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看了《孔子》这部电影,肃然起敬。
一方面,被夫子的君子之风打动;另一方面,被电影浓厚的文化气息打动。直到现在,每当感到内心缺乏力量时,重温影片,又能打起精神,重新出发。影片当中撷取了一个很重要的片段:因被世人误解而陷入迷茫的孔子,求教于年长于自己的圣人老子。
老子说出了这句最经典的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也!“上善若水”是让人要忍让、顺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和人相争吗?是鼓励我们当一个懦弱的人,不要惹是生非吗?
安静的水让我们心生喜悦,汹涌的水却让我们心怀敬畏,而洪水滔天,却让人感到恐惧和震慑,没有水,让我们感到寝食难安。同样是水,依然是水啊!
当我们细细拆解“水”这个事物本身,才发现老子说的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真正的大智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大部分时候,水是安静的。它静静地流淌在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中,包括我们的身体里,无所不在,却从不居功。而不管在哪里,水依然是水。
若是为人,则可以利于一切人,处于一切位置,却从不丢失自己,难道不可贵?,从不丢失自己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安静而充沛的水流,能让巨船行于其上,看起来柔若无骨,却有着强大的承载能力。可以说至柔,也可以说至刚。
当水平静时,看似被人所控制,可当风浪起时,水便不是那柔顺的样子,颠覆一艘船而已,小菜一碟。若是为人,则可以成就很多人,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实力已然超越,无需靠成就来证明。大部分时候,人要谦和朴诚,需要的时候,暴风骤雨也可平常。
不需要以一种面貌应对所有人,可以是那个承载,也不介意是那个颠覆,选择而已。强力可以劈开盾牌,可外力无法断水
“举杯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的这句诗,完美地诠释了水所具有的特殊性。再坚硬的石头都可以被强力劈开,连金刚石也可以被切割,唯独最柔弱的水,却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割断——想让水任你宰割,怎么可能!
若是为人,性情当如水。霸道易怒的人看起来很是威风,却易于为人利用和控制,只有稳操自己情绪的人,才不会失掉理智。不温不火者不代表失去立场,相反,他们有着最坚定的立场,只关注最终想要的东西,不做无谓的争执。言语可以柔和,态度可以温和,然而,想让我让步,绝不!
遇热成汽,遇冷成冰,循环往复,始终如一。水是最善于变化的物质,不光可以随着容器而变换形态,还可以随着气候和温度改变,不论何时何地,总有水的存在,而我们却不太能够察觉。热的时候,水蒸发成气体,活在空气里;冷的时候,水凝结成固体,活在冰块中。从气态到固态中间,水还可以千变万化!只是,无论如何改变,本性始终如一。
作为人,我们当然希望活在最适宜的环境里,可是,世事哪能尽如人意?如果生命如水,人们自当少了无数烦恼:
顺境时做一个平和的自己,逆境中当一个刚硬的自己——无论顺逆,不改初心。高空俯瞰金色珠江:流动中的壮美,百川归海,志在千里。水要走的漫漫长路,非常人所能预想。长江、黄河纵横华夏大地,静默无声地奔忙,跨越千里,只为融入海洋。
它从不宣扬要去的方向,也不需要宣扬。它不会埋怨道路蜿蜒,甚至可以改换方向。需要停留的时候,它便停留。在该急的时候,它毫不犹豫。走一路化一路,它可以是江河,可以是溪流,可以是林中大雾,可以是叶尖露珠……
去不去海洋也不打紧,因为走过的一路,已经造福无数。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会去到哪里,岂不是少了很多意思?你可以想去任何地方,只是别忘记,终点的确重要,而如果你去的路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你便不曾拥有那些路途中至关重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