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风刮刻着苍莽的穹顶,孤独地奏响撒哈拉的诗章,暗黄的沙粒忽转而下冲向起伏的沙丘,贪婪地舔舐着这干枯而又丰盈的曲线。鲜红的夕阳坠落到了似远似近的天际,溢出了沙丘间艳红热烈的色彩。一位女子,飘着她那被风吹起的长裙,扬起她发丝飞舞间的柔情,走进那绚烂的夕阳,绽放了沙漠中一朵美丽的独放之花。
当我翻开《撒哈拉的故事》,眼前便是这样一幅景象,这是我与撒哈拉这片神秘土地的美丽邂逅,也是我第一次走进一名叫“三毛”的奇女子的世界。也许正如她的名字“三毛”一样,她的一生像是颗飘摇的种子,注定随风流浪的宿命,现实中的她那么渺小那么坚强。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让她感应到前世的乡愁,没有犹豫、没有彷徨,带着她的爱人踏上了前世的故乡,用灵魂唱着远方的故事。
不同于《徐霞客游记》高山丽水的适然,不同于《文化苦旅》朴素纯然的深刻,《撒哈拉的故事》就是那么直接又纯粹地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又活力四射、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正如三毛一贯风格的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形成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有的书像小提琴悠长含蓄的轻述,需要慢慢品味才能知其味;有的书像钢琴曲优雅端正的阐说,需要富有智慧才能悟其深意,但我觉得《撒哈拉的故事》更像是一场大合奏,只有那种恢弘的气势才能展示出那热情的大漠,这首乐章透着纯然、清澈热切的情感,不需要任何“听者”去揣测它的深意,因为作者那浓厚的感情全全透透倾洒在它的作品中,那么强烈的感染着我,让人感受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爱情的满足、自然的追求。
一同这部可爱的作品,作者三毛亦是可爱,纵然是在漫天黄沙的撒哈拉 ,作者总能活得那样乐观与坚强。文中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她把棺木当成宝贝,刷上油漆做成家具,把堆弃在垃圾堆里的废旧轮胎做成沙发,甚至养起了绿色植物以此来丰富原本破旧单调的小屋,以至于朋友们都称她家是沙漠中的艺术殿堂,这样“奢侈”的幸福真是让人可羡而又可爱、可望而更可及。
三毛此《撒哈拉的故事》的作品是那么平凡,却是平凡出奇,淡中见雅,加以浓烈抒情,因此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作为“流浪文学”的代表,三毛在可爱的表面下,更是一颗坚强的心,她给世人留下的总是那样坚强骄傲走向远方的背影,正像她在书中诉说的那样---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