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父母》是一本由苏珊·福沃德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毒的父母》精选点评:
●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怕尴尬,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的父母,然后好好地谈一次心。
●2017/03/29 读了一半,就一直放下来了。后面有机会再去看另外一半。这本书为了突出父母的错误有点矫枉过正了。简单地说,在书中,只要出现任何问题,错误都归结到父母身上,孩子是完全无辜的。这种预设有些绝对了。 2018/06/10 读完另一半,很好。处于困境时应该经常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
●不幸在这个世界真的占了大多数吧
●中国人尤其应该读,因为中国家庭太黑暗了
●家庭关系,父母言行,对子女有绝对的影响力.正视问题是治愈的开始。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父母,你不会明白这本书里包含着什么。
●【9分】离开家之后才意识到父母的影响有多大,我没能学会一套正常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甚至是想问题的角度。我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都非常糟糕,但这决不是我的错。我很心疼我的父母,但是他们确实对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负面影人。好在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我值得过上好的生活,我应该爱我自己也值得被爱,我值得拥有自尊热情的生命。让应该负责任的人去负责,这很重要。
●这本书对当时上大学的我帮助非常大,但也因为这本书我足足愤怒了两年,对父母多年积压的不满几乎盖住了双眼。得谢谢这本书让我明白自己心中那么多空洞的成因,但伤痛需要很多时间才能了解和放开。如果觉得这本书的解决办法不好实行,那就去看看拖延心理学吧
●看的时候哭了很多次
●现象很具有普遍性,分析也很独特和深刻,比起其他心理学书只是给一些有趣案例,本书后半部分的解决方法更让其成为了一部自愈手册而不仅仅是厕所读物。我自身符合很多中毒父母孩子的表现,只是原因稍有不同,对峙部分直接加一星,这也是我对我父母都做过的事,感谢作者的认同
《中毒的父母》读后感(一):中毒的父母大概占家长数的99%
教育即生长,它和生命有关。在这里推荐大家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君子戏谈”,很真实记录大陆家长和自己90后、00后的孩子如何沟通的平台,真实独立的创作姿态,值得钦佩!如何认识00后,如果认识教育,认识高考,写作者保持独立的思考,值得爱思考的你一起去探讨。
《中毒的父母》读后感(二):又不是写作文,还要标题啊!!!
我们所在的社会在亲子关系上对父母有极大的宽容,仿佛父母所犯的错误讨论到最后都可以以一句“那是你的父母,生你的父母,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爱你”来完结一切是非。
父母犯的错,可以以爱的名义要求原谅;是要求──you must,而不是恳求──could you。
原谅的前提在于对方必须先认错并且同意改正并做出弥补,而在亲自关系中这点往往被免去了。
亲子关系最痛苦的纠结在于,这场关系里存有你一生最大的爱和最大的痛;爱是不可能不存在的,而痛苦确确实实在蔓延着。
《中毒的父母》读后感(三):想法
关于原谅
作者认为不必原谅。不知道为啥,本能觉得就该原谅父母。大概这就是为啥一直好不起来,纠结在关系里的一个原因吧。
每当家庭成员包括我自己生日时,我都会陷入不安,停不下来刷手机,什么都做不了。就是因为我强迫自己至少应该说上句生日快乐,至少对家人祝福说个谢谢。就好像我们之间的恶劣不存在了一样。可是什么都不做,又无法接受自己如此绝情,这么大的冲突,让我消耗得不行,真的就算了,不要演出和睦一家的戏了。
无法说谢谢,无法说祝福,甚至回信息都觉得烦死了,我所做的就是回避,避免说出恶毒的话来。再等等吧,等我能说出他们的不好。
《中毒的父母》读后感(四):对症下药
在底线方面,你国父母还是远远强过美帝,中毒的点随文化差异有所不同。但固执己见,自私,不愿沟通或是不愿接受对方观点是一样的。根据固有生活习惯和个人经验,单方面去要求或实施对子女的“好”,你不接受我这样的好,就是你有问题,你变了,你精神失常,我这么好的东西都给你了,你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
本书着重从对子女的实质伤害出发,以帮助子女走出阴影,重新面对阳光的生活为己任,是名副其实的治愈系书。但我更为关心的是父母与子女矛盾甚至对峙的本质,从本源上出发,找到一个solotion,才能惠及千千万万家庭,我更关心和实质伤害比起来,更广泛深远的固有观念问题,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才是健康的,对于这种观念,至少在我们为人父母之前,烙在心里,以避免日后成为自己现在讨厌的人。
《中毒的父母》读后感(五):随感
听话 = 好控制,
忘恩负义 = 不像以前好控制了,道德绑架
孝敬父母 = 经济控制
为你好 = 感情绑架
让大家来评评理 = 控制舆论
善良 = 好欺负,不容易反抗
家丑不可外扬 = 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我干的龌龊事,不能让你寻求帮助,不能让你脱离我的控制
想起了《阿甘正传》里的珍妮,哎,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前看,完全没有感觉,自己神经太大条了。还傻呵呵地去分析什么左派右派嬉皮士,管自己什么事,瞎看。泪水止不住啊。珍妮人太好了,太可怜了。
不知道书的后半部分的实际操作有没有可靠的依据 -- 仅就愤怒的讨论,就和《控制愤怒》里的相矛盾 -- 我得翻翻其他严肃点的心理学书籍,或者去医院看看医生寻求一下帮助。
(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