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29 03:3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精选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是一本由(美)威廉·曼彻斯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197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精选点评:

  ●神书!

  ●很好也说不上吧,一个美国人写的赞扬美国的书。不一定真实,但很希望中国人也可以写一本赞美自己国家却看不出做作感的书。

  ●读着西蒙·沙玛的《英国史》,想起了曼彻斯特的这部现代美国史。没什么好说的。年轻时印象最深是芝加哥某电台大萧条时广播威尔斯名作《世界大战》造成的大恐慌,可谓是入木三分。

  ●一部20世纪美国成长的史诗

  ●没认真读完 扫完了

  ●对于并不陌生的美国历史,这四部有点像是演绎体裁,可以一读

  ●上大学的时候偶然翻到,发现了新世界

  ●兔子一向是摸着鹰酱屁股前进的

  ●:无

  ●我恨历史。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一):他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这书用较为直白的笔法写了美国1932到1972四十年的社会整体,可以说是社会百科全书。有所描述也是纪实,不觉富华。只是文中过多写总统选举,让人受不了,也可能是没有过选举经历的我不能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最吸引人的是美国人生活的细节,比如美国的电影也是由青少年消费群体切入的,中国现在电影院也是青少年专场。整本书这样的内容更多,让我看到过去美国的社会方方面面正在中国一幕一幕上演,对了解社会发展有一定帮助。是本值得看的书啦!!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二):美国梦

  说实话这书比较催眠,怀着对前辈们无比的敬仰去看,可是过于细微的情节搞得人实在提不起热情。豆瓣评分9.3,我想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情怀。1978年百废待兴,青年人渴望探索世界,了解大洋彼岸那个强大的帝国主义根据地,自由的乐土究竟是怎样一副情景。这书迎合了官方对资本主义水深火热的定性,青年人对新事物的渴求,以及虽然开放但略显沉寂的中国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从光荣到梦想,是不分国界的。

  果其不然,又一个三十年后的今天,日益强大的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中国梦”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当年捧着书卷在蚊帐中伴着青灯读书的年青人们,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脊梁。梦想,让生活可以忍受,而光荣,永远是属于有梦想的人。

  三十年风雨变迁,当年的新生事物现如今看也成为明日黄花。看不下去也就不去再去酌字酌句底研究那个已泛黄纸张中的美国梦了。明天会更好,加油。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三):这是一本历史书吗

  这是一本历史书吗?可能是吧~

  他真实的记录着这一段时间美国的方方面面的很多内容,但是对于以为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书又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充斥着很多理论的历史书不同,这一本书,只是记录,只是记录。当然其中不免有作者的很多个人感情色彩的东西在里面。但是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历史书有着极大不同的。

  愿意可能就在于我们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记者吧,我想说这本书作为新闻系的教材也是很不错的,他的视野是如此的宽广,这是每一位困在专业路线中的历史学家无法做到的,他在小得让人感觉有些繁琐的事情上和大得足以影响现在的我们的大背景之间的转换是如此的自如,这是令人惊叹的,也是新闻系学生可以学习的,这样一种转换在现在的新闻从业人员中实在是很难找到了!

  我在向人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往往会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我希望从这里面找到我们社会发展的一种导向。是的,我现在还是坚持这样的观点,美国的这段时期和我们现在处于的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愿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点启发吧~对于我们的历史学家和我们的新闻从业者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四):通俗的歷史讀物

  为了打发火车上的36小时,在图书馆角落书架最底层找到这本书的第四册,破旧不堪,和图片一模一样,貌似头几页缺了。但翻开就被文字吸引了,新闻叙事的手法,如身临其境。很多有趣的故事,又有强烈的时代感,火车上时间一下溷得很快了。

  以前看《阿甘正传》了解了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溷乱,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那么乱啊,反越战,反种族歧视,嬉皮士运动,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暴力犯罪发生频繁,社会秩序濒临崩溃,政府受到强烈不信任,越战居然能拖那么久,政府蒙蔽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政治闹剧也是很多的。

  有意思的是大学生成立各种民主社团,暴动,关押校长老师,和警察发生流血冲突,看来那时全世界都一样啊,不过本质就不同了。

  而到了1972年整个美国开始怀旧了,经历了这么多,过去的信仰与价值,美国的精神,都显得珍贵无比。美国的光荣与梦想,还待以后在前三本中找寻吧。

  ==================

  2010-01-07 21:28

  lt;光荣与梦想>继续看了第一部,真是好书啊,熟悉又陌生的美国往事。

  经济危机造成大片营养不良;罗斯福炉边谈话;美国从30年代开始搞基建,实现村村通公路电力;左、右反击新政,但右更有威胁,社会氛围一直反共,常凯申被某议员说成东亚最大的共产党;1929年旅游纪录片结尾,“我们离开了和平安宁的德国”。美国外交奉行孤立主义,二战参战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辩论。

  工人经过残酷的斗争赢得了工会的胜利,期间有多次血腥镇压,斗争维权的方式也一直影响至60年代。作者似乎很不赞同这种方式。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旅途上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因为不受干扰、心态平和,所以总觉得对于所看的书来说,能够被如此这般集中专注的阅读,不能不说是一幸事。今年暑假回家的车上,挑选的是《光荣与梦想》的一二部,这次,最应该感觉到幸运的绝对是我本人。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是美国记者兼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初版于1973年的著作。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看到一个电视读书栏目介绍说此书最近被重新校译出版,特别想一睹这套影响了一代人的名著,可是看到书店码放的一套五本精装16开本大部头二百大洋的价码,踌躇再三还是放下了。于是来到厦大第一次进入图书馆主页,搜索的便是这五个大字。不巧新版本可能比较抢手,几次的搜寻都未能如愿。直到放假之前,躲到有空调的曾厝垵图书馆避暑,竟然让我翻到这1978年由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问题研究室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出版、所谓供内部参考用的最老版本。书虽老旧退色竟还整洁,纸张虽发黄发霉可还干净!

  回家的道路有些曲折,需要先坐厦门到南京的火车,然后再从南京转车,所以不得不精简行李,仅有的一个背包,除了必需品只能挤进两本去。那么就这样上路吧。

  这套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四十年间的美国历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32年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41年珍珠港事变一直写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应该说,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的绘声绘色。

  1、罗斯福

  罗斯福本人正是集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卓绝人物。

  在大萧条力挽狂澜之后,罗斯福深谙全面的,全球的战略,这使他成为“最伟大的战时总统之一。”

  从外表看,他确不像一个军事天才。他每次访问军队,老是穿着他的绒布衬衫,戴着旧帽子,还有那漫不经心地打起来的蝴蝶领结。看上去,他倒更像一个衣着随便、精神饱满的老爷爷,要去度周末钓鳟鱼的样子。但话得说回来,他所率领的军队,本来也是很随便的。美国不是欧洲国家,它和欧洲国家不同,而这个国家最好的代表,就是这个住在白宫的美国人了。戴维?利连撒尔律师可以这么写罗斯福的“脸孔是世界上最英俊的战斗的脸孔”,艾森豪威尔将军可能对总统熟知地形、掌握和记得一个乡野的所有特点的天赋感到五体投地;然而,对于美国士兵和水兵来说,他的最大的天赋还是他对人热情关怀,以一个卷起袖子实干的美国的卷起袖子实干的总统的面貌出现于世界舞台之上。乔纳森?丹尼尔斯写道:“在他那个时代里,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在美国人惊惧之时,能唤起美国人的内在信心。由于他深信美国人的自尊感,所以他要求或者期望美国人拿出勇气来的时候从来是没有什么顾虑的。”最能说明罗斯福的风格,说明他体贴民情的是,有一次他视察夏威夷陆军医院。他到夏威夷本来是要跟海陆空高级将领谈话,制定计划,发动巨大攻势,迫使日本屈膝投降。但在他离开夏威夷之前,他要人用轮车推着他穿过病房,去看看那些被截除上肢或下肢的伤员。他向他们微笑,挥手致意。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他的出现就代替了他要说的一切的话。坐在这轮车上的是一个两腿早已完全瘫痪的人。他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也有过这种心情。然而他克服了过来,当上了总统,他们没有理由感到灰心丧气,以为不再能实现战前所抱的理想。

  2、美国人的形象

  想家的、厌倦的、滑稽可笑的、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在钢盔里洗袜子,抱怨吃得不好,向阿拉伯女郎吹口哨,或者说,见到什么女郎都吹口哨。他们硬着头皮把世界上这件最讨厌的勾当勉强熬过去,不失幽默、尊严和勇气。

  美国能派出一支一千二百万人的军队,同时和两个可怕的帝国作战,又能建立一支比敌人和盟国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大的海军,与此同时,民用开支又比1939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这次战争开始以来,生活水平还能提高的,只有我们这个国家。整个欧洲都已弄得精疲力竭,而我们却没有。”这样一个国家确实是使人感到有些不解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伤亡,相对来说,比之其他任何国家要轻,但是总统在1944年海军节却可以这样说,1943年美国武装部队曾经在敌人的滩头阵地前参加过二十七次登陆战,而且“这二十七次登陆战每次都取得巨大胜利。”

  3、观复

  第一二部描写的正是美国逐步展现出盛事荣光并汇集全世界梦想的上升时期。

  全书结尾处,作者流露出对美国盛事荣光的怀念和对梦想消失的无限感慨,并为看不到美国今后的出路何在而感到彷徨,这里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几个:

  1)对此,在国内初版时,商务印书馆的评论是:“这些话半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幻想。实际上今天仍然是美苏两霸在争夺世界霸权,美帝也极想重圆逝去的春梦。”果然,13年后苏联解体,美国却迎来了新经济的澎湃浪潮,重新主导世界。

  2)作者最后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三分之一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转而内向,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危,在孤立中寻求复兴。”那么,从91年苏联解体,到二十一世纪多极兴起,美国人民又从干预冲突“再次转而内向”的日子是不是也会如期到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