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游记》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2-13 03:1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游记》读后感锦集

  《中国游记》是一本由(日)芥川龙之介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游记》精选点评:

  ●满腹牢骚 顾影自怜 日本人果真缺乏幽默啊!

  ●芥川还是书生气,他不知道除了书中诗意的中国之外,还有一个现实的陈旧的中国,加上身体不适造成的旅愁,他在1921年到中国的3个月行程,总体不是那么愉悦,傲慢之情和负面记述自是令巴金以来的国人不快,但毕竟从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外人的印象,也让那个时代的中国被世界所了解。

  ●“现代中国已非我们日本人在中国古代诗文中认识的中国”。不怕穷,怕就怕没出息,别人还说不得。

  ●看着芥川对曾经向往的中国失望,我不知道是该说他去的时间不对还是说日本不该侵略中国,虽说每个景点都是我们熟知的,但看得过程中却有一种悲凉之感,说句好笑的,我无数次想将芥川从坟墓中叫醒告诉他我们的西湖水很美,我们的中国在走向美好,让他再来中国一睹我们的大好河山,可是,谁又能说准现在的风景是他愿意看到的呢?

  ●一直不喜欢日本这种变态的现代化国家,它的文艺作品也都是建立在某种分裂式的人格与冲动得不到释放的社会心理之上的。芥川龙之介也是一个典型,敏感、自负、体弱、多疑35岁时抑郁自杀。带着这种先见去读他在1924~1925年之际写就的《中国游记》中的各篇,去过了上海、杭州、南京、汉口、北京,在这些景点大凡都是一种冷漠悲凉的景观,每篇当中都充斥着肋膜炎、黄包车夫、乞丐、漆红的江水、随处大小便的国人游客……辛弃疾有句词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可见此人心地一斑。

  ●很有趣的休闲读物,好喜欢这个神经质的对当时的中国大失所望的芥川呀

  ●看完后蛮难过。1920s的中国,民不聊生一片混乱,芥川龙之介先生还要在文章中一次次的嫌弃和吐槽。记忆最深的当然是船里有人在江中大便,绿头苍蝇乱飞,名旦唱完戏在后场用手把鼻涕甩在地上,那条得了梅毒而无毛的疯狗,“排日”一词用了多次,和友人争吵,在南京生病是会活不成的这种言论,以及奉天(沈阳)火车站门口来往匆匆的五十多个日本人。先生见到了辜鸿铭,章太炎和郑孝胥。在见完辜鸿铭后,他感叹自己不仅年轻还有为。呵呵,谁知道6年后(1927)就去世了。要知道人家郑孝胥可是活到37年才被暗杀的。游记令你贴近作者,但也导致幻灭。先生在我眼中不再是那个才华横溢的完美主义者了,挑剔孱弱的形象直接映入眼中。哎,落后真是令人瞧不起啊。

  ●就一花花公子

  ●1921年的中国,政治、学问、经济、艺术、不是全在堕落吗?——芥川龙之介

  ●芥川笔下的1921年的中国~

  《中国游记》读后感(一):半途而废的阅读

  不知是否是因为得知芥川龙先生写此文背景,读起来总有些仓促和应付了事的感觉。

  1921年日本人首次来着中国,当景、当时、当势都应该触发出一代巨匠更为精彩的感悟和见地。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无非是为赋新词的絮叨,实在失望。

  《中国游记》读后感(二):翻译很好,文笔流畅,可怜的祖国

  翻译的十分流畅 特别是里面诗词都考证过。着实不容易。

  芥川对中国文化的确是向往而失落,的语言简单生动 如临其境。虽然不够贴近生活停留在在山水的描写记叙,但仍不失参考价值,有当时中国社会的的缩影。

  济贫济弱 被帝国主义欺凌的旧中国啊,我终于有了具体的印象。

  希望祖国能更强大。不再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别人看不起和欺负

  《中国游记》读后感(三):“今天我身在日本……却怀念着那汪洋恣肆的长江”

  日本作家芥川民国时期的中国游记。芥川龙之介学贯东西,对于汉学有着较高的造诣。民国10年他受日本媒体的委托来到中国游览,并写下中国游记一书。芥川是怀着及其崇敬与期望的心情来到中国,但见到的全然不是汉唐遗风,满眼尽是国家的落后与国民的不开化,他不禁感慨如今的中国是“想爱她也爱不成了”。这本游记对山水、风景的描写多过于人文,对芥川和民国中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中国游记》读后感(四):不要随便去评论别人的国家

  在之前看过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及《地狱变》。非常喜欢。

  因为非常喜欢他的短篇小说,看到他的游记,跟自己国家相关,所以也就拿来一阅。很想知道这位天才对自己国家的评价,何况根据之前看过关于他的介绍,他是很喜欢中国文化的。

  不看还好,一看真的很难堪。

  好比一个喜欢的人,来到你在农村的家。结果他毫不犹豫的各种矫情及恶心。

  同时觉得国家羸弱,真的只有被鄙视的份啊。

  毫无疑问他是带着偏见过来的,同时因为是公费旅游,带着写作认为,处处以“他国读者的视角”,选取读者喜欢的设定来写。带着一些讨好他们国家的读者的味道啊。

  我相信他写的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但是那股轻蔑,一直从纸张里透出来。除了这个,再没别的了。如果不是为了稿费,我估计他一上岸,就马上要求回去了呢。

  但是在日本人的视角,看当时自己的国家,也可以多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至少我相信他写的基本都是事实的。只是说,不了解,总归有偏见。

  《中国游记》读后感(五):可怜的芥川龙之介

  最近在读芥川龙之介写得《中国游记》,文笔非常流畅,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不愧为大师的手笔,翻译的人也很厉害。芥川龙之介在日本享有盛誉,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他自己却不是一个幸福的人。身体不好,精神也不好,因为母亲有精神病,自己也担心得精神病,最后竟然自杀了。我非常羡慕芥川龙之介的才华,但却觉得他是一个可怜的人。走几步就会觉得累,干什么都没有精神,这样的成功者还不如一个健康活泼的少年幸福。我一直觉得健康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芥川龙之介来到文化悠久的中国,眼睛里却只看到中国人的不讲卫生,而且似乎眼睛只盯着这一点,对中国人的肮脏花费笔墨甚多,对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也欣赏不了,对中国菜也不甚喜欢。对南方的美女倒是非常赞赏。我想旧中国的确缺点很多,但是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失去。虽然芥川龙之介对中国文化非常精通,但他毕竟是生长在日本的土地上,对于中国的美还不能深入体会。并不是清朝以后的中国就不美了,而是他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游记》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