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2-25 03:28: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100字

  《正是高三时》是一本由许旭文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7.50,页数:2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是高三时》精选点评:

  ●初中时看的。。

  ●现在来看,这封页真是庸俗不堪啊

  ●书中最经典的那句应该是白痴的亿次方吧。。。

  ●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一本小说,读了10遍以上。

  ●很喜欢里面的那个诗,只是不记得了。

  ●高中时候看的,不自觉就把自己代入书里,找了一个角色认为是自己了。

  ●一个东莞虎门的高中生故事,跟<花季雨季>一个风格吧,初中的时候看的,至今保存着这本书

  ●初中时候看的,纪念一下,书的确是垃圾到家了。

  ●小学毕业后暑假读到的。

  ●MD,居然还有这么本书,貌似是初中的时候课堂上翻的吧。好像挺无聊的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一):青春的精彩

  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那时好像读初一,刚好我的同座就叫旭文,虽然不姓许~

  凌云、李丹妮……时至今日很多名字都还印象深刻,不知道这些书里的原型现在都怎么样了,前几天突然还想起,呵呵~

  比花季雨季好看~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二):我的美好回忆

  我是生活在这本书描写的地方,只不过离我们非常远,我是在汕头北区,而故事描写的是原汕头下辖的潮阳市(现在的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第一次是听潮汕的讲古(评书)的,那时候还在读小学五年级,非常地向往小说描写的中学生活。小说描写的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一群潮汕学生的生活。九十年代初也是汕头非常繁华的时代。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三):青春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看这本书时, 还在初中,当时学业蛮重,对书中那种朦胧的感情和生活的自在特别向往了一段时间,书来来回回翻了好些遍,那本书,全家都看了 哈 好像老妈当时激励说 看许凌云多有志气 都看不起他姐姐的暨大呢 你以后也要争气。汗 果然家长和我们看书角度不一样.

  关汉卿的 那句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就是在这里记住的。班里办小报的时候,特意提出这个名字,算是缅怀了……

  不过自己高三过的非人般的生活 整天埋头做题,书和现实还是有差距滴,其实看这书就是给自己一个幻想。。。。。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四):我的第一本校园小说

  小学毕业那会,看到二姐的《正是高三时》,翻开看看,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现在,还记得里面的经典对白:“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等等,还记得里面“丹妮赠许”那首诗,还记得“你是一个好人”的签名......就是一群对爱情朦朦胧胧、对学业马马虎虎、对考试战战兢的高三学生的故事,吸引着我,带着我走进我的中学时代。

  嘻嘻,今天早上,还莫名地想起,里面一篇报纸稿《没根的民族》~~

  当时,或许摒除那么生动的情节,说出心声的经典对白,还有个喜欢它的原因--它的背景城市,离我是那么地近,还有那个黑白搭配的封面是那么地朴实(不是豆瓣现在显示的封面,这一本,应该是重印本吧!)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五):高三时候奠定风格的一本书

  高中时候对高三还是蛮期待的。就像跑800米一样,知道会很辛苦,但是也知道这东西自己擅长。期待,只是想看看会有多辛苦,成绩又会怎么样。高二时为了预热,问人借了这本书看。当时是和花季雨季放在一起比较着看的,觉得没花季那么让人喜爱。可能是他不是那么俏皮,不是那么小女儿情怀的浪漫。但是蛮奇怪的,十几年过去了,还总是记得里面那首“丹尼赠许”的诗,铜豌豆的诗社,想起许对女友不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失望。与其说这是本高三小说,倒不如说是一个还在萌芽期的文学青年沙龙。这几个年轻人之间对文学的热爱,探索与交流,对高三这个时间段灌注了一个新的意义:高三时候,投奔的不只是前途,还有理想。之所以力荐,是因为在快高三时候看到这本书,突然才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会再有一样的经历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正是高三时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