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证言》的影评大全
日期:2020-11-30 06:1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证言》的影评大全

  《证言》是一部由阿米查伊·格伦伯格执导,Ori Pfeffer / Rivka Gur / Hagit Dasberg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证言》影评(一):证言

  真 将寻找真相和寻找自己身份融为一体,这地方是否有过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我真的是犹太人吗。男主从大胡子小圆帽到因获知非犹太身份而去掉这些标志,期间不变的是一个历史学家对真相的执着坚持。扎实的剧本将他和自己的机构以及奥地利政府间的博弈展现得非常精彩,同时也剖开了大屠杀后各种遗留问题。 相不属于你或我,真相是无条件的,你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

  《证言》影评(二):民族身份与宗教信仰

  

旅游业正在进入兰斯多夫小镇。这里曾经是犹太人大屠杀发生的场所,有200名犹太人被纳粹屠杀后埋于地下。作为大屠杀研究方面的国际专家和坚定的犹太教信仰者,约埃尔在坚持历史真相的原则下,担负着找到被害犹太人尸骨的责任,以防现代化进程将证据永埋地下。在查找证言的过程中,约埃尔意外发现母亲并非犹太人的出身,这也就意味着他自己也非纯正的犹太人。

冲突成功地从历史真相与现实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到个体身份问题,约埃尔面临着两难抉择:承认自己非犹太人身份,意味着调查的顺利进行;隐瞒自己的非犹太人出身,则意味着他必须从其他幸存者身上找到埋尸线索,而不再取证母亲这条证言。口口声声坚持历史真相的学者,对自己的身世之谜却遮遮掩掩,这反映出人的自私。

同时,也反讽地表达出身份乃是建立在外部条件之上的虚假自我认知,其背后的价值体系如此脆弱不堪,轻易就能摧毁。无法面对身份真相的约埃尔将压力转嫁到儿子身上,更为严格地要求他读经。而对妹妹和研究院的上司来说,是否是犹太人已然无足轻重,这是原教旨和世俗化的区别。约埃尔最终还是坦诚面对自己的非犹太出身,脱掉帽子,剃掉头发和胡须,还世界和自己一个真相。

  《证言》影评(三):强调身份本就是一种傲慢和不敬虔

  简单来说,电影分为两条线:1. 寻找历史上的真相——这片地方是否有过对犹太人的屠杀去;2. 寻找男主自己的真相——我是真.犹太人吗?

  男主是一个研究犹太屠杀历史的学者,在当下的社会结构里,这个身份有一种当然的正义。但在这部电影里,男主并不讨喜,简单来说是因为这种当然的正义被他歪曲成了一种傲慢——对同事,对母亲,对自己,他都把“犹太人”这个身份当作了一种高点,一种可以俯视别人、审判别人的理由。

  一定要留着大胡子、带着小圆帽的犹太(男)人才能研究犹太大屠杀历史吗?当然不是——这一点大部分人都看得很清,唯有他自己一直看不清。这并不是因为他对信仰的纯正,而是因为他把犹太人身份当作了一种傲慢的资本,并且对自己的傲慢不自知也不自省。一定要血统纯正才有资格认同自己是犹太人吗?当然不是——“外邦人”母亲认同自己是犹太人,甚至愿意为这个认同献上生命,男主知道这一点,却还是要站在自以为的信仰高点去审判母亲。是谁给了他权柄让他来审判谁配当犹太人谁不配呢——不是他的信仰,而是他的傲慢。

  男主对儿子读经的发音近乎苛求,但整部片子下来并没有看到男主向神祷告。所以,什么才是虔诚和纯正呢?是正确的发音,还是顺服神的心?摩西面对红海的时候,是祷告的。

  从宏观来看,寻找犹太屠杀的真相似乎是整个族群的集体利益,但其实未必如此。身份是一种认同和选择,以身份之名隔离一些人,或是以身份之名认为自己能够代表别人,又或以身份之名强迫别人抱团,都是傲慢。

  作为犹太教徒的男主应该是没有读过新约,不然他便会读到:

  “罗马书2:11 因为 神不偏待人。2:25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2:26 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2:27 而且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吗?2:28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2:29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 神来的。3:1 这样说来,犹太人有什么长处?割礼有什么益处呢?3:22 就是 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3:29 难道 神只作犹太人的 神吗?不也是作外邦人的 神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 神。3:30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证言》的影评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