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子》是一本由(美)弗兰克·赫伯特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页数:5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沙丘之子》精选点评:
●传道式文字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多了,烦人。还是第一本最棒。
●用gripping这个词来形容其情节,不过分。尽其一生一世构建一个世界,其恢宏壮阔,其细致入微,克拉克说"I know nothing comparable to it except Lord of the Rings",确实难以反驳。勉强再要求其类的话,可能就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世界了。
●有点太装了,同时YSL味道太浓烈,所有线索的收束太猛。不过依然让人一口气往下阅读。
●读了2个小时。周三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保罗之子发威
●1、三部曲里最有大师气象的一部,前面两部的神秘主义有了真正的结局,人类未来的历史就此开始也就此终结。2、赫伯特塑造陌生感的方法相当有效,引入了阿拉伯生活方式与伊斯兰宗教文明,以及对迷幻药的隐喻和礼赞。3、如果说马丁的《冰与火之歌》是POV写作的话,《沙丘》系列完全可以总结为游戏卡牌写作,每章前的引用“文献”类似于卡牌游戏上的带有角色特色的台词(不过或许真正的灵感来源还是“圣训六经”之类的)。每章前的箴言同文本的内容相联系,但是又摆脱了叙事逻辑的束缚、可以自由地穿越时空,增强了沙丘世界及其历史的可信度与神秘感。
●三部曲的最终篇,和第二篇类似,主体内容已经从故事转向宇宙人类生灭、宗教、哲学,还有上帝诞生。不怎么喜欢这个风格。沙丘伟大的只有第一部。
●我不知道为啥它能打到8.X分,让我打分我顶多打5分= =
●为什么这套书里面的角色们心理活动都那么跳跃性,情绪变化不同于常人...还有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保罗最后必须死么?为什么?
●初中时看《沙丘》看到这第三部没了动力,一直拖过了高中到大学,十几年就过去了
《沙丘之子》读后感(一):尘埃落定
作为前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者干脆凌厉的将两大主要人物灭了个干净,下场之悲惨让人唏嘘。当然,毁灭孕育着新生,超能的双胞胎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其能力远超父辈,又一个新王朝诞生了。赫伯特的笔触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酷无情,却潜藏着无数秒到毫颠的情感张力,也要感谢译者张健光完美的诠释。小说的史诗感相当的浓烈,看完三部曲回首第一部,有恍若隔世之感。希望后三部曲的译作早日出版,以了我等沙丘迷的夙愿。
《沙丘之子》读后感(二):沙虫的神秘与人类的贪婪
前后读了大半年,在我的世界里算很长了,比起宇宙的尺度只能算白驹过隙,对于雷托二世,也不过是一瞬间吧。「沙丘之子」是沙丘系列第三本,也是终结版(难道我手中第四版与前面无关?),多了些元素我很喜欢:沙鲑,一种特殊形态的沙虫,终极变身可成为沙虫,书中解释了这种宇宙最神奇生物的起源,相当刺激。保罗,穆阿迪布,还是布道者,再听到你总是好的。还有那个冥冥中重要的人,看到最后有那种「哦,原来是他」的感觉,就像弗兰克一直坚持的这种理论,万物的规律如果可被预见,那人类还会是人类么。茫茫大的宇宙,不讲先进的科技与壮丽的景色,不去寻找未知的世界,或许因为在厄拉斯科上我们还需要学习的太多,又或许人类注定逃不脱欲望与权利的束缚。对这种史诗巨作,不用评论是否能超越「沙丘」第一部,跟着弗兰克再去这颗星球走走看看吧,而且他们的后代更棒,是神话中的神话。的确,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一次巨大进步
《沙丘之子》读后感(三):沙丘之路
DUNE是通过游戏知道的,多年以后才知道还有小说。没找到DUNE和MESSIAH(这两本也是事后才知道有),只找到这本,也就借吧。首先补一下知识,从何补起呢,居然有电影版,分别看了1984年版和2000年版,总算补了一点背景,不至于连人都不认得。
一方面是翻译不佳,另一方面是Herbert的语言确实有些抽象,读起来都不是很好读。之前两部剧情的推动,或者强大的坚持能力,不具备其中一种都很难看完(我当然是后者)。
剧情线索算是很简单,Paul Atreides消失于沙漠中,他的妹妹Alia掌权,但她越发邪恶化,另一方面Corrino家族筹备反攻,最重要的是Arrakis的环境也越趋恶化,于是Paul的两个孩子Leto和Ghanima要拨乱反正,通过不断的成长学习,最终排除万难,打败Alia和各种敌人,重新建立起新的国家。
书中仍然有不少哲学、生态学等的意念,同时也对Sandworm等各种物品设定的细节描述,这些也即是Herbert的DUNE系列的亮点,可以说,DUNE系列的成功靠的不是人物角色,而是Sandworm啊,想不到一个物种足以撑起一个系列小说。
《沙丘之子》读后感(四):《沙丘3 沙丘之子》读后感
权利吸引着疯子。向来如此。
如果说沙丘2是桥梁,沙丘3则是大桥尽头高耸入云的城堡。作者将自己笔下的科幻生态学、宗教、政治想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和前2作相比,本作不仅增加了更多对沙丘生态的分析,还出现了大量的政治对立面。你不仅可以看到科瑞诺家族和萨多卡对复仇的渴望和无力,还能看到来自厄崔迪家族内部的冲突、矛盾。有被权利迷惑的,有包含私心的,有逃避现实的(还有被带了绿帽仍坚韧不拔的),每个出场人物都被赋予了自己的使命,或为民,或为名,或为利。这就是沙丘三带给读者们的超越前作的魅力。
剧情上,沙丘三和前作通病一样,敌人计谋稍显简单,主角家族又身怀神技,读完小说后感觉就是在用雷神之锤敲野猪(野猪做错了什么)。雷拓甘尼玛能力的强大被凸显出来后引发的一连串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承认存在中西思想差异),最终只能用以下思考来说服自己:厄崔迪家族缺乏对普世或是家人的爱,一切只为了权利。无论是否因为体内万千的灵魂的影响导致他们缺少相互的羁绊,无论是杰西卡和保罗,保罗和厄莉娅还是雷托二世和甘尼玛。但结局就是结局,你无法站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街上,感受从那个时间点望向未来的思考。
最后问题供大家思考,假如厄崔迪家族撤出沙丘,沙虫的结局会和金色通道指引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么?
不得不提一句,读客版翻译总体很好,译者结合了1和2的风格,读起来很舒服,至于在第2部反复出现的“攫住了”这三个字也少了(但竟然还有,再多一点感觉自己要被攫住了)。
沙丘四等等再读吧,最近不想看见厄崔迪家族任何人。
《沙丘之子》读后感(五):关于沙丘
有人说,《沙丘》在科幻文学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指环王》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一样,具有极高的深度和广度;有人说《沙丘》和金庸的小说有得一比,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里面还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等等,不但有高科技的技术,更生动地反映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本质,它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即全面又深刻,引人深思。
本书一开头就极具神秘色彩,一个年轻的少年保罗、一位优雅的母亲杰西卡、一位呆着神秘面纱的老巫婆以及一个特别的组织贝尼.杰瑟里特,一项莫名其妙的测试,一个传说中的魁萨科.哈德拉克,即一位可以同时存在与不同时空的超人,通过药物赋予的能力,发现自己的心灵之眼,可以看到过去,可以预见未来;如此种种,越发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故事由此缓缓展开。
《沙丘》是美国作家弗兰克.赫伯特推出的《沙丘》系列的第一部,在科幻文学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由此获得科很多奖项。比起一般的科幻小说,《沙丘》更注重生态科学,通过曲折动荡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领到了对人类及人类的现实世界的思考上面。沙丘,即书中的厄拉科斯星球,荒漠之星,气候恶劣,本不宜人类的居住,却因为一种沙漠特有的香料-“美琅脂”而成为各方势力争抢的对象,这与现代人类社会中的一些政治军事斗争何其相似;在书中,遥远的人类文明由银河帝国、星际运输行会及各大星球家族构成,黄帝与哈克南男爵合谋,设计诱雷托公爵进入厄拉科斯,并买通了公爵的部下岳,最后公爵因此丧命,家园被毁,年轻保罗就此成为新的厄崔迪公爵,保护母亲逃出追捕,而他从小接受的母亲的训练也慢慢展现其能力,他也果真同母亲预测的那样就是传说中的魁萨茨.哈德拉克,土著人民口中的带领他们走向自由的先知、救世主,在弗雷曼人的帮助下,借助驯服的沙虫的引导,最后成功夺回自己的家园。
书中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沙漠部分的描写,虽然知道沙漠中的环境很恶劣,但读到死人的身体都要被拿来蒸出水汽以供饮用的气候。还是不免一阵战栗;还有那体积庞大到可以吞下机车的沙虫,让人不免脑中勾勒它的模样;还有一些沙漠中使用的蒸馏服一类的,让人对沙漠的印象越来越形象化。这让人不禁反思在现实社会人类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正在把我们的环境沙漠化,是不是也正在把我们自己赶去一个不适合的星球居住呢?
读完《沙丘》,意犹未尽,真的算是不可缺少的一本好书。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就是自身的伟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