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生如夏花,只争朝夕——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后感
日期:2020-11-28 10:33:17 作者:小崔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生如夏花,只争朝夕——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后感

  一朝的百合花,在五月更是美丽,虽然它就零落在那一夕;它原是光的植物光的花。

  ——英国无名氏咏

  她离她年轻的英雄长眠的地方很远很远,她周围的情人们围着她叹息。

  当太阳再次升起,黎明温柔地降临,俄罗斯沃比湖畔依旧是是如此安静祥和,然而有些美丽的灵魂,却如昨日的夏花,再不能盛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关于战争,关于青春,关于消散的美丽灵魂。

  1942年俄罗斯沃比湖畔的五月,夏天正要来临,冰雪消融,冰封的土地也开始吐露生机。德国鬼子和炮火似乎远离了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准尉瓦斯科夫望着两个班的补充兵员,咧着嘴苦笑,因为这是一群虽然是“不喝酒的”但却“穿着短裙的”女兵。这些年轻而快乐的灵魂似乎全不在意战争,把军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五个女兵性格、经历上都有很大不同,每个年轻的生命,都有自已的梦想、希望,渴望爱与温暖,也有自己的悲伤、惨痛、血泪过往。准尉瓦斯科夫也是这样,他不常笑,严厉又和蔼,惨痛失意的人生使他沉郁,而内心深处的爱却始终照亮他的灵魂,他像父亲一样,守护着五个少女。然而,战争,总是比残酷更残酷。一个黎明,嘉莉娅在从城里赶回驻地走过一片松林时,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她迅速报告了准尉瓦斯科夫。准尉向上级报告后,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妮亚、丽莎和嘉莉娅五位女兵前去狙击。他们6人艰难地跋涉,赶在德军之前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道。这时他们才发现德军不是两个人,而是整整16个人,瓦斯科夫立即派丽莎报信求援。但丽莎不幸陷入泥沼,在污浊的淤泥里,她年轻的生命孤独的逝去。索尼娅用胸口挡住了德国人的匕首。嘉莉娅被索尼娅的死吓坏了,不久三人先后在战斗中死去。在激烈的战斗中丽达受了重伤,热尼亚把敌人从丽达和淮尉藏身的地方引开,自己却壮烈牺牲。准尉把防身的手枪留给了丽达,丽达不愿拖累大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精疲力竭的瓦斯科夫俘虏了全部德国人回到兵站。

  黎明依旧静悄悄,战争夺走了5个年轻而美丽的灵魂。遗失的生命,终究不会再来。美丽的晨光下,新的女兵们微笑着,准尉有一瞬的错觉,好像她们都未离去,还在对他笑着。

  简单的概述不能表达原著的万分之一,每一个细小的描写,都让人感到深刻的悲哀。作者憎恶的不是德国人,是战争,作者歌颂的不是爱国,是青春,是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伟大女性,是生命。战争中最可贵的是什么,不是胜利,不是勋章、不是鲜花,而是生命,人的生命高于—切。

  作为唯一的幸存者,瓦斯科夫活在悲伤和内疚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并不是很完美的形象。他有着悲伤的过往,虽然被妻子抛弃,他却不憎恶女性。他对年轻的姑娘们有着深沉的爱,事事为她们服务,虽然常被她们嘲笑。他忠厚随和,善良得深沉,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想做一个好木匠,有个温暖平和的人生。然而当战争袭来,他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军人的责任,带领5个姑娘阻击德军。当发现德军有16个人时,他痛苦又矛盾,最终,他选择留下,为了俄罗斯,为了更多的母亲和孩子,为了更多美丽的灵魂,为了战争早日结束,他只能赌一把。俄罗斯虽大,可寸土必争,俄罗斯人虽多,可在这安静的湖畔,只有6个人。然而当那些美丽的灵魂一个又一个逝去,他陷入了自责和悲痛。死并不难,难的是负疚的活。姑娘们不是死于他手,却是因他而死。那一刻,战争的残酷深深打在他心里,曾经那么鲜活的灵魂,转眼成空。然而战争还在继续,还有更多的生命需要保护,还有丽达的嘱托,还有俄罗斯美丽的疆土需要守护。安静的黎明里,旭日东升,新兵已到,号角已响。

  我特别欣赏鲍里斯·瓦西里耶夫从个人的角度来写战争。个体生命的美好鲜活真实可触,死亡就显得更阴冷残酷。法西斯的邪恶,在于它对生命的践踏和轻视,美丽的灵魂因此而逝,更增加了它的残忍和和平的珍贵。对人和人性的消灭,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战争教会我们的,不该是杀戮和憎恨,而是人性的崇高和可贵,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她们年轻的生命如同夏花,只争朝夕的绚烂。篇首的诗,是一首美国民歌,叫做《哀悼》,同样是歌颂一位伟大的女性。不同的民族,有着相同的惋惜和悲哀,战争的残酷,无人幸免。祈愿和平,祈愿这些美丽的灵魂,能找到一个没有战火的天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生如夏花,只争朝夕——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后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