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本由[英] 约翰·福尔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5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中尉的女人》精选点评:
●让我怎么说··惊艳!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社会主义,物种起源·包含略多啊敢不敢不什么都讲·每个角色都能写一篇复杂的critic·喜欢喜欢喜欢·想到午夜巴黎··20世纪初真是文学艺术的黄金年代
●看电影的时候,还能够理解一点,看书就完全不懂了。这个法国中尉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
●第十三章是神作!
●这是一部很难啃的书,看了好久,同学从图书馆里帮我借了两次出来。因为作者在叙述中加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角度和主体的一再变化,让这本书变得复杂起来。 其实故事也并不复杂,主角甚至就只有查尔斯自己一个人。但是作者总是自己突然跳出来,又突然让叙述者跑出来,时而说故事,又岔开说了艺术或政治。甚至设计了两个结局。 故事像真的,又像假的。整本书,就像作者把玩的一个玩具,也像是他花时间雕刻出来的艺术品。它有时候失去控制,他就极力把握住它。 有时张狂,有时压抑而克制。 所以阅读难度就增加了。
●旧瓶新酒还是新瓶旧酒呢,戏拟维多利亚小说,英国人搞反讽都这么不温不火的,喂。”元小说“并不是个新鲜玩意儿啊~结构方面完全没有惊喜感啊0-0
●着迷。
●哈哈,看到作者也在小说中现身那段,真好玩~
●喜欢的小说
●很喜欢这本小说!不过没太看明白-_-||明天搜个论文看看好了
●经姑娘推荐耐心读完了——拿爱情当事业的女性除爱玛·包法利之外西方文学形象都太容易写成green tea bitch,尤其英国小说都给人很强的命题感(尽管是本现代小说,但从作者喜欢哈代这一点已属不妙了),顺便一提电影也很平庸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一):她那气息微弱的唾弃——其实很肆虐
这个女人不惜的跟你们一般见识 所以她用一种为你们所唾弃的方式唾弃你们 可幸的是那个男人读懂了她卑微之下的唾弃 这使她变得崇高 凌驾于你们头上 古今中外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以一生痛苦为代价 唾弃你们这些俗人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二):20年前的那个校友,唯一读过这本书的两个人
我看的这本书,也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86年的初版。当时借书卡上,只有一个人有借过,这个人还和我借过同样的几本书,都是八十年代的,因为这个人是88年的校友了。
真是神奇的事情,很想把书据为己有,可惜那是可能的。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三):法国中尉的女人
如果一个女人给男人留下了神秘感,那么这个女人就有了莫大的魅力;
如果这个男人在解读破译这个秘密时,爱上了这个女人,那么,他们之间会产生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四):严苛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反面,一定更加美丽?
《法国中尉的女人》真是帮读者走过感情的万水千山。关于前沿和时髦的浪漫爱情,你想到的作者都想到了,你没想到的他帮你想到了。我读出的问题是,严苛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反面,一定是更好的?作者让我们借助查尔斯的形象去探索去实验。
萨拉象征颠倒的维多利亚社会,是对维多利亚病态压抑的病态反扑。她和波尔坦尼太太形成对照。故事前半段,波尔坦尼太太古板残酷不近人情,故事最后,萨拉并不比波尔坦尼太太高尚。波尔坦尼太太病态压抑自己,虚伪偏执的坚持和维持社会道德。萨拉释放自己,摆脱任何社会束缚,偏执的追求内心自由。她熟知人心,但并不从心底同情任何人。萨拉是精神纵欲,是维多利亚纵欲男性反面。查尔斯是她挑战维多利亚保守社区的战利品。她其实是只爱自己的,其他一切,都可以淡然处之。欧内斯蒂娜可以为查尔斯考虑,查尔斯可以为两个女人纠结,但是萨拉只为自己考虑。萨拉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反叛,源自孤独高傲的性格,并没有被人真正无情残忍的伤害过。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在征服后,又怯于承担责任。她知道自己不配查尔斯,她的行为也证明了这点。
查尔斯是名副其实的绅士,相比同时代的其他男人,他言行一致,不追逐名利,拒绝一心二用的爱情。查尔斯单纯,有责任感,对维多利亚社会抱有单纯的反叛心理,但并不坏。查尔斯以道德完美为目标,这是达尔文对他的意义,他坚信爱情婚姻不是财富工具,他推崇纯粹爱情、绅士责任以及宽容胸怀,反对维多利亚严厉教条的道德观念。
在温室里长大的他,情感敏锐多愁善感,期待周围的世界能像自己温暖善良的内心一样。对于维多利亚严苛的道德世界之外的那个世界,他实在是缺少经验。萨拉来自那个世界,他的贴身男仆萨姆也来自那个世界。保护着查尔斯的恰恰是严苛教条的维多利亚上层社会,当查尔斯放弃它的时候,萨拉和萨姆几乎同时抛弃了他。萨姆是因为担心丧失了世俗得好处。萨拉是因为担心丧失自己的自由。
萨拉的人生追求是绝对的内心自由,查尔斯的人生追求是真理和绝对的爱情。萨拉反抗的伟大最终被消解了,新时代的自恋开启了注定虚无的命运。也许爱情没有绝对,责任更加重要。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五):讨厌莎拉
不是特别喜欢这部书,从一开看到站在大海仰望的女人开始就不喜欢。通常不喜欢一部书,只是在看完之后,觉得书的各方面都一般才不喜欢,而这一次是确确切切的讨厌。
讨厌莎拉,自己生活在泥潭里,还拉着别人进去。查尔斯和蒂娜原本该按着剧本发展的小情侣,因为她的出现而搅乱。很明显我不喜欢这种人,这种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拖别人下水的女人,当然,不管是女人,而是人类。
查尔斯和莎拉根本没有关系,而莎拉却利用查尔斯的同情心来绑架他,甚至拿他的名声威胁他,这明明是很绿茶的做法。
在我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故事看完了第一个结局和第二个结局的一半,突然就不想继续看了,如果不是不想半途而废。第一个结局其实是另外比较满意的,虽然短有种糊弄人的感觉,但是没关系,至少莎拉在查尔斯的生活不再出现了,查尔斯和莎拉不在有联系了,这简直让我谢天谢地。
书中一直出现赞美莎拉的句子,什么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啊之类的,说实话,如果不是书上写着那些句子,我真不认为莎拉有什么了不起的。即使出现了那些溢美之词,我也没有觉得莎拉了不起,反倒有种故意引导读者的嫌疑。
关于一个人到底了不起到底出色不出色,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告诉我这个人多棒啊之类的,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棒不棒我自己会看会分析,而不是你来告诉我暗示我提醒我。真讨厌。
如果书的结局是第二个话,那莎拉简直是赤裸裸的绿茶加诈骗,明明和“法国中尉”什么都没发生,却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关注,连自己的名声都用来做赌注,简直和书中医生让查尔斯读的书中的例子没什么区别,这让我简直不能接受。
如果结局是第二个的话,查尔斯简直是被牵着鼻子走,莎拉明明知道查尔斯有婚约,查尔斯不可能和她结婚的,她却为了自己的私心让查尔斯上钩,真是讨厌。
就是因为她喜欢查尔斯,她就要自导自演一系列的假悲剧,而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真不知道有什么可值得赞美的。简直是挑战我的三观极限。
也不太喜欢查尔斯,明明已经有婚约了,还有那样做,这让我也无法忍受。
婚姻的存在就是约束个人行为,既然决定和蒂娜结婚,本身就意味着要放弃许多其它,就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不喜欢蒂娜了,不想结婚了,那好,那在没出现任何情况之前告诉蒂娜,不要出轨了,再去解约,这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