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人生》是一本由卫奇哲著作,哈尔滨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3.80元,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岁人生》精选点评:
●不好看。
●九岁的孩子一样可以绘出人生
●小说比电影好看啊
●高三的时候,下了课就到阅览室赖皮,不学习。这本书看了让人感到轻松而温暖,小孩子的世界
●印象最深的是黑鹰爸爸和黑鹰的片段。
●九岁生日那天,从超市的特销货架里抽出来,从那以后才开始读书
●初二的时候看的,那时候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其实,我已经记不起它的内容了,这是某一年某一人送我的。
●小时候读的,感觉主人翁就是渴望着自由
●小学图书馆里看过韩文版,那时候好喜欢啊,记得好像是黄色精装的小小的书,很好看
《九岁人生》读后感(一):爱
关于爱
到底爱是给予,还是付出
或是两者兼有
到底是一个人的,还是两个人的
或者是相互的
有爱的心,一定温柔又善良
哪怕孤独一点 也没有什么吧?
爱没有理由。
《九岁人生》读后感(二):谁都有际遇
不知道是因为是异国的故事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让我觉得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9岁的孩子身上的事情,毕竟孩子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倒是这个过有很大的大人的思维痕迹,不是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更接近孩子的思维,是用孩子的想法做的,可是这本书觉的很说教。
《九岁人生》读后感(三):一个纯洁的世界,一个童年时代
那是本讲述一个男孩子九岁那一年的生活故事,简单,却包含了很多东西。
我很喜欢这一类故事,前不久还买了一本讲述七岁小女孩的书,《窗边的小豆豆》。
当然,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一本来自日本,一本来自韩国;一本说的是教育,另一本说的却是人生;一个是正在快乐成长的女生,一个却是什么都懂的男生。
儒敏是个小大人,在九岁那年,他家有了自己的房子,他拥有了一片丛林,因打架而出了名,获得了一次美术大赛的第一名,逃过一次学,认识了一个很好的朋友,有了一个叫“黄方框”的绰号,喜欢上了一个名叫雨林的女生,并彼此折磨着——
一个孩子的九岁人生居然这么丰富。我喜欢这样的故事,简单却让人感触很多,足以让我们去追忆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生活。
孩子是纯洁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里,一个纯洁的世界。
《九岁人生》读后感(四):缅怀童年的时光
刚拿到这本小册子时我还是有点“不屑”的,以为又是鸡汤类的儿童文章,但是读下来却有点欲罢不能。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九岁孩子对整个世界的感受与思考,关于爱情、丛林、私有制、贫穷、死亡、幸福等等他都有所感悟。
儒敏是个小大人,他有爱护着他的母亲,让他崇拜的爸爸。在九岁那年,他家有了自己的房子,他拥有了一片丛林,因打架而出了名,获得了一次美术大赛的第一名,逃过一次学,认识了一个很好的朋友,有了一个叫“黄方框”的绰号,喜欢上了一个名叫雨林的女生,并彼此折磨着——
书不是很厚,但是却发生了很多事,小孩子的想法做法或许在大人看来很幼稚,但是在他们自己看来却很严肃,很神圣,或许不经历过这样的九岁(童年)不算是真正的成长吧。
《九岁人生》读后感(五):浪漫像落叶般飘落
“如果没有过的十分幸福,那么九岁就是感受世界的年龄。”
贫穷,让九岁的儒敏,开始感知世界的棱角:偶尔圆润,温暖;偶然戳穿心肺,又疼又痛。爸爸的男子汉气概,对家庭的承担和责任,让他受到激励,处处以此为例,行侠仗义;而母亲的残疾,令他难过,自责,也感受到了别人的敌意。他在九岁这个怅然的年纪里,体验了大多数人一生的经历。
家庭,玩伴,邻居,学校,他的小世界。这不也是我们成年人一步步走来的印迹么?父母,亲友,学校,社会,我们的世界。
【差异--友情】
大多数人同他一样,父母是好表率,让他有了基本的是非观,而玩伴纪宗是个无父无母,胆怯又强撑的谎言家。撒谎,不过是他满满的想象力外溢的表现,在苍白的现实里,他只能靠想象过活。这样的朋友,儒敏既同情怜悯,又清楚的知道彼此的沟壑。这就是他在一画成名之后,两个人陷入决裂的根源。然而,在他们的年龄段里,这根本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彼此都会觉得是一两件事情,影响了友情。殊不知,差异原本就摆在那里,纵使纪宗的姐姐没有嫁人,他们无须搬家,最后两人也会走到决裂的一步。在我们年少的时候,谁没几个狐朋狗友?也曾存在分歧,也曾挥拳相向,但少不更事,相逢一笑泯恩仇,尽管彼此差异极大,却总觉得唯有彼此了解心声,惺惺相惜,纵是千人万人阻挡,也抵不过友谊万岁。
【妥协--爱情】
雨林,像他生命里的伴侣。原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莫名的思慕,难以排遣的力图取悦,好像<<诗经.蒹葭>>里的那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他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只是不自觉地按照她的要求,慢慢地改变。替她提包,为她辩护。担心她的离去,想着如何应对她的问答。为了她,囹圄于两个人的世界。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恋爱吧。小孩如是,成年人亦是。
人,总是喜欢追求比较高的东西。(via永恒十四岁的小P)高,高不可攀,才愈发神秘,有挑战力。美若天仙,神秘莫测,统统都是诱惑力。而男人唯有做到顺其意,哄其心,才能修得正果吧。
【痛脚--社交】
同一个村落里的哲学家与钢琴老师的故事,其实间接地告诉了儒敏一些成年世界的灰暗。不事生产,又总是异想天开的哲学家爱慕着钢琴老师,钢琴老师直接了当的拒绝,给儒敏上了很好的社交课。她用痛骂的方式,驱逐了想入非非的癞蛤蟆。懵懂的儒敏感受到,毫无用处,又总是空话一堆的人终是会遭人唾弃和排挤的。而儒敏的父亲,为了帮助纪宗家,在对方咄咄逼人的情况下,以退为进,把房东大人非法占用建筑用地的痛脚狠狠踩了一把,令其不敢吱声,既大快人心,又让儒敏懂得了如何应对。土窑奶奶的死,是灰色而又温暖的哀伤,作为人生必须的一环,它提前让孩子感知了生与死。对于大人来说,总有幽幽的茫思,而对于孩童,不过是过隙烟雨,风吹一阵,也就了无痕迹了。但至少,他们感受到了大人面对死亡时的无助。
【学校--生活】
作为一个在校学生,学校是不得不面对的环境。里面有工资机器人----会鞭打学生的老师;还有不想完成的作业,也有因为成名而蜂涌而至的粉丝。简单,而又复杂;悲伤而又快乐。
懒得去上学,跑到一个无人知道的所在好好的享受孤独的自我,是种多么美好的愿望!儒敏做了,结果,现实总是与想象相反。浪漫在莫名其妙地栽赃陷害和巴掌里,像落叶般飘离。好不容易脱离苦海,家里母亲的惩罚又等在前头。
一个人在逃避个体责任后的独处到底能体会到什么?如果不是为了逃脱惩罚,你会想到什么?
这个话题,九岁的儒敏,像世故的大人,给出了很多模式化的答案。可真实的孩子是这么想的么?话到三分已嫌过,作者此处说了九分,此书唯一的败笔。
淡淡的怅然,青春的懵懂,人生的感悟。用孩子的眼睛,看我们的世界,视角很童真,邪恶被天下太平的温存淡化了。这,还是一本很闲散很温情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