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图志》是一本由赵汀阳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1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观念图志》读后感(一):谈不上评论
读了前言,才知道赵汀阳也是漫画家,以前只是听同学介绍过他的《论可能生活》,想读起来,一直没有。相比之下,这是一本不伤脑筋而且非常有趣的小书,特别是其中的漫画,很多细节之处都耐得品尝。
比如国际法附加条款第N条,没有多余的文字,借佛洛伊德之名,给大大的炮管套上一个大大的TT,颇有些和平主义的味道。可是炮管里出来的是炮弹而不是某种生理液体,于是这大TT也只有些欲盖弥彰的效果了(也许还有些无奈和嘲笑)。
很欣赏哲学家视野的广阔。纳什均衡、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帕累托改进等等,不同学科的ideas,书中皆有洞见,还用漫画来表达作者的批评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海子的诗、国内国际政治、社会问题、宗教等等也不放过。看来哲学家思考的确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书读着实在不费劲,难怪有人说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半吊子的,读这样的书能够增加自信。呵呵,也算收获之一。
《观念图志》读后感(二):飞天红猪侠-小小彧~~ :它们到底好不好?
它们到底好不好?
飞天红猪侠-小小彧~~
……
赵先生是中国有名的哲学家,想不到他创作的艺术作品也是寓哲理于其中。在他的《观念图志》中,他就为自己的书画了不少的插画。他的插画并不是图示哲学观点,而是将哲理融入进去,可以说别有一番滋味。其实,人人都可以作艺术家,只要当你意识到,并且而用绘画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
岳敏君 《无题》(“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参展作品)
老岳大胆地将自己最得意的嬉皮形象立体化,有没有见到中间有本书~~~哈哈!那就是赵汀阳的《观念图志》,似乎是在嘲笑~~呵呵,这是老岳惯用的手法了。
《观念图志》读后感(三):乖乖老鼠szhh7264:赵汀阳的《观念图志》
赵汀阳的《观念图志》
乖乖老鼠szhh7264 2005-4-22
爽
为写书评翻臭书一堆,痛苦无比。
完后拿赵汀阳的《观念图志》来洗脑,大乐。
哲学玩到这份上才叫够本,看某些“大问题”在老赵的简单逻辑下冰消瓦解,实在是一大乐事。
其引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似乎与俺所思之存在的相关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回头抄几段。
《观念图志》读后感(四):观念图志 书籍目录展示
前言 观念与图像的距离
1 思想家们
赫拉克利特
如何使阿基里斯真的追不上乌龟
笛卡尔
黑格尔和辩证法
尼采与上帝
罗素悖论
罗素与逻辑证明
海德格尔与诗人
海德格尔与死
维特根斯坦与苍蝇
维特根斯坦与治疗法
福柯与精神病人
德里达的解构
艾柯迷恋迷宫
格尔滋获得地方知识
纳什均衡
孔子浮于海
孔子反对学而不思
孟子的浩然之气
王阳明心情
2 观念
观念与事实的出入
现象与本质一样
知识是改造人自己的力量
认识你自己
倾听自己的心声
他人的心
即使上帝窥探你的心灵
对话是两点之间最长的线
铁哥们儿
帕累托改进的失败范例
众望所归的帕累托改进
民主投票
国内民主与国际民主
有人想到了上帝
拯救的手
灵魂自救
劳动慰藉心灵
自杀问题
死刑研究
人的定义
互动知识
3 现象
古典文化
现代文化
行为艺术
实验艺术
前卫艺术
文本只不过是个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国际接轨
多元化
国际法附加条款第N条
掩体
最后一颗炮弹
新帝国主义理论
宏大梦想的解构
《观念图志》读后感(五):观念图志 书籍前言展示
观念与图像的距离
漫画本来是不需要或者基本不需要文字说明的。我一直坚持这个传统感觉,总觉得一旦需要文字帮忙,就证明图像水平不高。但是有一些碰巧知道做哲学的赵汀阳和画漫画的赵汀阳是同一个人的朋友们,多次建议我给“精选的”漫画配上哲学方面的文字,以便增进理解和快乐。虽然这样做了,是否能够因此增进理解,却不知道,因为在观念与图像之间显然存在着距离,即使在同一主题下,它们也各自表达各自所能够表达的东西。加上文字虽然不一定能够增进理解,但如果能够因此增加快乐就好了。快乐比理解重要。
虽然给漫画配上了文字,但是这些文字显然不是真正的哲学讨论,至多是与哲学有关的议论而已。而且,这些文字所涉及的哲学观念也并不都属于我自己的哲学理论。其实在画漫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理论,而是随便碰到什么能够变成快乐图像的事情就给画了。漫画仅仅是休息,就像有的人以拉提琴或下围棋作为休息一样,是一件与哲学活动完全无关发事情。如果说这些漫画里面往往涉及一些哲学观念,那是因为哲学观念于我比较现成,是手边的东西而已。
在漫画时往往自我感觉好象是在画一些实验艺术的草图,特别是一些在在真实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实验艺术。我很愿意说,当代实验艺术的本质是漫画性的。只是不知道这个看法对不对。
这里收集的漫画选自近几年在《读书》、《商务周刊》、《天涯》和Alliage(一个法国人文杂志)上的专栏。不过有一部分漫画是按照记忆重画的,因为原作被朋友们拿走了。
《观念图志》读后感(六):赵汀阳的《观念图志》
一点点休闲,一点点智慧,一点点戏谑。
原来搞哲学的赵汀阳,不但漫画画得好,文笔也不错。读这本书,就像在晴朗的春日里,信步在空阔的广场上。
他的幽默还有刻意为之的痕迹。不过,这份从容把玩哲学与艺术的心情,确实令人羡慕。
关于这本书,还可以多说一些,诸如举重若轻、独到见解、突然冒出的幽默、封面设计、快乐比理解重要,等等。
我还可以说,这本书在诙谐的漫画和有趣的小故事里,不知不觉就描出了西方哲学与现代艺术的线索。
快乐比理解重要。它是作者的快乐,希望也能带给读者快乐。
然而它的确还是太休闲了。
究竟怎样,还是您自己去读吧。
(2004年12月13日读毕。)
原文作者:小汇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14日
《观念图志》读后感(七):赵汀阳的漫画为什么流行?
作者:邱志杰
首先应该指出,赵汀阳一直是一个取书名的高手。他的每本著作都有抢眼的名目,很能制造阅读欲与购买欲,像《论可能生活》,《人之常情》,《一个或所有问题》和最近的《二十二个方案》都是如此。他的书名的特点是往往有点愣头愣脑,既直接又天真,很像他的漫画中那个用鼠标画的光头小胖子。赵汀阳的漫画我们曾散见于《天涯》杂志、《中华读书报》之类的文人读物上。最近,可能是因为他的合集《非常姿态》的取名非常地“非常”,它冲出圈子走向了社会,俨然出现在各大地铁站台的书摊上,与各种教授办公室人际术略的畅销书并肩而立,让人疑心它是不是真有这么流行?
原以为赵汀阳的漫画是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喜欢的。显然,从它处理的题材来看,有些是需要相当的知识背景才可能领略到其中妙处的。比如说维特根斯坦撅着屁股给自己打针,后面也有一大串人撅着屁股等他治好自己后给他们打针。如果读者不熟悉维特根斯坦的学说,就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好玩的。在“他人的心灵在哪里”那幅画里,两个人把胳膊穿过对方胸口一个心形的空洞里,耳朵则变成了问号。手穿过他人胸部这个形象,美国的涂鸦画家基斯·哈陵也画过,赵汀阳肯定没见过,因为感觉全然不同。他的出处是哲学史上那个被许多人烦恼不已的“他人灵魂问题”———我通过内省可以明白无误地知道我自己是有意志有心灵的,可是我怎么能证明眼前的这些人也像我一样有他们的心灵呢?他们完全可以是一些行尸走肉,比如说一些互动性和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机器人。赵汀阳没有也不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反,他杜撰出这个荒唐的动作作为一种画面使这个问题的提问本身就显得很怪诞。再比如黑格尔辩证法的形象化表达是大师把双手绞成麻花状在玩魔方。这里所依托的已经不仅是基本的哲学理解,还包括人们阅读黑格尔的大部头或者偶尔想到辩证法这个概念时脑子里那种晕头转向的体验了。一般读书人想必因为读不懂黑格尔,在自卑与厌烦之中,看到赵汀阳这样捉弄他,就有一种替自己出了气一般的快感,难免就幸灾乐祸地喜欢起这种画来。
就此而言,赵汀阳的漫画与蔡志忠的刚好截然相反。当然,蔡志忠画得也很好,他把东方的智者塑造得天真浪漫,很有人情味。而我们从古书上读到的先贤大多数是形容枯槁,深不可测又玄又酷地透着一些阴气的。蔡志忠笔下的老庄和禅僧是幽默坦然的生活的大玩家,很可爱,不会吓着孩子。但从立意上看,蔡的漫画是对哲学的通俗解说,可以看出是一种图像时代的幼学琼林。赵汀阳的漫画则显然是要画给成年人看的,尤其是那些经常逛风入松和国林风,被各种各样聪明的话语搞得很紧张的成人看的(正好我们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知道后现代的某一派文人喜欢把一切都叫做话语和文本,可这些漫画显然无法用这种胃肠来消化。我认为它们本身就是为了作为话语的对立面才造出来的。赵汀阳的漫画有好多种,但最好的那些贯穿着一个基本方法,那就是用图像消解话语。有人说过读哲学史最大的体会就是,再荒唐的想法都有人曾经严肃地主张过。话语有无数种,有的深刻有的聪明,有的严谨有的离奇。从画面里我们很难看出作者到底是不是赞同某种说法,很显然在这里作者在装孙子。甭管什么话语,他总是生硬地将其字面意思“准确”地图形化,特别是故意将隐喻装作是物理描述,这有点儿像精神病学中的“机械性错误思维”。这种刻板思维有一种妙用在于,大多数话语会因此变得新鲜,甚至变得好笑起来。比如反思的“反”是由于一个头朝下的动作来图像化的。“Windows各种版本”,Windows生硬地被画成了几种木头窗框,装作对微软的存在一无所知,这显然是成心要气一气比尔·盖茨。凡是有点市场的话语往往很“形象化”,但是“形象化”的话语经不起图像化,这是话语的尴尬,夸张地说,就是思想的尴尬。这样的画面应该被看作是对话语的消毒:别对什么话语都当真,可以形而下地把它看得很搞笑。维特根斯坦有个忠告:不要想,而要看。在他那里,“看”也经常对“想”构成消解。只不过赵汀阳别有用心,看到的尽是荒诞的事。如果说蔡志忠的漫画是要轻松地把小孩教成大人,赵汀阳的画就是要把一肚子话语的大人重新变成小孩般天真。大概因为只有孩子才有能力纯真地、干干净净地看到点什么。
赵汀阳是职业哲学家,可以认为这些幽默画与他的身份有些联系。但如果把这画当作与文字一样表达观点的东西,那就全错了。关系是有的,但主要是与赵汀阳的哲学风格有关,而不是某个具体观点。
《观念图志》读后感(八):漫画与哲学的同场秀
广西师大出版社是大陆近年崛起的图文书强社,该社的新图文书产品线十分丰富,既包括经典作品配图,如《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人类的故事》、《宽容》,也包括大量艺术读物,如以文为主图作延伸的引进远流电影馆的《电光幻像100年》,当然,赵汀阳的这本《观念图志》也是值得一提的。
赵汀阳是哲学家,供职的单位名头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著有《论可能生活》、《一个或所有问题》、《赵汀阳自选集》等。但碰巧他又是一个爱画漫画的,于是他的哲学絮语和他的线条就待在一块儿了,他自称:“在画漫画时往往自我感觉好像是在画一些实验艺术的草图,特别是一些在真实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实验艺术。我很愿意说,当代实验艺术的本质是漫画性的。只是不知道这个看法对不对。§这样的书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韦尔乔的《梦游手记》用的也是图像搭配观念的做法。
但赵汀阳解释道:“漫画本来是不需要或者基本不需要文字说明的。我一直坚持这个传统感觉,总觉得一旦需要文字帮忙,就证明图像水平不高。但是有一些碰巧知道做哲学的赵汀阳和画漫画的赵汀阳是同一个人的朋友们,多次建议我给“精选的§漫画配上哲学方面的文字,以便增进理解和快乐。虽然这样做了,是否能够因此增进理解,却不知道,因为在观念与图像之间显然存在着距离,即使在同一主题下,它们也备自表达各自所能够表达的东西。加上文字虽然不一定能够增进理解,但如果能够因此增加快乐就好了。快乐比理解重要。§
于是他给漫画配上了文字,但他认为“这些文字显然不是真正的哲学讨论,至多是与哲学有关的议论而已。而且,这些文字所涉及的哲学观念也并不都属于我自己的哲学理论。其实在画漫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理论,而是随便碰到什么能够变成快乐图像的事情就给画了。漫画仅仅是休息,就像有的人以拉提琴或下围棋作为休息一样,是一件与哲学活动完全无关的事情。如果说这些漫画里面往往涉及一些哲学观念,那是因为哲学观念于我比较现成,是手边的东西而已。§
本书收集的漫画选自近年来在《读书》、《商务周刊》、《天涯》和《Alliage》(一个法国人文杂志)上的专栏。颇合阅读面偏精细的人的口味。这本书是个精选集,有的图文十分眼熟。对很多读者而言,选择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它被摆在书店的漫画书丛中,和史努比、茄菲猫呆在一起,供人轻松,正像赵汀阳本人说的一样:“快乐比理解重要。快乐产生欲望。§
来源:netandbooks
《观念图志》读后感(九):读《观念图志》
我们早已生活在读图时代——文化理论家指出这一事实的时候总是面容悲戚,似乎他们要为人类堕落到这浅薄的地步承担重大的责任,而另一个让他们伤心的理由是,居然有那么多的人乐意沉迷于图像的诱惑而不自知。这就如同启蒙文人们指责民众生存于黑暗之下而又在歌颂黑暗一样。但现今的文化人已不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完全可以一面做图像文化的批判,一面翻阅朱德庸的《双响炮》而笑逐言开。这不是虚伪或思想分裂,而是生活——文化人的生活。
赵汀阳先生是否认为自己是文化人,我不太清楚。他写了那么多的书,《论可能生活》这样冷硬的哲学著作居然能一版再版,应该是比较有文化的。所以我最初从《读书》杂志上看到署名赵汀阳的思想漫画时,压根没想到这个作者便是严肃深沉的哲学家赵汀阳——看来我的思维还是离那些文化理论家们近一些。
《观念图志》是赵汀阳的漫画集。但这个集子又不同于其他相类的作品:他的每张漫画,旁边都附有文字说明。依照坊间流传的说法,漫画如果需要文字的注解,那只能说明漫画的水平不高。赵汀阳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自我解嘲说:“加上文字虽然不一定能够增进理解,但如果能够因此增加快乐就好了。快乐比理解重要。”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文字与图像激起冲突之时,我们该相信哪一个?文字所传达的观念与图像所表现的意义显然存有不小的距离,因其本性,它们的指向是歧异的,带给读者的生理快感也不尽相同。这不是一个用简洁的文字就能解答的问题。或许我们什么都不该相信,除了我们那一时的感觉。在一则名为“现代文化”的漫画里,赵汀阳用文字说出了一句相当精深的话:现代文化,无论是大众的,还是精英的,其实是在同流合污,它们的敌人都是永恒价值。漫画无疑属于大众文化,读图时代无疑也属于所谓的现代,基于对赵汀阳的观点的认同,我们也该对那些文化理论家们表示敬意,他们的批判尽管滑稽了些,却不失真挚。
这个书评是一篇报纸文章,
原文题目:读《观念图志》
原文作者:尤宇
发布时间:2005-01 下旬
可选地址:东方早报
《观念图志》读后感(十):漫画和哲学小文相得益彰
如果被一个人信手拈来当作休息和消遣的东西却被众人捧之为宝,恐怕是许多人的梦想,在我们大多数人那里,事与愿违,往往是我们花费了不少心力的东西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大约这就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哲学家赵汀阳就是这样写意地画着他的漫画,而且人家说感觉好像是在画一些实验艺术的草图。他的《观念图志》就是这样玩出来的书,尽管他一再宣称画如果需要文字帮忙就说明水平不高,但它的这些漫画和哲学小文还真是相得益彰,比如他在谈到哲学家对自杀的阐述时配上了三幅小画,兜售值得推荐的三种自杀方式,一是对镜子开枪,二是让影子卧轨,三是用衣服跳楼,真是让人笑倒。
这个书评是一篇报纸文章的摘选,
原文题目:午后的私阅读之四
原文作者:晓昱选书
发布时间:2004年07月中旬
可选地址: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