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是一本由(美)欧·亨利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257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琪的礼物》精选点评:
●^_^
●只读了 麦琪的礼物 一篇
●经典的美国式幽默,故事非常棒,翻译也很棒!
●结局果然篇篇出人意料
●结局出乎意料
●燕山版的
●1
●最先认真读的短篇小说,
●重读纠正了我对欧亨利的误解,他不只是会制造那种让人称惊的尾巴,他的《“广告”》写得多好啊
●今天语文课看的,我记得以前读过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一):能让你走下去的礼物
人间最贵是真情。欧.亨利的这篇短篇小说,能够风靡世界,除了它幽默的行文,文章中闪现出的真挚情感才是最重要的。人是群居动物,情感的交流和支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整篇小说用数字的地方多达40余处,每一次的数字都加重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困窘,强调了金表和头发的贵重。但为了爱,男女主人翁都舍弃掉,而去交换了对方心中最希翼得到的礼物:一套玳瑁梳和一条铂金表链!
人间温情莫过于此。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二):亨利就是麦琪
欧 • 亨利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这本选集也买回来很久了,是我的少数物超所值又不忍匆匆读完的藏书之一。在高中时期看《微型小说选刊》时就有很多评论中提到过“欧 • 亨利”式的结尾特色,一般指出乎读者意料之外而形成全篇的一种张力而言,但正像序言里指出的“意外的结局不能不经常依赖于某种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与现实产生距离,所以意外结局一面使欧 • 亨利的小说显得趣味盎然,同时也使它们缺乏深度。”这段评述是很中肯的,透过表面看本质,艺术的提升既以现实为依托又从中发掘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然而欧 • 亨利却并非一个单纯为了营造短篇小说趣味与构架来创作的作家,一般来说生活经历坎坷磨难的境遇会带给著者非同寻常的人生体悟,进而有可能成就伟大作品里的苦难人格,给人以撞击内心的深刻体验,牢狱之灾使得波特由小职员变成饮誉文坛的欧 • 亨利,在他笔下所描摹的关于“四百万”美国都市小人物存在写照的小说形象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时金钱为主宰,而人的精神近乎异化却还保有一点“压力下的纯真”的两种不同性格冲突,这是贯穿他所有作品主导思想的主流。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三):“欧•亨利的尾巴”之外
汉密尔顿在《卡萨诺瓦是个书痴》里得出如下的结论,作家们的悲惨并非从今日始,即使是那些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牌作家,在他们成名之前,他们也不得不用别的方式糊口,以此来度过黎明前的漫漫长夜。他们所从事过的职业真可谓千奇百怪,有牧师、家庭教师、督学、除虫人、焊锅工、石油公司经理、银行职员、股票经济人、药剂师、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间谍、广告人、裁缝、保险经验人、内科大夫、牙医、商船船员、农夫,甚至打劫我们的人,最后我们死了以后给我们掘墓的人都可能是作家。这说明什么?说明如果你真的想靠写作混口饭吃,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你所不认识的在远方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你潜在的竞争者,为此他给那些做文学梦者提出了如下的衷告:
千万别以文为生,如果你实在手痒,想写点什么,一定要最少找个水果店的小活干干,你最好用老板的时间为自己写作,当然,最彻底的办法是去犯点不至于判死刑的罪行,一劳永逸地解决自己的食宿问题,然后,你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不提那些读者不太熟悉的作家,在大牌作家里就有王尔德和欧•亨利品尝过牢狱之苦。在狱中,王尔德写下那本至今仍让人心碎的《狱中记》,而美国的监狱成就更为卓越,直接把欧•亨利打造成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仿佛为了验证汉密尔顿的结论,欧•亨利在入狱前干过的职业林林总总,他先后做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出纳员、杂志编辑兼撰稿人,1898年他入狱后,才过了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并开始他的职业小说家生涯,1901年他出狱时已经小有名气,自1898年到1910年去世,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说,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当之无愧的短篇小说之王。鉴于人类的监狱在文学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我强烈建议瑞典文学院的那几个老头能在某一年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人类监狱”。
在欧•亨利近300篇短篇小说中,自然数《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一叶》、《女巫的面包》等最为有名,不然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为什么它们赫然在列?北京燕山版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以《麦琪的礼物》为名,更见其在读者中的知名度,但我想说的是,以上所提到的这几篇小说也许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最为有名的,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它们之所以一百年以来还一直被读者喜爱,也许它们讴歌了人处困境时人性的美好,而你知道人性并不只是美好的。欧•亨利小说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篇,讴歌人性美好的还包括《窃贼自新记》、《牵线木偶》等。
在《窃贼自新记》中,窃贼出狱后重操旧业,因为受了爱情的感动,浪子回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使出了从前的看家本领救出了锁有保险箱中的孩子;在《牵线木偶》中,以医生职业为掩护的窃贼最后一刻良心发现,把身上自己的钱留了给逝者的遗孀。如同欧•亨利的那些名篇一样,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一再重现了“欧•亨利式结尾”,而欧•亨利最为人们称颂也最为人们诟病的正是“欧•亨利式结尾”。
对于那些眼光挑剔的读者,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最好的作品自然不是那些讴歌人性美好以及“欧•亨利式结尾”的小说,他们需要看到的是那些直击人性黑暗与荒谬、没有任何作者“风格标签”的作品,其实在这些的作品在欧•亨利的作品中,不在少数。
《钟摆》也许是欧•亨利小说中最不引人注目,却又是最“复杂”的小说之一。外出归来的丈夫出现妻子因母病重离家,突然良心发现:“现在他明白了,凯迪对他的幸福是必不可少的,枯燥无味的家庭生活一成不变,使得他对凯迪的感情变得麻木迟钝,妻子的突然离去,使浑浑噩噩的他猛然醒悟。”而当他的妻子意外归来时,他却立刻把刚才的醒悟抛之脑后,重操旧习,短短几千字,婚姻生活的无奈和荒谬跃然纸上。婚姻生活的乏味是另外一种贫穷,而贫穷对人总是有伤害的。
欧•亨利的小说中很多的篇章直击人们在金钱面前的焦虑,这样的作品在当今的中国人的读来也许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在《擦亮的灯》、《伯爵和婚礼的客人》、《轿车在等待的时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一百年前在美国都市的变奏,人类的虚荣与对贫穷的恐惧一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令人称奇的是,除了“人间的烟火气”,在欧•亨利的小说中不乏带有传奇色彩的篇章,《杰夫•彼德斯的感应功》、《婚姻学的真谛》、《骗术与良心》、《强中自有强中手》、《“广告”》是塑造了一系了骗子的形象,这些形象在我国《聊斋•局诈》中可以找到影子,你也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博尔赫斯的《恶棍列传》在美国的变形,在这些传奇小说中,你才真正能领略欧•亨利的机智与幽默。比如在《“广告”》中的主人公形容自己丑,这样描述:“一看到我的脸小孩子和狗都逃入了香蕉林和红树林”,在再现自己如何泡妞时他说:“我继续用C调跟她聊天,这是女人们最喜欢的调。”,形容那妞如何美时他又说:“她看上去像夜莺,像瞪羚,像香水月季,而且她的眼睛温柔又明亮,就象两夸脱提取自银河的奶油。”云云,更让人大跌眼镜是,他虚构的这样一个浪漫美好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的爱情故事,仅仅是为了推销一种类似于“草珊瑚含片”之类的药物。
面对欧•亨利这样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我最担心的是他不会玩文本,看完《命运之路》之后,我彻底打消了这种顾虑。一个牧羊官兼诗人突然有一天想做他那个时代的“高更”,离家出走,以便完成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神圣使命,欧•亨利给他安排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命运,但最终都殊路同归,这位美好的诗人最终都死于某一侯爵的手枪,你很难说欧•亨利在宣扬宿命论,也许他确实只是想玩玩花样。而在《我们选择的道路》中,我差一点就看到这样的事变成了现实:“如果一个人在睡梦中穿越了天堂,别人给了他一朵花作为他到过那里的证明,而他醒来时发现那花在他的手中……那么,会怎么样呢?”
卡尔维诺在提及博尔赫斯时,称他是“是语言简练的典范”,如果我没有看错,那么欧•亨利也是的,在他的小说中你根本看不到废话,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你可以一口气看完的作品,而他所有的小说中,最好的小说都是那种没有欧•亨利尾巴的小说,相信我,没错。
因为我就是那个眼光挑剔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