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5-25 02:0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

  《人类的音乐》是一本由[美] 耶胡迪·梅纽因 / 柯蒂斯·W. 戴维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的音乐》精选点评:

  ●很真诚 有一定信息量 适合非音乐专业科普一下 由于作家是小提琴家 口味偏好小提琴

  ●非常优美。

  ●梅纽因是极少数放下身段写普及书籍的音乐家 也是二战后少数声援福特文革勒的人。视野开阔,甚至还有披头士滚石和迈尔斯戴维斯。后面他和古尔德的对话太好笑,小G傲娇的言论炝得美妞因直抓狂,可小G又怕失去这么势均力敌的交流者,还是大师气量大,打圆场说分歧是因为钢琴和小提琴两种乐器的性质不同造成的。

  ●试图从社会人文的宏观视角(并且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偏狭)来理解音乐本质的非常好的一本书。梅纽因无愧为一等一的音乐活动家。

  ●我7岁左右就有了这本书 到现在我都没有读到一半

  ●“阐释了音乐在世界不同地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促使音乐演化的因素"这是我感兴趣的地方.作者的天分和毕生的演奏生涯必然带来深刻与独到的见解.是本好书啊,只是这翻译的句子那么拗口,实在是考验耐心的.

  ●美轮美奂,叹为观止,不知道原版的语言可以有多美,一千星,真想把这个书背下来,不愧是梅纽因的作品阿!!!

  ●音乐之所以生存并呼吸,就是为了昭示我们:我们是谁?我们面对什么?

  ●又是一本翻了几页的书。 这么大的题目,用这么薄的书来讲,只能是蜻蜓点水似的,而且西方音乐多与宗教有关,不太能理解。

  ●有关小提琴家介绍音乐发展源流,比一般的音乐欣赏书感觉好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一):大师就是大师

  这是我的音乐入门教材,可惜我读的太晚了。梅纽因在书里提到他的耳朵已经被训练成“高级”和音机器了!

  即便如此,他对东方音乐如印度和非洲音乐也赞不绝口。使人读后,倍感其对音乐的谦逊、使人对他充满敬意!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二):音乐史只能由音乐家来写

  不同于历史,历史是有平民写的,而由帝王们随欲演奏;音乐史要是由外行去写,要么写错,要么是乏味抽象而空洞的评述。

  这本书更像是梅纽因自己的音乐笔记。从他手术刀式的解析中,让读者看清人类音乐的发展的线索,而这条线线索 —— 毫不夸张地说,是梅纽因自己对音乐私人看法。

  历史的,都是私人的,就像音乐的,都是私人的一样。没有一位演奏家愿意被当作“通用的”。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像我一样,玩点乐器,懂点皮毛乐理,又不喜欢从毕达哥拉斯开始,本书不容错过。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三):从大历史角度看音乐艺术

  只能说一句,这个作者作为小提琴家,却能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音乐艺术,不简单哪,如他所说,在不少国家,音乐一度被当成是为政治意识形态服务的工具,想想我们的30年前的“音乐”……。

  从中,最受启发的是《作曲家的时代》一章,从宗教音乐的巴赫开始、到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和对时代的影响。作为一只青蛙,从来没有看到对文艺复兴中了解到如此细致和生动的叙述。(看傅雷家书时已经知道梅纽因是傅聪的岳父,世界真小)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四):读起来有点儿费劲

  可能我不是从事和古典音乐,甚至音乐相关的工作吧,总觉等这本书读起来很是费劲,起初读的还是挺快的,后来书中提到的许多音乐家许多没有听过,再加上欧洲人名有那么长,立即打消了积极性,读书的进程也慢了下来,用了两周的睡前时间,今天刚刚读完一遍。

  总体感受是作者梅纽因先生的一些对人类,人类与音乐的关系一些见解很独到,但亮点并不是很多。叙事颇多,评论很积极,但引人思考处,共鸣处较少。

  可能还要在多读一遍,书中提到的作品也要到网上听一听!

  继续感受

  书要多读!一本书要好书要反复读,至少没明白就要继续读!

  呵呵,向大家推荐培根的《论人生》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五):《人类的音乐》摘录

  ·青年人要摒弃上一代人转递给他的那个充满虚伪的世界并创造他们自己的文化,这并不奇怪。因为上一代人被指将难以言状的痛苦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我想,人们之所以不喜欢某些音乐,以及某些现在艺术,原因之一,业余正是因为我们有时不喜欢我们自己,不喜欢我们周围的世界,不喜欢我们的社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类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