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是一本由颜永祺 / 陈达萌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读后感(一):陪孩子一起玩游戏
《陪孩子玩的100中游戏》读书心得 很多时候孩子会跟家长说,这个玩具玩过好几遍,那个游戏不好玩,家长们往往很无奈,于是用iPad代替现实生活中的游戏,逐渐失去与孩子的游戏时光。 本书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书中有100种简单有趣的游戏,无需复杂的道具,在家就可以玩。 书中描述的非常详细,配合图片能够更直观的来学习,用戏剧的力量,培养孩子九大能力,控制力,注意力,感受力,观察力,思考判断力,反应力表现力,想象力,记忆力。 我看完这本书回想有小孩子玩游戏过程中,发现他们才是游戏的专家,每次和孩子们玩都能收获满满。 如果说用两个字形容游戏,我会说“联结”,与孩子建立关系,一起愉快的玩游戏,而不是把游戏当做控制他们的枷锁。 推荐科恩博士的书«游戏力»,作者是儿童心理学家,是和自己女儿玩耍中创造出的育儿方法,这两本书配合起来有奇妙的效果。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读后感(二):陪孩子玩游戏,锻炼孩子的能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每个家庭的孩子数量也不像从前那么多,因此孩子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家人们也对于孩子有了更多的期望,也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丰富的物质,但是精神上的需求也是必不可缺的,玩游戏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最近就阅读了一本这样的书,书的名字叫做《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书名言简意赅的说明了一切,但是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单纯的玩游戏,那么你就想的太简单了,这本书中的游戏可不是普通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愉快的玩耍,也针对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能力。
本书中 作者分为九个针对性的章节,来介绍了百种游戏,这些游戏让孩子们在娱乐中,锻炼了能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孩子应该有针对性的锻炼能力。其中控制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孩子的肢体控制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因此需要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训练,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也是必须的,这个在本书的第二个章节中,就通过十多个简单方便的游戏,来针对性的锻炼。感受力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在第三个章节中,作者详细介绍的。观察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在孩子幼年的阶段就要特别的训练,只有多加训练,才可以让孩子能力提高的更快。
思考判断力,反应能力对于孩子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书中也是通过多种游戏的方式,来锻炼孩子,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表现力这个对于孩子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虽然每个人都像获得别人的认可,想要表现自己,可是真正能够表现的时候,却胆怯了,不敢真正的表达,这是不行的,所以要在孩子时代,就锻炼着方面的的能力。本书的游戏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没有想象那么一切都很难变成现实,人们就是有了想象力,才能够创造世界,让世界变的更加美好,所以想象力也是很重要的。记忆力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也是日益提高的能力,重要性也是不用多说的,本书中的游戏就能锻炼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的作者是颜永祺和陈达萌,其中颜永祺是资深戏剧导演、导表演训练导师。至今编导了近五十部舞台剧作品,获奖无数,是马来西亚戏剧奖上唯一获得七次最佳导演的人,也是首位在中国获得戏剧博士的马来西亚人。而另一位作者陈达萌是泉灵的语文课”教研负责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一直关注儿童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游戏作品,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锻炼了能力,一举两得。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读后感(三):《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在玩中掌握九大能力
作为家长都想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但是怎样才算是高质量的陪伴?想必很多家长和我一样都有一些困惑。总不能天天带孩子出去玩吧,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要待在家里。陪孩子玩玩具或是读绘本,时间长了难免会厌烦,看电视玩ipad也不利于保护视力,直到发现了这本书,让我的思路一下打开了。本书的作者颜永祺是一位资深戏剧导演,他从训练演员能力的系统方法中,精心挑选了100个游戏,结合孩子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改编,于是就有了这本用戏剧方式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的游戏书。
如果你认为这本书单纯就是教家长如何和孩子玩游戏那就大错特错了,本书中的100个游戏都是经过精心研究和改编,不但适合孩子的成长还能提升孩子的底层能力。本书把这100个游戏分成九大类做成目录,分别是控制力、注意力、感受力、观察力、思考判断力、反应力、表现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每个类别里都由10-12个小游戏组成,通过完成每个小游戏来提升孩子的相应能力,这些游戏需要调动孩子的感官、四肢、情绪等等,用戏剧的方法进行沉浸式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可以互换角色,这会让家长和孩子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比如在思考判断力这一章节中的“谁是领袖”这个游戏中,孩子可以先扮演“侦探”,离开房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选出一名作为“领袖”,带领其他家庭成员做动作,然后让孩子猜谁是带头的“领袖”。猜对的话被猜出的“领袖”就要出去当侦探;猜错的话,其他人继续跟着领袖做动作。这个游戏和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很像,但是加入了“侦探”“领袖”这样的身份后给游戏增添了一层戏剧色彩,使游戏的趣味性更强了,也让孩子更愿意参与。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活跃家庭气氛,拉近亲子关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底层能力,寓教于乐。千万别小看这些小游戏,它们背后的逻辑会让你大吃一惊。书中讲的这九大能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比如观察力,考试时观察力强的孩子能够看见每道题下的提示和要求,也更容易发现错误从而及时改正,而观察力差的孩子什么都没注意到,成绩就这样拉开了差距。而注意力更好的孩子课堂上更容易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专注,沉浸下去,即使在被打扰时也不容易分心。
书中的每个游戏都很适合在家里玩,而且简单易操作,即使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父母也可以轻轻松松地和孩子玩起来。孩子的童年转瞬即逝,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当不知道陪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可以看看这本书,它会告诉你方法。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读后感(四):快乐的童年离不开“边玩边学”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所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可见童年生活对我们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时期是一生中最快乐最纯真的时期,儿童时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创造力的源泉。抓住孩子的好奇点,悉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也许我们的孩子在不远的将来就是艺术家、科学家,或者生物学家。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一书中,分九个部分介绍了100种游戏,使我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加高效的度过亲子时光,能够在游戏之中挖掘、培养孩子的天生,让孩子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边玩边学,从中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最慢的运动员”训练目的是增强孩子对身体的控制力,要求无障碍3-5米长得空的小空间,适合孩子与爷爷奶奶一起参加。慢动作是需要极大的肌肉控制力,稍微控住不住是很容易跌倒的,适合3岁以上能明白游戏要求的孩子。
孩子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在家里写作业容易被说话声音影响而分心家里的猫咪在孩子身边蹭来蹭去,孩子就停下笔来与猫咪玩起来了,全然忘记了完成作业的事情,孩子上课容易走神,心思跑到了搞搞怪和做小动作上。蒙面侠和引力人,精听细算、以及保护宝藏等11款游戏都是在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和孩子经常玩这些游戏,让孩子把自己的听觉、视觉等专著在某件事上,沉浸进去,慢慢地会发现孩子在被打扰时不再那么容易分心了。
观察力对于孩子的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家长开始是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慢慢的孩子才能够学会自己观察。“手的不同”就是在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几种游戏之一。这个游戏很简单,让孩子观察自己的手和家长的手,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家长可以提出问题来帮助孩子,比如“你的食指和中指有什么不同”,“妈妈的手又什么不同的地方么?”。在游戏中,我们在一旁指导,教孩子如何观察每个事物的特点, 培养孩子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游戏过程去了解和认识观察对象的内在,提高观察能力。
这本书中的所有游戏都适合在家里玩,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哦。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读后感(五):《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玩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是一本用戏剧游戏培养九大能力的亲子互动书,书中设计了100种游戏,让你陪着孩子一边玩,一边能够获得九大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有些小孩觉得自己功课很多,没有时间玩耍,但真正给他们时间用来玩耍的时候,小孩子反而真的不会玩。我家小孩也曾经回来说,有的小朋友真的是不会玩,你给她时间,让她做一些事,她做不了几分钟就开始说真无聊,真无聊。可见玩也是一种能力,并而能够在玩耍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人们在玩耍中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力,感受力,观察力等等,才真的是会玩,才真的是玩出了花样。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就是一本让父母和孩子一起互动,一起玩的攻略书。我家小孩比较大了,有11岁多了。里面我们比较经常玩的游戏是“难忘的Do ReMi”,这是一个锻炼记忆力的游戏。我们山东的公立学校的音乐教育,还是以简譜为主,所以父母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谱。我家孩子学唱歌非常积极,但是识谱能力和背谱能力都不强,所以就需要家长和她一起来完成这件事。我小时候我们的音乐老师也都是先教我们唱谱,后再教我们唱歌。我女儿这个学校里,因为每周的音乐课课时比较少,我们在外面又没有上关于音乐的特长班,五线谱,我女儿是直接不认识的。但是简谱的这些课内的歌曲,我们可以和她在家通过这个游戏的方式,进行曲谱的梳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我的女儿没有在外面上关于音乐的培训班,还是能在音乐课上的互动,互动进行得非常积极的。我们山东这边非常的接地气,平时音乐上课用的乐器是口风琴。孩子通过自己背谱就可以用口风琴弹奏出自己喜欢的乐曲了。所以说这个游戏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让我们经常玩的另一个游戏,是超市大采购。因为我的女儿现在上六年级了,她的时间非常的紧张,能够和我们去超市采购的机会就很少了。去超市采购是锻炼记忆力,增加孩子数学能力的一个好机会。那我们就按照书中介绍的游戏方式,用已经采购回来的东西,加上手里的购物小票,在家里玩这个游戏。恰好我的女儿是一个小财迷,和金钱有关的游戏,她都非常喜欢做。因此这个活动为我们的孩子培养了记忆力和数学计算能力,还为我们亲子的关系,注入了润滑剂。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是为3到12岁孩子的父母提供的教养助力书。我只是抛砖引玉,说到了我和孩子的活动内容。此外,还有100种游戏的设计,一定可以让你和孩子玩得尽兴,过得开心 。
《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读后感(六):家长的自我修养手册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作为一名父亲,我一度认为自己可以完美胜任“老父亲”这个角色,教师的职责是“教育”,父亲的天职是“爱“,毕竟,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东西虽有千千万,但除了物质的保障,剩下的归根结底不就是“教育”和“爱”吗?然而,这几年一路带娃下来,却是到处碰壁,身心俱疲,令我当初满满的自信心屡屡受挫。最头疼的事莫过于,你让他干嘛他总是不干嘛,你让他不要在墙上乱写乱画,他当时答应的好好的,你一转身,再回来,墙上已是花开朵朵;你花了一整天把房间收拾的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孩子一回家,五分钟就能让房间恢复原貌,打回原形……
连最基本的生活规则都无法教给孩子,谈何培养孩子的能力,发掘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最终能够完美胜出?儿子还没有出生前,记得一次我在地铁站里看到一位父亲在吼自己的儿子:“你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吗?告诉你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他的儿子正好和我的孩子现在的年龄差不多,6岁左右,俗话说“五岁六岁讨人嫌”(不过,也有的地方说是“三岁四岁讨人嫌”,据说还有的地方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看来三岁到十岁左右的小孩,口碑都亟待提高),估计是这位“熊孩子”在地铁里做了什么出格的危险动作,否则也不会把这位“老父亲”给逼成了“熊爸爸”,全然不顾周围很多乘客在看着他爷俩……看着孩子那委屈的眼神,当时我就想,我将来一定不要做这样的父亲。几年过去了,遗憾的是,当时的诺言只履行了一般,我是没在公共场合吼孩子,但是在家里没少吼他,孩子平常都不想跟我一起玩,做什么事总是找妈妈。亲子关系令人担忧…….
还好,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我遇到这种事总是要反思一下,从我们职业的角度来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出现这样的情况,那肯定就是我的方法不对。看了很多文章再加上潜心观察后,我发现虽然现在很多亲子文章几乎都是在诸如“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我教会了孩子,是孩子教会了我”这些陈词滥调的漩涡里打转,但是细想起来,这些陈词滥调还是很有道理的,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让家长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教育孩子,而应该以孩子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孩子,所以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但是最终之所以沦为陈词滥调的“口头禅”,主要在于:方法不得要领。
“以孩子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孩子”,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谈何容易?
父母总想教育好孩子,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教育”这两个字。通过对儿子的观察,我发现在孩子的眼里,世界很简单,只有两样东西,吃和玩,由此也产生了两种情绪,开心和不开心,最终导致了两种行为,听话和不听话。三岁以前的小孩,见到什么就往嘴里放,因为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大餐厅,什么都可以吃。吃好了,他就会很开心,也就会很听话。三岁之后的孩子,除了吃,他们的世界还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玩,世界在他们的眼里也就变成了一个大玩具,什么都可以玩,哪管什么整洁不整洁,贵重不贵重,危险不危险,玩好了,他就会很开心,也会很听话。反之,事情就比较麻烦。至于能学到什么,也是潜移默化,不可强求。所以,那些会哄孩子的人,都是会玩的人,或者,准确的说,都是有时间玩的人,能玩得起的人。
玩其实就是游戏。
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梳理了人类的文化脉络后,根据历史的发展将人分为理性的人(18世纪以前),和制造的人(18世纪之后),随后,他提出另外一种东西与理性和游戏同样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游戏”,并认为“称所有人类活动为‘游戏’是古代的智慧。”其实,不用学者专家告诉我们游戏的意义有多大,每个家长心里也都清楚,孩子能从“玩”中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提高孩子的诸多能力,然而,身处当今“社畜时代”的成年人,有几个人会游戏,除了电子游戏?你总不能天天让孩子玩平板和手机吧?
《用戏剧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能力》一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不同于一般的亲子类教育书籍,要么在亲子类关键词里打转,要么简单的罗列一些小游戏来达到“即时效应”。从教育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有严格的教学体系,比如设立了明确的可量化的教学目标,“能力”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本书将其细化为控制力、注意力、感受力、观察力、思考判断力、反应力、表现力、想象力和记忆力九大能力,这种细分显然不是从理论层面着手,而是源于生活实际。每一个能力都是为了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控制力”是3岁左右的孩子所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有了较强的行为能力且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以为可以掌控世界,天下为我所有,这也是俗话里孩子开始“讨人嫌”的起始年龄,因此培养他们的控制力尤其重要。而“注意力”是6岁左右的孩子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上小学,需要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以便课堂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至少要保证他们可以老老实实的坐着坚持一节课,但是在这之前,孩子是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坚持待上一节课时间的。
教学目标有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配以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最难的,反而却成了本书的亮点。以游戏的方法来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虽不是本书首创,但它采用戏剧扮演的方法,却新颖有趣,关键是有很强的操作性。很多家长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其实都有些担心,一是担心新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只是猎奇骗钱的野路子,二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了新方法的试验品。本书的游戏方法虽然新颖,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戏剧表演传统,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方法,戏剧表演专业的课堂上依然在用,比如第八章的“太空漫步”,就是戏剧表演中的“无道具表演法”,这种方法用来训练演员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是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此外,书中涉及的九大能力,循序渐进又相互交叉,方法也是有易有难,适合多个年龄段的孩子(作者设定的年龄段为3-12岁),而且大部分的游戏都可以在家里完成,并不需要过多的道具投入和辅助设备,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环境情况来选择具体的游戏。当然,正如那些话所说的“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我教会了孩子,是孩子教会了我”,这些游戏培养的不仅是孩子的能力,也是家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游戏,可以增加亲子机会,改善亲子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虽然旨在培养孩子的能力,但也可以作为“家长的自我修养手册”。
最后,我又想起了地铁站里的那位父亲,他必然是极爱自己的孩子担心孩子遇到危险受到伤害,才走了下下策,当众吼自己的孩子,换了我,在当时的情景下,未必会比他做的更好。但,“爱”不是万金油,可以为父母所有的行为背锅,所以,我特别想将这本书送给他,并告诉他,爱也是需要方法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从小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最终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教育孩子也是爱孩子的根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