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人生博物馆
放手无用之物
翻开人生新篇章
作者 / 储杨
主编/周小九
十点视频原创
曾读过一篇名为《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收破烂》的文章。
说我们不知不觉地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小时候,嫌弃父母在家中存放各种空的月饼盒,长大后,却连外卖的奶茶袋子都要叠起来,好好收藏。
各种纸盒、铁桶,但凡看上去好像将来能用上的东西,都要留下来。直到物件渐渐塞满家中的各个角落。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绝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即便生活相对优越,还是会忍不住囤积许多有用,亦或无用的物件。
山下英子如是说: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份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点击图片,加入「十点听书会员」,即可收听全本书的内容。
简言之,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卸下负重,才能轻盈前行。
这一期的人物博物馆,我们请来几位生活中有囤积癖的嘉宾,也让他们来一场断舍离:
如果明天你可以远走高飞,哪些东西是你必须要带上的?
当能带的物件一件一件地剔除,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也许,生命最优的状态,正是在过度的“加法”之后,来一场人生的“减法”。
斩“断”物欲,留下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孑然一身来到这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不断的经历,拥有的物件也越来越多。
时间一久,真正让你断开与物件的联系,其实并非易事。
接受任务的五个嘉宾,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平时拥有的物品,一轮又一轮的进行断舍离。
从一开始每个人都确定,自己有离不开的一箱物品,到留下五件、四件,最终只能选择一样留在身边,他们无疑经历了一番又一番的思想挣扎。
23岁的侯冰,今年刚刚毕业,她最终选择了从小一直陪伴自己的枕头,她说,这是带在身上的“家”。
29岁的品牌公关经理小新,最终留下了从初中到工作以来,所收集的不同年份的硬币,因为,十年收集,已经成为生命中不能缺失的习惯。
江小倩,今年27岁,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做文案编辑,即便有各种不舍,她还是把唯一的选择,留给了维持生计的电脑。
而拥有两个孩子的宝妈辰雯,舍弃了自己的喜欢,为孩子留下了两本他们最爱读的书,这大概便是为人母,则为之计深远的爱。
30岁的昆仑,最终选择将女朋友的照片留在身边,因为,与爱人有关的记忆,是他心中最珍贵的东西。
你看,生活,或许可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将懂得重要的是什么,不重要的是什么。
《适者成婚》里有这么一句话:
“所谓断舍离,是将握在手里会怦然心动的东西留下。”
或许,他们不一定都拥有怦然心动的物件,但一定会有自己生命中最值得留下来的那一个。
有时候“断舍离”的意义,大概就是如此。
摒弃了原以为不能放弃的东西,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舍”弃废物,给生活腾出空间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鸟笼效应。
如果一个人的客厅有了一个空鸟笼,过一段时间,他很可能会买只鸟回来养。
我们的生活,也经常如此。
因为有了一件原本可有可无的物品,竟也自觉不自觉地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看着家里舍不得扔的各种漂亮纸箱、盒子,觉得可以用来收纳,于是,又囤了很多暂时用不上的生活用品。
有时候,这些日常消耗不大的产品,放着放着,还没来得及用,它就过期了。
在有一期《拜托了冰箱》的节目中,郭麒麟的冰箱被搬到了节目中。
主持人在他的冰箱里,发现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红色的干辣椒。
当主持人拿出这些干辣椒时,竟然发现,里面布满了霉状物。
郭麒麟解释说,这些红色干辣椒是朋友为他改善伙食而来。
虽然自己不会做饭,但看着蛮好看的,红色还能够点缀冰箱,于是就留了下来,没想到,竟然在冰箱里发了霉。
主持人当场为郭麒麟的冰箱来了一场“断舍离”,过期的豆瓣酱、果酱、黄豆酱,统统都处理掉。
剩下的,都是可用,且相对有用的食材,冰箱虽然近乎空了,却清爽了很多。
郭麒麟的冰箱,折射出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生活中那些暂时没用,却还能用的物品,我们总是习惯囤下来,于是东西越来越多,可控的余地越来越少。
《断舍离》这本书中写道:
“进,则出;出,则进;然后,再出,这一简单的生命机制,隐藏着巨大的力量。”
我们的人生,想要变得轻松且容纳更多的精彩,就应保持“空杯”的状态。
及时“舍”去那些“无用”之物,才能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脱“离”执念,轻松生活
当然,除了物件以外,有些人际关系与经历同样值得重新审视。
曾看过一份断舍离的清单,其中就包含非常重要的“内心篇”,毕竟,人生在世,最不应该委屈的,就是自己。
上面写着:
以往的难过经历,受过的坎坷、委屈、冷遇,要淡忘;
伤害你的人,不适合你的人,要及时止损;
一个你并不爱的人,一个不爱你的人,要主动离开;
前段恋情留下的“遗物”,该扔就得扔。
说白了:不合适的关系,应断;无用的人际交往,应舍;伤害自己的人或事儿,应离。
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不容易。
想起我的一个作者朋友,他文章写得极好,却经常特立独行,他为人既不热络,也不冷淡。
因为偶然的机会,与他熟识,了解其写作风格后,我本热心的准备将他拉进一些平台的微信群里,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他告诉我,过多无用的信息,让他感觉到焦虑,“加法”的人生,总是被纷繁的信息牵着鼻子走。
于是,一个星期内,他已经退出了许多无用的微信群。
也正是因为远离了信息爆炸,才让自己感觉到了放松,他说,善待自己的情绪,真好。
从那次之后,我也开始学着人际关系的“断舍离”:
无能为力的事,断;
生命中无缘的人,舍;
心中烦欲执念,离。
还记得有句话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如果我们和烂事烂人纠缠一辈子,那么也将永远活在垃圾生活中。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她就是一生都在与烂人烂事死磕。
一个原本年轻貌美,还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生活的女人,却因为一件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烂事,一个不值得耗费心力的负心烂人,纠缠了一辈子,于是,她也过烂了一辈子。
也许在断舍离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
人生苦短,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放下执念,心才能回归安宁。
最后,分享一句作家马德的话: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与你共勉。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储杨,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图书情报硕士,爱读书、爱文字的图书馆人,公众号:储杨(chuyangsiyu)。本文由十点视频原创首发。
十点视频,600万人的文艺生活平台,陪你看见更温暖的世界。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点个在看
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卸下负重,才能轻盈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