度和想法是很多成人读者想不到,但是,作者却是可以表达出来的。

所以,我们常常说一个好的儿童书作者一定是懂孩子的!!!

在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们开始点数旅人身上的小鸟了,并且不断的提出问题:

为什么旅人衣服上的小鸟一会儿是有的,一会儿是没有的呢?

小鸟被吓跑了

为什么吃完柿子的旅人遇到了两个在推拉门板的小人儿呢?

这两个小人儿是?

为什么结尾处的旅人脸上出现了马身上的花纹呢?

马的花纹跑到了旅人身上

等等

随着孩子们的疑问,我也开始更加专注的看起了这本图画书。

第三遍:兴趣更加浓厚,呀,原来旅人在追小鸟的过程中经历四季变化啊,爬过高山,也到过大海啊。

孩子们提出了问题,我们就开始一起寻找答案,不管是否能够找到,都是我们对于这本《追追追》的再次探索。

谁知疑问过后,就到了挖掘有趣细节的时候了。

你是否发现了追赶小鸟的旅人把上穿出了一个大窟窿?

山被旅人穿了一个大窟窿

你是否发现小雨时的小鸟个个带着一个小头巾防止淋雨?

戴头巾的小鸟

你是否发现下雪时候的小鸟也和旅人一样头戴一个圆帽子?

戴帽子的小鸟

面对图画多于文字的书,我们更应该认真读,因为作者会把很多细节隐藏在画中,让故事充满趣味,让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也能忍俊不禁。

第四遍:开始对图画产生喜爱,多么灵动的画面啊,图画书竟然看出了动画片的感觉,每一幅画都像是动态的一样。

在读《追追追》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有一种再看八十年代动画片的感觉。

因为作者赤羽末吉比较擅长创作民间故事,比如曾经的《苏和的白马》、《桃太郎》、《木匠和鬼》等。所以,在《追追追》这本书中也能找到一些日本民间的影子,看着这个旅人,反复看到了当时真正的东瀛旅人的样子一般。

同时,图画中的一些灵动元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旅人追赶时的风、速度以及他和小鸟都紧张刺激又气喘吁吁的样子。

动感的画面

用静物展现动感,是可以体现作者的绘画功底的。赤羽末吉做到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在奔跑追赶的旅人。

第五遍:看了导读,原来内衬页,开头和结尾处的小人是我们看舞台剧一样拉开大幕和闭上大幕的人,原来,这真的是作者在用图画给我们展示的一个充满灵动趣味的纸上舞台剧啊。

在看导读之前,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作者把故事用一种独特的画风讲述出来了而已。

我没有想到作者是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独特的纸上舞台剧啊。

因为赤羽末吉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舞台艺术家,所以,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才更像是在观看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舞台剧一样。而内衬中的小人以及旅人吃完柿子之后拉动门板的两个小人儿,都是作者安排的幕后人员啊。

《这个拉大幕的小人儿》

这么一看,作者真的是用心良苦,让我们更是意犹未尽了。

03

我想一定有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一开始拿到无字书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讲。

其实,我看过的无字书也有几十本了,有一些阅读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先让孩子自己翻越一遍,孩子心中自会有他们理解的故事;

第二:和孩子带着一些有趣的点来读,适当提出一些好玩的问题;

第三:无字书更在在绘画上注重细节,可以跟孩子找一些有趣的细节;

第四:看导读,可以把书中想要表达的更深的艺术文化顺势讲给孩子听。

当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读无字书的时候,相信孩子们的收获一定会比只读到一个单纯的故事更多。

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场追追赶赶中找到人生的乐趣。

  《追追追》读后感(六):书评《追追追》——放松一点,学学孩子,“游戏人生”

  人生是一场戏,是一场早晚会走向终点的旅程,既然结局已定,那么与其悲苦沉重过一生,不如放松一点,学学孩子,用游戏的心态享受这出戏。

❀❀❀

孩子读图画书,好处多多,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图画书,家长们常常一筹莫展。

以往,我习惯带女儿去图书馆,让她自己选喜欢的。

不足之处是,女儿自己选时,接触面偏窄,有时诺大一个图书馆,就只选一两个书架里的。

现在,除了让女儿自己选书,我也会选一些。

❀❀❀

我选书时,比较注重作者的情感基调,作者是否懂孩子以及有没有获奖这三方面。

作者的情感基调要健康、乐观。

作者要懂孩子,懂孩子的作者能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作者获得的奖项,代表作品受认可的程度,尤其是一些大奖,如国际安徒生奖,这类奖项审核繁琐、严苛(若没碰到合适作品,宁愿空着),能获得此类奖项,本身就说明作品足够优秀,经受过大批群众的检验。

当然,优秀但不喜欢,也是常有的,把它作为一个参考因素,可以节约选书时间。

❀❀❀

日本作家,赤羽末吉的这本《追追追》,就符合我的选书标准。

这是一本文字极少的书,等同于无字图画书。

讲的是一位旅人,被恶狼追赶(我以为是狗,2岁女儿抗议,坚持说是狼,好吧,听她的),吓得衣服上的小鸟跑了五只,于是,旅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最后,终于追回了小鸟。

单看文字,会觉得这故事有点单调啊,要说有趣,顶多衣服上的小鸟被吓飞,这点比较有想象力。

其实呢,这也正是图画书的魅力所在,把更多丰富的信息都藏在图里。

❀❀❀

接下来依次从情感基调、懂孩子、获过的奖项这三方面展开来介绍。

赤羽末吉在创作这本书时,已有68岁(80岁去世),人生旅途已走大半,他把自己的情感、人生哲学观都体现作品里。

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人生”的豁达,人生是一场戏,是一场早晚会走向终点的旅程,既然结局已定,那么与其悲苦沉重过一生,不如放松一点,学学孩子,用游戏的心态享受这出戏。

你看书的开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旅人,他呼哧呼哧地走着……”

“呼哧呼哧”这几个字,说明旅人走得急,有点喘了。

再看图,他肩上扛了个包袱,大步流星地走着。

小鸟被吓飞后,他火力全开,眼神坚定,此时的旅人,眼里只有小鸟,没有别的,他看不见辽阔的大海,他看不见雄伟的高山,他为了快点,还从半山腰钻了进去,每次都只差一点点就追到了。

你看,这个“一心只有目标,没有生活”的形象,在我们生活周围是不是很常见。

有目标很好,但也别忘了当下的生活.

好在,旅人在这场追鸟之旅中,慢慢领悟到了。

旅人不再急切追鸟,他学会放慢节奏——下雨了,撑开荷叶伞慢慢追;

他开始享受当下的生活——柿子红了,坐下慢慢吃一颗。

此时的旅人,已经把追赶当成了一个游戏,以一种放松的姿态在玩。

小鸟们觉察到旅人的变化,也不再急着飞,一起玩游戏。

下雨了,它们戴上头巾;

看到红红的柿子,停下来啄一啄;

最欢乐的是,看到旅人掉下山崖,还一起压弯枝头去救。

旅人爬上来后,神情愉悦,目光狡黠,说“哈哈,追上了”。

小鸟们说“哎呀,快跑!”

你看,这就是明亮亮的游戏语言了。

旅人从樱花树下出发,追了一大圈,追过了春夏秋冬,追过了山川大海,又来到了樱花绽放的时节,如同来到旅途的起点。

高潮部分来了,突然冒出来一匹狂奔的大马,吓得小鸟们飞回了旅人身上,同时飞到旅人身上的还有马身上的圈圈图案。

旅人好满足,眼睛都笑弯了,他说“真好啊!”

什么好呢?

是因为追回了小鸟,还是因为玩得开心,还是因为又可以开始一趟追逐之旅?

我不知道。

❀❀❀

人生是旅途,人生也是一场戏,以放松、乐观、游戏的心态,走完这段旅途。

作者想把这份情感也传递给孩子们,给那些刚踏上人生旅途不久的小家伙们。

作者是懂孩子的,他知道大段的文字孩子们不喜欢,他也知道说教毫无用处,他更知道,孩子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一颗永远游戏的心、有无处不在的小幽默。

于是,这位68岁的爷爷,带着对晚辈的爱,通通满足了孩子们的诉求。

你看,衣服上的鸟竟然被恶狼吓飞了,哇,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快去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他们是在玩追人游戏吗?我喜欢。

哎呀呀,这个旅人好倒霉,老是抓不到鸟。

哈哈哈,这个旅人好搞笑,居然还会钻山洞。

孩子们绝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好笑的细节,他们天生富有幽默感。

绘本作家熊亮说“孩子的幽默是通过发现产生的惊喜,大人可能觉得无聊、平常。”

比如书里,旅人撑的伞,小鸟的帽子,旅人追山洞里露在外面的脚,跑变形的马……

看到这些画面,大人物未必会笑,但孩子都会哈哈大笑。

❀❀❀

《追追追》这本图画书,一面是作者深厚的情感基调,一面是深受孩子喜爱的元素。

这两者能如此协调的结合在一起,离不开图画的功劳,图画在这就是一座桥梁。

说到图画,不得不介绍赤羽末吉获得的一个殊荣——他于1980年获得国际安徒生画家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作者。

图画部分,最打动我的是色彩和构图两部分,作者用色丰富,整体感觉大气、柔和,非常具有东方水墨画的意境美,不知跟作者在中国东北生活过十几年有没有关系。

我最喜欢雨中追鸟那幅画:

深浅不一的大地色,营造出平和安稳的氛围;几笔长长的稀疏淡黑条纹,勾勒出山川、河流的绵延不绝;水田里,一簇簇翠绿的禾苗;山坡河岸边,点缀若干树木;还有一个撑着大绿荷的悠闲旅人和一群戴着藏青色三角头巾的小鸟……

此外,色彩转换也相当激烈,每页的主色调都不一样,真的就像在看一场不断变换背景的舞台剧。

除了用色精彩外,作者的构图也很吸引人。

你看,作者把大面积全景跨页、多角度拼图、边框设计,多种构图混搭在一起,让读者在翻页的时候,享受极大的视觉盛宴。

虽然,色彩丰富、构图也丰富,但一点都不显得杂乱无序,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全书有一个潜在的主节奏,即旅人一直往前跑的动作,这个动作带着读者往前走,一页页翻下去。

二是因为,背景图很安静,尤其是大跨页全景图,整体呈现一种安静、淡泊的气质,与旅人和小鸟的动态追赶形成平衡。

❀❀❀

《追追追》这本图画书,完全符合我给孩子的选书标准——用孩子喜欢的幽默、游戏、想象元素,谱写了一个乐观、放松、游戏的人生观,而且,作者还获得过国际安徒生画家奖。

虽然是为女儿选的书(女儿也喜欢),不过这本书不能只被定义为儿童读物,成人读,同样受益匪浅。

我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我喜欢书里传达的人生哲学观;我喜欢每一副看不够的水墨画;我喜欢那五只可爱的小鸟;我还特别喜欢旅人腰带上别的那个翠绿色水滴形小袋子,颜色太美了!

最后,感谢赤羽末吉老先生!

感谢您为大家创作的《追追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追追追》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