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的历史》是一本由[法]多米尼克·拉波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50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00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屎的历史》精选点评:
●Histoire de la merde
●废话.
●原著应该很不错,翻译的实在太“法语”了,难怪有人读着憋屈
●我见过的翻译最烂的书……
●很多地方我有不知所云之感!这薄薄一本实在很难把一个社会体系的形成过程描述得浅显易懂啊!
●有点不好懂
●比较难读的一本书,但看后大约明白了,屎的历史与各类清洁运动有关,比如语言的清洁。
●同名字相比 内容却很深奥深刻 私有化
●能不能好好講屎,扯什麽政治經濟……失望,還以為是有意思的書呢= =
●垃圾和大便
《屎的历史》读后感(一):他要说的道理很简单,但文章写的太拗口了,很费力
说的就是从从粪的历史中引出 "秩序-清洁-美好" 三级关系 然后把这拓展到其他更广的面上,断断续续一个多月才看到85页,实在写的不吸引人,没有阅读快感
《屎的历史》读后感(二):我也觉得很难懂
看简介,很想读这本书,所以在网上买了一本
但发现书真的是很难懂,不是说里面说的意思,而是翻译出来的句子,小学水平也能凑出这种句子,看书时我喜欢逐字逐句地慢慢嚼,但发现很难这么做,因为翻译出来的话一点逻辑性都没有,而且用词方面简直做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好象是被网上词典整个给翻译出来似的。
《屎的历史》读后感(三):是作者的错还是翻译的错?
看了半天,不知道说啥..
语句不连惯,通篇都十分生硬..就像一个病人拉的屎..
不懂法文,不好妄言,但按理来说,拉波特不应该是这个水平的...
敢开言写屎的人,必定有料吃下去才是,若拉不出一些有意义之字,何以能服人也?又何以能让商务出这套所谓的"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这套书除了拉波特,还有萨特,德里达等名家啊...
此书不看为好吧..
《屎的历史》读后感(四):《屎的歷史》txt
在線的
說實話這書翻譯的實在太差了。
《屎的历史》读后感(五):视金钱如粪土
金钱等价于粪土,铜和臭是天生一对。我们会不会把“视金钱如粪土”的用法颠倒了,此句话不该是标榜蔑视金钱,而是表明独自享有既得利益。
人生于粪尿之间,因为下体集中了人的生殖和排泄器官。对于粪尿的处理可以用来诊断是否达到文明,书中说在16世纪,法国皇帝颁布敕令,要求各家自扫门前雪,并将污秽物囤置于家中等待收集人员路过。
虽说这样的敕令未必得到全面执行,但公私界限却由此开始,自己和自己牲畜的粪便不能再乱扔到马路上,这是自己的私有物,扔到人家门口就算是人家的;粪便又是极好的肥料,国家需要灌溉土地,个人储存粪便(私)后还必须在规定时间归(公)国家。
屎尿对于个人健康的侦查以及屎尿的利用价值(美容、肥田、治疗)使得它无法与金钱脱离干系,更需要说明的是,金钱就是去气味的粪便,弗洛伊德说,我们在生产一些“器官”,他们分泌废物。
把粪便藏进自家屋中,城市得以用水清理;商品通过流通将转化为垃圾;商人(在当时被瞧不起)通过购买贵家次女的血统可以改换门庭;城市驱除腐臭,乡村成为气味的场所,耕作粪便产生金钱,让无气味的粪便在城市延续。一切规则、规范的对象都将转化为象征意义,作者认为城市后来对卫生工作的强求可以说不在于污秽物,“重要的并非对象本身,重要的是各主体与这个对象的关系。”对于城市粪便的清理将堕入“对于绝对国家的依附联系之中。”
在书中气味、语言、礼仪都被用屎尿进行解读,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早逝,归于尘土(他借用皮埃尔·勒鲁的示范说,沙子、炭灰、砖粉、屎尿构成了我们的泥土),我们的泥土是我们的排泄物是我们的生存资源!一切尽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