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韶华逝去,正朝着德艺双馨慈祥矍铄的方向前进,所以不大好像过去那样骂人,有些时候也感觉相当无奈。虽然心头无明业火熊熊燃烧,但只能劝自己一声“矜持”,然后在心里转折一番,变幻一种表达方式重新说出来。也许,这就是所谓口吐芬芳吧。
昨天的文章《当一个叫墨茶的年轻人死去》下面有一条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避免当事人尴尬,这里我略去网名,全文抄录如下:
其实我们这代人
很多是没有后路的
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的时候
没有那个外界默认的“避风港”
不会觉得 “就这样回家好了”
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的屋子里
把接下来的日子过完
或者重新振作再出发
很多人其实不把家当作退路的
低谷时
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
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躺在公园里
就那样掩面痛哭
往前一步是深渊
往后一步是峭壁
某网友
我个人相当不赞同这段话,从情感到想法,都不赞同。在我看来,这段话属于标准的情感价值输出。翻译成人话,就是它不提供思考,不提供判断,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情感共鸣。很容易俘获它的目标人群,大家瘫坐在地上长吁短叹:谁说不是呢?我们这代人实在是太难了。
类似的表达方式从我刚开始上网那天就有,比如说:其实我们70后是最难的一代人,计划经济的好处没赶上,市场经济开始交钱正当时;大学免费教育没赶上,教育市场化第一批正当时;毕业包分配没赶上,自主择业正当时;福利分房末班车,货币购房第一波……然后我看过80后版的,90后版的,估计00后版的已然不远。总之,这么说没什么坏处,每次都能引发一片共鸣,大家相互舔对方伤口,就像一群真正的老武士那样围着篝火喝酒聊天脱衣服展示伤疤。
所以,你知道的,这个戏码在那么多轮次的重复上演之后,我难免会觉得有些厌倦。即便是用尽我所有的德艺双馨库存,保持最大的理解和善意,我还是能从类似的表述里读出一种别样的意味来:我,是特殊的;我们,是特殊的;我和我们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我们在承受特别的苦。
不,你不特殊,正如我不特殊,他也不特殊。所有还能在网上哼哼唧唧的人,包括我在内,命运没有特别地关照我们,让我们承受比一般水平更剧烈或者沉重的痛苦。那种东西只要你试过一次就知道了,尤其是男性,和足球场上裆部挨了一脚抽射一样,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倒地憋气,快速滚动。你不会,也没有精力写这样的长诗,并且以“往左边滚是睾丸疼,往右边滚是睾丸疼”作为结尾。命运真弄疼你的时候,真想伤害你的时候,你只会打滚,连哼都哼不出来。我们这些旁观者站在一边,看你小脸憋得紫红,眼球上翻,于是可以点头确认:嗯,丫这下是真的疼。
而在足球场上,有谁倒地翻滚,然后徐徐念出一首长诗,一般会被认为是假摔。集体假摔,术语叫做刻奇。所以,我说我不赞同这种情感表达。
命运当然会有起伏,人生总是不能如愿。面对这一点,当然会有不同的想法。想着家不是避风港,想着家人会带来压力,想着自己没有后路,我觉得这就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了。什么意思?大家都是离家出走么?所以不见容于父母?这还是个拣选,如果真的只有两个选项,其中之一是“就这样回家好了”,剩下的是“现在就挂了”,我相信没有什么难选的。觉得没法回家,那还是因为存在别的可能和希望,事情还没有到那个份上。而对于回家这个选项,觉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家人应该扫榻相迎,应该笑语盈盈,而不是指责或者批评。
如此分析下来,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就有点撒娇的意思了。在公园里掩面痛哭固然很是悲惨,不过我二十多岁时经过上海的公园,看见年轻的情侣一对对相隔50公分,密密麻麻坐在花园的长椅或者花坛边盖着件衣服相互抚摸,当时是正午十二点。那一幕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当时找不到任何语言去形容这种光天化日之下人的猴山。后来我才想明白,这就是有欲望而无选择的光景。但凡那时候有如家酒店,有网咖卡座,有影院情侣厅,就不用当众耍猴。惨不惨的我不知道,但我感觉他们当时都相当投入,可能是因为没得选的缘故吧,所以也没想着什么后路不后路的念头,反正这事没法在家里进行他们是清楚的。
从难度上分析,我还是认为在公园相互抚摸比在公园掩面痛哭要高得多。但是相互抚摸的人不曾指责家人没有搞套大点的房子,所以,我也不赞同这种归因他人的想法。
如果人生当真有往前一步是悬崖,往后一步是峭壁的时刻,岂不是恰恰说明你正处在峰顶?因为周围的一切不都刚好比你低?这时候不欣赏风景,或者掏出手机来自拍发朋友圈,你还在等什么呢?如果这也感觉到难过,不妨想一想在人生的深井里,透过几百米长17公分直径的洞,窥探地面阳光时候的样子。我猜那会是一片极度深黑,洞口的光亮从地底看过去应该比针尖还要小,唯一的前路就是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