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夜幕下的哈尔滨》观后感100字
日期:2022-04-12 03:34: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观后感100字

  《夜幕下的哈尔滨》是一部由任豪 / 邵宏来执导,林达信 / 王刚 / 迟重瑞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幕下的哈尔滨》精选点评:

  ●好早好早看过,王刚醇厚的声音,是这部电视剧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喜欢王刚的广播剧,人物栩栩如生

  ●姥姥家里的黄河彩电 王刚桌上的绿罩台灯

  ●

  ●

  ●

  ●这可能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谍战片,或者叫谍偶片,因为当时对男主王一民迷的不行

  ●挺好看的

  ●这片子把王刚捧红了

  ●

  《夜幕下的哈尔滨》观后感(一):童年的记忆

  小学时,中午总会听广播里的小说连播。

  王刚的声音使我们喜欢上了《夜幕下的哈尔滨》,姐姐和我都特别崇拜王一民。看过电视剧后,林达信很是符合我们想象中的“王一民”,由此也喜欢上了这部电视剧。

  《夜幕下的哈尔滨》观后感(二):人性最后终会显露

  刚看完新版的第十二集。

  当许多的学生、工人等所有的爱国人士在日本人的枪林弹雨中倒下,我哭了。

  如李汉超所演讲的一样,那些接受了日本人钱财,房子的人,怎么能拿着日本人的武器来对待自己的同胞呢。誓言旦旦着说什么共存共荣的假话,也只有日本人他们自己才能说出来。

  除了武力与谎言,他们做出的事哪样能对得起天地。

  刘渤退缩了。

  于是,他收拾行装离开,不,是逃离。

  李汉超好样的。

  李汉超出来了。

  要等看第十三集了。

  《夜幕下的哈尔滨》观后感(三):还我山河

原著的说书人最初由评书艺术家刘兰芳接手,她觉得不太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后来辽宁电台将这部作品介绍给王刚。果然,王刚播讲起来朗朗上口,深得听众青睐。1982年王刚广播的原版有108家电台转播,听众超过3亿。王刚也通过这部戏火了起来。王刚曾给导演任豪写过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想演玉旨一郎的愿望。触电时,王刚在拍摄时常常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就放慢了“说书”的节奏。后期制作时,任导不得不在拖沓的地方做了快进处理。虽然演玉旨一郎未果,但王刚还是红了。不得不说王刚的声音确实非常有磁性,本剧在这种说书人的讲述中故事得以展开,这在当年算是一种很创新的尝试。

比起如今抗日神剧中的地下党,本剧中的王一民我觉得才更符合地下党的实际工作状态,在一中的教师工作非常的低调和日常,夜间搞抗日活动也尽可能地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王一民是个好老师,他一直和战友们在日寇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着斗争,王一民始终坚信会有将日寇赶出中国的一天。

玉旨一郎是个令我很意外的人物,虽然是个日本人,但是他在剧中却多次帮助王一民老师他们,最终因为掩护王一民逃跑,死在他叔叔玉旨雄一的枪下,这个人物不希望中日两国的战争继续下去,他也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最终他还是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这个人物造型要是剃了光头和刮了胡子,大家看没看出来是谁?就是演过唐僧的迟重瑞呀,本剧中他演塞上萧,拍摄时间应该稍早于西游记,不得不说他这个造型还是挺帅的,符合塞上萧的作家气质。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罗世诚,严刑拷打之下没有出卖战友,将玉旨雄一摔了个半死,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英勇牺牲了,正是有无数这样的热血男儿的牺牲,抗日才取得最终胜利的。

另外大概盘点一下本剧的一些哈尔滨取景地

霁虹桥

花园街

道外区靖宇头道街街口

哈尔滨一中

兆麟公园后门

友谊宫

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

马迭尔旅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

黑龙江省博物馆

看完此剧,真是没有想到在自己家乡的这座城市里,曾经发生过这么精彩的抗日故事,今天是“九一八”,希望少些战争吧,我们要居安思危,祖国一旦强盛起来,就不怕外敌入侵。

注:此文写于2017年9月18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夜幕下的哈尔滨》观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