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花》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含笑花》读后感(一):【幻王】No.2观感
乃鼎斋无机客
第二期的《幻王》上市了,这次换成了《含笑花》增刊,两期杂志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幻王》的编辑有点像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杂志随时都有被当地新闻出版部分查封的可能性。这种做法确实不合大陆的法律,但也是无奈之举,谁叫中国大陆公民的“出版权”体现得如此艰难呢?
我还是对《幻王》团队的锲而不舍表示敬意,可是观乎杂志,栏目与版式都与《奇幻世界》过于相似。一份杂志的创意权到底归属于谁,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原编辑可否100%地拷贝栏目设置呢?
本期杂志给人的一个印象就是较之创刊号,有些不值得了。价格没有特惠,内容没有长进,反而有下降。有太多的文字无法带给人新意,小说篇目嫌少,看得不过瘾。
阿豚的“中国盒子”已经遇到了瓶颈,幸好阿豚够谦虚,自认才智幽默与口才都有所欠缺。看在主持人的态度上,栏目未来应该发展得不差吧。“神话”这种栏目在两本杂志上都有,看得人生厌,改改吧。“幻视界”中,更赞同《这是一个制造垃圾的时代!》一文,这期《幻王》中的部分文章何尝又不是“垃圾”么?
唐风的“剃刀边缘”,我一直觉得不佳。编辑选择的文章有没有达到某种合格的上限呢?《戏子》的小说题旨是什么?它的“少儿不宜”体现在哪里呢?希望编辑以后能配上篇简短书评,让读者们看得明白。《在刀锋上起舞》文笔一般,占的版面甚多,对于离开了校园的朋友没有多少吸引力(比如我)。
这期杂志中的精品也就只有《搜神录》和《陇西行》了。燕大叔的构思确实厉害,在前三篇中出现的人物(只要没死)差不多都在《搜神录》中露面了,比如小捕快言绍圻。再如追踪无心过程中出场的赵宜真、王玄真,这两人应该还会在别的作品中露面,因为燕大叔不会浪费这些人物吧!在“无心”系列后有“燕高翔”系列,之后再来部“赵宜真”系列。无心贪财恋色而又胸怀正气,燕高翔身在邪派却生性秉直,赵宜真则身怀绝技却胆小如鼠,这三位人物都是性格鲜明,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对其他的某些奇幻作品,燕大叔在塑造人物方面确实下够了功夫。
短篇《陇西行》用唐诗《陇西行》开篇,提高了档次,比较能吸引读者。剧情发展近乎唐代的传奇,人物塑造不佳,但主旨较深刻。
看到这期,愈加的鄙视《流皇后》了。本期的《流皇后》已经到了“不好看”的范畴,篇幅太拖是主要的病因,导致了阅读无趣,还容易遗忘之前的情节。
《含笑花》读后感(二):铁血0701期~~
还是写点什么吧。
铁血的电子版到手已经1个半月了,虽然这本杂志是很用心去制作的,而且制作得还不错,但是我依旧没有读完它,这倒不是说文章不好看(其实是真的不太好看但我就是不说),而是我看这个版本太费劲了。这同样不是说提供电子版的家伙没用心(同样电子版也是很不容易的),而是我太挑剔了(怎么都拐我头上了?-_-!)。其实我要澄(读deng四声)清的一点是除了本期中被传说最好看的右舷(读xian二声)外,我还是都认真去看了的。
就已经读了的东西来看,被誉为男性读物的铁血杂志很好地体现了前者而后者表现力严重不足,男人味十足,血性却差了点。文章的类型并不是重要的,正如唐风大人在刊首语说的,最严格的定义就是“铁血的小说”,不过作为这期试刊,被肯定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装帧印刷排版质量),当然他的不足之处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文章的内容可读性以及最重要的铁血精神)。
阿一文中英阿大战似乎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悬念与刺激,无论是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沉没还是超级军旗的反击,无论是天鹰幻影的英勇无畏还是阿根廷空军坚强的意志都为这次战争增添了血性的色彩,战斗如此的惨烈如此的嗜血,让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彻底惊心动魄了一把。虽然我不了解各种战机各种舰艇,但这并不妨碍我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那种作为军人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不过文章显然煽情不够,没有做到让人读完之后回味无穷,这点要向琼瑶阿姨学习了。
事件栏目很好,内容覆盖面大,观点独特,可读性很强,可以成为标志性栏目~~
剃刀,本期的两篇个人感觉都不够劲儿,金庸那篇很是无趣,扒下金庸的外壳,整个一伊索寓言。秦军对马其顿果然是论文风格,技术含量很高,然即使成为了小说,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还有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时代的军队相遇后会如何一直是幻想界很有意思的事,但这个事几乎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同的统领不同的战术,战术不同战果很可能不同。用baidu H 3吧里的话说就是在战术高手面前,一切高级兵都是纸老虎。
汤恩伯的人物“自传”,作者通过自述极力想达到搞笑的效果,用了桥段无数,可惜药效不明,好端端一个杰出将领,就这么滴被无厘头推倒了,那么,是谁动了我的桥段?
节节后退的西线,如果把这篇文章比喻成一杯咖啡,那么这杯咖啡的浓度只有60%,而且是喝了三个小时才喝完的,吧唧吧唧嘴,淡淡如水。似乎文章并不注重抒情,而是一味地陈述所见所闻,客观确实做得不错,然而缺失了让读者血液沸腾的东西,留下的只是感慨万千。读完之后就是压抑郁闷,NND还不如直接喝水。
巴顿的训话读着是再过瘾不过了,仿佛他就在你眼前直接训话般,带动了情绪鼓舞了士气,使我恨不得立刻拿起枪奔向战场。
:看了强势的天神们发言之后,越发的觉得这训话真是雪中送炭口牙~~
----------------------------------------------------
不是新春首发号,不是~~
《含笑花》读后感(三):乃鼎斋观感:《幻王》创刊号
购买时间:2006年5月26日
地点:上海财大正门左侧约300米一书包摊
经过:偶向摊主说:“帮偶拿一本《幻王》,好伐?”其后,女摊主露出一份诧异状:“侬讲的是哪一本杂志啦?”最终,还是偶从车上下来(一辆偶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小破自行车),亲自动手拿下杂志。
结论:《幻王》杂志在这个地区的销售不够踊跃,尽管首发典藏,只要5元钱。
创刊号一出,封面确实不同凡响。So good! 有着《九州幻想》吴大伟创作的封面一样硬朗的风格。但纸张欠佳,至少比《奇幻世界》的纸张要来得逊色。
内容:
阿豚的《中国盒子》,越来越像以前《惊奇档案》上的策划类栏目了。本期的读者来信蛮幽默滴,继续下去吧……
美女小青(称呼她为美女的理由,就是P32页上经过PS滤镜处理过的照片,朦胧的美女,哇塞!)的《温玉》确实很想窃书女子的《元宵》,非常赞同评论中的这句:“小青是残忍的。她对自己、对人物、对读者下得去同样的辣手。”烟花柳巷,一名头牌的诗妓,当他对开肉铺的张老板说出:“张老板,我们是同行。” 时,即刻令读者感受到她的悲苦。兴许,游江能找到她也是她的幸事,否则当温玉人老珠黄(不知道僵尸会不会变老啊~~)时,或者当她继续在人世间沉沦下去时,她是没有灵魂的。所以,温玉既已去,魂归魂,土归土,独留下游江痴念佳人吧。[关于温玉是僵尸这点,若非评论中提及,否则像我这么愚钝的读者是断然不知的]
步步的神话,诗依旧精彩。话神资料翔实。化神中规中矩,偶在纳闷:现代版聊斋故事似乎怎么也写不尽!忒好!
幻视界:一开始觉得它该是个咨讯类栏目,但现在发觉想错了。(现在奇幻作品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希望编辑们能利用这个平台来向读者推荐良质作品!)
燕大叔的作品依旧的扎实,虽然已经是第三遍读到这篇道可道系列的作品了(以前是在网络上读到的),依旧的喜欢!最大的奢望,能早点看到《搜神录》,因为网络上找不到全文。
《高唐云雨》:觉得丽端确实是讲故事的高手,用“娓娓”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其中的核心是什么?我理不清,但也无需理清。我只要知道,当荒木道出“且慢”,忽然追上了转身而出的紫竹,又取出一粒相同的毒药,冷冷地说“既然是毒药,多次一粒,我们更会放心些。”,在这时我被作者骗过就行了。这种情节上的设计,只能说是神来之笔了!
唐风主持的“剃刀边缘”,不好意思,偶没有浪费偶的眼球注意力,所以也就不说啥屁话了。
回音谷:“老套”,需要改革啦。建议就改名叫“幻王黑板报”算了。
《流皇后》:压箱底的货色应该是些更加扎实的作品。《流皇后》显然是读了一遍就该扔掉的作品,它好读,但不会让人流连忘返。觉得编辑用心良苦,毕竟,如果一本那么厚的杂志上的文字全都得细细品味,读者也会比较吃力吧。所以要做好搭配的工作。编辑们辛苦了!
题外话:从页脚的来稿选段中,看到了杂志的期望啊!有些贼有创意啊!
“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小心地问爸爸了一句。
“政府今年分配给我们家的生育任务是一千胎,每胎十万个小孩。”
诸如上面这个。希望能看到这些作者的文字变成铅字。
《含笑花》读后感(四):评《幻想小说》07年2月号
评《幻想小说》07年2月号
乃鼎斋无机客
“我们想要做的很简单:把好看而不弱智的幻想小说刊登出来,以一个公道的价格出售,谋得作者和我们的生活,谋得作者一瞬间或者一个月的感动。”
这句话是《幻想小说》的编辑阿豚说的,从而我突然地发现,在《幻想小说》众编辑的眼中,《流皇后》属于“好看而不弱智”的作品,从而在中国大陆的幻想小说界还存在着比它还要“弱智”的作品。一层层推敲下去,只能说明众编辑定然读过许多弱智到无法再弱智的作品了。
阿豚等编辑的风格是有点油腔滑调,但我还是要慎重地提出一项建议:请维护祖国文字的纯洁性。因为在本期《幻想小说》中看到了太多不规范的语言用法,希望正规的出版物不要变得像网络世界一样。譬如“灰常”、“藕现在有点惭愧”等。并且过多的无聊耍贫只能透露出说话者思想的苍白。譬如“请问你们杂志发行量多少? 严岩:不多不少。”自以为很有幽默感,其实是由内而外的无聊![此条并不只针对《幻想小说》一家,《科幻世界》《九州》等杂志也都存在这种现象]
在《天行健》宣传上的欺诈问题,我之前已经有过表述,就不赘述。
《狐事》:论水平,它是三篇短篇小说中最薄弱的一篇。情节无力,开头几段挺吸引力,但有豹头鼠尾之嫌。
《女灵》:在奇幻杂志中,引进国外翻译作品,《幻想小说》是第一家,希望能继续保持下去。
《以杀传》: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但受翻译作品的影响过深,希望能向“返璞归真”的境界看齐。我在阅读时,并不拘泥于作品的文字本身,而是在体察作品传递的那种情绪。这篇有关于宗教的作品,确实是很有内在的哲思力量,骑桶人“醍醐灌顶”的概括没有错。
《阴阳眼》:小说优势在于文字和字里行间的情绪,弱点依旧是情节。作者一长串句子不加停顿一口气下来的风格极具中国风格,让我联想到了王朔。文章快结束时,倒数的两段话写得真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文字,简直是鬼斧神工。“我看见学校的教室里面排排而座的少年男女是一道流水生产线上的商品,一台巨大的机械手臂在他们身上脸上撒下很多黑泥,然后印一张钢印商标。”“我在starbuck喝咖啡的时候在寂寞地看着,在进出机场海关的时候在昏暗地看着,在伦敦涩谷布鲁克林的街道上无聊地看着,在月亮升起的海潮之间悲伤地看着。时间是一条河流,冲洗着多少我这样来去匆匆的沙粒。我在今天夜里依然孤身一人的时候仍然从隔楼的玻璃看出去,我渐渐明白,我的第三只眼睛,可能要用我的一生去寻找。”多么勇敢、多么具有气势、多么唯美的文字啊! [这里得提个醒,“排排而座”中的“座”是错误的,应该是“坐”才对!] 说到情绪,相信生长在80年代的读者应该能体会我的怀旧情绪。粉红色的“宝塔糖”,恐龙特急克塞号……引起你的怀念了没?
面对《醍醐堂记》,我只能用“清新脱俗”来概括它带给我的感觉。醍醐的文字虽短,然字字玑珠,文寓深意,发人深省。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一些时新的知识和新闻融合进他的创作之中。譬如“寻花”中提到的生态手机和“电蛊”中提到的杀毒软件公司与病毒制造者蛇鼠一窝。希望醍醐兄弟能把“醍醐风格”的新志怪笔记文学继续发扬下去!
相关的新闻:Researchers Compost Old Mobile Phones & Transform Them Into F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