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观念图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26 00:09: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观念图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观念图志》是一本由赵汀阳著作,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观念图志》读后感(一):《观念图志》:“运筹”与“博弈”之小小洞天,哲学家说纳什均衡

  

01 古代运筹学故事之“田忌赛马”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齐使到大梁,孙膑以刑徒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使。齐使觉此人是奇人,就偷载回齐国。齐将田忌却非常赏识他,并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可惜却经常输。

但孙膑发现马的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下等马对付他们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千金赌注。在这场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成功中,其实巧妙运用了运筹学和博弈论的思想,包含了精妙的管理学思想。

如果拘泥于旧的方式方法,在每次赛马比赛中依然选择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打法,田忌是永远不可能取得赛马成绩的成功的。

孙膑高屋建瓴的出招,可谓统筹全局而精算局部,在优化的排兵布阵中,实现了不可能中的可能。《汉书·高帝纪下》那句“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在他身上,也一点儿都不为过。

由此可见,唯有智者,才能在困境中沉着冷静,寻找到别样的可能性。恰如“田忌赛马”中,孙膑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梳理细节线索,恰如其分选择正确方法,四两拨千斤地规避预期风险,并最终取得胜利那样。

02 “运筹学”与“博弈论”发展与深思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条件还是那些条件,对其进行考虑与分配的管理者,因发生了角色的调换与不同,故而能在作出决策时通过深沉的思虑与运筹,酿造出不同的结果。

而这,就是运筹帷幄的独特魅力。

但事实上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可能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也正因此,因处理起来的难度而导致结果并不太尽如人意。

我们不难发现,在参与决策的事件中,决策正由有限个人的参与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多人参与。那么这时,我们的运筹谋划中,就逐渐面临着多人决策的博弈了,因而我们不得不需要用到些更加发达的博弈论思想了。

但就其本质而言,博弈论思想其实还是起源于运筹学的优化思想的,其目的也依然是帮助我们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能够做出更优决策。

但亚当·斯密相信“理性人虽然永远只谋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且众人各自理性谋私行为非常可能形成理性的社会选择,使大家都获益,就像有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安排一样”的理论,虽称霸江湖多年,但最终还是逐渐遭受到了新的挑战——纳什均衡。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汀阳的新书《观念图志》中,对于纳什均衡的介绍这一块,让我对亚当·斯密的乐观有了新的认知与理解。

理论上来说大家应该是趋于双赢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情景里,纳什均衡似乎更能站稳脚跟一点。

正如“”囚徒困境”中所展示出来的那样,根据理性,人们在进行选择时,通常只会选择不比别人更吃亏的策略,即便会有所损失,也不会冒险选择你好我好的策略,以免被人占便宜而自己吃亏。

通过赵汀阳教授的犀利文字与精妙漫画,对于纳什均衡对亚当·斯密理论的挑战,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我也十分认同赵教授所言,“世界上还存在着很多更糟糕的事,不但不能双赢,而且可能还会双死。所以,纳什均衡只是没有双赢而已,毕竟也没有双输,因此还不算最坏的模式。”

小结

《观念图志》这本书以六十六则藏在漫画里的哲学思考,将很多枯燥而艰深的理论配以精妙而犀利的插图以及妙趣横生的文字描述,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趣味性,还是可读性,都显然比同类书籍要更强,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非常适合哲学方面的小白作为入门书籍。

  《观念图志》读后感(二):《观念图志》:跟赵汀阳教授一起快乐学哲学

  在观念与图像之间显然存在着距离。加上文字虽然不一定能够增进理解,但如果能够因此增加快乐就好了。快乐比理解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赵汀阳教授如是说。

01

一提到哲学,给我们的刻板印象,便是晦涩难懂。哲学,似乎只能与大思想家、大学问家们息息相关。难道,哲学真的是普罗大众的绝缘体吗?

当年的哲学课上,讲师或者教授在上面高屋建瓴般挥洒豪情,而坐在下面的我们,却昏昏欲睡。

于我而言,哲学真的高深莫测、遥不可及。

直到读了赵汀阳教授所著的《观念图志》,我对哲学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惟妙惟肖的漫画,配上高深的哲学理念,两者竟然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一切变得如此生动而有趣。

原来,学习哲学也可以变得趣味无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赵汀阳教授快乐学哲学吧。

02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之一便是“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说宇宙是永恒的活火。

他特别崇拜火,并进一步提出,干燥的灵魂才是优秀的。

乍一看,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观点确实令人费解。

通过赵汀阳教授所绘的漫画,我们看到,两个人手牵手向前走,可是,随着不断地往自己身上注水,水淹没了他们的双眸,渐渐地,被弄湿了的灵魂也就辨不清方向了。

这幅漫画特别地形象,它从侧面告诉我们世人,干燥的灵魂才是优秀的。只有灵魂干燥清爽了,我们才能明辨是非。

关于这点,赫拉克利特举例说,一个人喝醉了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是因为他的灵魂是潮湿的。

对此,赵汀阳教授深以为然,并举例说道:“北方的干燥虽然也不很舒服,但比南方的潮湿要好一些。干与爽联系在一起,而湿就会有点黏糊糊。”

03

从中学时代开始,我们便接触到了哲学。在众多哲学原理中,最为人所知的恐怕要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了。

在哲学课堂上,老师教导我们万事万物有其根本规律,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被现象所迷惑了。

同时,我们也不能听风就是雨,遇事先冷静下来,不可一时气盛乱了方寸,要学会剖析事件背后的缘由。

在《观念图志》一书中,赵汀阳教授说:“解释事物至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寻找原因;另一种是寻找本质。”

赵汀阳教授还说:“本质被想象为一个事物的隐藏着的‘定型’,如果找到了这个隐藏着的最终秘密,事物当然就被完全解释了。”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萦绕人们心头的最重要的一个词非“焦虑”莫属。

每天,人们奔波劳碌不曾停歇,无非就是为了谋求生计,为了买房、买车,为了让孩子读个好学校,煞费苦心,劳心劳力。

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外显的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过得如此之累?

学习了哲学以后,我们便会透过现象,拨云见日,揭开潜藏其中的根源。

原来,人们过得如此劳累不堪,罪魁祸首是内心的贪欲。

古语有云: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很多时候,我们被利欲熏心,因而,走着走着迷失了初心。

要想轻装上阵,奔波忙碌的人啊,别忘了清理心浮与气躁,别忘了给自己减负,摆正心态,便会发觉云淡风也轻,欢乐便常伴左右。

04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思想家、学问家,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可以选择如何活得更洒脱、更快乐、更幸福。

而搭建两者之间的桥梁便是哲学。学点哲学很有必要,启迪思维,荡涤心灵,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以致用,指导现实中的生活。

哲学给予我们的刻板印象便是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赵汀阳教授所著的这本《观念图志》,却打破了这种固有成见,通过漫画的渲染,让哲学变得生动而有趣。

让我们跟着赵汀阳教授,一起来快乐学哲学吧。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曾从事9年翻译相关工作。如今,作为一名新媒体人,左手带娃,右手写文。快来和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观念图志》读后感(三):《观念图志》:一本用漫画解说哲学的哲学入门小册子

  

01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哲学还可以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哲学这东西,说抽象有时候也不难理解,说无用其实生活中又处处可见,但毫无疑问的是,了解一点哲学知识,可以指导你去更好地生活。

《观念图志》,这本书的作者赵汀阳,是中国当代哲学家。赵汀阳在哲学界的江湖地位很高,他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原创思想的中国哲学家,有人把他比喻为中国的哈贝马斯。

赵汀阳认为,哲学要思考的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就是人的幸福,和人类的命运。如果没有这两个问题垫底,那么确实,其他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漂着的、没有意义的。

《观念图志》是一本哲学类的入门书籍,如果你对哲学有兴趣却又没有任何哲学方面的基础,那么,这本书是一把很好的,可以帮助你打开哲学世界大门的钥匙。

02

整本书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思想家、观念、现象。

思想家这一章中,用漫画的形式讲述了笛卡尔、黑格尔、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孔子、老子、孟子、王阳明等十几位中外哲学家的主要思想。

人们常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很多哲学家就让人感觉疯疯癫癫的,比如说尼采。

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伟大的人往往受到排挤、压抑、甚至被人斥为哗众取宠而陷于孤独中。”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们,他们拥有超脱于那个时代的思想,才会不于世俗所容,才会让人觉得像个疯子。

还有中国的“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在那样一个奉行儒家出世的时代,他无疑是个异类。

心学并不是王阳明凭空创立的,而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继承。最早的心学发轫于孟子,到南宋被陆九渊发扬光大,至于王阳明则体系完备。

陆九渊的修养方法是“先立乎其大者”,王阳明更系统些,始于“立志”,终于“致良知”。其实“先立乎其大者”和“立志”的差别不大,本质上都是立下做圣人的志向,不再局限于世俗的事事物物,也就是张载所说的“大其心”。

03

有了观念就有了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烦恼。理想一方面让生活值得一过,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抑郁。——《观念图志》

第二章的主题是观念。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

观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念是外界事物反映到人脑的一种意识形态。

可以说,你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怎么样的选择,甚至最终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章的主题是现象。

现象是事物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外在联系性和客观形式。

它可是文化艺术界某种创作或研究而引发的社会效应,如:余秋雨现象;李二和文化现象。也可以是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又被大家所熟知的社会风气或行为。

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是指在看待问题时,能够抓住这个事件背后的“根本性”运作逻辑,你能够理解它真正的前因后果,而不是被这个事件的表象、无关要素、感性偏见等影响了判断。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04

观念与图志,本来是两种事物,但在赵汀阳笔下,观念与图志相得益彰。

观念是深刻的自我认识,图志是谐趣的万物景观,同样都是诠释世界,只是它们各自表达各自所能够表达的东西。

不管怎么样,作为一本哲学入门小册子,《观念图志》的确值得一读。

  《观念图志》读后感(四):思想家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观念?何为观念?拆开看,观即为看,念即为想,再拆开看,观,又,见;念,今,心;即又见今心。在我们还没有哲学家思维时,观念两字一词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看到的想到的,亦有再看到时今天的心态,也就是说,每个人看到事物自己的想法,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意识形态,但是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直接影响到生活的具体行为。

其实从来没有觉得“观念”二字会让我做个解释,更没有想过“观念”会与“图画”二字关联起来,所谓观念图志,当我看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观念能用图表现出来吗?而图倒底是配文字的,还是文字配图的?带着许许多多的疑惑打开《观念图志》,我这个感性动物,竟然读懂了此书,甚至还深深的迷上了。

不得不说,赵汀阳真的是一位资深哲学家,他好像能看透任何事物般的,竟然直接用前言解开了我最开始的疑惑,观念和图像的距离其实真的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快乐。

是呀,看到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你一点愉悦之感都没有,那么看书的意义何在?对于我这种哲学小白来说,能读下去,能记在心里,这真的不易,更能快乐的读下去,开心的记在心里,这更是不易啦!

你认识黑格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福柯等哲学家吗?

你了解逻辑学、伦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NO”

你想认识黑格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福柯等哲学家吗?

你想了解逻辑学、伦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也不一定是“YES”

但是

如果你打开这本《观念图志》时,你会发现,那些离我们超级遥远的哲学家就栩栩如生在跃然纸上,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观点竟然是一语道破,不,图语道破!

所以,这已经不是你想或者不想读的事情,而是你真的需要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在赵汀阳的笔下,漫画或直白,或讽刺,或夸张,或神奇,短文时而自由,时而严肃,时而轻描淡写,时而尖锐犀利,让你有一种好像走进了一幅烟雾缥缈的山水画中,可以沉寂,可以自在,可以迷糊,也亦可冷静。

有时候,我会迷惑,那些思想家是如何想到那些哲学观念的呢?那些哲学家是否真的因为看透了事物本质而变得通透明白呢?我们这些普通人学懂了哲学又能否过好自己的一生呢?

赵汀阳说,人间多磨,只能自救。

我是一个凡人,甚至有一点眼光短浅,因为我考虑的总是我自己,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时时处处关注的就是自己那些吃喝拉撒,可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吗?

赵汀阳说,如照镜子般的自我,就是倾听自己的心声,这是文化。

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要考试?我答,因为要了解谁较好较差呀?

赵汀阳说,考试与智慧无关,只要不出格就行。

到底活着和死了哪个更可怕,有人说,连死都不怕,为什么不好好活着?有人说,人早晚一死,活着等到死更可怕。而我说,如果你活着,会知道将死是什么?而你死了,你就不知道活着是什么了。

赵汀阳说:影子是好东西,杀死了它,也是死了。

说到死,我一直疑惑,坏人坏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要判死刑才解恨吧!但是执行死刑的人算不算是杀人呢?死刑有那么多种,断头,毒酒,电椅,注射,倒底哪种才能给予罪犯最残酷的惩罚呢?

赵汀阳说:这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那就继续糊涂下去吧!

看吧!其实哲学并非就是广而大的,也并非是细而微的,而是就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观念。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哲学家就是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分享给了更多的人变成了更多人的想法。

《观念图志》很适合哲学小白阅读,很轻松,无压力。不知道是漫画起到了娱乐的作用,还是文字更具有理解性的引导作用,总之,我个人觉得,赵汀阳前言中真的谦虚了,他这本书,文字与漫画相得益彰,说不上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但是却总想从图画中找寻文字的影子,又想从文字中探究图画的意义,乐趣不断。

大道理确实不多,但是小见解随篇可见,我觉得这就是思想家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乍看这是一本漫画书,但如果你静得下心来看此书,你会觉得这是一本哲学书。

细茶温风,轻轻摩挲《观念图志》,我再读一次。

  《观念图志》读后感(五):《观念图志》:漫画里的哲学观念,中年人的处事宝典

  

说起哲学,我们第一反应通常都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在我们身边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但又让人很难真正理解而无法融入普通人的思维。

关于哲学类的命题和哲学类的书籍,多数人也是觉得它们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点到为止或者敬而远之。

但赵汀阳的这本《观念图志》是个例外。

《观念图志》是赵汀阳教授所著的一本关于哲学的漫画书,这本小书分为思想家、观念、现象三个部分,收录近百幅漫画作品,覆盖逻辑学、伦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各大领域,精辟解读黑格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福柯等哲学家的重要观点。

赵汀阳借漫画的形式轻巧表达“赵氏哲学”,既有他对哲学史上重要哲学家及其观点的认识与反思,也有对人类社会制度与文化的关照与探讨,更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切与思考。

近百幅幽默风趣的漫画犀利评析人的本质、万物尺度、纳什均衡等史上经典理论,一看秒懂!

01: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意在说明:根据理性,人们只会选择“不比别人更吃亏”的策略。

这种纳什均衡经常用“囚徒困境”来形象说明:

如果两个罪犯都选择坦白,则都判8年;如果都抵赖,则都判1年;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则坦白的释放,而抵赖的判10年。结果,经过“理性的”独立思考,他们都选择坦白,因为这是唯一能够排除“别人占便宜而自己吃亏”的策略,尽管都知道,如果双方都抵赖就能够获得最好的结果,但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这或多或少说明了,在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条件下,皆大欢喜的事情是没有的,能够不被别人吃掉就不错。

“纳什均衡”这一哲学观念在职场中很是常见,当出现二者选其一的情况出现,人们通常希望自己是那个受益者,而不是舍去部分属于自己的利益而去成就另一个人的辉煌。

02:老子知足

假如人们总是对唾手可得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那么快乐就成为常态。

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常有人会说:我就喜欢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别人管不着。

别人确实管不着,但问题是,几乎所有可能生活都是“与别人一起生活”,没有什么生活意义是自己能够定义和实现的。

也就是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例如,你不想结婚时总会有人说你大龄未婚眼光高,你不生二胎时总有人在你耳边念叨儿女双全,当你追生二胎或者三胎也总有人说你重男轻女,,,,,,

你喜欢怎样的生活别人确实管不着,但是不管你过怎样的生活总会和别人产生关系,总会有人对你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任何人不可能独立他人之外而定义自己的生活意义。

03:理念为尺,而尺非尺

柏拉图相信事物都有个理念,它是事物的“型”,决定着事物的本质。

不过,现实事物与理念相比总是不如作为原型的理念那么完美,因为现实条件就是局限性,总是难以充分实现理念。

即:理念为尺,而尺非尺。

理想还是要有的,但更要结合现实才有其真正的意义,否则一切只是空谈,不合实际的理想,不考虑现实条件的局限性,不但不能引领人积极向上,反而只会让人心生焦虑,身陷抑郁。

04:万物有消有长

假如时间足够长,就有机会消除分歧,互相理解就有机会最终发展为互相接受。但这样的辩护实在有疑点。如果时间能够消磨掉分歧,也同样可能发展出更多或更深的分歧,就是说,在时间中,万物有消有长。

事物都有两面性,可以满心欢喜期待好结果,但也要做好接受坏结果的打算,内心拥有“万物有消有长”的哲学理念,方可放宽心态,坦然面对人生各种境遇。

05:正确的比赛方式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社会,所有事情都变成了竞争。竞争就是比赛,比赛首先意味着大家都只能玩某个共同的游戏,而不能各玩各的。

当然,现代社会有自由,从理论上说,可以自己玩自己的游戏,但由于大多数人不和你一起玩,你的游戏在“社会”这个大游戏中就变成了失败的游戏,结果往往还是不得不参加集体游戏。

当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而孤独,无法融入社会,就要考虑自己的游戏方式是否符合大众,你是否在多数人行走的轨道上。

如果你只是自娱自乐玩自己的游戏,当然很难被人接受,更别人被人赏识了,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有资格成为人们眼中的正常人、备选人,才能被大众接受。

06:文本只不过是个门

读书的方式也是一种做人方式,如果是随时愿意看到听到新思想和新问题的人,就会按照书里开拓的路径去看到许多闻所未闻的奇迹;如果是希望在书里找到能够抚慰自己心灵的格言警句之类,就会看到自己本来知道但不好意思相信的老生常谈。

我们大概都知道,安慰人有一种办法,就是把需要被安慰的人自己所幻想的东西重复给他听。

“投其所好”是对这一哲学理念最通俗易懂的理解。

赵汀阳的《观念图志》一书,作者用漫画短章阐释哲学观念,造型夸张传神,话锋犀利痛快。哲学搭配漫画的形式,成功解救了哲学的晦涩与无聊,喜欢或者期待探秘哲学奥秘的读者朋友不妨读读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观念图志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