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做教练的时候,听到朋友再次提到了一个既让人兴奋又叫人恐慌的词:“百岁人生”。
我有个观点:
“我们这一代人的寿命基本都在80甚至90岁,如果你管理有方且足够幸运,活过100岁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你的最后10年 (The last 10 years) - 加拿大公益广告
兴奋的是我们真的可以活过100岁啦!但问题是这么长的人生,我们该怎么度过呢?
我们该如何度过每个人漫长的后半生,特别是这人生最后10年你的生活状态。
我想是每个人都需要且值得思考和关注的事情。
今天,参谋张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01 饮食运动 肉身康健
一切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与我们肉身的健康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个认知是我在上一家公司时被当时的老板唤醒的。
记得几年前去开会,突然得知老板的身体出现了危机,再加上之前的同事身体也出现了异常,我突然发现一个人肉身的健康程度其实决定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指数。
于是,我就开始反复的思考、学习和实践适合自己的“肉身康健方案”。
二十多年的健身经历,在加上自己对于各项运动和饮食的学习和实践,确实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康健系统。
最近令自己开心的是可以将这些认知、知识和经验分享给身边的人,并且还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帮助一个朋友在3个月的时间减重约40斤,上周末开始帮另外一个好朋友,但今天早上也已经减了6斤了。最关键是他们还不用饿肚子,天天吃的饱饱的。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翻看公号之前的文章,比如《减肥无效也许是因为……》,如果还有需要可以直接联系参谋张。
其实,我们的肉身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系统,如果你不能掌握系统性的底层思维,你很难把它用的淋漓尽致。
周一晚上和好友聊点,朋友提到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很多人睡不好觉甚至失眠,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累(身体不够疲惫)”
我们身处的时代,科技在带给我们更多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剥夺了我们获得体能锻炼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的肉身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再加上饮食资源的丰富和人性对于安逸舒适的追求,于是各种肥胖和代谢疾病就会侵蚀我们的肉身。
更别提需要适当的获得心肺能力的强化锻炼啦!
如果让你没事跑步锻炼下心肺能力,更是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事。
说句实在的,减肥其实也只是为了我们外在的皮囊,而心肺能力的科学锻炼才是健康的根本。
我们就拿钟南山老师来举例,80多少还能顶住这么大的国家级压力,除了自身专业和实践的经验积累外,我想体能的支撑才是最根本的保障。
还有一个案例我总喜欢讲,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写作40多年,每年都有一本作品问世,这样的成绩一定和他每天至少跑步10公里有着必然的联系。
很多人精力不好,身体不给力,工作效率低,也许是因为你的身体能力不足罢了,而获得能力提升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不断的反复锻炼它。
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后,你的身体就自然会衰弱,面对衰弱你该如何选择?
是听天由命的自然衰退,还是主动克服一切不适,坚持科学的锻炼?
记得之前听得到课程是,薄世宁老师提到过一个观点:“衰老的本质是衰弱,而不是年老。”
虽然衰弱和年老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但衰弱才是我们最担心的。也就是说如果控制的合理,其实老并不可怕,甚至可以做到老而不衰,这里的衰指的就是“衰弱”。
就像我十分羡慕的单板老哥张亦兵一样,年近60(58岁)还能在单板赛道上做出各种复杂的公园动作。每年还要跑1000公里,滑雪90天,我想他的身体一定是老而不衰的吧。
说到这,我就总在想,我们该如何配置自己的生活。
一句玩笑话却很能说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人到了老年总要花很多钱续命的,与其花钱去医院不如花钱来锻炼。”
但要做到这一点,你今天要做什么呢?我想每个人交出的答卷都不会一样。
02 天天学习 终身成长
在我看来很多人生困局都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出了问题,具体的讲就是我们的环境给了我们很多反信号,让我们在这个空间里盲从和盲动。
学习是天底下最美的事情,也是每个人每天的刚需。可现实是真正热爱学习和掌握学习规律的人却少之又少。
为什么?我想还是很多人没有认真的实践,就像笑来老师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意思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我们要先努力的学会学习,然后再用已经掌握了的学习能力去更高效的学习自己想学的一切。
那么,人们为什么没能在漫长的青少年时期学会学习呢?
学习是门手艺,要一辈子耐心的打磨。
一方面有自身环境的因素,比如应试教育给我带来的后遗症等(具体是啥?我想你是懂的,如果不懂可以单独聊)。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掌握人生普遍的成长曲线。
你学任何技能或做任何事情,在开始的时候的成长都是慢的、平缓的,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很多很多,却总是看不到成效,甚至还会显得更加笨拙。
这时候你最容易被影响,一来是自己对于美好结果的完美追求会动摇你的决心,还有就是被身边人和环境的嘲笑与质疑。
看了太多牛人的传记和事迹,普遍规律是:
“这些人牛人在长成的关键节点都会被另一个掌握成长规律的人影响,能够踏踏实实的耐住干扰持续积累。”
随着你不断的尝试和努力,直到有一天到了里程碑的拐点,你就会进入快速收获期,也就是快速成长期。
上图的美妙之处在于这个规律的普遍性,比如:
巴菲特80%以上的价值投资收益也是在拐点之后,大概是年过70以后;
齐白石老人有价值的作品都是70岁以后;
蒋勋老师说,白石老师最好的作品都是70岁之后出的
听白石老师自述介绍,他在年轻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基本功训练,包括给人你画像,学木雕,学版画,另外还做了很多基础类工作。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明白我想表达什么了?
对,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或做任何一件事情也存在拐点的问题。
其实任何的学习成果都不会立竿见影,特别是那些有价值的技能。
如果你想获得远超越别人的水平,其实大家拼的就一件事:“你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的有效时间有多少。”
你投入的时间其实决定了你获得成果的多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是有效的时间。
决定牛人和普通人的唯一区别就是你在关键学习上投入的有效时间的多少。
关于学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如果是20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因为我们的物质资源匮乏、寿命相对短暂,再加上很多环境限制,我们可以选择的空间真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我们习惯性的会固化我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模式。可问题是面对长寿人生的时代红利,你真的很难一招鲜吃遍天了。今天的成就过去也就过去了,似乎每天都要成长才是我们人生的常态。
终身成长,才我们是一辈子的事,特别是在当下的时代。
我们没有了铁饭碗和永恒的保障,时代进化又是这么的快速,今天互联网、明天大数据、后天又来了人工智能,很多传统的行业和手艺好像都不再光鲜。
时代搞的大家都很焦虑,不知道明天又有什么新技术会颠覆自己的手艺,更不知道自己未来还能不能有可以傍身的技能,让自己从容的面对生活。
其实,你也不用焦虑,只要掌握学习能力这一项技能就将拥有破局未来的金钥匙。
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让你自学一个东西真的不像之前那么困难了。你只需要拥有这几点就可以随时开始:
终身成长持续学习的开放心态;
学会学习的足够耐心;
只字不差的阅读能力;
以终为始的学习组合思维。
03 创造价值 多多赚钱
我不是拜金主义,总是大手大脚,甚至对钱没有什么兴趣,即使这样,我仍然坚信:
“人生一切难题,金钱给你底气。”
我知道这么说,一定会有人想怼我。金钱不是万能的,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金钱换不来的。
我当然接受也承认这个事实,甚至有段时间还傻乎乎的坚信并践行着。结果就被所谓的合伙人骗了又坑。
你跟人家说情谊无价,人家也许更看重年底多分一点;
你跟人家说要看长远,人家也许更希望今天立竿见影;
你跟人家说长期主义,人家也许会认为你是拿着长期当幌子;
所以,现实点吧,多赚钱,利用一切时间获得赚钱的能力才是我们幸福快乐的根本。
记得前几年看过一个关于蔡澜老先生的专访,人家早都是香港四大才子了,都那么大岁数,还在努力的赚钱。
而且还说出一条招人喜欢的人生顶级智慧:“我要努力赚钱,然后花钱买各种电子产品送给身边的人。”
看着老爷子微笑从容的样子,你能切实感受到他淡定快活的人生状态。
说到赚钱,其实真的也并非那么的难。只要你能给对方带来收益,其实你都可以获得必要的经济回报。
特别是在当下的时代,很多商业变现的效率会被互联网等技术充分提升。你只需要在你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就一定会被更多的客户认可。
什么价值?
其实就是将你所学的知识、经验和积累的认知贡献出来,帮助客户解决具体的问题并带来经济回报。
也就是说:“能帮助客户有认知提升,而且能帮他们解决实际困惑/问题,才是变现的前提。”
再翻译一下就是要活成一个产品经理,所有伟大的产品经理都有非常强的变现能力,比如:
我们的生活再被一个一个具体的产品所改变,而创造这些产品的人就将成为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的人。
请不要觉得产品经理是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其实我们的生活有太多可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也许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你改变的空间。
当你能改变很多你身边的生活时,改变本身就会帮你收获甚多财富。这里说的财富当然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很多很多。
无论晚年的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缺少了这三大基石的支撑,这样的人生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百岁人生。
所以,朋友们请迈出你人生重要一天的脚步吧,努力的做些什么让未来的生活更从容。
现在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