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歲月 》是一本由胡蘭成著作,遠景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40,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河歲月 》精选点评:
●有才
●书没有收藏到,但是买了另外一本《闲愁万种》还没有看。胡兰成文字清隽不解释。
●满满一本清新脱俗的胡说八道。最后一章“伐共建国”里对世界未来的展望令人瞠目结舌。
●我读此书如观繁星在天,世道苍茫而不失亲切的天真。又如俯仰间,拾掇一地的灿烂清明。这样评价,不如不写。胡氏自能沉醉于其审美空间,这空间与情感或见识均无关。称其为汉奸确实不必,因为他的眼界,从未触及这一层面。当年我深爱其文学史话,所以这山河岁月,非要买到远景版的,可是现在书早已看不进去,只觉他自顾自得,满纸胡言。
●抑明揚清的部分可以仔細思量……
●看的比這個更早更全的版本。感受是我什麼都不懂。如果真的什麼都不懂就好了。
●胡兰成原来是真做过学问的。
●什么乱七八糟呀写了一通
●文美,文字可真美。
●不能否认胡对中国的展望过于理想与天真,对中国的回顾过于自信与偏爱,但胡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全新的视角。他在这本书里粗浅地梳理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不是严肃的史书,而是用他渊博的知识和轻松的语调结构起这本书。他把中华民族的一切都看做是欢乐的,“节”与“劫”的同音被胡说成是中国上古所以有清新流丽的诗经而西方是痛苦沉重的古希腊悲剧。在胡的眼里,中国人不争不抢,没有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不会让人过得特别穷,佃农与地主的关系就像刘姥姥与王熙凤那样和谐美好,奴隶与主人之间像朋友与兄弟,君臣之间也像朋友兄弟。总而言之,礼仪之邦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让中华文化骄傲地屹立在世界之林。所以gcd当年能在大陆的胜利,也是靠着秧歌舞的欢乐,解fang军与老百姓一家亲,见面就把老百姓当自家人一样。这是胡对于中国乐观的视野。
《山河歲月 》读后感(一):读后感
这本书真的很正经。。。是胡兰成很学究的一本考究?书。。内文很专业很枯燥 印象中是半文言(非五四体) 本文也不光是历史云云 很多都有胡先生自己的想法 是很有智慧的一个人
汉奸二字本来就是值得商榷
居然有人写的标签是orz。。如果大家想了解张胡二人的八卦 还是请看 前世今生
《山河歲月 》读后感(二):歲月靜好
本帶著讀錢穆那發自中國傳統最深沉的正襟危坐來看山河歲月,不意換來的竟是莊周舞蝶的輕巧靈動,蝴蝶飄逸翩翩之處,無一不璘璘動人、無一不颯颯風春、無一不漫漫景光。古人講文字有靈亦有鬼,胡蘭成可真把中國文字玩的有如直通洞天府地的桃源小徑,不僅沿途鳥吟蟲唱,連腳下的石子也都如翠玉般鏗鏘了起來,說是大象無形卻又直指本心,讓人流連忘返…只有中國文化能有如此的深度廣度,也只有中國文人能有這般的溫潤和諧,把歷史當成傳說故事而用充滿詩意的言語傳唱下來,也難怪西風昌盛的清末民初會有這麼多的文人志士在替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奮鬥捍衛著,書中馬一孚的天下雖干戈,吾心仍禮樂是多麼地讓人不捨;那種胸中天下卻不獨佔的心懷,是多麼地讓人燃起鴻鵠之志…山一樣的壯、河一樣的奔,千年歲月只於彈指之間化做漁樵閒話在我心中迴蕩著。
《山河歲月 》读后感(三):这个世界真的日月静好吗
读书之前,对胡兰成了解很少,只隐隐知道被目为汉奸,至于原因等等一概很糊涂。其实至今仍如昔日一样糊涂
断断续续,总算读完了,说实话,不算一次美好的阅读,经常是手抛书卷入于迷糊
对此书的称道,已有千言万语评述,不待我言。
文中时见其博闻多识,引诗引歌,叙写清新,的确引人入胜,妙笔生花。称得上小清新了
如作者云:“其中的发想已树立了我一生学问的体系”。但观全书,似乎总觉轻飘飘,于世界、于人生很贴近,又似乎很遥远
1、赞颂传统、赞颂中国不遗余力。大一统思想、英雄崇拜不断泛滥,以人情代制度。。。
凡此,于家于国其实没什么促进意义
2、作者生活在国家多事之秋,然笔端唯有日月静好,似乎已不是生在人世间,食人间烟火
说好了显得高妙,说不好就是欺世盗名
3、以一介文人,去论历史必然,又空虚至如此,可畏
如果作者生于我朝,面对现世,如此赞颂,想来也是衣食无忧
《山河歲月 》读后感(四):胡公子
隔了好多天,终于把台版的《山河岁月》看完。胡兰成的历史未免太过举重若轻,将一切看轻巧了。这种公子派头是既让人喜爱又让人无奈的。有些事情又有失偏颇,大概既因为他的性情,又因为身份,这两者久了是很容易混倒一块儿去的。然而这份对中华文明的自矜毕竟是可爱的。
想起在断桥边的亭子里看到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极深情地舞着五星红旗,不是营利也不是官方活动,是几个中年人凑在一起自己玩。很多人都对这个国家怀有深爱,只是以不同的姿态。
胡先生从人类文明叶嫩花初枝枝蔓蔓讲到了民国的暮年,历史果然是被叙述的,各花入各眼,倒也有兴味。提到五四运动时期时,淡淡地讲了两个厦大青年的小事,倒让人爱——
义乌青年刘朝阳,他为反对旧式婚姻脱离家庭,在厦门大学读数学天文,读一年要出来教半年书积蓄学费。他有个爱人,三年了,年年为她来杭州。五月的杭州紫气红尘,浣纱路上千丝柳,汲水洗衣的女子走过,有晴天的润湿鲜明,旗下包车叮当,菜担柴担花担和露带泥。沪杭铁路城站的喧闹,如潮来潮去,亦如花开出墙外,游蜂浪蝶并作春意闹。
崔真吾是宁波章村人,也在厦门大学读书,跟鲁迅编朝花旬刊,又跟鲁迅转到中山大学,那时的青年千里游学跟先生,耽误了毕业也不以为意。他很理智,因为他的感情很健康。他有个爱人,但已许了人家,退不得,到底结了婚了,他却终不结婚,女的痛惜他,他亦仍旧敬重女的。那女的从广州回宁波,他千里送京娘的送她,路上给她抱婴孩,约定年年马樱花开时到她夫家的村子里去看她。
提得最多的仍是张爱玲,爱玲的诸般好。一个男人一生浪荡,有过很多女人,然而贴在心底的只有一个。
《山河歲月 》读后感(五):【第二十二頁書】胡蘭成《山河歲月》
回到這本《山河歲月》,單看書名已知氣象萬千,我不願意用“有野心”來形容胡蘭成寫這本書的初衷,可能用遊戲文字更加合適。胡蘭成以他獨特的角度解釋了東西方文化的演進,並且旁征博引地論述了中華文化的無比優越性,當中穿插著對西方文化的鄙夷,其不屑一顧的態度必然是發自內心的,由此也不禁令人聯想起現今一些“嘴上說不,身體卻很誠實”的政府官員,口口聲聲譴責“外國勢力”,卻暗地裡把老婆孩子移民到外國,這便還不如所謂的“漢奸”那般表裡如一了。
若要我斗膽評論胡蘭成的作品,不如援引香港《星島日報》的蕭千里先生的評論:“《山河歲月》是胡蘭成的歷史觀,看他說來有趣,但是不能認真。雖云舉重可以若輕,到底不是真輕,歷史自有其沈重的份量,某些處可以四兩撥千斤,某些處卻又必須如承大賓。一概把來輕飄飄地舉過,做為個人的歷史觀或無妨,卻是不可以傳授的。”這大抵是說出了我的感覺,在歷史觀之上,胡蘭成的看法全然游離在主流之外,但是不妨當成一個飽讀詩書的老式文人的一種真情流露吧。
胡蘭成《山河歲月》(2003)遠景出版社*原文發表在公共號“失物之書”(thebookoflostthings),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