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是一本由余世存主编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常言道》精选点评:
●快餐式的读史,不过还是很快意
●贴近生活的真实历史
●让我更有兴趣的是《非常道》……但总的来讲 我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 从小事看名人 以小见大 正所谓一滴露珠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
●中华群星闪耀时,我以我血荐轩辕!
●春秋笔法,悠然品咂
●比较坑爹,内容貌似跟《非常道》差不多,没有当初的趣味了,首图借的,好像是盗版书
●和如今的语录差不多。 只不过历史性更强些。
●非常有意思
●乱世,是思想界的盛世·
●鲜活的人物 有趣的言论
《常言道》读后感(一):用只是简单的有条理的罗列近代先贤的话,发人深省!
我很喜欢这本书,没有评论,只是罗列一些近代精辟的话语,没有作者思想的干扰,更让人能够独立思考,太喜欢近代那些有血有肉有独立精神的人了,其实那时的人都有一个信仰是真正为华夏而斗争,虽然不可否认也要为私人牟利。但是,不管他们是什么政治立场,或者是成王还是败寇~很多话语都值得咀嚼和回味~
《常言道》读后感(二):吾言道
因为《非常道》买了《常言道》,失望充斥内心。社科文献出版社的书我看过不少,一贯的质量好与深刻。《常言道》仿佛余世存为了挣钱一样。但也有好处,图片丰富,我非常喜欢这一点,我重视形象思维。并且,《非常道》太深了,有时看不懂。总之,值得一生去读。有人写了我想写的张之洞的话,那我也不多说了。用实践与行为翻译这本书吧!
《常言道》读后感(三):跟风之作
当当定的货,一直比较期待,原因之一是当初读《非常道》感觉蛮好,等拿到新书才发现不过是改头换面而已,而且换的很差。失望!
还有说什么转型之作,也没看出怎么个转法,再加上封底的推荐,可谓一塌糊涂。
要看还是选《非常道》比较好。
《常言道》读后感(四):很值得一读和思考
余先生的文章一直让我很感动,记得第一次读的他的文章是一篇《我们对饥饿的态度》,这篇文章写的很独特,很诗意,很精辟。接着我去网上找他的其他文章,这让我很是兴奋,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厉害的独立思想学者。在网上我把他的文章基本读完了。他的每篇文章都令我悲愤和沉重,充满焦虑感和无奈感。他的文风和独特见解,他的社会关怀和理想激情曾激励过我,充实过和丰富过我。《非常道》一出我就打算买,可惜一直没卖到,不过一年后我费劲周折才搞到,读后,思绪万千。这150年的中国就这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此书可以说个‘万花筒’呈现出太多虚假,丑恶,庸俗,深沉及悲伤。
《常言道》读后感(五):此书定是伪作
我是在卓越网上和那本《非常道》一起买的,预先没看到封面,买回来一看封面,就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此书有个腰封,上面很醒目的写着:“著名学者余世存继《非常道》之后的转型力作”,关注并阅读此书的人基本上是会读书之人,“著名学者”“转型力作”如此宣传之语,不仅不能起“多卖”的效果,相反会勾起别人的反感。这还算面上的事情,翻开书一看,里面和《非常道》的格式题材一模一样,而且只要随便翻看一下,就可以发觉和《非常道》一书有大量的雷同。哪有半分转型的痕迹!
还有,书背上那些推荐的人和文字,更是可笑!毛喻原算是什么思想家?那个奕阳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守礼说此书比《非常道》“主旨更为集中,语气更趋平和”,简直就是瞎扯淡!同样的书,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模仿之作,且划分为“大学、校长、传道、问学、书香、文学、哲学、国粹”之类更加烦琐更加没有必要的门类,反过来,要说《非常道》比《常言道》主旨更加集中似乎更可信些!况且都是在别的书中寻章摘句,稍加改造,那谈得上什么“语气更加平和”。而且这样说,仿佛就是说《非常道》主旨不太集中,语气不太平和,自己出了新书,也没必要指责自己的旧书啊。
在那篇文笔不通罗里罗嗦半文半白的所谓的自序中,此书的泡制者暴露了自己,说“《非常道》出版后,跟风不断”,是这样的,这本书恰恰是跟风之作,还无耻透顶,冒原作作者之名,败坏人家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