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太阳》是一本由刘白羽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4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个太阳》精选点评:
●看了一点,看不下去。。。
●额....和刘斯奋同样姓刘,同样得茅奖,作者不会有点羞愧么?
●囧 看不下去了
●好像有点自传的感觉
●没什么意思,获得茅盾文学奖显得不是很有说服力。
●读了开头就没兴趣了。
●这么算的话 亮剑应该是诺贝尔级别的
●看到武汉又回到人民的手里,这一句,我就不想看了。人民是个鬼,人民从来都被当枪使
●太红了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一):好吧,其他大作暂不拜读了
人家好不容易写本书,其实用不着别人来评价的;但是既然豆瓣上有这个东西,我就小评一下吧。其实看完就两个字:后悔。
貌似是好久之前看的了,多久记不清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应该起码有两三年了吧。其实关于这本书,我只记得作者是刘白羽,书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主角是叫秦震的一个司令。
上网搜索了一下书的内容,之后我可以肯定了,我的确是看过这本书的。简单的看过豆瓣上关于刘作家的简介之后,貌似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第二个太阳》了。
其实我很纳闷,这部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完全让我迷茫……它想表达什么呢?完全迷茫……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完全迷茫……
其实,没啥好说的了,就这么地吧。晚嘞个安。
建议想看本书的人先看看简介。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二):一个写作者走错了路会有多难看
尽管名声在外,刘白羽始终不是我所喜欢的那种类型。当然他并不需要我喜欢。然而,这本书差到这个程度也实在让人意外。
1.叙事角度。理论上来说,作者采取的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能够深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但从全书来说,视角是非常混乱的。一方面企图表现众多人物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强行制造白洁,梁妈妈,吴连长等个人经历的“悬念”。角度混乱异常。
2.叙事线索。毫无线索。白洁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也成为串联秦、周、陈等人的线索,然而这线索实在是弱爆了。技巧上毫无悬念就不说了,从效果上来讲,显得整个“大武汉”的战况都比不过一个人的生死,完全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3.语言。主观性极强,甚至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刘惯于在景色描写中强行灌注价值观,这次也不例外,强行在人物描写,时间推进中枉顾客观,强行说教,违背事实规律、自相矛盾的地方数不胜数。
5.感受。像吃了屎一样久久缓不过来。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三):八月二十二日,看完刘白羽书籍《第二个太阳》。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四):景与情
一位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他中年丧父丧母,与自己的女儿不能长时相聚,他肩负重担,深谋远虑,处乱不惊,但他更是有血有肉的汉子,有情有义的人他会落泪会沮丧,消极他会面对美景欣然一笑,秦震主人公,没有那种高大全的形象,有的是更加丰富的人生百态,革命家首先应该是人。革命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抑制自己的情感不外泄,压迫神经不影响革命,为了革命“头可断,血可流”。
每当读到景色时候,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感触主人公的悲与喜。万物于心,不过是内心的另一影子。作者通过写景色就是要带我们去感触他们的真情实感。人是感情的动物,感情这东西是可以传染的。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陈文洪作为一线指战员,打仗勇猛,有胆有识,乃真军人;作为男人,有情有义,忠贞于爱青,为国尽忠,乃真爷们。牟春光,岳大壮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杀敌于枪炮下,匹夫卫国,捐躯就义,为了给中华大地再铺以阳光,他们辗转祖国,吃遍祖国,尝尽天谴路坎,真是枪林弹雨浑不怕,只为中华再光耀。
白洁的命运本身就带有景与情之意,悲情高尚。这个女人的命运牵动着两大主人公的神经,推动着文章的进行,一个是父女之爱,一个是情人之爱,都是至真至大的情感,不管形势如何,”白洁“时常浮现在两人脑海中,却因残酷战争不敢遐想。白洁之死作者也是巧妙安排,正在中华大地欢歌庆生,神龙再舞 之时,传来噩耗,大喜大悲。他在告诫我们祖国还需要努力奋斗,告诫我们今天来之不易。英雄纪念碑就是最好的佐证,他让我们不忘历史,让那些英灵安歇,让生者长鸣,千千万万名战士,数以万计的烈士,数以千万的人民,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繁荣而牺牲,他们长眠了,但他们伟大的精神铸就了近今日伟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