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故人》是一本由庐隐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页数:2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滨故人》精选点评:
●这就是以前的闺蜜,没有网络充斥、快文化洗脑,每天讨论的都是知识、理想、思想、情感。没有现在的朋友在一起讨论所谓的明星偶像电视剧综艺的悠闲兴奋快乐。她们苦恼,是因为她们思考。就像一句俗语 “快乐的猪,痛苦的亚里士多德。”我思故我在。过去和现在这种都没什么不好。但是我想是因为时代的缘故吧,如今的人缺少沉淀,深入的思考。却可以生活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看个人的选择吧,我还是愿意做一个乐观的人。但也不想像傻子一样的活着。小说人物太多,读起来有点困难。需要提高阅读效率。~但总体的体会是压抑灰色苦闷。
●情节和内容虽然都不咋地,但至少能反映一段历史时期下的中国时代女子。
●不算太突出
●读了庐隐的作品集《寄天涯一孤鸿》,她的散文,诗歌,小说都带着淡淡的,却有化不开的愁苦,读着让人泪眼迷蒙。我最爱那篇《象牙戒指》。
●还不错,可我更爱我的丁玲哈!
●现代第一部写女大学生生活的书 依旧存在古文的痕迹 但已经很成功 句子写的很好 描写细腻 只是有点乱
●很无聊,那时候的青年心思都这么多吗?都这么容易就情伤至病吗?
●过于伤感的文笔 表现了特定年代的历史
●火车上翻阅电子书。似乎受红楼梦影响。五位出身不错的女同学“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女的友情爱情和愁情又是多么可爱!知识青年的迷茫和彷徨又是多么真切!为时所称不如为我所适。
●无病呻吟实际上是说不清的“娜拉走后怎么样”(不知道热评几位是什么心态来读这本书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你考虑考虑作者的时代背景再发评论也行啊)
《海滨故人》读后感(一):海滨故人
那个时代女性的彷徨,其实未尝不是这个时代下女性对未来对生命的迷茫呢。。。。。。小说中说的,要是没有读过书,就什么都不用想,安安分分相夫教子。其实我们现在,走了这么多地方,读了这么多书,见了这么多人和事。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平凡甚至平庸的生活轨迹上。本以为自己能做栋梁,最后都只是一颗尘埃。。。。。
《海滨故人》读后感(二):似是故人来
不过有的人喜欢用情——即世上所谓的多情——有的人不喜欢用情,一旦若是用了,更要比多情的深挚得多。
似是故人来,模糊中总有几分悸动,一日的美好也是值得被永恒珍重的。再让我感动的一点是故事本身的意犹未尽,露沙走了,在海滨上留下一栋精致的小屋,门牌上写着“海滨故人”。
露沙会去哪,我更是无从得知,但我觉得那个总是自叹可悲的她自由了,孑然一身——爱情,亲情,友情,是纪念品值得珍藏的,从此她是一只海鸟,无拘无束,经历了深情却不盲目。爱情可贵,自由更高,我喜欢露沙,因为她活出了我心中暗暗期待许久的样子。海滨故人,无关情谊,无关波澜,只关自由在心中的意犹未尽。
《海滨故人》读后感(三):记得那时年少,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红楼梦》的影子,同性间的情谊(对,更愿意用她们喜欢的“情”这个字,而不是“友”字),而且,露沙所怀念的,也正是“大观园”(海边)的那段少女时光。这些少女们各自有各自的身世,又为各自身世所设下的局牵绊,另一个局则是少女们各自的归宿——爱情与婚姻,还有一个局归于她们自己,露沙的冷情,宗莹的近俗,云青的顺从……无一不是她们做出的自主而又无奈的选择。 另外,除了感伤,贯穿全文的,是一个“谈”字。这里的“谈”也以多种形式呈现,或是携手聚谈,或是主动对谈,或是通信而谈……总之,大概除了“泪”这个字,“谈”大概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 青春时许多的情谊便是像这样“谈”出来的,而且喜欢谈的往往是飘渺或抽象的话题,如未来,如梦想,还有文学。想起自己青春里的朋友与恋人,也正是在谈天里拉近了距离。 而现在,渐渐远离了青春,才发觉,小簟轻衾各自寒,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感触。 谈天的日子已经远去了。
《海滨故人》读后感(四):海滨故人——何时复归来
故事从五个年轻女郎在似血的斜阳下在碧波拍岸的海滨度假开始,随着她们先后走到成人的世界里,从前的无忧无虑,一天一天消失,她们似乎是卷入到了愁海之中,品尝到的更多的是苦恼,忧愁。五个人从之前的相依为命,到之后的海滨联袂倩影的不再,终是风云流散。
主人公露莎幼时饱受冷刻环境的熏染,养成了孤僻倔强的脾气,然,天性又极富于感情,所以说露莎是一个矛盾的,智情不调和的人。她有着困惑,有着迷茫“人生到底做什么”,这正是当时处于五四落潮时青年一代努力找寻人生出路却终而不得的彷徨,苦闷。露莎和梓青虽两心相印,相知相谅,却没有形式上的结合。不相遇固然遗憾千古,可两人的相遇未尝不是夙孽。梓青早已是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成家,即使是精神上的知己,也不为世人所容,封建的毒焰足逼人至死。世俗的蜚语,礼教的束缚,几千年来封建礼教的沉疴,是挣脱不掉的,也让人无处可逃。
云青更是自幼受礼教的熏染,早已成习惯,即使接受了新文化的洗礼,却仍受封建遗毒的迫害。愿为家庭不顾一切的牺牲,即使对蔚青未能忘情,在封建礼教的荼毒下,她选择归隐,研究佛经,侍奉母亲,教导弟妹。
宗莹不屈服于顽固不化的势威,为婚姻自由与家庭抗争。可在与师旭的婚礼上,宗莹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如同笼子里的鹦鹉毫无生气,呆呆板板的坐在那里,任人打量,凝视,之前那个活泼清爽的宗莹不见了。
五个女青年进学堂接受新的思想,在一切同学中间筑起了壁垒来隔绝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可是她们却又是不自由的,因为她们不得不承受几千年来封建历史的重荷,忍受着封建礼教的荼毒。
《海滨故人》读后感(五):少女露沙之烦恼
《海滨故人》卢隐
内容摘要: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女性、自传性小说的代表作。卢隐的小说拓展了女性婚恋题材领域,用伤感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露沙实质上是卢隐的化身。
女主人公露沙,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有四个好姐妹:玲玉、莲裳、云青、宗莹。她们在自己的青春时期,曾一起到海滨畅聊人生。随着各种走向人生的岔路口,每人有各自的日子,友谊也慢慢疏淡。因露沙小时候未曾得到父母的爱,被送到教会学堂又收到歧视,在爱情中失落,难得的闺蜜团又不能常相聚,所以情绪甚为感伤悲观,深感世界的寂寞与人生的不幸。后来,那段关于海滨的回忆,也成了一生中对青春中的黄金时代、理想主义的追忆。海滨故人,也许也只能永远存留在记忆深处了。
词句摘抄:
1⃣️所谓“有情人都成眷属”亦不过霎时之幻影耳。百年容易,眼见白杨萧萧,荒冢累累,谁能逃此大限?此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也。”
2⃣️露沙说:“世界上的事情,本来不过尔尔,相信人,结果固然不免孤零之苦,就是不相信人,何尝不是依然感到世界的孤寂呢?总而言之,求安慰于善变化的人类,终是不可靠的,我们还是早些觉悟,求慰于自己吧!”
阅读感受:
用了8h粗略阅读完毕
本科时应该看的文本,拖到现在恶补--#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很神奇,一百年前的人写出来的心境,竟然也能有共鸣之处。所以说,开卷有益;苦闷时,开卷更加有益。前人将自己苦苦的思索倾注在作品中,哪怕无法解决后代青年的人生困惑,予以人生答案,也抚慰了后代青年:You are not alone!~你的苦恼,我们都曾有,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