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是一本由(奥地利)卡夫卡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7.60元,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堡》精选点评:
●每天晚上熄灯后看的,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我们的壁垒,他们的牢笼~
●因为它,我叫K
●很怕这种人物一开口,就要说上好几页的小说。译林的这版排版不好。
●王印宝张小川的译本和这个交叉着看的,这个感觉更好一点,可即便如此还是忍受了长达数个小时的折磨。城堡是一堵彻头彻尾的鬼打墙, K仿佛坠入了一个奇怪的梦境,你可以把城堡看做官僚主义爱情上帝等等任何东西,但是其中的无奈和焦虑是人类共同的情绪。好像前言里的最后说了卡夫卡曾经说过的这么句话: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的也只能是他的视力和注视方式所能及的哪个部分。这句话很悲凉,也很牛逼。卡夫卡不指望人类都跟他一样犀利和敏感,所以还他妈不如烧了,省得傻逼们在他身上浪费生命和粮食。不过谁都看不懂的另一个意思是所有人都看得懂,所以自他哥们违背他的遗嘱发表他的作品以后,我们到卡夫卡那儿各取所需,估计这厮在天上的某个地方把大牙都笑掉了。。。
●很难读,没读懂,但感到了内在似乎真的存在什么,而不只是技术上的游戏
●没看明白
●看了费劲
●德语的句子都好长……
●最能代表卡夫卡的作品,但是在我心目中不如《审判》
《城堡》读后感(一):心有戚戚
没有小论坛了。书评纯粹写给自己看。
第一遍,没有看太懂。看到结尾以为卡夫卡没有写完。或者原稿遗失了,或我买的版本没译全什么的。难以置信。(确实是个未完的故事。不过残缺的结尾又让人有别样的体会。)
但是全天置身于各种场合的时候,恍恍惚惚体验到K.在城堡外的境遇。就好像用放大镜把一切微小的细节放大到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似乎荒唐,又切实是自己的事。
《城堡》读后感(二):说不尽的城堡
我读的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本,还附了变形记,豆瓣找不到这个版本,选了这个我比较喜欢的封面的版本,城堡就是应该这么厚重而深沉,因为这是一个梦魇,又是一个幻境,可能是我太偏爱幻境的小说,不论是审判还是变形记,卡夫卡给读者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梦魇,生存的压力,社会的畸形,变形记中可怜的主人公和城堡中迷茫的K,难道不是每个人内心脆弱的一面的写照吗?卡夫卡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而城堡也是人们说不尽的话题。
《城堡》读后感(三):我的一点感想
他叫K,我叫X。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座城堡。在我费了很大力气读完这本书的当天,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城堡。一部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找到了,同时,我失去了。我失去的是希望,和K一样,我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希望。无论如何,我都再也无法对我所希望的事抱有任何幻想。我的希望,它,确确实实已经死了。小说是混乱的,如同我的现实:一个局外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读懂的现实。然而,就在这混乱中,我读出了,自己的一生。
《城堡》读后感(四):评论
我喜欢卡夫卡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长篇。短篇也好,但喜欢那些梦魇一般的非寓言性的东西。长篇中常常含有迷一样的结构,因而也更丰富。好多人在评论《城堡》、《审判》时常常会提到一种不可通达的官僚制度。其实他的小说是心象的映射,体现无法言说的可能性-道路是很多的,但正因其无法言说而错综缥缈。语言是通道,它帮助我们构造自己,在语言不能触及的地方,是人的混沌本源。卡夫卡的优秀之处也在于他通过梦魇一般的形象化呈现,模拟了心象中的不可言说之境。
《城堡》读后感(五):苏珊桑塔格谈卡夫卡
The work of Kafka, for example, has been subjected to a mass ravishment by no less than three armies of interpreters. Those who read Kafka as a social allegory see case studies of the frustrations and insanity of modern bureaucracy and its ultimate issuance in the totalitarian state. Those who read Kafka as a psychoanalytic allegory see desperate revelations of Kafka’s fear of his father, his castration anxieties, his sense of his own impotence, his thralldom to his dreams. Those who read Kafka as a religious allegory explain that K. in The Castle is trying to gain access to heaven, that Joseph K. in The Trial is being judged by the inexorable and mysterious justice of God. . . .
-against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