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太人性的》是一本由[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6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的,太人性的》精选点评:
●虽然有点晦涩,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了
●继:上下两卷的序言都非常美。善恶有着双重来历,统治的主人的高贵和卑贱的奴隶。不要怨恨,不要报复,不要谴责,不要指控。对罪犯的惩罚是否也是对其他人更高天性的压制?生活与经验都是生成的,对宗教艺术道德的起源的探究使得未来的形而上学成为无害的。语言和命名只是为科学努力的第一阶段,却包含着对被发现的真理的信念,这里是最强有力的力量源泉。是否形而上学的整个迷信都出于相信梦中认识了第二个真实世界?希腊人把人拥有权力的地方称之为神性,基督教却压扁粉碎了人,制造出了“罪”。生成是无辜和清白的。对圣徒和宗教现象的重新解释,当然要是以语文学阅读的方式。圣徒和禁欲主义者需要内在的敌人作为对手,以适应他们永远无聊的生活和孤独。强制先于道德,甚至强制就是道德。正义的起源在于均势和交换。在爱中的欺骗和虚构。基督教的法官
●還是全世界的.......
●一个新福音的太阳将其最初的光芒投射到那些个人的灵魂最高处:在那里雾气积聚成空前浓密的一团,最明亮的光辉和最阴暗的朦胧之光互相挨在一起。艺术给暗淡苍白的观念恢复一点色彩,它编织起一条带子,缠绕着各个时代,使各时代的幽灵再回来。每个词都是个偏见。
●只飞快地看了卷一前3章,即有关形而上学、道德感、和宗教的部分。这本书里尼采开始摆脱Wagner和Schopenhauer,却具有实证主义倾向。将形而上学、道德和宗教都揭示为某种人为的东西(artificiality),即所谓“人性的,太人性的”。节11和节14很有意思,认为语言是一个人们建构的世界,只是事物的符号,人们却认为可以用语言表达事物的最高知识。这一荒谬有这样一个例子:“人们谈论道德感情、宗教感情,就好像这纯粹是些统一体一样,但实际上它们是有着上百个源泉与支流的大河。在这里,像十分常见的情况那样,言辞的统一并不保证事物的统一。” 格言式写作毕竟是一个缺陷,我觉的。
●关于最初的事物与最后的事物
●微博体最高级!140字以内精华比比皆是!多读圣贤,远离HAPPY张江清华南都回忆专用小马甲。
●哎哟,,读过一遍,真的有萨特大爷说的那么好么?
●翻译太烂,糟蹋了尼采,好在尼采还有别的书可读,这本不读也罢
●什么叫认得所有的字 但是不知道在说什么。。。
《人性的,太人性的》读后感(一):太好看了
虽然还来不及翻阅前面的长篇大论,但是后面的语录却非常好用,随时随地,随手一份,就像给自己昏昏欲睡的神经注射了一剂针剂。原来我也可以读,这种需要坚强的神经,只给自由精灵的书!
《人性的,太人性的》读后感(二):坏蛋,大坏蛋
就象你把一块砖头拍在简陋厕所的黄沟里,小孩儿提上裤子,跳出圈外,对你怯怯地说:
“坏蛋,大坏蛋。”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让自己无所适从的就是最坏的,最坏的也不错。人生短暂,值得疯上一回。
《人性的,太人性的》读后感(三):不是一般人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哲学家,看过 查拉图斯特拉 ,和他的许多作品,他的有句话我和欣赏,困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作为一个哲学家,一百多年过去啦,现在还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人性的,太人性的》读后感(四):尼采,你把像我这样的人害惨了。。
如题
短吗?够明确了好不
还短,那就说几句吧。他把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人能想清楚的问题都解答了,你让这个时代的我们怎么办,只能去害下一个时代了。。。
还是太短吗?天呐,这什么设置啊?爱情需要理由吗?思想需要码字吗?拜托,豆瓣
《人性的,太人性的》读后感(五):我是疯子,还是天才?
我始终没有感觉到任何一个哲学家的伟大之处,因为看的是过去和一些唧唧歪歪的东西,就像普通人喜欢膜拜艺术一样,你说不出他的好。但是他会给你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很让人觉得复杂。他会在你脑子里转来撞去,你不懂他的目的而且他还背着手。
有信仰,就去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