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是一本由伍美珍 / 妙象童画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读后感(一):小美的春游
《学校的小农庄》是根据“阳光姐姐”伍美珍的文字改编而成的绘本。整体而言,故事中的文字是流畅的,绘画风格是清新明媚的,这样的文字与绘画风格水乳交融,给我们带来了久违的温暖与感动。
这个故事是围绕着小美的一次春游开始的。对于孩子而言,春游无疑是一次盛宴。在这一天,孩子们通常都会带上零食,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小美的春游目的地是去学校的小农庄,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时她们是欢天喜地的,不过没走多远,他们就累了。“可是,渐渐地,小美就唱不出歌来了,她的脚走得又疼又酸,背上的书包似乎变得越来越沉了。小美开始走得有点东倒西歪了,她前后的同学小花、小兰,也都和小美一样。”“小美感到上山的脚步更沉重了,她走啊走啊,都快要哭了。”不过,这些也是春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走路太累,所以当到达目的地,当小美和同学们看到漫天遍野的油菜花时,才会更加心旷神怡。有时候,路上的风景也会成为春游的吸引力所在。
到达目的地后,老师教给大家如何用锄头翻地。因为力气小,又是第一次用锄头,小美举起锄头,没有碰到土地,却碰到了自己的脚。“唉,自己怎么这么笨手笨脚的,小美都感到很不好意思。”“慢慢地,小美也能用小锄头翻出一点点土来了。土地被翻出了一块又一块深色的新土,新土还散发出一种好闻的味道,这便是土地的味道吧。”当小美学会了如何用锄头,内心一定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锄头一锄头翻出的土,这种成就感是发自内心的。
翻完土后,老师拿来了地瓜秧,小美心中有些疑惑,地瓜是这样的吗?小兰告诉小美,“现在是地瓜秧,等它们长大后,就会在地里长出地瓜来的。”与文字相配的是三幅地瓜如何长成的图片,第一幅图是刚种下的地瓜秧,第二幅图是地瓜秧长出了根,结出了地瓜,第三幅图地瓜秧更茂盛了,根已经变得茁壮,地瓜也长大了。小朋友读到了这里,也许会体会到地瓜生命的神奇吧。地瓜原来是长在地下的,而不像其他的蔬菜一样,是长在地面上的。与孩子一起读到这里时,还可以顺便向小朋友科普一下,花生是长在哪里的。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都是在超市里接触水果和蔬菜买来的。所以他们不知道,一些蔬菜和水果是如何长成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秋天的时候,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分了一个地瓜:“这是你们在小农庄种的地瓜。”小美把地瓜拿回家,妈妈把地瓜洗干净,一家人分吃了学校小农庄的地瓜。这个地瓜对于小美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她参与了种地瓜的活动,因此当手捧着地瓜时,她觉得地瓜的味道是很甜的。
在春游的过程中,小美虽然有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因为路太远,她走路走得筋疲力尽,第一次用锄头锄地却砸到了脚上,丢了自己的棉背心,但是这一切对于天真可爱乐观的孩子而言,似乎都不是什么问题,小美和同学们很快就忘记了这些。中午休息时,他们一起分享各自带的好吃的。下山时,他们似乎精力变得旺盛起来,打打闹闹,很开心。总之,这次春游的经历成为小美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读后感(二):孩子成长的快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童年的快乐时光大多会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璨若宝石、挥之不去,成为人生中美好的记忆。这本由伍美珍/妙象童画所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阅读绘本与孩子共同走进学校的小农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劳动快乐,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小读者展现学生在学校成长的故事:春天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学生一起去学校的小农庄踏远足青,排在田野里长长的队伍给人以安静有序之感,沿途的绿油油的田野,整齐的水稻幼苗,满山碧绿的大山和小房屋,在一大片油菜花田像金黄色的地毯相互映衬下给人以视觉的开阔之感。置身于散发着阵阵香味的油菜花之地,聆听小蜜蜂在花丛中的嗡嗡声。在给孩子展现大自然美丽的同时,能引导培育孩子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兴趣。通过小朋友在学校小农庄劳动,用锄头翻地,施肥、栽种地瓜,提高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兴趣,在秋天收获的季节,在小朋友吃到老师发放的自己栽种的地瓜,收获的则是成长的甜蜜。 作者伍美珍,主要作品有“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同桌冤家”系列、“同桌冤家走天下”系列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蒲公英少儿读物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妙象童画:是一家以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为依托的专业文创机构,长期从事插画、绘本、漫画的绘制和创作。 全书图文并茂,既可阅读书中故事,又能欣赏书中绘画,感受自然美景和田园风光,又能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栽种农作物,收获地瓜,品味野餐和劳动果实。通过阅读本书,能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大自然,提升自我观察力;走进大自然,参与劳作,提高动手能力和感恩之心,同时,也能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绘本印刷精美,大范围的绿色使用,给人以很舒服的视觉享受和冲击,在欣赏图画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引导和教育孩子认识一个道理: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耕种才能有收获这一道理。为今后孩子们今后的成长中,培养孩子取得成绩不骄不躁,遇到困难不气不馁,塑造热爱劳动、敢于实践、勤于上进良好的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绘本充分利用互联网扫码听故事技术,既能读文字看绘画,又能轻松听故事,能通过多触觉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当然,更令人舒服的是,作者通过中国人讲中国故事,书中人物造型来自我们中国小朋友的造型,给读者更多的亲近感。
《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读后感(三):走进《学校的小农庄》,给孩子打开了解田园劳作的一扇窗!
在大城市生长的孩子,已少见田园风光,也鲜有体验亲手种植瓜果的乐趣。
《学校的小农庄》试图给孩子们展现农家劳作有趣的一面。
小美和同学们去学校的小农庄体验,沿途观赏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看到了农民伯伯插秧,还有优美的油菜花。徒步有点累,可是小伙伴们一起追逐、玩耍很开心。
同学们到了小农庄,一起锄地、施肥、栽种地瓜,是那么的新奇、有趣。
而当秋天吃上自己亲手载种的地瓜时,真是香甜啊!
在陪伴孩子阅读绘本时,由于孩子们对其中的知识鲜有了解,不时地会问:
什么是插秧?
什么是柴火灰?
锄头是什么东西?……
简直是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
看到绘本成功撩起孩子们的兴趣,我也深感欣慰,思绪飘回小时候自己跟随长辈在田间插秧、栽种的情景,自豪的给孩子们科普起来。
插秧,有很多的讲究。
比如说,掰开秧苗时,要注意连着根的秧苗要掰在一起,每一撮大小尽量相同,插秧时横竖要对齐。在田间插秧时,尽量步子挪动少一些,否则脚抬起来时,会留下一个深深的洞,就不好在附近插秧,秧苗会歪倒。此外,也要时不时注意小腿和脚下,提防遇到水蛭(一种会吸附在人体上吸血的生物)。
柴火灰,是农村常用的天然肥料。
柴火灰是我们灶里面的木柴烧完后留下来的灰烬,因此植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这些灰烬中几乎都含有,用来做植物的天然养分再合适不过了。
此外,柴火灰特别适合用来发种子,种子生长初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加上柴火灰,一来给种子增加养分,二来土壤中的湿度会被吸收、酸性可以得到中和,还能起到保温的左右。因此,农家都喜欢在播种、栽种时,在旁边放上一小撮柴火灰再埋上土。
至于锄头,是农家再普通不过的工具。
锄头有大有小,使用锄头,两个手要分开握着杆后半部分的位置。小小的锄头,放起来也有讲究。小时候有一次我不小心一脚踩到锄头的“头”,结果它的杆顺势翘起来,“砰”的一声撞我额头上,这个事情被伙伴们嘲笑了很久。
如此林林总总,一边阅读《学校的小农庄》,一边给孩子科普,看着孩子们眨巴着眼睛,听得那么入神,我也深感欣慰。
时代变化好快,孩子们需要补上这一课。幸运的是,阅读《学校的小农庄》,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
《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读后感(四):贴近日常的校园故事,“阳光姐姐”伍美珍带你重温童年,学写作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童年》,总是不由得让人想起年少时的快乐时光,那时候的日子是那么单纯而美好。如今,孩子已然到了上学的年纪,每次送他到学校门口,看见他走进校园的欢快身影,我的心底总是升起一丝怀念,仿佛看到自己当初也是这样步入学校的大门。
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总是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孩子最近看到的绘本《学校的小农庄》,讲述的正是小美和同学们一起跟随老师一起去学校的小农庄踏青的故事。
说起这本书的作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她就是备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阳光姐姐”伍美珍。作为冰心儿童图书奖的获得者,伍美珍的作品总是很优秀,曾经多次登上全国少儿畅销书榜,并入选为中小学生推荐书目。
贴近孩子日常的校园故事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外出踏青。伍美珍的作品总是这么令人倍感亲切,因为它总是实实在在地描写孩子的日常生活。
这不,小美和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看,还背着小书包呢,不过这次书包里装的可不是书和文具,而是好吃的零食,因为外出郊游,孩子们可是很容易饿的,所以要提前准备好。
一路上,同学们都特别开心,大家还一起唱起了快乐的歌谣。然而,由于小美和同学们还是低年级的小朋友,走着走着大家就觉得累了,脚又疼又酸。不过,当他们看到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还挑着一些肥料给小农庄土地要用的肥料,却没有人抱怨什么时,这些小家伙儿也毫不示弱地继续坚持着。这样的孩子,真是可爱又懂事呢!
在新奇的自然见闻中获得成长许多孩子生活在城市,春游的机会无疑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在去往小农庄的路上,小美和同学们就看到了在田里插秧的农民伯伯、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在花丛中飞舞的蜜蜂,更在山上的小农庄里得以体验如何用锄头锄地以及种地瓜苗。
我觉得,这样的自然体验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难得的。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不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正是因为他们觉得一切来得太过容易。而故事的最后,当老师把秋收的地瓜分给小美和同学们,并让他们拿回家品尝,其意味也就十分明显了。
果然,吃到曾经和同学们一起种下的地瓜的小美,满脸的幸福,因为地瓜真甜。而这种甜其实不仅仅是地瓜本身的味道,还有小美品尝到自己所种下地瓜的成就感,从而也就变得更加珍惜。
细腻的情节描写,引导孩子学习写作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传递给孩子丰富的写作技巧。我们都知道,田野间的小路一般都是弯弯曲曲的。因此,远远望去,长长的春游队伍就像是一条柔软的小龙,蜿蜒在田野之间。这样的比喻既生动有趣,又让人印象深刻。
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皆可以写出来。比如,油菜花散发的阵阵香味,比如在花丛中嗡嗡叫着的蜜蜂,又比如,半山腰像棋盘格子一样的土地……
另外,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都可以为写作增色不少。记得书中那段小美学习翻土的心理前后差异就描写得很详细,一个懵懂又倔强的小女孩瞬间就跃然纸上了。
《学校的小农庄》,一个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故事,它亲切又令人惊喜,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同时还能学习写作技巧,一举两得。这样的童书,正是孩子们需要的!
《绘·童年:学校的小农庄》读后感(五):如何带娃阅读《学校的小农庄》?走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童年生活
“阳光姐姐”伍美珍老师又出新作品啦。这次的绘本是“绘·童年”系列,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这本叫做《学校的小农庄》绘本。这次,拿到书的时候翻开了封面,开始让孩子从封面里面寻找信息;孩子从图片里面寻找了很多的内容,包括从封面里面有一个大人带着一群孩子,孩子说这是老师带着孩子去上幼儿园。
让孩子从封面中自己去发现不同的信息,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大人可以从孩子的表述中及时发现孩子目前的思维状况。孩子最经常接触的就是家里和幼儿园,所以从这幅封面中孩子的第一印象是,老师带着一群小孩去幼儿园,这是他生活经验的一个表达。
从孩子的说法中可以给我们父母一个启示:平常我们要多带孩子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孩子的生命体验。孩子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等等对孩子的文本阅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它会促进孩子去想象不同的场景。
孩子对封面的第一印象是看到了人物,我继续引导孩子,去发现图片上不同的颜色和景物。当我问孩子,图片上除了老师和小孩之外还有什么的时候,孩子说到图片上有花、有很多的树;
为了引起他的思考的兴趣和接下来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我再次给他提了一个问题。这时我就继续引导孩子:“你想象一下,他们接下来要去哪里?会发生什么事?”
第二次问题,在原来单纯看图片的基础上给他的思维进行延伸和拓展。
我问他,你猜一猜,接下来这个老师带着这群小孩子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会去哪里呢?孩子对这个问题似乎很感兴趣,他一直在思考,最后孩子给出的答案是:“可能,老师带着小孩子去山上玩。”你看,孩子的思维就在我们大人的引导下,他会展开他的想象,或者说跳出他原本的生活经验。所以,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给孩子引导,从封面中,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绘画部分融合了徽乡风情。所以在在正式阅读之前,我让孩子看了一下图片上徽乡风情的房子。孩子的表述也是很让人惊喜,孩子说这里的房子像古代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和我们的房子不一样,这里的房子,房子的两边脚是翘起来的,房子的墙壁上都是白色。
这本绘本的故事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讲老师带着孩子去游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看到了田地里面的景色,以及在插图里面有很多的回乡风情的房子。
绘本里面的第3页,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盘曲的路上行走,走进了田野。这幅图片上的徽乡风情的房子是图画里面的特点,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看,并且认真的去体会这里的房子与我们生活中的房子的不同之处,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建筑风格。
孩子在行走的过程中也经过了农民伯伯的田地,在图画里面,农民伯伯的田地上,有很多的秧苗,农民伯伯正在插秧苗,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普及,什么是秧苗,农民伯伯是怎么插秧?
在行走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小北的歌,唱不出来了,因为他的脚走的又疼又酸,书包变得越来越沉。他们在洗澡的过程中还发现一个老师目不旁视,昂着脑袋,就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一样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这个老师带领着高年级的同学,很快就走到了这些低年级的同学前面。
他们还发现在行走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同学,手里拎着和担子上挑着的东西,里面都是柴火灰。当我们阅读在这里的时候,也可以给孩子解释一下,什么是柴火灰,以及这些东西的作用,他们对田地有何帮助。
带着好奇心去阅读绘本有助于孩子专注力和思考力的养成。
故事的第二部分在于小美快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她因为背上湿透的棉背心让她差点绝望了。也是在这个时候,她突然发现了山下的油菜花田,在阳光下显得金灿灿一片。
这个时候她们不仅闻到了阵阵的油菜花香,还听到了小蜜蜂在花丛中嗡嗡的叫声,老师的喇叭声也传过耳朵,老师告诉孩子们,山上就是我们学校的小农庄了。
在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没有直接让孩子看这本绘本的题目,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带着疑问从阅读中去发现谜底。还记得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从绘本的封面中猜想,是老师带着孩子去幼儿园,故事讲到这里,孩子就知道,噢,原来是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去山上学校的小农庄。
这个时候我在跟着孩子一起翻开了封面,然后指着封面上的字,告诉孩子,这就是“学校的小农庄”。是的,这本书讲的就是学校的小农庄的故事。
除此以外,第二部分的内容还包括他们来到了山上,这个时候他们是如何用小锄头?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没有见过锄头的。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一下锄头的作用,以及锄头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
孩子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很好奇,因为对他们来讲这些都是新鲜的玩意儿。孩子好奇触头是怎么用的?要怎么拿锄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共读绘本的第16页,17页以及18页和19页。
这里面具体说了触头的作用,以及怎么打锄头,锄头还像自己的玩具一样。在绘本的17页中,老师还示范了教孩子如何用锄头在地里把泥土挖出来。因为是第1次使用锄头,小美不小心挖到了自己的脚。
以上就是与锄头有关的故事内容,对于孩子来讲都是新奇的,这本绘本的新奇之处就在于,他把我们以前童年有遇见过的童真和童趣,像锄头等农田工具用孩子的语言融入到故事中。
故事的第3部分是,老师和小孩子们如何给土地松土施肥以及种地瓜。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在绘本里面的22、23、 24、 25页。在绘本的第25页,这里有一幅栩栩如生的图,图里面显示地瓜是长在土里。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孩子普及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我们吃的地瓜是从哪里长出来的?从图片中孩子就可以知道,地瓜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地瓜种完了之后就坐在草坪上,把带过来的美食拿出来一起和大家分享。在回家的途中,他们遇到了之前,昂首挺胸那个骄傲的大公鸡的老师,他仍然带领他的队伍高高的举着红旗往前走。小美发现自己的小外套被这个老师带走,并且挂在了旗杆的最顶端。孩子们觉得很好玩,都哈哈大笑起来。
在故事的最后,终于到了秋天,放学的时候,老师给每一个人分了一个地瓜,这些地瓜就是学校小农庄里种出来的地瓜。孩子们开心的把地瓜拿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分享学校小农庄长出来的地瓜。
在绘本的最后一页,第33页里面,小美的这一句自问自答的话让人非常地欣喜,“甜不甜?”“不甜。不,甜。”
好的绘本不仅可以让孩子沉浸其中,也让忙于生活琐事的大人享受亲子阅读带来的欣喜。
生活,除了苟且,真的可以有诗和远方,如果,你还没到达,那就和孩子一起拿起这本绘着童真童趣的《学校的小农庄》吧~和孩子一起去寻找遗失的美好。
我是星星拾贝壳,90后老师,家有萌娃,关注我,一起聊阅读习惯的养成。
VX:cxj_999(备注:阅读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