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男》是一本由[日]首藤瓜於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脑男》读后感(一):他在梦中会戴面具吗?
在看《死亡笔记》时,我就想夜神月错在哪里了?他若没错,不会输掉命。想来想去应该就是夜神月自立为神,篡越了神的审判权。人有
感情,有
欲望,由此便有了弱点,以不足之身来担当绝对之责,不出问题才怪。那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本书似乎就给出了一个,当人完全没有感情,纯靠理性行事的话,他是不是就更接近神了呢?只是结尾那“无情”的神性似乎也向着人的一端“跌落”了一步。
全书最吸引我的便是对男主人公的设定,那些被世人认为是缺陷的特质,却从另一个角度上成为主人公的资本,这样的主人公若要是出现在美国漫画中,一定会是一位另类的超级英雄,只不过不知道他会不会戴面具?
正如上面所说的,全书的重点就是在于塑造铃木一郎这个人物,其所占篇幅和重要性都超过了书中的爆炸案。对于这位“神秘人物”的探索,反而更像是一件案件的推理,而爆炸案则成了
故事的背景。主人公
拥有一个能像计算机一般处理信息的大脑,
过目不忘外加高速处理,甚至连他的
身体也如同机械一般,能够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
动作,能够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楚。想来这也是本书叫做《脑男》的原因吧?当然这还不是最离奇的,最离奇的便是铃木一郎似乎没有人类的感情和欲望,并且想做一名
惩罚者。
我在看书的时候,便始终在
思考,没有感情和欲望对于一个人来讲,或者就是对于主人公铃木一郎这样的人究竟是好还是坏。如果这些
情感和欲望是定义一个人存在的重要标准,那么没有了这些,是否便无法再被称之为人了呢?如果不是人,铃木一郎又是什么呢?是更接近神的存在,还是只是一具按程序行事的人形机器呢?而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解答什么是
人性,而什么又是神性。但是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更大了,我是无法回答了。而书中似乎是否认了铃木一郎的神性,毕竟这个被作者设定出来的正义使者,再怎么特殊,本质上还只是一个人,在这个被情感和欲望充斥的
社会中是不可能像书中的初衷那样,
永远的没有情感与欲望,永远的理性和
沉静,他最终也会做梦,也会像夜神月那般自立为神,而也会最终“得到惩罚”。而我也在想,铃木一郎的梦中会为
自己戴上面具吗?
人类社会真的是一个
有意思的存在,它一面不断地被各种
复杂的情感和理性所困扰,而另一面又将那些看似的
拯救者吞噬进来,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变得与自己拥有相同的特质。我们的
世界究竟是不需要被拯救,还是不愿意被拯救呢?
全书的情节其实比较
简单,核心就是男主人公
传奇的
经历,创意也全部集中于此,元素和人物也比较少。不过作者的文笔还算不错,整个故事比较吸引人。而且铃木一郎这个人物身上还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最后的结尾明显有些仓促,我
感觉似乎还应该有续作的可能,就像前面所说的,我觉得这个家伙有作为超级英雄的潜质,
说实话我还是
很期待他之后的传奇。本书简洁又有吸引力,如果满分五颗星,我给本书打三颗星。
《脑男》读后感(二):《脑男》:五彩斑斓的混合鸡尾酒
白石、黑田、茶屋、浅黄、蓝泽、绿川……没错,这是首藤瓜于的《脑男》,不是文泽尔的《穷举的颜色讲义》。正如评审赤川次郎所说:“只是,人名过于脱离
现实……不管怎样,作品描绘的那个充满个性的世界是
难能可贵的”。
的确,这是一部不太好分类的作品。完全算不上本格,甚至和社会派也扯不到一起去。《脑男》这部作品,其中脱离现实的在我看来,不光光是犹如鸡尾酒一样交织在一起的
五颜六色的人名而已,其故事的核心设定甚至有些超现实或者说是“科幻”的感觉。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入陶大威看成是日本的“雨人”,具有
性格缺陷的主人公(其实也不准确)像谜一样出现在众人的
视野中,总是会让读者觉得有些琢磨不透,或者说是不太
真实。好在故事并不复杂,连续的爆炸案之后,
精神类医生真梨子和刑警茶屋的陆续登场,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一热一冷的两条主线穿插前行,直到铃木一郎的身份和入陶大威画上等号为止,故事也在开放式的
结局中嘎然截止。
我不太清楚2000年的江户川乱步其他作品质量如何,不过既然几位重量级的评审,诸如逢坂刚、北村薰、宫部美雪都给《脑男》贴上了个性推理的标签,我想肯定是不会错了。
但是,《脑男》就像一杯五彩斑斓的鸡尾酒,让我们了解了关于推理的另一种可能性之外,留给我们的回味少了本格的谜题和社会派的沉思,细品之下总觉得无法入魂~
《脑男》读后感(三):悲哀的英雄
图书馆看到这本小说上架,一直没有去借阅。直到得知生田斗真主演同名小说的电影后,才想起去看。虽然还没有看过电影版,但是看完小说后,觉得小说描写的画面感很强,但是选角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似乎不是很符合。
原先以为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小说,但是看完小说仍然觉得跟推理小说似乎搭不太上边。虽然此作获得了乱步奖,但是在推理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反而是提到某些让人深思的社会现象、法律问题比较突出。
女精神科医生真梨子在美国的一段经历,为残害婴儿的少年犯做精神鉴定。明明是以极端
恶劣的手段实施了重罪,仅以犯罪者有精神障碍,就能对他的罪行进行
宽恕吗。被害人
家庭责问真梨子,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
痛苦、矛盾的
心理,“明明知道委托人有罪,却为了金钱和名声极力辩护他们无罪的律师们,即使听到被害者的悲惨经历,也不觉得
恐怖和可怜。他们的
人生信条就是对被害者的体验不抱
任何感情色彩,同时对惯常犯罪的委托人也不抱有厌恶和
恐惧感。”
主人公铃木是个没有感情意识的人,感受不到别人的情感,感受不到世界的
美好,只是沉浸在自己单调
孤独的世界。其反常行为让真梨子难以做出判断,通过询访调查,证实了铃木的真实身份。随着调查的深入,逐渐向读者展现了铃木的真实情况。头脑健全堪比天才,拥有过目不忘的
记忆力,却缺失感情。当铃木讲述自己的过去,着实
心痛了一记,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指令,就无法行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外祖父被活活烧死,自己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被蔓延的火势严重烧伤,只能
等待消防人员到来。再次看到害死外祖父的小偷出现,在将他推下楼致死后,突然能开口说话,凭借自己的
意志行动,于是在觉醒后成为了一个“正义的维护者”。其超常的记忆力和学识发挥了作用,在拯救玲子的部分,描写得相当精彩,记住瞬间出现的结构图,穿越遍布房间的金属线,拆除引爆装置,识破爆炸犯真身等等。在解救过程中是绝对的冷静,在解决爆炸犯的过程中想必是绝对的
冷酷。不是带有情感理性的思考,而是机械的行动。
结尾处理得有些仓促,真梨子问铃木是不是做了一场梦?铃木反问答案,有了也许正如宫部美幸所说,开放式结局才是这部小说最好的结局。即使是英雄
惩恶扬善,但终究是杀人。在现实的社会中仍然不为容许,只能留待读者自己想象,“终有一天仍能相见”,但还是会有淡淡的
哀伤。
《脑男》读后感(四):意外的好东西
上周末从书店拎了40几本书回来,看着堆在桌上的一滩书,给自己冠上个支持独立书店发展的高帽子开读。
因为拿的书多,所以有几本大概看个作者出版社,发现是日系小说便匆匆收到包里。《脑男》是其中一本,本来以为这本柯南奖的东西是个应景书水平一般,最多不会超过同为柯南奖得主的《恐怖分子的阳伞》或者《放学后》之类的水平,没想到竟意外的好读,有趣。
就我看过的几本柯南奖而言,柯南奖的一大特点就是成书不长,细小的东西比较多,严肃深沉的讨论基本没有,无论是本格还是社会派。不过这本书显然是个例外。
书很薄,粗略算应该不到15W,看完的第一印象也跟写这本书评论的各位豆友
差不多,与其说这本是小说,倒不如说是
电影剧本之类的。这倒不是因为这书的小说性质比较弱,而是就其成书内容而言,用电影来叙述这个故事要比用小说适合不少。尤其是大高潮中铃木穿行炸弹引信营救人质那部分,极具画面感,你能想象一个人一边跳着机械舞一边穿过保险库里的激光防盗网么?
当然,这只是这本书适合被拍成电影的一个原因,另有一个原因是大众小说的形式并不适合塑造一个《脑男》男主角这样的人物,他是一个介于超级英雄和精神病患之间的人物(当然,并不是蝙蝠侠),是一个介于杀手百舌和Code:Breaker之间的形象(但故事的深度要强上不少)。倘若交给电影,既有动作场面,也有心理求索,内外都要强上大众小说不少。
这是个很矛盾的事情,如果没有首藤瓜於真的把这本书想要表现的主题写成一本偏向心理描写的纯文学,那么很有可能是一本非常不错或者非常一般的作品,但是话说回来,设若如此,我们根本不会有知道这本书的机会,正是由于《脑男》加入了通俗小说的几个要素,才有可能得到柯南奖的赏识并得以被大众所知。
于是,你知道,有无数的小说会因为
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埋葬,其中有kitsch也有
百年一遇的神作。
我说回小说,拿我看日系的角度,这本疑似推理无论如何也不能叫一本非常不错的小说,可是看了又看,最后形成个
态度,我总是想在大众小说薄弱的环节,尤其是推理小说(或者说本格,当然这本并不是)中看到一些因为与这些小说的特点向冲突而被埋没的许多东西,比如人物塑造,比如故事开展的角度和小说在本质性上涉及的东西。恰巧《脑男》在这上面做得非常不错,特别值得一读。
这是个意外的发现。
《脑男》读后感(五):心灵推理
趁着亚马逊的购书优惠活动,一下子搞了十几二十本书回来,其中还有几套套装书,因为套装书在亚马逊的价格非常的
实惠。自认为我是一个很热爱看推理小说的人,第一次知道有“推理”这种东西是从
经典之作《摩尔摩斯探案全集》,那时候还是小学生,而且家里经济上还比较
困难,买不起这些书,所以大多都是找玩得很好而且家里比较有钱的同学借来看,虽然看得很断断续续,但是终究还是把很多
经典之作都看完了,让我彻底
喜欢上推理是托了《名侦探柯南》的福,
也就是说我对源于日本的推理是起源于《柯南》。此后第一次看的日系推理小说是凑佳苗的《告白》,真的是一部相当好的小说,看起来
平淡而简单的
语句却拼凑成了一个让心灵为之
震撼的故事,不得不说这是一次
震撼人心的故事之旅。再接下来是绫辻行人的《another》,该怎么说呢,这是一个让人
感慨万千的作品,是我第一次认识“本格”,再然后我被“本格推理”所深深吸引,然后是东野圭吾,迄今为止我所
阅读的本格推理也都仅仅局限于我们
耳熟能详的大家之作,对于这次购买的这本《脑男》的作者我却
知之甚少,真是惭愧。
相对于我之前所阅读的绫辻行人和东野圭吾还有岛田庄司的作品来说,这部作品的一开始并没有让我觉得情节很特别,甚至让我一度以为这样的情节实在是过于
平淡无奇,并且我开始怀疑这样的作品是怎么拿到乱步奖的,但是让我
改变看法是在看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才开始被故事本身所吸引,因为我发现我的思绪已经被带入了故事之中,我会开始思考故事中的种种疑惑,我开始不关心一开篇便大明大白的说出的犯人的故事,因为我至今仍会觉得在日本即使出现什么样的变态人物都是正常的(估计是日剧看多了)。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我被吸引不是以为“推理”的过程,而是推理之外的某些
引人深思的命题,我认为如果这本小说可以被称之为“心灵推理”,我开始发现人的行为是表达内在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的人行为粗暴偏激,有的人细腻灵活,这些都是人的
内心的表达,正是因为内心存在这些才能让身体产生反应然后行动,之前看推理小说都是看犯罪的手段,去花大把的
时间去研究犯罪手法手段,当
真相大白的时候我会觉得那个手法真是高超,太惊人了,但是却甚少关心犯罪者的内心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只是关心行为本身而却很少关心产生行为的心理,而我觉得《脑男》正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如果你看到最后也跟我产生同样的想法,那么你跟我一样,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心灵推理”之旅。
《脑男》读后感(六):感官与感情
这本书与Perfect Sense恰巧对立。
Perfect Sense讲述了一个五官感觉逐渐丧失,最后只剩下情感的世界。
而脑男则带来一位五官俱在,拥有良好脑力与体力,却情感丧失的人。
谁更悲哀?
我承认,开始是羡慕铃木的。
无与伦比的记忆力,理解力,不知晓疼痛,不会因为情绪影响自身。我们每天被琐事困扰着,由于分心或意志力无法更加努力,于是陷入日复一日的自责与懈怠。这些都是铃木不用体会。
不用对谁负责,不必被情感束缚,这样的生活是肩负压力的人所向往的。
然后,我看见了他的困惑与痛苦。
没有情感意味着自我意识的丧失,意味自己只是身躯的拥有者却不是支配者。
悲哀莫过于此。
分不清喜欢与讨厌,无法体会一个人不同表情下的含义。铃木的世界是黑白单调的。他只能识别命令与字符,除此之外都是空白。
于是我有些明白Perfect Sense众人狂欢的意义。
虽然丧失五官感觉,虽然而不能听,眼不能见,食不知味,然而唯有感情,剥夺不去。你明白始终有人陪在身畔,眼外的世界依然美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与此对立,当铃木深爱的祖父与窃贼搏斗,没有感情的他体会不到自己该怎么做,不知道祖父的死意味着什么。而盘踞在心头的只有空虚与茫然。
也许就在那一刻,铃木算是死了。操作木偶的人不在,木偶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力。
所以在尾声中,逐渐复苏情感的铃木也许注定在自责与愧疚中度过,也许随着情绪的增强,超能力会削弱。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
也许情感,是我们活着的唯一证明。
《脑男》读后感(七):“你又不是神”——“午夜俱乐部”观影随感
厅里空荡荡,墙上是面无表情的美少年生田斗真和纠缠无比的美熟女松雪泰子,按说这是个挺招观众喜欢的组合,没想到现场这么冷清。
电影《脑男》的拍摄和选角都不糟糕,主线也基本忠实于原著,但除此以外似乎并无太大看点。配角戏份的增加倒并不违和,但强行加入的支线十分无聊。虽然电影名叫“脑男”,但也没必要非加入几个脑残作陪衬吧。
其实从作者给自己起个古怪无比的笔名“首藤瓜於”到获得乱步奖后感言都能看出此君似乎对作家这一道并不太上心。一个毕业于法学专业,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家伙写作推理小说,着实相当混搭,《脑男》获奖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他只出版了廖廖几本作品,其中值得关注的《脑男2》问世八年尚无中译本,可见这个题材虽然当年看起来挺别致,但持续发挥的空间有限。
就作品本身来说,脑科学一直是个机会与冒险并存的题材,有关大脑的故事写作需要大量能被普通读者理解的理论做支撑,很容易流于说教或荒诞,但同时,由于精神、思维与情感和自我追寻的哲思等命题联系紧密,优秀的作者能够利用其轻易“侵入”读者的大脑。比如简单惊悚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节奏明快的《双脑人》和令人唏嘘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都是以脑科学为主题令人难忘的科幻作品。《脑人》在这一部分作出了足够的努力,安排了相当多的桥段普及精神医学知识,算得上能够自圆其说。不过它的问题也很明显,人物有点平板,前后情节明显脱节,一下子从缓慢推进的释疑之旅跳跃到了漫画般的犯罪现场——开始以为是作者有意为之,终卷后感觉还是“随意写作”带来的问题。电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弥补,不过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使其显得比原作更欠缺说服力。
许久之后,电视上开播一档包装精美的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第一辑便出现了一位前体操队的姑娘凭记忆蒙眼穿越激光阵,她的一举一动甚至惊险的失误都让我想起《脑男》中极为相似的桥段,而有意思的是,姑娘虽然凭借强悍的记忆与精准的身体控制完成了看上去不可能达成的任务,却被判了一个极低的分数,理由是这种受过训练的技术性动作体现不出超强的脑力——喂,这可是全书里“脑男”最紧张的一个动作场面了啊,怎么能说人家“不科学”!
后来“蛋叔”那靠每天刻苦训练而获得惊人短时记忆能力的儿子在完成任务后因为误会而为了并不存在的失败嚎啕大哭时,我似乎看到了生田斗真那张面无表情的美少年面孔,他们都是脑力的“超人”和人类情感上的残缺者,无论是《脑人》还是《最强大脑》,都无情地展示着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只是他们的核心部件太过异常,只有在自设的异常之路上艰难前进——于是出现了扭曲的成长历程和怪异的犯罪动机。
当然从神创论的角度看去,这种寻找是没有结果并且十分危险的,这一点《脑人》触及了一下皮毛,并未深入。
其实《脑男》原作最有意思的是附件乱步奖评审寄语部分,作为“史上为数不多的获全票通过的作品之一”,作为作者自言怀着粉丝心态写出的试验品,几位推理界的大师给出了怎样的评价呢?
赤川次郎说“后半部分尤其是高潮部分有流于电影式的展开之嫌,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逢坂刚说“因为‘读点’太少,以至于节奏难以把握,读时稍显费劲”——咦,这两位中肯的评语为什么让我感觉如此“异常”?他们确定这不是在评价自己的作品吗?(我黑黑的笑)
至于压轴的宫部美幸阿姨更是直白——去年你就是折在我那最后一票上,今年虽然你没送什么礼,但黑过你一次也怪不好意思的,恭喜恭喜……
于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推理作品大奖乱步奖的传统被保留下来了:获奖作品一定没什么推理成分(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这么快上位了厚厚)。
《脑男》读后感(八):主角刻画成功,配角稍弱
虽然看了开头不久就能猜到结局,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精彩。对铃木一郎的性格描写和人物刻画相当精彩,把一个无感情认知的人的种种细节交代得非常清楚,不会让人有突兀和硬强加上去的感觉。性格的形成,从小的遭遇怪诞不经却又合乎常理,作为逻辑控的我对于这本书几乎无可挑剔。整本书倒叙插叙结合流畅,一条主线的故事紧凑有序,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不愧是拿到江户川奖的小说。说了这么多优点,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对于第二男女主角的刻画则相对要弱好多。把茶屋塑造成一个体格异于常人且敢作敢为甚至撵走上司的形象和一个睿智的警察其实并无本质区别,这样带有卡通倾向的形象并不能为本书加分,而且稍显鲁莽。比起东野圭吾对加贺恭一郎的刻画差了一个级别。不过加贺恭一郎形象的丰满也是东野花了好几本书才成功的。真梨子除了交代了一段在美国为心理疾病孩子伸冤的情节外,人物性格不明显,形象不够丰满。对作者首藤瓜於的作品很
期待,只可惜后来很难再看到。
《脑男》读后感(九):没有情感之后
之所以对《脑男》这本书产生兴趣,源于它曾被改编拍成同名电影。就像这本书里表达的,人的脑袋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我或许很多重要的事情记不好,譬如英语单词,但对当初每周都要浏览的电影信息都还留有印象,尤其是被选中编辑到杂志上的那些。《脑男》的剧照和剧情简介我都还记得大概,结果是电影没看却看了书,看完书之后对电影也没有了兴趣。
《脑男》得到过江户川乱步奖,但它其实不太像推理小说。书中的案件不复杂,也不重要,纯粹以一个引子的身份出现,引出神秘的男主角铃木一郎。如果一定要说推理,整本书的推理都用在铃木一郎这个人的身份与过往的追踪与探究上面。
虽然铃木是这个故事的灵魂,但他从头到尾都与其他人物及读者保持着疏离和距离。我们跟随着精神科医生真梨子一点一点地看到他从出生到成人后的所有经历,但他始终是神秘与难解的。
真梨子跟铃木就像两个对立面,前者因为感情过于丰沛而失去立场,后者因为缺乏情感而坚定地、不择手段地完成自己的目标。作者想通过这本书探讨的大概是情感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包含欲望,导致了谎言、软弱、嫉妒和贪念,造成世界的丑恶与黑暗。作者缔造了一个生来就避免了邪恶与欲望的人,这个人既是接近神的存在,也是类似机器人的物体——是的,没有情感,甚至无法称之为人,我想,这个也是作者给出的答案。尽管很多不好的结果都由情感而来,但没有情感连自我都无法形成。
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但神最后到底还是染上了人的色彩。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有一个翻译作品难以避免的弊端,就是行文造句读起来让人不太舒服。自从以前大学某老师说马克思作品的原文版非常好看之后,我就深深感到学好一门外语是有多重要,之后每一次读翻译书籍就更深地再多感受一次。
《脑男》读后感(十):超人,脑男--
脑男,铃木,一个在连环爆炸案疑犯家被逮捕的疑似同伙的奇怪男人,一个各方面指标都出乎奇特标准的超人,一个具备过目不忘身体平衡耐力极佳的天才,一个没有情欲和感知曾被恶人害的家破人亡的精神疾病患者,在被警察送到医院后由美人医生真梨子一步步揭开铃木的过往,不想逃走的爆炸嫌疑人在医院布下炸弹群==
《脑男》说是推理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带有社会派风格的医学悬疑小说。推理的部分很薄弱,连环爆炸案的地点是按照约翰启示录来完成的,这种高强度的联想和冷门的科学也只有智力超常的脑男超人才能破解吧。小说没有任何字眼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或者时期,只是有案件有警察有医生--可以认为这件事发生在任何一个时代,抑或说是一个架空的时代。2000年此书获乱步奖,即使在今人看了某些段落也是超前的,富有想象力和超强医学基础的,何况是在十年前、2013年脑男将被影视化。
真梨子是一个很讨喜欢的人物集所有女性优点于一身,美丽知性,有责任心,有变通,喜欢小孩子。铃木的个性或是构造很难说,他是否有情是否,说与不说他就在那里。至于硬汉茶屋警视,变成任何一个或平凡,或睿智,或谨慎的警察都可,不知为何费如此笔墨。故事的最后有点草草了事的意思,真理子苍白无力的解释,连自己的说服不了,铃木回来真的是感到负罪感了吗?他的梦是什么?我个人更愿意认为他是喜欢真梨子的,那是一个有关于她的春梦。
这本书封底最后说,说这只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想表达的是什么?我说不太准,是善恶的惩治?还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责任?在我们心爱的东西被毁灭的时候该采取顺应本心还是服从社会的法制?但是恶不一定会被毁灭,社会给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会使我们变得不快乐违背本心,法制的缺失不能浇灭仇恨的火焰。假如我们都有这种超人的能力,我们是不是也会成为脑男,去做的是每个善良的人想做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儿,凭一己之力除恶扬善,做一个有力量的人呢?
脑男他就像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超人,用自己的超能力做正义的事情,但是却被社会和法律不容。超人或许只能生活在童话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