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鱼》是一本由[新西兰] 凯蒂·霍沃思 / [德] 布丽塔·泰肯特鲁普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6.00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处不在的鱼》读后感(一):关于鱼的科普,你知道多少?
对于喜欢吃鱼的人来说,看到这本书的第一想法就是满脑子的酸菜鱼、泡菜鱼、清蒸鱼、红烧鱼、油炸鱼、鱼羹、鱼汤、鱼煲等等关于鱼的美食,没办法,于我这种对鱼没有抵抗力的人来说,看到鱼字就会想到烹饪方法,更何况是这种满世界都是鱼的绘本。
《无处不在的鱼》是一本关于鱼的科普书,以写实绘画的形式,将世界上已经被人类发现的鱼类,囊括在书本中,从远古时期鱼类的演化史开始讲起,到每种鱼的生活环境、食物、捕食技能、繁衍方式等等,通过关于各种鱼类的科普,让读者了解到鱼的知识、以及鱼和人类的关系,更多的是讲解了很多人们不知道鱼类小趣知识,封面是凹凸的磨砂质感,一突一凹的各种鱼浮游与封面上,在阳光下还有闪闪亮的感觉,给人第一感觉像是在水中,看到满世界遨游的鱼以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亮的水光。我儿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见识到世界上已有的全部鱼类,不管能吃不能吃的鱼,我都想要去了解,奈何人走不动道,没办法了解更多的鱼,除了菜市场里的鱼,也就是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少量鱼类。所以这本科普鱼类的书真的是正中我心。
全书十二个章节,分别以鱼类历史、鱼类种类、淡水鱼、深海鱼、鱼类的生存、鱼类的捕食、鱼类与人类的关系等等展开讲述,共分为八个主题,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鱼类知识基础, 翻开书页,就可以看到大幅度的鱼类简介,以全幅跨页的插图,讲解鱼类的细节,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与科普知识的全面性。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以为是来自德国的插画师布丽塔·泰肯特鲁普,她擅长会色彩的灵活引用,作品多是类似《无处不在的鱼》这种多层次的绘画作品,在本书中采用大海的颜色为基调,各种鱼类真实的颜色为色彩搭配,绘画除了色彩纷呈的鱼类海底世界。另一位作者是来自新西兰的凯蒂·霍沃思,他负责《无处不在的鱼》的文字解说部分,擅长做科普绘本的配文。强强联手出的这本鱼类科普,成为了全世界儿童了解鱼类、了解大海的途径,也成为了我这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途径。
我家的小侄子,读到这本书时,就被书里的绘画吸引,他可以轻而易举的记住每一种鱼类的模样、颜色,在我们餐桌上如果出现了鱼这道菜,还会问我这鱼是什么鱼,是不是来自大海,还是来自江河,而对于这点,也许就是这本科普绘本的意义:增加孩子们了解自然界鱼类知识的兴趣。书中的找一找、猜一猜、回答一下等等的小互动,也成为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小游戏。真的是有趣、有料又好玩~
《无处不在的鱼》读后感(二):无处不在的鱼
最近在写一个故事,名字叫《淹死的鱼》。名字虽然是鱼,但是内容与鱼也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尽管如此,当看到这个绘本《无处不在的鱼》,还是忍不住来阅读。
鱼遍布世界各地,海洋、湖泊、池塘以及其他水源也都有鱼的踪迹。科学家认为,在四足动物出现之前,鱼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约一亿年。
我们只知道吃鱼,或者观赏鱼,大概没几个人想去研究和了解鱼的前世今生。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不仅是不了解鱼,简直就是个鱼盲,对鱼的认知只停留在淡水鱼和海水鱼之上,除了那些在市场上常见的鱼之外,真的是一无所知。
这是一本知识性绘本,简直就像是纸上水族馆,对鱼的种类进行了很好的科普。阅读的过程,仿佛也成了刚接触这个世界不久的小朋友,在彩色的水下世界和一幅幅精美插画中,穿越亿万年的时空,尽情徜徉和探险。更有种戴上潜水镜,深潜入鱼的世界,与鱼为舞的奇妙感受。
绘本的手感特别好,印刷也很精美,封面凹凸的烫金设计,像是与鱼近距离接触。正文中的文字与插图的比例适中,阅读起来不累,适合不同人群。幼龄的孩子会被插图吸引,识字的,图文结合,使阅读过程非常有趣味。
全书共分十二个章节,也是八个主题,简单扼要地构建了一个鱼类知识框架。从认识一条鱼开始,发现鱼类的演化史、栖息地、食物链、生存技能、繁殖策略、洄游以及与人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鱼的有趣知识,快速建立起对鱼类的基本认识。
其中,还穿插一些小问答,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好地与知识进行互动,增强记忆。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多年以前,去海南旅行,有一天的行程是在海上垂钓。游艇开到距离陆地很远的地方,导游发给每人一个鱼竿。我现学现卖,煞有介事地抛竿、等待。海风吹过,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我第一次感受到对陆地的渴望。
我不时看着手表,又盯着没有动静的鱼漂,期待游艇能早点儿掉头。这时,只听到一阵惊呼,原来是朋友的鱼竿有了动静,全船的人都抛下自己手中的工具,跑向他。甲板上躺着一只浑身是刺的鱼,灰白颜色,正鼓着大眼睛,大口的呼吸。
今天,我在这本书上看到了它,它的名字叫密斑刺魨。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它会吸入水,使身体膨大两倍,并竖起凶猛的棘刺。
《无处不在的鱼》读后感(三):【宝爸鉴赏】自然科普之旅
图/文 无敌杰拉德
这是一本讲述鱼类的科普童书,传播鱼类的知识。
这本书符合浪花朵朵一贯的装帧精美之风,并且封面采用凸版印刷,让孩子触感上感受鱼的形状,更能与小孩子产生互动和共鸣。
互动问题本书除了内容科普外,更加重视和孩子的互动。书中有多处互动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深入了解本书,同时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点我认为非常好。
鱼类历史演变本书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有鱼类的历史,鱼的种类,鱼的生存环境,鱼类的食物链,以及鱼类生存之道。
鱼的种类-淡水鱼鱼的种类-海水鱼鱼的生存环境鱼的食物链鱼的生存之道鱼的繁衍以上图片内容主要是涉及鱼类知识,让孩子们了解鱼类的前世今生,知道他们的生活习性,也了解到大自然的奇妙,有很多物种的特点与人类大相径庭,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便于更加愿意去探知外界。
鱼与人类关系本书比较让我喜欢的重要一点就是除了知识传授外,更加入了人与鱼的关系,进而表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孩子明白环境的重要性,知道哪些行为应该注意,也能教给孩子环保知识,这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本书从设计上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适合小孩子学习;内容选择上侧重广而浅,并加入互动内容引导和激发孩子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教育意义上表达了对环保的重视,告诫孩子应该注重环保意识,善待鱼类等动物。
《无处不在的鱼》读后感(四):趣味鱼类小百科
鱼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动物,无论是食物,还是欣赏观察,它们都是很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是你对它们有多少理解呢? 被《无处不在的鱼》吸引,首先是因为它的封面,凹凸的封面上是一条条可爱的小鱼,浅浅浮出的鱼身上带着烫金的花纹,如同鱼鳞一般闪耀着迷人的光泽,仿佛一下就将你代入了深海。忽然明白了为何有人说就如同带上了潜水镜,潜入了鱼的世界。
这本书中从无处不在的鱼、这是条鱼、鱼类已经存在很久了、淡水鱼、蔚蓝深海、珊瑚礁、大鱼吃小鱼、生存、鱼群、鱼的爸爸妈妈、大西洋鲑、鱼与人类这十二个部分介绍了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鱼,通过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图画简单扼要却系统清晰地搭建出了一个关于的鱼类知识框架,可以说是一本极有趣味的鱼类小百科了。
虽然是我们最常见的鱼类,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鱼类的实体照片,但是这本书选择的却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展现那些属于鱼的故事和知识,开始我有些疑惑,是不是用高清的照片会有更好的效果呢,可是在看到内容之后却觉得还是绘画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很多宏观性介绍的页面上,绘画的统一性能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而丰富却很和谐的色彩搭配和高度还原又留下了想象力的绘画形象让这本书格外吸引你的目光。
作为一本知识性的绘本,它不但有清晰的知识框架结构,而且使用的语言有一定量的专业术语却简单易懂,而书中的找一找、猜一猜、回答一下小小的问题这样的小互动让严谨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游戏性。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比如看《大西洋鲑》这一页,确切来说这是一个跨页,让我们一起来看吧。
第一眼看上去这页的内容并不多,只是河流中的大西洋鲑和简单的介绍。但是当你仔细去其中的内容就会发现它讲述了一个长长的故事,那是大西洋鲑的曲折的一生。
故事从哪里开始呢?就从最遥远的大海开始吧,那里是他们名字的来处——大西洋。成年的鱼群是银灰色的,胖嘟嘟的。
诶,为什么会有一些橙红色和绿色的鱼混在里面了呢?它们也是大西洋鲑鱼吗?是的,他们是繁殖期的大西洋鲑,原来在繁殖季节,雄鱼会变成橙色、而雌鱼会变成深绿色。仔细观察,会发现雄鱼的头部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下颌变成了钩状。
这些颜色和形状发生了变化的鱼,大多分布在河流之中,而且他们的方向并不是游向大海,而是沿河向着内陆,这就是鲑鱼的回流。从此时开始,它们将停止进食,然后历经数千公里逆流而上,而这一路的艰辛不仅是路程的疲惫,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捕食者,比如垂钓的人类和为了过冬正在努力积蓄能量的灰熊。对于灰熊来说,这些肉质鲜美脂肪肥厚的鱼群正是绝好的食物。
很有趣的是这本书的绘者在处理鱼群和灰熊相遇的一幕时,画了大量的水花,而那些鱼正在翻腾跳跃。那些水花是鱼群在奋力跳跃去寻找回家的路,是他们求生的证明。可是那些水花也是大熊捕食鱼群时力量和速度的证明。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角逐,没有对错,它们都在为了生存和繁衍而用尽了全力。另外,我个人觉得如果孩子能够接受,可以配合一段灰熊捕食鱼群的视频来辅助阅读,那种来自真实画面的冲击力更有助于我们去感受那种来自大自然的真实震撼。
而除了灰熊和人类,还有别的捕食者么?这是书里提出的一个小小的问题,也是一个小小的互动。才注意到远处的轮船和冰山还有海洋中的其他动物,原来也不是简单的背景。那是捕鱼的轮船,和准备着狩猎鱼群的天敌——白熊、海豚和海狮。
经过遥遥千里,躲过了一场又一场劫难,它们借助灵敏的嗅觉和味觉去定位,还有磁场和星星的指引,并且需要拥有坚韧的毅力和些许的幸运才能最终抵达上游。那是它们的出生的地方,它们曾经生活过的家乡,也是它们即将生下小小的鱼宝宝的地方。在这里它们把卵缠在河床砂砾之中,然后会孵出小小的鱼苗,它们慢慢长大后会循着父辈的路去往大海,再在适当的时候游回这里盛夏后代。循环往复,那是生命的周期。
这就是大西洋鲑的一生。于是,这短短的一个跨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图画了,你能在里面看到时间的流动,看到生命的起止,看到执着和毅力,看到危险和生机……仿佛页面都随之而流动起来,仿佛在读的是属于大西洋鲑一生的故事。 这样的知识绘本,怎样能让人不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