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再见悟空》是一本由圣者晨雷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一):【须叔试读】意志之巅——神怪江湖的再延续
《西游.再见悟空》初成一书是在05年的时候,十五年前。那时候悟空传还在创作中,没有面世,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与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仅面世十年不到的时间,在改编经典的滚滚浪潮还未完全到来之前,《西游.再见悟空》就已经完结了。这不得不佩服圣者晨雷敏锐的意识与原创性,当然还有作者扎实而游刃有余的写作功底。
《西游.再见悟空》的剧情能大概以这几个字概括:我是谁?我向往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说似乎很哲学,但却正好表达了以悟空为首,八戒、沙僧、奎星等天众寻找内心,靠近内心,追随内心, 成为内心,发散内心的全过程,这个曲折艰辛的过程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且深入人心。而众神寻找内心的过程不也正是如今许多人所向往的生活吗?他们因为生活的一幕幕而不得不做出被动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却往往非自内心,他们的痛苦虽然不形于色,但内心实是煎熬。《西游.再见悟空》的篇幅虽然有限,但短少却精悍。短短的剧情里浓缩了广袤的人生哲理,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其表面写的是一个神怪陆离的江湖世界,内核依然是现实中的群众生活,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这里我想吐槽一下。。。虽然此书相较于《悟空传》的格局与主题来说略显黯然,但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再说罢,此书的成书是在05年,十五年啊!十五年后才出实体,其中的各种机遇与变迁更是不可计数,我都为悟空感到可惜了。甚至我还想,倘若当初此书得以出版,现在会不会,人们一说起悟空传就会联想到《西游.再见悟空》呢?不过,悟空传当初是在网络平台上连载,而再见悟空是在杂志上连载,这是不是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全书读起来让人感觉舒适。世界观的展开很自然,前人之述备矣,描写详细不臃肿,剧情和设定都很稳健,可见作者的基本功之扎实。结局中孙悟空的传奇色彩得到了空前的放大,躲过如来的法术,并用金箍棒轻敲如来的头颅三下;八戒和嫦娥的欢聚,以及玉帝的遭遇等等都交代的很明朗,与西游记一样同是喜剧收尾令人惊喜。
总之,书如其名“享誉奇幻小说圈十余年,一本被低估的西游小说。”言之凿凿也。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二):《须叔试读》大圣的自我救赎
小时候曾问过“我为什么是我?”“我们能看到电视里的人,别人是不是也能看到我们?”的问题,而且自己还琢磨了很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问题就从脑袋里消失了。这算是个哲学问题还是个生物问题?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可谁又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自己,而自己又不是那个谁谁谁呢?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在寻找,寻找究竟什么才是自己,当我们找到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失去自己的时候” “有一个人,是每天我们都能见到的,但有的人到了进坟墓的那一天,还想不起这个人到底是谁,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当然,想让自己活的简单轻松一点,完全不必去思考这些问题也来“折磨”自己。而孙悟空正在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而烦恼,西天取经成佛后,孙悟空佛性大增而战斗力大减!如来派孙悟空下的凡间擒魔除妖,没有了金箍棒的强大战斗力,手无缚鸡之力的孙悟空成了当年取经路上众“妖精”的复仇对象。又经历了一次肉身的“磨难”,终于感受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重塑了自己。金箍棒在手,大圣归来,玉帝避难。成了名副其实“齐天大圣” “我们在生活里是不是总有要等等别人或请别人等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因为一次不耐烦的等待而在心中留下永远的遗憾?我们是不是因为一次欺骗的等待而在心中烙上用不愈合的伤口?或者,我们一生干脆就是为了完成一次长时间的等待。”
“嫉妒实在是一种奇妙的心理,与其说是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还不如说不能容忍自己不如别人可是,如果连自己都无法容纳自己,那么别人又怎么能容纳你?” “不要以为自己看透了一切,将你的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地方,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所坚持所困惑的,不过是那么一点点而已。”
“火焰中最强的恐怕是两种,一种是嫉妒之火,它能让人自身被燃成灰烬;一种是野心之火,它不但燃烧自己,还会点燃周围的一切。如果不能控制住这两种火,那还不如安于现状做一个平常的人。” 这本书更像是本人生哲学,人生指南。段段话语透着作者的经历感悟,人生思索与反思。
其实神也是人出身!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三):久违了 孙悟空
【须叔试读】 提起孙悟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几岁的小朋友,相信都能够说出一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这是因为曾经的《西游记》真的太经典了,留给人们太深刻的印象。想当初八十年代的时候,电视还不是很普及,有一台黑白的小电视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那是何等的荣耀。那个时候的电视节目也是少的可怜,只能够看到中央电视台等几个频道。而那个时候播放的《西游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西游记》是明朝著名作家吴承恩的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里面讲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孙悟空,一个石猴经过天地孕育最终从石头里蹦了出来,学习到了一些本领之后,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经过了五百年的岁月之后,伴随着金蝉子转世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同行的还有猪悟能,沙僧还有白龙马。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取得真经,回归大唐。而师徒四人也最终获得封赏,其中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悟能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到此《西游记》也就结束了,虽然这本书是结束了,但是后人也不断的续写,因此衍生出了很多以此为根本的新作品。最近就阅读了一本这样的作品,书的名字叫做《再见悟空》。
《再见悟空》听到这样的书名,就直观的感觉和孙悟空有着直接的关联,因为不管多少作品出现,但是孙悟空的名号留给人们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只要是提到这个名字,那么头脑中第一反应就是孙悟空。果不其然,这本书就是一本奇幻的小说,是以孙悟空取经之后为背景开始书写的,书中作者以悟能日记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笔幽默诙谐,是一本轻松幽默的作品,但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里面讲述的故事内涵令人不由的深思,感慨万千,和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再见悟空》的作者是圣者晨雷,作者的本名是淦清,作者是一名知名网络文学作家,还是创世中文网著名写手。作者书写的故事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展现给人们不一样的精彩,不仅在形式上别出心裁,内容更是引发思考。出版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欢和关注,其中《盛唐夜唱》就是现于创世中文网连载架空历史类作品。本书也是作者的一本代表作品,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是一本奇幻的作品,也是对于现实的触动。
《再见悟空》是一本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可的奇幻作品,从连载开始就逐渐进入人们的眼帘,剧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却文笔幽默诙谐,却又述说出了无奈,但是孙悟空就是孙悟空,就是不信宿命的代表,这也是人们喜欢他的原因,很不错的一本作品,喜欢。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四):【须叔试读】《西游·再见悟空》:西游过后再无悟空
关于悟空的故事已经是老调重弹了,西游记过后。曾经周星驰饰演的至尊宝还历历在目,一部《大话西游》我们知道原来悟空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动画《大圣归来》,我们喜欢的一个小和尚与齐天大圣的动人故事。
但是这一部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了成佛过后的悟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热血。总是自称佛法无边的猴子,只不过是本领高强的猴妖。《西游·再见悟空》讲述了成佛过后的悟空经历了一段迷茫的阶段,沉迷于佛法无边的虚无,把原先的自己给丢失了。曾经那个齐天大圣早已经不复存在。
众多妖怪们以打败曾经的齐天大圣为荣,经历了无数次的被挨打之后。最后被另外一个神秘女子潮汐救了他们。为了抵抗天命,悟空重新找回了自我,恢复了法力。最后打败了天庭的所谓的天命,故事以天庭所谓的天命失败而告终。
悟空八戒沙僧三兄弟一起抵抗天命,成了最后的赢家。这部小说以人们三人抵抗天命为故事内核,和很多关于西游记的故事很像。像《哪吒之魔童转世》、《大圣归来》一样,人是否可以逆天改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悟能抵抗天命和嫦娥一起长相厮守,我们看到了人这样的先例。
关于潮汐这个人物,是这部小说中新添加的一位法力无边力量强大的人物,这个是佛祖也无法预料的一个力量强大的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这又是另外一个石头蹦出来的妖怪,最后踏碎凌霄之后。最后可以与悟空一起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最完美的结局。小说中悟空与天命对抗,而文中多次提到八戒与苹果,似乎让笔者想起了苹果跟牛顿有关。万有引力的定律,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很多关于神秘力量的存在。这个给小说添加了很不错的趣味。
故事中关于西游的经历已经结束了,可以说是东游记。是悟空重新找回自我的一个过程。想起了曾经有位大学教授的一个有趣的解读,他说西游记应该是倒着读才是我们看到的真实的故事内核。三兄弟再也无法忍受天庭这个体制内的腐败,开始重新踏上东游的历程。最后以三兄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而告终。这才是我们看到的真实的西游。
再见悟空,西游过后再无悟空。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五):西游后话之再见悟空
当我看到书封上那句“《大话西游》《悟空传》之后,西游就读《再见悟空》”时,就感觉到这本由圣者晨雷所著的《西游·再见悟空》将会是一部颠覆性的奇幻小说。
关于西游、齐天大圣类的小说和剧集我们都看过不少了,可以说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不管是搅弄风云的齐天大圣,还是众神耻笑的小小弼马温,亦或是西天取经路上棒打众妖的孙悟空,都是我们心中法力无边、肆意妄为、伸张正义的臭猴子。只是在西行之路结束,封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不仅是自己连我们都迷茫了,没有了通天的法力、紧箍咒的束缚、正义的伸张,这个成佛成仙的孙悟空还剩下什么?
被收走法力的孙悟空空有“斗战胜佛”的称号,却失去了与之匹敌的法力,世间任何一个小妖都能将其羞辱,而这些羞辱在众神佛眼中只是一个个逗趣的笑话,甚至有些神佛会幻化成妖精对孙悟空施以羞辱,这样的孙悟空让不禁我们感到可悲。
“这一切都不过是天命罢了,神仙佛祖,妖魔鬼怪,天与地间的一切,都不过是在天命注定的轨迹中运行罢了!”如果说西行之路上的妖魔鬼怪是为了战胜心中贪、嗔、痴、慢、疑——佛教所说的五毒心,是对唐僧师徒修行的考验;那么成佛成仙后就应该失去本心,遵循既定的命运而生吗?
所有被天命束缚的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段迷茫期,就像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后的无聊,悟能面对苹果思考,悟净成仙后心境的变化,这些都让他们沉沦于天命之中,他们封住的只是自己的身,却封不住蠢蠢欲动的心。而所谓的认命并没有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唯有打破天命,挣脱心的束缚,战胜自己,才能参透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没落英雄的醒悟似乎都离不开一个契机,而孙悟空的契机又在哪里呢?人类盲女的死触动悟空心中的那根弦,有自由,才会有希望,只有自己去打破天命,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当天命成为束缚,成佛成仙变成虚无缥缈的名号,那只心比天高的猴子在神佛的“阴谋”中归来,那个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孙悟空重燃斗志,决定再战宿命。
与其说是与天斗,与地斗,不如说是与自己斗,所有的苦难折磨都源自于心中的恶魔,佛祖亦然。当心中的恶魔消除,即便没有金箍棒,你仍然是那个脚踏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孙悟空!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六):【须叔试读】成佛不是终点 成为自己才是
如果要找一本西游后续来读,这本《西游·再见悟空》当推。
孙悟空和师弟们护送唐僧西天取得真经,成了佛以后,他不再是当年那个齐天大胜,他成了斗战胜佛。
这名号听着很大,很震撼。斗战胜佛,是指每一次斗战都必胜的佛吧?成了佛以后,他无所事事。任何一个了解他的神、菩萨、佛都知道,如果孙悟空太闲,那一定会出事的。不能让他闲出病来。所以佛祖下令让他和他的师弟们再下人间扫除妖魔为世除害。
可是被收走了兵器金箍棒,被收走了法力,被收走了所有证明他是孙悟空身份物件的他,竟然不被妖怪们所认可,就连他的两位师弟都撇下他开溜了。
这虽然是一个神幻的世界,但也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不由让我想“人走茶凉”这句话。虽然悟空没有走,他只是换了一个身份归来,但是在众人眼中,他已然不是当年那个悟空,没有了齐天大圣的威风,没有了孙悟空的威力,谁还会怕他?
归来的只是一个斗战胜佛的名号和徒有虚名的身份。太白金星说“这浮名虚誉是不是也是一种致命毒药?”我答是的。他以为他得到了所有,但是却恰恰是失去了所有。㐢名虚誉,一切皆是空。
但是即使没有了金箍棒,斗战胜佛从内心来讲,还是那个孙悟空。以悟能的视角,阐述了这个天马行空的西游后续故事的主旨——只有自己去打破天命,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虽然他入了这个圈套,但是好在他没有迷失自己。这故事写得意味深长。多像那些禁锢在设定环境里的人,按部就班,只有按指示做事,偏偏又不释放实权给他。因为就像老谋深算的如来内心OS“即使是你,也是我掌中之物”,可是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八戒、沙僧都在努力冲破自己的天命。
故事的情节脑洞开得很大,有些对话会让人忍俊不禁,但是细想,不恰恰是现实社会里那复杂又直白的人际关系吗?
有人看得清,就像那个盲女,但是她的结局并不好。是因为她看得太“清”了,水至清则无鱼。但是内心有正义的孙悟空,还是要去寻找那至清的水。
小说写得很利落,没有多余的对话和旁白。那个看起来憨憨的悟能,是个能悟的人。他也在打破自己天命时,为那真挚的爱情努力着。结局让人意想不到,虽然和原著里说的不太一样,但是又是这般合情合理,谁说八戒和嫦娥不能有一段这样浪漫的爱情呢?
读吧,轻松着,也可以繁琐着。读吧,可以随意点,也可以深思下。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七):《西游•再见悟空》——西游之后,再见悟空;自由之后,又将何往?
【须叔试读】《西游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曾经桀骜不驯的自由精灵孙悟空大闹所有强权居所,之后被如来佛祖囚禁于五指山下,直到随着唐僧西天取经成功之后,紧紧束缚于紧箍咒和金箍之下的半自由之身才修成正果,完全皈依佛法。
消暑神剧《西游记》持续热播,四大名著畅销不衰,然而,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却不是最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师徒四人功德圆满的最终结局,大家最难以忘怀的却是曾经无拘无束、无畏无惧、无法无天、无牵无挂的一个傲然屹立天地之间,在神、仙、妖、怪、鬼、魔中我行我素,天仙不屑、地狱不惧,孕育于造化之中的石头精灵——孙悟空!
一向以胜败论英雄的国人为什么会对一只曾经失败的猴子念念不忘呢?西天取经的剧情中一路斩妖除魔的猴子为什么比不上被囚禁五百年的另一个自己?
或许《西游·再见悟空》给出了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考的视角。
这个故事近乎《大话西游》意识流一般的剧情,故事里有师徒四人的思想意识,有天界和佛界两位权威最高者的想法,有哪吒和观音等人的内心独白,还有青云和黄云两个小妖逆转命运中的所思所想,而所有的一切里最让人动容的还是孙悟空和潮汐跨越千万年的海浪传情。
狠能让人活下来,爱才能给予力量。
修成正果的斗战胜佛最终却一无所有,武器没了、神力没了、尊严没了、生命没了,连死后都不能投胎转世、重返轮回,只能成为无所归依的孤魂野鬼。
石猴再生,六百年前的前尘往事重现,高高在上者肆意剥夺他人的自由,将其归于天命,前世悟空如此,曾经天蓬如此,李靖和哪吒如此,奎木狼和侍香也是如此,独守广寒宫的嫦娥、时时刻刻伐桂的吴刚更是如此,就连花果山上人畜无害的猴子,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如此,所有神、佛、仙、精、怪、人都无法逃脱,宿命一般,让你不如意,甚至让你生不如死、让你魂飞魄散,连最低最低的请求都变成遥不可及的奢望,这一切都归结于“天命”。
六百年后,再一次经历神佛仙精怪鬼等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斗战胜佛,借由仇恨复生,借着爱意重新拥有无上的力量,地府不再、天宫易主,伐木声声从此歇,“天命”的承载者已经覆灭,所有畏惧佛法天命的信仰全部坍塌,佛祖、玉帝身未死,而他们背后的精神象征——“天命”——再无所归。
西游之后,再见悟空。自由之后,又将何往?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八):【须叔试读】自由的理路
《西游记》大概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特别是主角孙悟空,应该说是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一个艺术角色。基于这个角色产生之后的几百年,所诞生的一些新的文学创作也是层出不穷、精彩纷呈。
手头这本圣者晨雷所写的《西游·再见悟空》也是如此,它继承了《西游记》的特质精神。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作者所讲述的是一个全新的寓言故事,这种写作手法有点类似于《小王子》或者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又有点像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里面所宣扬的主题,或者说主旨是多层次的,非常的丰富。
这本小说,或者说是寓言,其中想表达的内容十分多样。有为了自由,有讲述爱情,还有逆天改命等等。文中的不少想法其实都可以从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得到映射。比如说,青云黄云等小妖精受到招安、册封这一情景,在我看来,就是继承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浒》,拿毛泽东的话说,叫“好就好在搞了投降主义”。
特别一提的是,有一个称为“天命”的主题,在整个文本中反复出现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像孙悟空、像猪八戒、像奎星,甚至那些妖怪如黄云等,都想获得自由,都想逆天改命对抗命运的摆弄。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那些所谓执天命者,其实亦在天命之中,玉皇大帝如此,如来佛祖也是如此。
其实,正如作者所写的那样,如果能够挣脱心灵的束缚,能够战胜自己的内心,天命的存在与否,对于我们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比如这本小说中的八戒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善于思考。再比如说悟空,是一个自胜者强的代表。他们通过思考和奋斗,为了自由,为了得到自由,而不惜对天命进行反抗,逆天改命,主宰自己的生命。
“追求自由”,这个主题应该说是《西游记》这本古典小说的一个精神,同样也被这一本《西游·再见悟空》所继承。其实类似的这种小说,我们现在见了很多。比如说猫腻的《择天记》,它的主旨其实也是逆天改命,对抗命运的不公,自己掌握生命的主动。
此外,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情节是,当我们真正得到自由之后,甚至是掌握别人的自由之后,如何能够保持清醒?其中有一个桥段就是孙悟空走上了玉皇大帝的宝座,原先玉帝那些群臣如太白金星、托塔天王等都跪了一地,齐声大喊“玉皇大帝孙悟空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时候,我们看到悟空走到宝座前坐了下来,但是,“自由的重量压碎了王座”。
最终,孙悟空选择了真正的自由,而不是掌握权力去膨胀个人的野心。这个情节,其实我们在很多作品中都似曾相识。比如说在《倚天屠龙记》中,我们看到张无忌最后的抉择,到底选择自由还是选择无上的权力?
同样身为妖精,孙悟空是大妖(其实就是石猴精),黄云是个小妖。但是,这个小妖是个爱思考的主,因此成为这本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他跟孙悟空的区别在于哪呢?我个人觉得就是对权力的认识。他们都对自由有种追求,对把握自己的命运有种向往,但是黄云很明显,他经不起权力的诱惑,他的野心极端膨胀,当他掌握生杀大权之后,会何去何从呢?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其实极少有人能够抵制权力的诱惑。要知道,在历史上凡是能够做到的,我觉得都是人类的标杆。比如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他拒绝了第2次连任总统,自愿放弃巨大的权力,为美国近百年的民主自由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先河。
当然,在这本小说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所谓正面人物的阴暗面。这个同样也像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一样,让我们又回想起那个八大派围攻光明顶的场景,所暴露出来的那些所谓名门正派的丑恶嘴角,令人发笑。玉帝觊觎嫦娥的美色而不得,而众神仙菩萨在悟空虚弱的时候发泄私仇,连我佛如来都有小心思,而不是真正的普渡众生。
所以说,在这本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主题。我的一个观点是,这本小说最能反映一种人性与自由的纠缠。我们都知道,自由的本质是一种尊重,即使为了爱,也不能剥夺自由。就像裴多菲所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这本小说中,我们看到了自由的理路,它映射于现实,让我们明白为了追求自由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就像《哈姆雷特》里面所说的“身虽陷核桃,心为无限王”,是一种思想意识方面的自由,因此我们的自由不是胡作非为,不是任意而为,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九):你的心里是否也有一个金箍
【须叔试读】
一个小和尚问师傅:“我已经修行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办法摆脱束缚?”师傅说:“谁束缚住你了?”小和尚一听,当下大彻大悟,所有的束缚都是自己加给自己的。一千个读者的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不同时期看到的不同作品中的同一个角色也很难有一个准确的、中肯的定义。
大概每个人对《西游记》都会有不同的印象,也许是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也许是四大名著里被广大学者研究探讨的书籍,但毫无例外的是这都是我们成长中的一部分。
孙悟空大概是每个人孩童时期的偶像,但对于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命运,是悲是喜,这就要看每个人是怎么去定义的了。
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在你心里也许他就是一个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的英雄,但在他最后成为斗战胜佛的时候,也许就是英雄最终向现实妥协的悲剧。
圣者晨雷的《西游·再见悟空》所讲述的是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之后,孙悟空对抗天命、寻找自己的故事。
孙悟空在取得真经之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他以为已经修成正果了,金箍、金箍棒都被收走了,被告知以后不需要再思考了,以至于他无聊到整日大喊失眠。但佛祖依旧对孙悟空不放心,便假意派他下人间去扫除妖魔为民除害,实则是酝酿了一个大阴谋。而毫不知情的孙悟空兴奋的带着净坛使者猪八戒和金身罗汉沙僧出发去降妖除魔。
但真实的神佛世界远比他们心中所想的要复杂得多,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是一个大阴谋,被派去降妖除魔也是一个大阴谋。他们面对着各自的“天命”,他们想要对抗这所谓的“天命”,而“天命”掌握在那些神佛手中。没有金箍棒的孙悟空,他还是齐天大圣吗?他能挣脱心灵上的束缚,战胜自己,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曾经的孙悟空是手握金箍棒以一己之力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而现在的他是不堪一击的斗战胜佛,头上的金箍虽然看不见了,他以为他自由了,但却没有意识到他在心中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无形的金箍,无法摆脱。当他面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潮汐时,他却因为自己是猴身,害怕潮汐不能接纳他,但这实际是他自己内心无法接纳自己。就像沙僧所说的:最让人困惑的,其实是人自己的心。
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后,成了一个成天对着一个苹果陷入思考的智者,将这一切看得很透彻。当孙悟空被妖怪们折磨虐待时,他选择不去救,因为他心里明白他要救的不是一个战败了的斗战胜佛,他要救的只能是齐天大圣、大师兄孙悟空。他想要打破天命,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也为了向嫦娥证明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来掌握的,爱可以改变一切。
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平日里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曾为保住神仙的身份,不敢违抗玉帝的命令。但当他看到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时,他陷入自由的梦中不可自拔,终因为精神恍惚打破了西王母的花瓶,而被贬下流沙河。曾经的他以为做了神仙便能挣脱这世界的束缚,逍遥自在,但当他真的成为神仙之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他开始妒忌人。
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去打破天命,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些自以为掌握着天命的神佛,真的就是神圣不可违抗吗?我们是否也都像斗战胜佛那样,虽然头上没有金箍,但却都在心里给自己带上了一个无形的金箍呢?但我们又都渴望能像齐天大圣那样自由自由。
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许尝试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永远都不去尝试就永远不可能成功。掌握了,你就能战胜它;放弃了,你就只能成为它的奴隶。
我的偶像是一个盖世英雄,手握金箍棒,脚踏七彩云。
《西游·再见悟空》读后感(十):【须叔试读】然而,为了自由,我们愿意付出所有。
然而,为了自由,我们愿意付出所有。
读《西游记》这么多年,我们很多人都对孙悟空充满了遐想,却鲜少有人从另外的一些角度来解读“悟空”,直到今何在当年火极一时的《悟空传》横空出世,人们才忽然醒悟,真正的《西游记》原来还有许许多多的宝藏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我们从《沙僧日记》《大圣归来》那里读到了一个不同于原来形象的故事,但是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读到了一个崭新的角色,一个勇敢、奋斗、宁折不弯的悟空,一声晴空霹雳、撼人心神的呐喊: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当如是。
当《西游记》变成荧幕作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有了参照物,真正写实的悟空不应该是这样的,而在这里,圣者晨雷的《再见悟空》给了另外一个全新的解读,在这份热爱之余,让人忽然发现,原来当一切的目标已经达到,当我们的生活已经完成我们原始的历程,你想重新推翻了再来,所经历的痛苦和磋磨,怎么仅仅只是一个“涅槃重生”可以言喻的?我们无法知道在人生跃进中前进到另外一重天地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斗战胜佛”这个响亮的名号,在现在的悟空看来,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他想果断舍弃,然而,现实却告诉他,历经了这么多的磨难之后才换来的成佛,你想舍弃,别人可不想。
所以,这里的故事看得人心情沉重,这里的内容让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再见悟空》这里的佛祖剥夺了孙悟空的法力,天地、神仙、妖魔、鬼怪、诸天神佛要的是在以前怀念,在现实安稳,而不是已经获得了所有人认可的功勋之后依然要战天斗地的孙悟空。现在的孙悟空,连以前的“臭猴子”都不再是了,所以,阴谋开始了。
而在这里,一个全新的故事开展,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换来的其实只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和空荡荡的生活,这样的自由和这样的念头不是战天斗地的英雄所应该拥有的命运,所以他打算“逆天改命”,而这次的“逆天改命”所迎接的,除了当年的战斗,还有当年战友的战斗,只不过这次的战友,成为“敌人”,成仙之后的孙悟空已经被天庭收走了法力,在宽广的天界,他永远都无法翻出如来的手掌心,如此折腾的孙悟空,在这里的重新战斗,甚至连沙悟净和猪八戒都已经淡然对待,而不愿随之战斗。
如果这个故事仅仅只是这样的话,那算不得多精彩,《再见悟空》的出色之处其实在于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战斗历程,“我们一定能打破天命,让世上万事万物都能按照自己的选择夏在,而不是由什么神仙、佛祖与天命来决定他们的未来,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自由。”这里的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是“自由”,而“自由”句意味着舍弃,舍弃曾经历经艰难才得到的所有一切,曾经的成就无与伦比也毫无意义,这才是战斗的意义。《再见悟空》里,他选择了这条道路。
一本精彩的故事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他们,其实是读自己的生活,那个被收走法力的孙悟空,三界都知道大名“齐天大圣”“斗战胜佛”,但是空有虚名却已经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这样的大妖小妖,曾经的手下败将,甚至曾经只能仰望的大小神仙,也开始跳出来羞辱这样的一个孙悟空。然而更让人悲伤的是,别以为漫天神佛没有人看到,只不过在这里不同的一点是,人性的真实,在佛这里,依然完整地存在着。
其中有一个让人心疼的细节:人类的盲女和孙悟空一样,也是如此,结果被逮住之后给与了孙悟空唯一的一点慰藉,却在孙悟空心里有所触动的时候,被妖怪煮成了肉汤,而不知真相的孙悟空却喝下了肉汤,“呕吐”这一段的描写很精彩,尤其是妖怪变幻的时候告诉孙悟空的——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救,你的救赎,只有自己。这段情节真的挺有感触,当一个人愿意真的去做的时候,也许逆天改命是真正必须付出代价才可以得到的东西。
然而,为了自由,我们愿意付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