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有人走的路8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26 00:09: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8经典读后感有感

  《少有人走的路8》是一本由[美]M.斯科特·派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8》读后感(一):少有人走的路8 - 寻找石头

  

派克医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今天终于如愿读完了派克医生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1-8册,从他40岁动笔、到60岁的全部文字、或称之为思维认知。每当我升起抑郁情节时,派克医生的文字便会浮现出来,给予我力量、带着我脱离泥潭。我知道自己还会再读一次、二次或更多次。

本这书是大结局,更是派克医生的绝版。一场对金钱、婚姻、子女、信仰、健康、衰老、生死的旅行肖陶扩,为我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派克医生。其实读毕派克医生的每一本书,内心总想写点什么,却又写不出来什么。因为当内心感悟落到文字上时,就会发现那已经不是我内心所想的了,要么扭曲、要么片面、要么苍白。

那么,就记下这么一段文字吧:

和这份愉悦相比,我更愿意去找石头。这一路,我经常在睡前想着它,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中。巨石人是艺术家,他们当初是受到了怎样的召唤,要去创造这些艺术品?考虑到他们完成这些工程所花费的惊人时间,我认为,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有某种激情在燃烧,这激情驱动着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惊世之作。但这种召唤如何出现的?难道是神灵清清楚楚地告诉了他们:“我想要你们从地里抬起这些石头,为了我的荧光将它们竖立起来。”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和其它艺术家一样,创造意念也悄然而起的。有一天,无缘无故地,竖立石头的想法就那么从他们心里冒了出来,就好像是在他们睡觉或打猎时,它一下子就被灌进了他们的脑子里,然后他们心潮澎湃,再三思索这个念头,并计算实现它所需的条件。很快,他们连这些条件都顾不上了,因为他们越来越认定这样做是对的。终于,他们觉得如果自己不去做这件事,那才是大错特错。

然后,就有了那些神奇的石头。

  《少有人走的路8》读后感(二):绝知此事须躬行

  文字是有痛感的。当你深深地触摸文字时,文字会在杳深的空间里发出回响:是的,我曾经来过。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天,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惊讶,你觉得很新奇的事情说不定在你的祖上就已经有了系统的思考。《少有人走的路8:寻找石头》尽管带给我们足够的震撼,但我们深知M斯科特派克并不了解人类——平凡人眼中的人类。 斯人已逝,似乎可以盖棺定论。不过,今人的解读无论如何都无论代替斯人的感受。历时二十一天,行程数千公里,辗转十余地,仅仅列举数字,我们就会发现M斯科特派克就算是走马观花,也是用了很大气力。难得是他在旅程中放纵了自己的思维,关于金钱、婚姻、子女、信仰、健康等命题,想之深,爱之切。 人性之丑陋与美好很难用三言二语说得清楚,每个人基于其阅历都有着相应的评价。正如M斯科特派克所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被看见,也不是所有看得见的问题都会有答案。与其说是寻找石头,不如说是寻找人生的意义,关乎自我,关乎他人,不是为了答案而寻找,而是寻找本身就是答案。 理性与感性,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我们最难回避的就是亲子关系,这也构成心理学的典型场景。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不能选择父母,我们只能亦步亦趋地按照父母——人类祖先的安排去成为那种人,哪怕某一天,你有了主动权,你也无法抹杀尖锐的岁月之刀在你身上刻下的痕迹。 生活中,你会发现有很多现象都是昙花一现,过去了终究不存在了,即便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找回。从某种意义上说,M斯科特派克是自讨苦吃,他可以不在意旁观者的嘲笑与讽刺,但是压抑心中真实的想法也是极其残酷的。更何况,并不是每位读者都有着相同的出发点,更多时候,我们是通过与同类的对比来显示自我的高大与渺小。 把自己孤立起来,是心理学家得以冷静与客观的必要之举。在寻找石头之旅中,尽管M斯科特派克遇见了很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贫贫富富,但他们至多只能是一个个鲜活的符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毅然决然的勇气,更多的是超凡脱俗的智慧。没有人能在你羽翼丰满之后阻挡你对蓝天的向往,飞得越高越远,越会发现地平线的陌生与寒冷。在与莉莉朝圣的过程中,他们彼此认同、互相支持,从种种挑战和次次困难中挺进,不再追求肉身的不朽,而在意精神的永恒。 信仰是个很滑稽的所在。一群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延展性,利用时空转换创造出可以多重定义的概念,大家面和心不和,为了个人利益向着相似的目标进发。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人毕竟是善变的动物,从来没有可靠的基因),同行者就会拿出信仰来说三道四,此中存在的混沌状态不可深究。

  《少有人走的路8》读后感(三):石头无声,令人开悟

《少有人走的路8寻找石头》是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收官之作,书中在家庭、婚姻、金钱、死亡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作者在外面旅行,在走一条人们很少走的路,那就是走一条发现之旅。

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他用深刻的思维,破解史前的巨石之谜。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过程有三个:身体过程、情绪过程与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就是身体对事物的感知;情绪过程可以理解为我这个存在对感知到的事物的接受或抵触;思维过程则是用文字思考的过程。

书中探讨了如何进行积极、正向的思考。因为每一种思想都会带来相应的结果。人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品格往往决定了这件事情的结果。所以,如何进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做事的动机和成效。提出了正向思维训练的三个层面,如何去进行思考;如何停止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原先的思想替换为另外一种思想。从而帮助人们消除错误、不和谐的思考方式,进行自我提升,从而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成就感与幸福感。

心灵的三个层次:思维、身体、情感,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将情绪从认知中剥离开来应对焦虑痛苦的方式。宇宙是万物没有关于好坏的评判,好坏是你的喜恶选择定义出来的,大部分人想着钱时候都是负面的一端出发,因为同宇宙万物没有好坏一样,对于潜意识而言是没有正负能量之分的。

我们需要明白,所有由金钱引发的麻烦,很大程度上是自找的。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当你对自己现实生活不满,有喜欢和他人比较,任何的商品信息都能刺激你购买的欲望。营销也是很善于激起人们消费的冲动,现代的很多文章包括鸡汤、干货都努力地扇起你对金钱的渴望。如果真心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以及自己所做的,内心的富足就是最大的财富了。它让你远离抑郁、焦虑等可能消耗你心理资本的负面情绪,让你远离三高带来严重后果的巨额医疗费,让你拥有高质量高满意度的人际关系。

我用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我钦佩作者精彩的论证和实在的真情,有自己深彻的领悟,也有大量的实证事实来支持他的观点。看完之后,我觉得还是那句中国老话来做美好人生的向导,还比较实在一些:“有人可爱,有事可做,有梦可追。”

  《少有人走的路8》读后感(四):认识自己-最好的收尾

  

刚开始听说《少有人走的路》是在各大文章与公众号的引用中,第一次第二次看到觉得不足奇怪,随后它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不禁开始让我好奇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会如此的火热,用家喻户晓来说不足为奇了。《少有人走的路全集》是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萨文。本书先从人物开始,列举了那些举止不同寻常,却能超越常人,实现人生的飞跃的杰出人物。接着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上一次看是《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看了之后才知道它火热的原因,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推荐大家去看!

作者M.斯科特·派克,英文名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美国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次的《少有人走的路8:寻找石头》不同于以往的系列图书,这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告别之作。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沉淀一生,给出关于金钱、婚姻、子女、健康与死亡的终极思考。本书开头有关于选取寻找石头这一名称的翻译与解释,石头无声,但它们本身,便已说尽世间万象。

历时21天,行程数千公里,辗转10余地,心理学大师斯科特和妻子克服重重困难,在英国展开了一场发现之旅。他们一边破解着史前巨石的秘密,一边进行着心灵的朝圣,斯科特深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以其特有的心理学视角,深入解读了关于金钱、婚姻、子女、信仰、健康与死亡等重要命题,给读者提供了审视世界的全新思路。

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就是“父母不应该是孩子生活的中心,而应该由孩子去发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心,最终创造出他们自己的圆圈。为人父母者,只是孩子们生命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所以梅格才站在了旁边,准确说,是站在了外面。”其实在父母与子女的成长教育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分离式教育,如果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那么后果一定是悲伤的。

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收官之作,在这趟不凡的旅程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到斯科特智慧的光辉,也可以充分体会大师的人格魅力。花了一周把这本书看完了,真的是一看就让人上瘾的好书!不自觉的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入这趟路途中,让人受益匪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有人走的路8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