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得有情天》是一部由赫拉尔多·贝拉执导,哈维尔·巴登 / 霍尔迪·莫利亚 / 阿里亚德娜·希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得有情天》精选点评:
●看完此片想到前一陣gay蜜跟我說的事,某天他在電影院偶遇已經不再聯繫的前男友,那個不敢出櫃而選擇結婚的前男友,此刻與他那並不知情的未婚妻,就坐在我gay蜜身后几排的位置。兩個男人默默對視一眼,終裝作互不相識,散場后各自離去,此生最后一眼,也罢。
●
●男主设定太作毁了Javier= =。
●我承認我是色慾薰心才看此片,沒想到劇情這麼雷,但小公主不愧是小公主,呻吟聲一流。
●看的流泪
●似乎是没结局的结局.不过他是该死.活得太迷茫了.
●出车祸前泪流满面的最后一瞥是本剧经典的一瞥
●三角關係+同志關係+悲劇結局=鬱悶!! 整個故事其實滿悶得,主人公懦弱,自私,可憐可恨……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子的,他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不是他自己選擇的,他不完全愛自己的妻子,但卻不愿意失去她,他愛那個醫生,卻不愿意被人知道……他小心的隱藏這一切,只是想維持這一切…… 最終,都失去了,連生命也失去了卻是個幸福~留下兩個對方,或許,能成為朋友吧。 整篇中,音樂非常低沉,完美的結合主題,很喜歡。 PS:我不喜歡這個中文翻譯!!!
●别为别人而活,那样伤害的不止自己一个人..
●
《男得有情天》观后感(一):无
很忐忑不安的心情看着这部电影
我记得这个好像是我看的第一部同志片吧
我不太记得那个片子里面大概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只是想着死亡
我记得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
是自己去见一个自己的网友
一个满怀期待的人
我们看见了彼此
我们安静的在网吧里面看着电影
我还记得,他是第一个给我那样的怀抱的男人
应该是可以说是男人的
我闻到他身上的气味
我记得
那个主人公最后是死了的
我觉得自己有点可笑
常常在幻想着死亡
《男得有情天》观后感(二):枷锁
情节恕不概述
一个男人承受了命运枷锁,这种背景的设置得很独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奥柏多既没有能依靠自己,有着明确的目标与价值观,也没有对于人生命途的充满新的诠释。
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奥柏多不爱伊琳娜,因为伊琳娜是他作为父辈翻版的必要;他也不爱他的工作,因为同样是由父辈继承下的祖业。奥柏多很矛盾,既要追求真爱,爱他的迪亚歌,又要欺骗妻子,欺骗大众,保全自己直男的身份,因为他没有砍断那条枷锁的勇气。
他最终因为真实与虚伪的冲突,无法克制心中的矛盾。在迪亚歌的责备与失望下,他连寻求自己的归宿的权利也丧失了。奥柏多的归宿是迪亚歌,而迪亚歌却为了奥柏多的过去的伪装而排斥他,拒绝他。没有人安慰奥柏多,他绝望了,失去了理智,最终上演了他作为一个悲剧人物的结局。
剩下两个受伤的人,迪亚歌和伊琳娜。他们互相扶持,因为奥柏多的枷锁,也是他们的悲剧。
《男得有情天》观后感(三):Segunda piel=Second Skin
人或许可以用这膏那霜等等化妆品粉饰自己的皮肤,让自己在人前变得光鲜靓丽,而把自己怯弱的灵魂隐藏在脸孔的背后。但是第二层皮肤是任何化妆品甚至颜料都无法渗透进去的,它真实的反映了人的本性,或虚伪或肮脏或懦弱或胆小,只有撕去层层伪装显露出来的苍白的血肉。
在悠扬的小提琴齐奏中,缓缓涌来的音乐马上抓住了我的心。娓娓道来般优美,却间杂着一种不安定的音符,似乎预示着整个故事的结局。序幕玄妙幻化,如同万花筒般旋转漂移的深蓝影像在黑色的背景中流转。交错的男人胴体,渐行渐近后又渐行渐远的摩托车,以及始终盘旋着的白色鸢尾花似乎莫明的向我袭来。直到电影结束后,再一次回味序幕的时候才明白每件道具的寓意。
当一个男人对自己的生活、人生、未来始终没有概念,永远沿袭着别人给自己设计的道路时,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主人公B在祖父影响下考上了大学,在父亲的熏陶下成为了飞机工程师,也理所当然的娶妻生子,虽然他自己心里如何的不愿意,希望寻求自由自在的人生轨迹。但懦弱和无知让他一直把自己困在一个家人和自我铸成的牢笼里,甚至几乎都没有想着逃脱出来过。
然而,命运在一次手术后改变了。主人公B与他的主刀医生主人公A热恋了。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拥抱、亲吻、疯狂的做爱,那一刻时间也凝固了,或许日子就会永远在太阳光下和月之暗面来回翻转的过下去。但A的妻子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她显然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而B也彷徨了,他又一次选择了逃避。而A炙热无比的情感和人的本性驱使他无法回避现实,两个男人把心贴的更近。
但电影永远都比希望残酷。A偶遇到B的妻子,了解到自己在不经意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在B追问和发誓要断绝关系后,A漫无目的的飞奔下楼,砰的一声,摩托车撞到飞驰而来的汽车上,一起灰飞烟灭。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曾经爱过同一个男人的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做在紧邻落地窗的地板上,聊着此时已经安睡六尺之下的男人。而5分钟,仅仅5分钟后,他们并肩走在和煦的阳光中,去接下学的孩子。
虽然结尾显得老套,又十分仓促,但是这部来自伊比利亚的1999年的电影深深的感动了我。大概是讲述了两个已近不惑之年的男人之间炽热又而危机四伏的爱情,这部电影明显比那些青涩的同志情意来的意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