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行者》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日期:2022-05-25 02:09: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行者》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行者》是一部由蔡明亮执导,李康生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者》观后感(一):做个孤独的行者,只为最简单的目标。

  行人匆匆,无视行者,时而望一眼。

  人群望着镜头,茫然,很像大陆,眼睛好似蒙了一层现实的布。

  行者终究在行着, 渐行渐远,在角落里,为了最简单的目的,挣扎,只是为了明天的行程。

  《行者》观后感(二):短评

  我们不是一直在说要是心如止水、云淡风轻?原来浮躁的心一直就没平息过,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早已习惯了找事情来充斥时间,加速的脚步很难慢下来。想证明自己,先把这部微电影平心静气的看完再说。不是在迎合,而是在等待,等待共振...

  《行者》观后感(三):少年蔡大湿

  少年蔡明亮原来这么英姿飒爽

  《行者》观后感(四):吃,既是享受,也是痛苦。

  僧人走路持重缓慢,与匆忙行人、车辆形成鲜明对比。低头,静默,只看脚下路,与周遭嘈杂环境格格不入。右手端一汉堡。左手提一塑料袋,内装一桶装物,可能是饮品。结尾僧人吃汉堡,是全片精华,侧面特写,吃相凝重,让人顿感生命的沉重。食物,人类为其朝暮忙碌;食物,限制人类的绝对自由。

  《行者》观后感(五):没看明白的看这里

  行者从早到晚慢行,是一种苦行,最后却在临进“门”前吃了一个有肉的汉堡,是一种破戒。表达的是人无论如何的提升自己,最后终跨不过人的本性的需求。

  最后为什么要配那首歌,歌的意思是爱情与面包哪个重要?如果没有面包,还那有什么爱情,面包是爱情的基础。所以说爱情再美好,首先也要满足人性的需求。

  无论是画面还歌曲都是表现:人终斗不过自己的本性的弱点。

  《行者》观后感(六):这种貌似很有深度的片子最无聊

  任何人的想法都可以变成它的内涵,有人说要体会慢,有人说要大隐隐于市,有人说要做自己,有人说装逼,晾清闲,最讨厌假装很哲学,很深度的片子,还有无聊的人做无聊的事,同样有很多无聊的人在当看客。(好吧,我承认我是看客之一)

  我还寻思真要体会慢,何必逛街买东西,不动岂不更慢;真要做自己,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忍受这样的自己;真要装逼,大家心里他的形象怎么样,我不解释(NB,SB都是B)。

  《行者》观后感(七):且行且思,亦动亦静——《行者》:越浮华,越升华

  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师曰:“非风动,亦非幡动,能者心动尔。”《行者》所言,或与师曰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论导演的表达方式是否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其立意之深却不得不让人由衷钦佩:在这个日益喧嚣浮躁的社会,现代人急需找回一种使内心得以平静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

  抛去表现手法,抛去外在的浮华,让我们看清蔡导的初心,也看清自己的内心吧!《行者》,注定是一部“宁静致远”的心灵好剧。

  《行者》观后感(八):爱他就拍他,拍到他死

  蔡明亮和李康生都知道是一对工作好基友,生活好基友,床上好基友

  所以蔡明亮一直拍李康生有没有,部部都是大闷片有没有

  直到看到这部短片,以一种慢死人的慢到时间的流逝就是为了证明这个三次元的生活就是一场虚无的方式折磨人。

  他胜利了

  彻底击垮我对大闷片的认知了,我可以闷,我可以更闷,我还可以闷,反正爹这就是大闷片,看不懂与你无关,因为爹的思想境界高!!!!!!!!!

  好了祝福这对一直拍闷片的基友吧

  《行者》观后感(九):看懂了是好事

  几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很有感触。 两年前在尼泊尔佛祖诞生地见到一位僧人在菩提树下像李康生一样走路。才明白这是一种修法。 2016年底有一次因为工作特别急躁,压力好大。于是想起那位僧人,出门慢走了一会。平复的很快。 现在有时也慢走。很殊胜。不懂的可惜了。蔡导其实很厉害的。

  今天找到这部电影其实是因为在家慢走了二十分钟,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

  感觉非常好,所以想看看这里没有人了解这种修法。刚刚也查了,也许是步行禅的方式吧。

  《行者》观后感(十):看不懂,也说两句

  25分钟每一个镜头看过来,其间没有快进的冲动。前两分钟看这个僧人,后面就没他了,但23分钟时没想到给了它一个侧脸的特写,他又回来了,回来干什么,就为咬一口证明手中有可食之物?

  没有快进不是因为蔡明亮(实际上对他根本不了解),而是因为红衣旁边变换的场景,以及场景中变换的人。有一个镜头把红衣虚掉,背景清晰的郭富城,这个镜头时间之长,超过了25分钟。

  这不是一个关于快与慢的片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行者》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