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5-13 16:3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是一本由约翰·R·塞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9.80元,页数: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精选点评:

  ●电子版。并没有探讨到实质性问题,也没有给出明确结论,那几个用比喻方式阐述的问题,更引人入胜一点。

  ●学到一个概念叫“副现象主义”,是说不包含在因果性中的其他显现。感觉这本书虽然不长,但是却真诚而善于思考。

  ●没办法,不能搞女学生这个对我来说是个观人底线~(不过本来这本我也就给了两星)

  ●生物向哲学?果然学术类的书读着就是那么硬呀。

  ●很薄的一本书,主要是作者约翰塞尔在讲座演讲的讲稿,里面的例子很经典。

  ●自语意志

  ●反二元论和解释量子力学那几段漂亮

  ●复杂的逻辑研究复杂的问题...

  ●译的很烂,不如看原文,也就不到30页英文

  ●对我来说不是本好书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读后感(一):与神经元相联系的自由意志形态

  一本看标题还以为是自由作为人体的一部分的一书。但是,通过内容的阅读却发现不简单的是自由是人体本来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论证过程借助于对大脑的假设,抛弃身体与灵魂二分的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是属于神经元的结构范畴内,意识在驱动身体的过程中,并不是决定论强调的:在一切行动之前都有决定行为的因果关系存在,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决定论的观点。这种意识以言语的工具表现出来,言语的功能有涉及到政治权力的内容,其很好地说明在言语与政治身份的功能关系密切。政治身份的论证基于的前提是义务权力,来源于集体意向性的论证。集体意向性的变现形式的变化与变革也存在关系。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读后感(二):科哲的局限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不对劲,翻到作者介绍看到他是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教授才醒悟过来,我是把这本书当成一个神经生物学家的感悟来看了,事实根本相反。他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语言学家,并不是把自由意志与神经生物学当成客体来研究,而是在用自己学科的概念范畴对它们指手画脚。

  塞尔是严格的一元论者,可我觉得在真正神经生物学的solid证据出来前还是对此抱有中庸之道的态度为好(这正是作者批判的),其他都是形而上。

  顺便说一句,我们常说看问题要全面客观不要偏执,要对相反意见有保留的态度,可就是这些将自己的观点坚持不放松的人才有极大的魅力,比如鲍林、穆利斯还有塞尔。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读后感(三):我们始终无法超越我们自己肉身的桎梏

  这本书的理论与我之前提出的观点暗合。

  我认为,所谓『心智』或者『灵魂』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数学上的『复杂』——我们之所以无法理解『灵魂』,是因为我们头脑自身的构造在生理上就决定了我们无法超越这个『构成自身的复杂性』。

  所以我说,我们人类的原罪,其实不是因为上帝的存在——上帝本身可能并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始终无法超越我们自己肉身的桎梏,在原理上无法达到更高复杂度的层次。

  我正在为寻找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努力。

  ---------------------------------------------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读后感(四):我彻底被囧到了

  明明有英文版= =

  Free Will as a Problem in Neurobiology

  Author(s): John R. Searle

  ource: Philosophy, Vol. 76, No. 298 (Oct., 2001), pp. 491-514

  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Roy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不用谢~~~大家去下载八~~~

  囧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读后感(五):人是中介

  唯物与唯心、客观与主观、到近代转变为经验而唯理、存在与思维,持续贯穿于整个西方思想历史中。这与西方二元对待世界的方式是一致的-----他们研究完自然界后转眼朝天上看,研究上帝,唯独忽视了观察者自身,以及他们生活着的这个社会。

  从人认识世界的方式看,人录取什么,先要“取景”,即是潜意识中划定认识的空间,这是自由意志决定的。外界感性材料在录入人的那一刻,就参杂了个体对信号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认知模式,这是由人的经验决定的。因此人获得的外界资料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体,人就是主客的中介。

  那么,人类是如何达到共同的客观认识呢?从上面看,客观,只需在认识上,对相同空间(也就是给定条件)和处理模式下,意识的同一性体现。

  这似乎回到了叔本华和尼采,世界是意志的世界,你所看世界的方式是你自身的一面镜子,反映着你的意志,你的认识方法。跟佛教有些像吧!前者是悲观的,后者是强力的。

  因此不是什么你面对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而是相反,你怎么看这个世界,它就是怎么样的。

  人只有彻底的弄清楚人类大脑的工作流程及方式,才可以完全的认识自身,作者在这方面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由与神经生物学》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