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24 00:22: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摘抄

  《老子注译及评介》是一本由陈鼓应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子注译及评介》精选点评:

  ●相对南怀瑾的书,更加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有更多考究、训诂、解释学的东西,也并不难读。网上很多评论说建议读陈鼓应,南怀瑾是江湖骗子,然而说陈鼓应是江湖骗子的亦有,也许学习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吧。但不得不说,与其说是修身养性之道,越来越觉得道德经是写给帝王而非百姓的。甚至是给人,而不是给民的,并且太理想化了,就像无政府主义和乌托邦一样,但看起来确实也很美好。

  ●老子的哲学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展现出来的,而道的问题事实上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预设的道实际上就是 他经验世界所体悟的道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付托给所谓的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道是老子哲学上一个最高的范畴,在老子的书上有几种意义:1构成世界的实体。2创造宇宙的动力。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一切物都由道所形成,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即表现它的德。

  ●翻阅一遍,这本书有熟读、背诵的必要。

  ●2007-11-08 陈鼓应写的真好!

  ●博采众家,较好今注本。评介大多毫无营养。

  ●繁体竖排,考据充分,注译通畅,入门绝佳。同时陈先生的认真严谨令人佩服。

  ●非常经典的注译本。原本王弼,综合汉帛本和郭店楚简,“审慎”修订。

  ●最近心态急躁,这书也就草草翻翻,注释及评介都没仔细看,可算是买椟还珠了。

  ●里面错误甚多,但文字浅白。可读之,但并不是好的版本。

  ●算是挺好的注释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一):老子的智慧只能心悟

  各种解释老子的书好多好多

  解释的方法也多的数不清。

  老子的无为智慧理解了,过一段再看看,似乎还没理解。

  又看看,又好像理解了。

  太有意思了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二):小子的枕边书

  选修中国哲学结课的时候老师出了几个题目和参考书,这本就是《老子》话题的第一参考书。因为是选修课,最后我也参考了南怀瑾老先生的,不过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这本更加严谨,对老子的解读也更深入。不过第一次看这么多繁体字还真有点不适应。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三):注释的还可以

  感觉本书的注释比较全面,精选了历代文人比较重要的注释列出,可以让读者比较选择,但是阅读起来就比较累了。

  我看的是竖版印刷的,并且是繁体字,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横过来的和简化过的人来说很别扭,不过看看也就习惯了。说起这个,我就对汉字简化很有意见,很影响我们对于古文的理解,许多简化字简化的不像样子,简直就是为了偷懒省事嘛。

  关于老子的原文就不作评论了,完全是见仁见智的事。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四):中國人的思維特點——廣大,深遠。

  再讀老子,通過陳鼓應先生的書,又有了新知。老子的思維是一種跳出事物本身,將時間和空間無限的拉長,把事物放在這樣的時空下去思考,去想。從而得出種種結論。其實這也是一直以來中國的哲人所具有的思維特點。時空,尤其重視時間。時間和空間在康德那是屬於先驗感性論的。時間的先驗規定,給人們提供了認識範疇的圖形中介。鄧曉芒說:“時間更加直接地表達出人的主體性,表達出人的內部的意識、內在的意識。”“中国人性格中最让欧洲人惊讶的莫过于他们的忍耐了。…他们的思考不是以十年为单位,而是万年……”——《中国问题》by伯特兰·罗素。

  先寫到這。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五):完美主义才是优秀学术的根底

  陈先生这本书已经修订数版了,其中两岸三地及西方学术皆有照应,无偏见,且充分尊重前贤成果,和那些一辈子念两本教材炒几篇冷饭具有中国特色的穴者没任何可比性。台大哲学系也有些浮皮潦草自以为是的妄人,不过完美主义才是优秀学术的根底,这跟你在哪个学校什么职务无甚关联。

  真学者必爱书,在旧金山买到《老子校读》便是爱书人之淘书癖使然。今之叫兽拨倒,即使到港台开会也不会买哪怕一本书,更无逛书店的概念,所谓成果亦无非知网上弄些劣质货色充数咯。

  不记得是哪位学人曾经说过:我们总慨叹这个社会缺少内行,但真正的内行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往往不是轻蔑就是茫然。一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