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绘画史》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17 03:23: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绘画史》读后感摘抄

  《中国绘画史》是一本由内藤湖南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绘画史》精选点评:

  ●简短的梳理,对日本的影响也算是一条隐线吧。不过这个翻译实在是不敢恭维

  ●没有之前看的他写的那本日本文化好看。可能是我太希望看到他的新观点。他在日本一定是个非常有自己见解的历史研究者,但是翻译的人也提到有些他的观点已经被否掉,估计确实说了太有自己主观臆断的话。这本书后面总结的两节还是保持了他的犀利感,前面部分有点随大流的感觉。

  ●主线分明,很清晰,不枝蔓。侧重结构分析,从绘画类型、用笔、鉴定等角度写,蛮科学。只是较国人写的史,资料不够完备,有疏漏。

  ●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学术性,而在于它的时代性。PS:有收录罗振玉收藏的陈洪绶《宫人采兰图》、龚贤《摹米南宫云山图》。

  ●看得出内藤湖南的汉学功力还是深的。图片几乎全是用的日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中国绘画,日本的中国画藏量相当惊人。

  ●6

  ●有些流水賬了。不過吐槽起日本的時候還是挺可愛的,把握还是到位的

  ●讲得有点乱。 那里点一下 这里点一下。。。

  ●从此这个叫栾殿武的翻译就上了我的黑名单,以及@中华书局 你的编辑不需要对整本书的编校质量负点责任么!!

  ●一部很简明实用的国画史。而且不受国内学者认识的制约。

  《中国绘画史》读后感(一):这译者跟编辑尼玛都是折翼的天使啊

  书本身非常好,内藤湖南角度非常好,有介绍有阐发,非常精彩的是把中国画对日本画的影响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精妙的点评。就是太精简了有点不大够呢~~

  本来应该是四星的 给到三星一方面对不起内藤湖南一方面尼玛对编辑和译者太便宜了。

  如果按照编译质量的话两颗星都算是给面子啊亲!!!

  董源着董源着噗一下子出来一个董北苑,一点解释都没有啊亲!内藤湖南就算suppose听他课的孩子都知道董源人称董北苑你翻译的时候不该给个解释么。明代之前的画家全部是一会儿名,一会儿字,一会儿号的,明代之后总算有个括号了,也不知道里面括的是字还是号。要了亲命啊!!!

  还有几个明显是翻译错的地方,尼玛给我气忘了。我还以为是哪个奇葩出版社搞的 尼玛中华书局啊中华书局啊亲!!!!

  节操掉了一地啊有没有啊!!

  居然没有人吐槽这点么尼玛!!

  《中国绘画史》读后感(二):比较陈师曾之中国绘画史

  正在比较着看两本书,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内藤湖南的《中国绘画史》。在他的书里,内藤对于中国绘画的主要描述和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开始于唐代绘画,也就是本人所理解的对日本浮世绘有着重要影响的唐代画家,如阎立本的介绍。

  可是,内藤大人对中国绘画的上古史,一笔带过几乎等于没有交代,因此历史跨度来说,内藤的《中国绘画史》是有很大缺憾的。

  相比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绘画史》,开宗明义的提出“伏羲画卦,仓颉制字”、“书画同源”的观点。纵观陈先生的《中国绘画史》,体例明晰,分述详尽,涉猎广泛。整部书的结构就如一幅画,构图工整严明,不失巧致,用色均匀明了,不乏睛点。

  另一方面,由于翻译水平的原因,内藤的书让我经常觉得不知所云,本人有一定的日文基础,即使有时能揣测出翻译想要表达的意图,可是仍常常对作者的叙述和推论不能理解。反观陈先生的书,一读便如行云流水。陈先生文学功底又令人钦佩,某些文字读起来就如闻麝咀兰,三日不绝于耳。

  书还没有看完,希望各自都有待掘的宝藏等待我去发现~~

  《中国绘画史》读后感(三):内藤湖南与陈师曾之中国绘画史初步比较

  正在比较着看两本书,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内藤湖南的《中国绘画史》。在他的书里,内藤对于中国绘画的主要描述和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开始于唐代绘画,也就是本人所理解的对日本浮世绘有着重要影响的唐代画家,如阎立本的介绍。

  可是,内藤大人对中国绘画的上古史,一笔带过几乎等于没有交代,因此历史跨度来说,内藤的《中国绘画史》是有很大缺憾的。

  相比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绘画史》,开宗明义的提出“伏羲画卦,仓颉制字”、“书画同源”的观点。纵观陈先生的《中国绘画史》,体例明晰,分述详尽,涉猎广泛。整部书的结构就如一幅画,构图工整严明,不失巧致,用色均匀明了,不乏睛点。

  另一方面,由于翻译水平的原因,内藤的书让我经常觉得不知所云,本人有一定的日文基础,即使有时能揣测出翻译想要表达的意图,可是仍常常对作者的叙述和推论不能理解。反观陈先生的书,一读便如行云流水。陈先生文学功底又令人钦佩,某些文字读起来就如闻麝咀兰,三日不绝于耳。

  书还没有看完,希望各自都有待掘的宝藏等待我去发现~~

  《中国绘画史》读后感(四):中国绘画的日本视角

  读完内藤湖南先生的这本薄薄的《中国绘画史》,个人感觉还是有值得汲取的养分的,并不如有些评论评价的那么糟。最主要的问题可能在于本书毕竟是一位海外学者的一部日本中国学著作,因而角度与本国学者所著的中国绘画史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内藤湖南在书中对于各位画家的介绍与毁誉与中国传统的认识有出入之处,体现出“日本视角”的特点。此外,或者是由于翻译的缘故,文字上不免有时有细碎重复之处,虽不通日语,但也发现了一些明显的翻译硬伤。

  有意思的几个地方:

  第87页谈到宋代画论的画法十二忌,即:布置迫塞;远近不分;山无气脉;水无源流;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人物伛偻;楼阁错杂;浓淡失宜;点染无法。此可谓中国传统绘画所一般遵循的原则。内藤在此中的好几点的评论中都提出日本绘画“常犯此病”,譬如山水画“悬挂手巾似的构图”,以及大和绘“毫无节制地滥用金色和绿青的重彩画法”,一方面确然点出了中日绘画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中国古代绘画重“格调”,日本绘画较重“情趣”的区别,然而另一方面,尽管日本绘画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看确实是“犯了不少病”,但这些“弊病之处”恰又构成了日本绘画本身的特色。内藤先生在文中提到,山水画本源出中国,日本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一事实似乎无可改变,然而艺术从流转,有所汲取的同时也必得有所发展。日本绘画能够自成一派,也在于其“不是中国绘画”。

  此外,内藤先生对于肖像画由唐代至宋日渐衰落的现象的评述也不乏洞见。

  总之,尽管作为一部专业的绘画史著作来看,本书或者还存在着脉络不甚清晰、有的地方分析也不够全面与深入的弊病,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反观中国绘画的新视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绘画史》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