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10篇

  《命运交叉的城堡》是一本由[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一):写不下去的命运交叉汽车旅店

      卡尔维诺用众多的塔罗牌排列组合成交叉的故事,首先塔罗牌作为一种隐喻符号被赋予多重指涉意义,其次塔罗牌组成的故事又与意大利乃至西方整个古典文学经典形成互文关系。如果说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众多流派如滚浪一般连番登场之后文学再无技法创新可言,那么卡尔维诺算是如T•S•艾略特所言,把文学置于不断继承传统、不断更新换代之中。不同于乔伊斯《尤利西斯》对《奥德赛》的戏仿,卡尔维诺犹如一个接领神谕的祭司,在规定的程式下完成规定的创作,而准寓言的创作成果完成了他对经典地现代读解和重新演绎,预言现代社会的堕落不堪。当然,这种诸多给自己设置障碍的文本写作,自然是写不下去的《命运交叉的汽车旅店》。
命运交叉的城堡
1.《受惩罚的负心人的故事》:现代人对权力的无耻追逐
2.《出卖灵魂的炼金术士的故事》:浮士德博士交换灵魂,金钱可以出卖灵魂
3.《被罚入地狱的新娘的故事》:现代社会自由恋爱不被允许
4.《盗墓贼的故事》:财富面前,力量、智慧皆如浮云
5.《因爱而发疯的奥尔兰多的故事》:致敬阿里奥斯托《疯狂的罗兰》,表面上是奥尔兰多为了追寻爱而丧失理智,实质上是一种清醒,早已颠倒的乾坤却要通过一种称为”理智”的东西得以维护生存,发疯的奥尔兰多既得不到神圣的爱,又不愿在世俗的秩序中存活。
6.《阿斯托尔福在月亮上的故事》:作为奥尔兰多好友的阿斯托尔福企图找寻真正的理智,恢复世界本来的秩序,但是即便最纯洁的月亮上也毫无理智可言。
7.《其余的所有故事》:这个短篇创作最能说明卡尔维诺是一个玩弄叙事的大师,塔罗牌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又互为指涉,且都是现代文明的准寓言。
命运交叉的饭馆
1.《犹豫不决者的故事》:萨特说人生是荒诞的,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起码告诉我们人生可以选择。而卡尔维诺彻底撕破了最后一根稻草,人生过多的选择其实一种别无选择
2.《复仇的森林的故事》:你永远无法走进金字塔顶端的森林城堡主,至高无上者坐拥着一座机械化和程式化的城,再力大无比的人不过渺小地如机器上的螺母存在着,不过卡尔维诺相信审判日的到来,只一根羽毛就会使宁布罗特高塔坍塌。
3.《幸存的骑士的故事》:唯一一篇讲男女权力的故事。卡尔维诺认为,女性想真正获得男女等同的地方,唯一方式就是向男性复仇,女性为王。
4.《吸血鬼王国的故事》:依旧是现代人的双重精神人格、城邦丑恶、荒诞无处不在
5.《两个寻觅又丢失的故事》:不解
6.《我也试讲我自己的故事》:晦涩难懂。大致有二:一是作者的创作自白,文学创作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所谓的文学创作是一种白日做梦,性本能自发的寻找的替代性满足。二是圣乔治与龙,到底谁才是龙?卡尔维诺对现代人的审视,辛苦的屠龙不过是人类对自我灵魂的审判。
7.《荒诞与毁灭的三个故事》:与莎士比亚《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互文,把三个相互独立的故事,借助塔罗牌糅杂在一起而不显散乱,叙事功力可见一斑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二):命运交叉的城堡

  卡尔维诺
    这本书是卡尔维诺对故事结构的尝试,尝试用塔罗牌的组合来讲故事,故事中嵌套着故事,故事和故事彼此有着联系,每一张塔罗牌在不同的故事中含义又不尽相同。也许是过于强调结构,故事本身的叙述没有给人深刻的印象,众多的塔罗牌和不同的释义有造成了困惑。不过在组合和阐释推测的过程中,语言的失去给了符号极大的想象力。每个讲故事的人眼中的塔罗牌的含义不同在自己的故事中的含义也不同,旁人理解的含义也不同。是塔罗牌组成故事还是故事组成塔罗牌已经不再重要,卡尔维诺试图渲染抽象的符号的多义性,选择了一种极具游戏性的方式创作这本书。可惜有种被塔罗牌的组合限制的痕迹。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三):述说又没有述说的故事

这时候大家都不再讲话,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之前我们各说各的,以至于谁都没讲明白。那时我试图夸大自己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和我做了一样的事,可惜谁也没听到谁。假如现在我们中有一个人打破沉默开始述说的话,一定不会再受到打扰,可是谁也没开口。告诉你吧,我故事的主人公是在座的某人,而你会在其他人口中听到关于我的故事,但话说清楚,那必定是不清楚的,因为在座的我们互不相识。你或许会怀疑我们是不是在扮演一幅杂乱的扑克牌,我只想说隐喻是不必要的,但把我理解成一张红桃四也未尝不可,因为你也不会是什么能理解扑克牌的高级生物。有人离开了,这样故事就不会完整。听我说吧,我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总有人会讲述下去,在那时故事的意义将在无意义的意义中下沉,当然啦,意义的大海没有深度。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四):鲁智深杀的是吴用还是孙二娘?

我们小时候玩儿过扣纸牌的游戏。
纸牌是一张劣质硬板纸,正面印着一系列热播电视剧的各种角色,葫芦兄弟,水浒百单八将,白蛇传,黑猫警长等等,用剪刀把硬板纸上的规格相同的不同画面剪成一套大约宽2公分,长3公分的纸牌。每个人各出一张背面朝上放在水泥平台上,每人依次用手掌扇一下,能扇到正面,就可以赢得对方的纸牌。
这种游戏我也是很少玩儿的,手掌使劲呼在水泥地上怪疼的,我还不一定赢。
我自己的一套套纸牌都会在独处的时候在家里把玩,根据每个人物或角色来演绎他们的故事,复述电视剧的情节太小儿科了,随便抽出一张吴用,一张孙二娘,一张鲁智深,就给他们编个三角恋故事。吴用跟孙二娘是两口子,鲁智深把吴用杀了,把孙二娘抢了,强奸了,孙二娘最后从了鲁智深。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完了我就想起了这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年小小年纪只有七岁的我比施耐庵先生还不尊重女性,视女性为玩物。《命运交叉的城堡》作者的手里无非是拿着一套叫做塔罗牌的纸牌,随便抽出一些出来,打乱顺序,乱编故事。美其名曰后现代,符号学,图号学?之类的。
有一天一位叫张新阳的艺术家朋友在朋友圈里问我对后现代文学的看法,我没好意思吹牛逼小小年纪只有七岁的我就后现代了。
而且现在我还后现代着,再拿出吴用,孙二娘,鲁智深三张泛着岁月的尿黄的纸牌重新编故事,我不会再像七岁时编故事只考虑自己的兽欲;我会考虑受众,编一个吴用和孙二娘是两口子,鲁智深把孙二娘杀了,把吴用抢了,强奸了,吴用这个小受,屁颠颠地从了。
50-3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五):命运,交叉,城堡

读这部小说完全是偶然于一条QQ群公告。这句带有强烈西方哲学色彩的话语引起了我的兴趣。“命运”、“交叉”、“城堡”几个词,都属于典型的中世纪欧洲宗教制度森严,城邦林立较量背景下的特有“标签”。
关于主旨。在未读之前不知道卡尔维诺的鼎鼎大名,也不知道他的文学风格和主张。但就这篇小说来看,与其说是小说,我倒宁愿体认为一次哲学试验主旨下的文学创作。作者试图用七十八张纵横交错的塔罗牌交织出一个个迥异的命运图景。任何理论命题的构建,都需要假设前提。这次试验的假设前提便是所有的旅客不能说话,即否定了语言交流的可能性,也同时淡化处理了表情、肢体等语言范畴。由此孤立突出纸牌符号和解读者或者说解构者的“对话”。
关于故事。每个故事都带有深深的寓意,每个主人公都有难以启齿而沉重异常的过往。故事结局背负罪责的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如背叛爱情的负心人、出卖灵魂的炼金术士、纵欲无度的浪子、贪婪的盗墓贼、疯癫的情种等等,圣经中的七宗原罪,佛经中的五桩业障都有涉及。因此小说除了哲学试验外,便是这些宗教意味深厚的寓言故事,而从叙事和情节上看并不复杂。
关于符号。探究作者创作初衷,发现了一条有趣的线索——作者和列维斯特劳斯是好友,有过密切的交往。而毋庸置疑,小说受到了列维的影响。列维在符号学研究方面有过非常出色的研究,他曾说,社会性变成了一种系统,而在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衔接、等值和蕴涵关系。作者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启发下构建了一幅有关人性的浮世绘,引人入胜
结语。命运在城堡中交织,却仿佛又是并行不悖的。小说告诉人们,文本、符号要依靠读者的解构和重构,才奇幻、奇异起来。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六):无尽的叙述与命运

  本书作者卡尔维诺,在本书前言中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再写一个命运交叉的汽车旅店。一些人逃离一场神秘的灾难后来到一家半毁灭的汽车旅馆里。那里只有一份烧得深下一张的报纸:联环画报。幸存者们吓得失去了言语能力,就指着画面讲述自己的故事,当然不按原版的顺序,而是从一格跳到另一格。」
       一九七三年十月,卡尔维诺对这种叙事实验已经兴趣索然了。只能停留在出发点上,他的思路没有再继续下去,所以到了21世纪,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这本出版的「城堡」与「旅店」。
「命运交叉的旅店」是艰苦创作的产物,它的总体方案是由78张纸牌组成的方阵来讲述。规则是讲述
人不按纸牌排列的线性来讲述。所有的纸牌必然在故事中重复出现。也允许重复使用同一张牌。
       如果「命运交错的汽车旅馆」按照上述规则编写:一群幸存者聚集在一起,幸存者指着画面,互相用眼神示意,通过图画与肢体比划的配合,每一个幸存者互相领会了对方截然不同的故事。而这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一句话被言说!
      这就是这本书的基本逻辑:事实上并没有一个人说话。故事的叙述是由叙述者言说,而被叙述的对象就是命运交叉者的命运。从「实在」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人的故事真实的。只有命运交叉之时的命运被叙述才有可能接近发生过的「事实」。
         这是我的原创内容,我已阅读并同意 《豆瓣原创评论声明》 ,并且我打算更近一步,将那本没有写出来的「汽车旅馆」用我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写出来。这是一件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事,我甚至在还没有动笔前就感觉到了其中巨大的困难。不过为什么不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比如投稿于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看看会不会入围呢?2016年的比赛截稿到10月份。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七):旷世奇想与世界生存图景的本质——解读《命运交叉的城堡》(一)

旷世奇想与世界生存图景的本质
                              ——解读《命运交叉的城堡》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要留意远处微弱的光线。
                     ——卡尔维诺
如果你想进入二十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的城堡”和“命运交叉的饭馆”,那你必须带上一把开门的钥匙。虽然“城堡”和“饭馆”的大门对外敞开着,但里面的人物均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所以,我只能带着这把思维的钥匙去城堡中和大众一样去做一个不能说话的人,去观察他们在“城堡”和“饭馆”中玩弄的符号学游戏所展开的一种相互沟通的方式呈现,静观那些用塔罗牌的特殊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的人,作一个普通的房客,用自己的思想去解读卡尔维诺的智性世界的一切景观呈现的寓意。
一、命运交叉的城堡
这个“城堡”是一个奇特的“城堡”,卡尔维诺为什么将城堡中的人设计成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形式,也许是源于他自己本身故意不想用一种明朗的方式将一个又一个互相具有某种意义关联的故事呈现给读者一览无余的展示,所以他赋予城堡各色人等的命运故事便以笔下的一种暧昧被屏蔽在一种符号体系——塔罗牌的巧妙组合之中。每一张塔罗牌是一个符号象征体,是个体命运的标志点和故事进展和转折的暗喻体。用人们所常玩的纸牌游戏的方式来暗示人类自己的命运和世界千年不变的普遍性的基本欲望及生存方式:即对权力金钱与享乐的追逐和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源于人类的不断求新求变的对未来的科技梦想等的展现,而这种展现又频频以历史人物的纷纷登场而出现。这是卡氏搅和三者关系的高明方式,后面还要专门提到。虽然城堡中的人不会说话,但卡氏代替他们根据塔罗牌的出牌方式进行释读说话,他破解每张牌在出现时的一瞬间所展示的开放的多种可能性。他用自己精彩纷呈的语言揭示出纸牌的顺序按不同交换搭配方式所暗示人的命运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不断偶尔铺排一些关于命运的精彩议论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语言又具有了塔罗牌本身的开放性特质,而且又具有卡尔维诺的独特风格,一种形而上的狡黠掺合着对读者的温融的亲和力……使得你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为他的语言魅力所攫住,被他所讲述的故事所吸引。
那些令人头晕脑胀的纸牌代码,反复轰炸阅读者的视觉神经,使他们暂时无法获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信息。但反复耐心的阅读,并参与进自己的人生经历,便会体会出其代码的“能指”在特定的语境下的“所指”升级到“意指”的奇异境界或意义。诸如:“宝杯骑士”、“金币”系列、“大棒”系列、“宝剑”系列,“宝杯”系列;“力量”、“女教皇”、“幸运之轮”、“缓和”、“男仆”、“星辰”、“魔鬼”、“教皇”、“死亡”、“爱情”、“倒吊者”、“世界”、“审判”、“马车”、“月亮”、“太阳”、“大海”……或同一张牌在一个故事中重叠。这些牌作为“第一个符号系统”(罗兰•巴特《零度写作》)的“元语言”(即“二级语言”)中进入了故事的不同语境,在不同或类似的阶段性情节描写中展示了相似或相异的含义。即形成了一种如同罗兰•巴特所说的开放性的意指。卡尔维诺用这些符号代码的塔罗牌进行内心想象丰富的多次置换、联结,一种偶然性的“出牌”方式其实就是人的命运故事景观展现的一种巧妙的、令人心迷神醉的创造性编创利用。不同系列的塔罗牌的有序展示表达了作者关于权力与反抗,战争与和平、财富与贫困,爱情与背叛,遵从社会道德与反叛伦理压抑,过去、当下、未来及人物过度膨胀的物欲导致的其聪明智慧的展示,以貌似现代化时则因忽视大自然的多样化呈现而愚蠢膨胀自己的科技探索欲即将导致人类自身被毁灭的担忧和警醒……至此,塔罗牌的原创历史性概念被卡氏“把它们减缩了一半,去掉了它们的记忆”,使他们趋向于一种“神话”的启示呈现功能,卡氏自己破译这些改编的“神话”,并运用了诸如“慈悲、怜悯、人类……”(罗兰•巴特语)等词所构成的词典提供类似思想的概念名称。塔罗牌不再是“元意义”上的塔罗牌,它们成为了作者陈述自己对人类命运的基本主题思考的使人耳目一新、并心口叹服的创造性载体。
卡尔维诺写道:“森林、城堡和塔罗牌把我引到了这个终点上,我丢失了我的故事,把它混在了由众多故事构成的那团尘埃中,得到了自我的解脱。”卡氏“丢失了”他的故事的叙说方式,是为了使讲述的形式进一步陌生化,即成功的更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又更新了阅读者的习惯性视野。他让故事以一种新鲜的方式呈现出来,礼貌而和蔼的邀请读者,他期待读者参与并成为构建他的故事的开放性、明朗化过程的朋友和亲切的伙伴,在书写和阅读之间形成了一种温馨的互动氛围。一面,他又和读者狡狯的玩弄文字游戏,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混在众多的故事”的“尘埃”中,那种“自我解脱”感转换升华完成了对语言互相拥有或温情拥抱的智性的征服性胜利感,是对世界的思考方式所呈现的奇异效果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肯定。他的自我不是仅得到了“解脱”,而是在挖掘文字和故事意义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性呈现。
“森林”是人们穿越其中而失去语言表达功能的一个表面缘由,实际上“森林”也是一个“第一个符号系统”中的微观单位,但卡氏成功的使这个“能指”符号向宏观的“所指”意义提升,“森林”在“城堡”的故事的前提意义中代表了纷繁复杂的世俗社会,人们在其中进行开始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的闯入,继而却以人生经历的种种遭遇和坎坷而疲惫不堪,乏味无比,最终被世俗生活彻底在精神拖垮,因丧失自我而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城堡”这个“能指”符号的宏观性“所指”意义具有相同的效果:“城堡”是这些经历了复杂的人生命运的人们最终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汇集地,当然,“饭馆”也是如此。他们在森林中孤寂的行走之后仍然渴望和其他异地散居的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等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些倾听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探索欲望依然希望得到表达的机会和别人的认同。卡氏让他们沉默,也许是暗示一则圣经故事的寓意,上帝创造人类时对他们祖先的恶行进行惩罚,让他们各自以隔离式的群体由于地理的因素以自己的习惯方式生存,这种互相之间隔着的空间距离使得他们遵循自己的历史文化发展模式的传承而操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使他们在相遇时既陌生隔膜但又渴望与对方沟通交流,这是宏观意义上的释读结果。从微观意义上理解,即使操同一种语言,但人类的个体在本质上是孤独的,说话方式的交流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不如让他们各自均患上失语症,以强调出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内心深处的强烈孤独感。而另一个方面,卡氏认为“自然语言总是带有影响信息本体的一定数量的噪音……语言在表现我们周围世界的密度和延时性时会显示出他的缺陷和片断性,他所言说的总比我们所体验的一切要少”(《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所以,卡尔维诺干脆让故事的讲述者们沉默,而使用塔罗牌的摆放形式来代替,而他自己对塔罗牌的符号体系的释读语言却因具有了意义深邃的对生活的“自然语言”进行高度哲理化和诗化的浓缩而完成了对普通语言的成功超越,同时,“城堡”和“森林”符号的超凡运用,满足了作者一种“表现几何理性与人生莫测变幻之间的张力”,“森林”和“城堡”及“饭馆”之间呈现一种几何学的直线距离关系,而人与人之间命运经历又呈现出各自的人生直线或三角函数的曲线在“城堡”和“饭馆”中呈一种多元化的线性交叉方式,一种“走向理性化的几何和代数的智慧的趋势……”
而“塔罗牌”则被赋予了音乐的特质或属性,就如同音乐一样跨越了种族隔膜的障碍和个体精神孤独感的障碍,从而成为了唯一的交流方式。而在几何学意义上,塔罗牌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线性交叉点的意义承载物。而每一张牌就像一个具有原初意义的符号,就象一个闪烁不定的音符,经过不同的音乐形式的组合,构成诸种主题与变奏的一部部命运交响曲。
在卡尔维诺的小说中,经典文学作品的主人公纷纷登场亮相,诸如奇贝莱(希腊神话中追随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疯狂女人)、浮士德博士、奥尔兰多(法兰西文学中《罗兰之歌》中的罗兰)、丘比特、阿斯托尔福(罗兰的表兄),还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哈姆莱特、麦克白及夫人、李尔王……这些人物或作为故事的点缀或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使这部作品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及永恒不变的人性呈现。这些人物因为有了卡尔维诺的书写,重新肯定赋予了他们的历史存在价值,或这些人物本来就具有流芳百世的名声,卡氏以一种新的时代角度并以一种创新方式的书写赋予了人物新的意义或人物的丰满的并具有新神话性的陌生化形象。卡氏不仅使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名扬世界,且将其名字完成了“不朽”(米兰•昆德拉语),或在其已获得的历史性“不朽”的砝码上增加了重量。由于这些人物的纷至登场,小说的阅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结构;特别是神话传说和希腊悲剧及莎翁戏剧等知识储备,在阅读时方能领略其玄机。这时,卡尔维诺和阿根廷的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一样,成了“作家们的作家”。
1、受惩罚的负心人
在“负心人”的故事中,一个青年贵族骑士带着稚嫩的虚荣浮华的市俗梦想上路,结果一张预兆恶运的纸牌出现:力量,骑士果然遭一个歹徒的伏击,倒吊者标志着这位“金发青年”被洗劫一空后的悲惨状况,这位被倒吊者随即被一个“泉水边浣洗归来的村姑搭救”,以后便发生了青年男女之间通常发生的事情:互相充满深情的表白和拥吻,草地上“开满了勿忘我花”。但对骑士来说,这一切只是一次“爱情经历的标志”的艳遇,骑士扬长而去。有一天,骑士终于遇到了他所寻觅的目标——豪门之女,这个贵族之女除了满身金粲粲的的头饰之外,表情麻木。骑士如愿和这位门当户对的女人成婚。但一张太阳牌出现了,图中的小孩子拿着骑士在林中爱情经历的过程中遗忘在草地的披风,这件披风也是那场艳遇事件的借代物,“那披风像一只风筝似的在乡野随风飘荡”,这位骑士为了追回披风和小孩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这披风勾起了他关于森林中艳遇的回忆及复杂的心态。曾经的林中少女,竞突然神奇的成为了一个“女骑士”,她以代表正义的纸牌的名义来寻找他,她对他说要来找“骑士”的儿子,有可能那个拿着披风的男孩就是“骑士”的儿子。于是两位曾经的情侣开始互相厮杀,结果是男骑士“浑身流血”而倒地。等他苏醒过来,眼前出现了一位具有女教皇派头的修女,她声称他的负心行为冒犯了森林的女神奇贝莱(见前文),并对他宣谕:“树林将占有你,树林是自我丧失,是混合……你将成为一个无差别的普通人加入到‘梅纳德’们的队伍。”最后奇贝莱女神的锋利长剑向他刺来,使他痛苦万分。至于如何死里逃生,主人公没有讲述,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鞭挞了一个被市俗婚姻观念所超越和泯灭了自我的极端平庸的大众化的典型人物,他亵渎了圣洁的爱情,因此必将受到惩处的理想道德结局。
2、出卖灵魂的炼金术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和前一个故事有一定的联系,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曾经和有女教皇派头的修女有“一段爱情经历”,我想这种联系只是一种文学技巧上的一种一个故事引入另一个故事的一种有意味的联接方式。在一张有着泉水的画面的纸牌的征兆中表露出这种关系,而“泉水”又具有新的含义,这位年轻人把泉水当着“圣水池”,是“生命之家”,又是炼金术士研究的“最高境界”。炼金术士成千上百次的试验都无果而终,随后他将自己“炼金”梦想寄托在来自东方的财富上,一位江湖术士以商人方式将淘金的秘术授予他,但炼金术士必得以自己的灵魂来换取,这时炼金术士的真面出现了,他就是浮士德博士。作为靡菲斯特的江湖术士终于和浮士达成了协议。庞大的淘金计划实施了,靡菲斯特用“黄金大磨”类似于点石成金效果的魔术所积累的金子让人们劳命伤财的筑成了无数黄金的辉煌耀眼的摩天大楼,这座无与伦比的城市由卫兵把守着,盘查所进城去的人。有一位少女试图进城去受到了卫兵的阻挡,她庄严而傲慢的回答:“我根本不愿意进入一个完全是整块金属制作的城市。”这位少女告诉卫兵,自己居住在泉水潺潺的自然风光中,只和自然界中流动的“混合元素”相接触。
这是一个关于现代化生活中生动的寓言故事,它表达了卡尔维诺对拜金主义和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大自然的疏离及对人的异化的一种批判性反省。最后结尾处城里人问这位“水中仙女”:“你怕我们的灵魂落到魔鬼手里吗?”少女果断的驳斥他:“不!你们根本就没有灵魂交给他!这是浮士德博士的首次登场亮相,后文还有更进一步的提及。
3、被罚入地狱的新娘
这个故事好像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另一种改写版,主人公由渔夫的妻子变成了一个骑士。一位轻率而蒙昧的林中少女匆忙之中身陷绝境时,被一位骑士所救,而这位少女随后脱下睡衣换上骑士的铠甲摇身一变成了女王的模样,神气十足。“林中之王”便被骑士给予少女的“慷慨相助”进行酬谢,希望他选择财富或其他几样东西作为对他的回报和感谢。骑士选择了爱情。纵欲的迷醉使他进入了飘飘欲仙的“天堂”,但“天堂”这样的词被市俗涵义的强行进入亵渎了真正圣洁的天堂的涵义。王位上的圣彼埃罗特勒会对骑士永远关上天堂圣洁的大门。骑士随即从纵欲淫荡的“天堂”感觉中回到现实之中。而那位普被他营救过的少女已变成一副骇人的躯体:成为了有着死亡的骷髅头和干枯的四肢的僵尸。骑士发现自己与一位“淫荡”少女的交媾的结局竟然是与一具死亡枯槁的尸体为对象,比木乃伊不如的纯物质的肢体和自己的肢体纠缠在一起呈现令人不寒而栗的景象。故事的结局最后揭谜:树林之中这个已经死去的女人就是与另外的男人轻率缔结了婚约的少女,而这个约婚的对象实际上是少女极具畏惧感的魔鬼,即撒旦本人。他用自己的魔法把背弃自己的未来梦想的新娘、虚荣市俗的女人径直带下了地狱。少女的轻率和骑士的轻率——他们共同的生活态度的相似契合导致了双方的同归于尽般的毁灭。因此,人们应该严谨的、理性的、清醒的生活,特别是对待两性关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