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国威慑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17 18:54: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国威慑读后感精选

  《大国威慑》是一本由[美]罗伯特·D. 卡普兰(Robert D.Kaplan)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威慑》精选点评:

  ●满世界奔波的霸主

  ●中文书名哗众取宠。开头觉得写的比较肤浅,远不如一些军官的回忆录中关于士官的部分;但到底是御用学者兼畅销书写手,后续内容渐入佳境,战略分析也很透彻,比如美韩未来收拾北朝鲜的烂摊子所面临的两难境地

  ●虽然不够深入,但对于我这种外围读者来说,还是挺好看的。跟作者穿行世界,虽然浮光掠影,但也颇有意思。

  ●王师礼赞,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说是详解美军海陆空全球运作,但是看起来更像是游记。不过看看涨涨见识也够了。

  ●被环球时报等谣报不断吓尿的美军的真实写照,伟大的不得了的王者之师,世界自由的守护者,致敬美军。

  ●以主要军兵种的小人物群像为棱镜,观察大美帝的军队文化与战略棋局,最后附带作者对帝国衰落问题的思考。

  《大国威慑》读后感(一):近距离观察美军运作

  从美军基地的海陆空多方运作,说明了大国博弈间的政治关系与思考,其中对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思考,以及对朝鲜政局对亚洲区域的思考颇为深刻。

  结尾通过对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深度思考,对军事和战争的思考及其深刻,尤其通过伊拉克战争中年轻军官的表现,描述了现代美军如何传承价值观的思考,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在军事基地日常观察到的细节中体现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又有士兵与军官之间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描述,是个了解美军海陆空军基地生活的记录范本。

  《大国威慑》读后感(二):从一本书中了解大国战争机器的运作

  本书的作者何许人也?他是罗伯特•D.卡普兰,他是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第一幕僚,美国海军学院特聘教授。《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100 位全球顶级思考者”之一。他既是知名地缘政治分析师,也是资深国际事务记者。卡普兰游历了近70个国家,对地缘政治深有体会,曾写下《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The Revenge Of Geography)等畅销佳作。卡普兰锐利的记者眼光和他深刻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的作品富有独到之处。真是在这样的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作者写出来的书给读者很强的现场感,加上分析独到深刻,赢得广大专家和普通读者的欢迎。据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也都是他的忠实读者,可见他作品影响力之大之广。

  在这本书中,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军士官在美军历史中的作用。在作者看来,不关注士官群体,就无法真正理解美国军队。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不能光把眼光只聚焦在将军身上,那些活生生的士官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人。军官下达命令,也是要靠士官负责去具体执行的。士官(包括中士、下士,以及美国海军中的军士长)是美国军队文化与传统的传承者。士官群体是美国社会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美国式中产阶级社会的产物。在这本书中,作者充分展示了美国驻外基地和舰船、飞机上的士官的生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看点。可以这么说,美军士官是美国军队的脊梁。这本书的写作则以太平洋地区为背景的,作者主要考虑到:日渐崛起的中国和依然处于分裂状态的朝鲜半岛都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可能是加速亚洲世纪的到来——不仅是经济层面,还包括军事层面。在作者看来,亚洲的明天就是中东的今天。这样的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从这本书中,我们还是可以很好地了解美军海陆空全球运作的日常状况,颇有参考价值。

  《大国威慑》读后感(三):中国威胁还是威胁中国!

  这两天看的书比较有意思,一本讲了美国的衰落之后必然会带来的中国威胁论,另一本则在无限的夸耀美国的武力强大。前者是为了美国的大选,向反对党开炮;后者大概就是为了更好的迎合美国读者的心理了。基本上作者还是在那抛售“中国威胁论”这老一套,就算没把中国视作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或者未来最可能造成威胁的对象,至少也是将其视作可能造成阻碍的挡路石。

  看看这段话,——当作者发现,太平洋区美国空军的一切行动都遵循着“应对中国的崛起”这条“未加声明”的准则,他问及美军的一位飞行员未来是否还会发生有人驾驶飞机之间的空战时,“去问中国人吧,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由于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他们挑战美国的潜在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方是这样回答的。

  说白了吧,民主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更多的时候不过只是统治阶级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宣扬出的“民主”,和“自由”而已。连作者本人都是,一边把“民主”和“自由”这两杆大旗捧得高高在上,但另一边却却也对这种情况感觉到了极大的厌倦,连他本人都不得不承认:“但‘牺牲’并非一个能讨置身于政治自由、经济繁荣社会中的选民喜欢的词。事实上,如果说西方式‘民主’政体的选民们有任何一技之长的话,那一定是指他们能将‘自私之心’变成合理化的诉求。一党执政的中国或许比美国更了解这些选民的心态。”(P.369)

  大概在作者来看,真的要是给了“民主”太多的“自由”,而普通民众是没有足够的见识能够掌控好自己所拥有的这份权利的,他们总是会被煽动,会盲从,会因为从众心理,给政策走向带来很大的阻挠。事实上,那些别有目的者很容易通过舆论,来煽动他们,然后当一群蠢货把持了民意,而政客们为了选票,会去讨好他们时,我们的国家不就没有未来了吗?

  “履行超级大国的附带责任”就非得是全球性的吗?试想,俄国的军队到了美国的隔壁墨西哥去“履行超级大国的附带责任”呢,甭管去‘反恐’还是干什么了,你们美国人又会是什么感觉!之前看的书中作者再提“中国威胁论”时称,中国崛起后必将恢复古老的朝贡传统。真还没感觉如何。好吧,美国现在不就在搞这套吗,也没见那些自愿或者不自由到美国购买武器的国家怎么不好了。

  私以为,这样的“大国责任”不妨还是本着就近原则,按地缘格局来办的好。否则,像美国这样,借口反恐就我行我素了,哪个国家也不会感觉放心的。尤其是美国总有点莫名其妙的不知打哪儿来的使命感,某些会让人感觉“好大脸”的想法,“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军事战略,就是为了培育这样的‘自由民主’社会。但每当这些社会独立成型之时,都会偏离美国原本的目标,成为美国不得不忍耐的一方。尽管存在此种不幸的矛盾,美国培育‘自由民主’社会的使命是正确的。”(P.369)

  《大国威慑》读后感(四):近距离窥探全球化美军

  《大国威慑》是著名记者和国际政治评论员罗伯特·卡普兰的一部作品。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卡普兰是美国著名的军事记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就以写作巴尔干混乱局势的著作而出名。在此之后,他一直写作各种关于美军和国际政治的通俗著作。这些著作融合了国际政治现实和他各地采访与亲历。所以既有宏观特色,也有各种大小人物形象生动的讲述。所以他的书一直以好读著称。他一贯是边走边写,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而这本书写的是美军在全球各地的部署和士兵的情况。

  在我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先讲一讲这本书的缺点。这本书的原作出版时间是2007年,而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的事情则发生在03年至05年,这么说起来,我国出版此书距离该书所述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另一种批评意见可能来自专业人士,他们在阅读完本书后,可能会觉得该书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因为该书的中文标题大书美国的全球部署,但书中并不涉及大量的技术细节,而是一本杂糅了访谈和一些分析的新闻记者类读物。而其中的美军军官的采访在资深军迷来看,也觉得可能不如军官们自己的回忆录来的过瘾。

  那么这本有点年头的书看点何在呢。

  虽然这本书的内地出版时间略有一些久了,但是值得为之辩解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而国际局势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一本叙述1935年美军的书籍肯定在1945年时只剩下史料价值。但在过去的十年,国际局势和美军并没有发生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书中所叙述的很多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另一方面,虽然该书确实不够那么专业化,那种宏观和微观混合,杂糅了大量人物采访和个人感受的新闻记者式写法。却方便了许多对国际军事尤其是美军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他们能够比较不费力的了解到一些美军和国际军事关系的情况。所以我觉得此书最好的读者群体可能是他们,而专业人士可能确实懂得很多,以至于难以让他们完全满意,但是其中的某些分析我觉得恐怕对他们也是值得了解一下的。

  那么此书到底呈现出美军那些特点呢。它在全球的部署又有那些特色。或者更通俗一些,这书的看点何在呢?

  一、美军是真正的全球军队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美军作为全球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存在是全球性的。在《大》一书中,展示了美军在全球的广泛渗透,已经是美国本土或殖民地的阿拉斯加,夏威夷,关岛就不说了。在世界的其他各地,美军也以各种形式存在,如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军事基地,这些地方美军直接驻扎有大量的部队。在泰国这样的地方,则以其他名义进驻有空军武装。

  在非洲的尼日尔,马里,阿尔及利亚,亚洲的格鲁吉亚,菲律宾,尼泊尔,美洲的哥伦比亚。美军则派出像绿色贝雷帽一样的特种部队,训练当地武装力量,并同当地军方展开密切的协作。如果有可能的话,更会积极和当地民间搞好关系。

  再加上美军当时大量驻军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军事力量绝对称的上全球布武。

  二、对美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形象的生动描绘

  在《大》一书中,作者着力刻画了美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们的形象。在他的笔下,一个美军军官和士兵可能会是如下的情况

  他可能出生在一个社会地位不太高的家庭中,更可能是内陆和南方地区人,参军除了报效祖国和反恐打击敌人这样的精神因素外,还不乏军队能提供大学教育机会这样的物质因素考量,一个出生于军人家庭的人更有可能参加军队。虽然来源各异,但是在军队严密的纪律下,大部分士兵都能矫正自己的缺陷,成为令行禁止的士兵。

  虽然美军现在实行募兵制,所以去当兵的都是自愿参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成为很多人批评的那种只为钱干事的雇佣军。在作者笔下,美军士兵和军官普遍对于自己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荣誉感,深信工作的价值,有些即使能在民间找到收入多的多的工作,也继续留在军队里面。他们并不视自己为炮灰,而是相信自己为保家卫国的将士。

  美军士兵们并不像很多外人想象的那样懒散而自由,实际上当需要他们吃苦的时候,他们完全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无论这种环境是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还是逼仄压抑的,连睡觉铺位都要轮班倒的潜艇,还是如撒哈拉沙漠这样高温可达四十多度的酷热干旱的地方。美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对于技战术的修炼也绝对不含糊。许多士兵都以掌握了良好的军事技术为荣,在许多方面,即使是有过良好实战经验的部队在技战术水平上与他们也有相当的差距。比如阿尔及利亚的士兵曾多年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战斗,但依然有相当的战术动作在美军看来是不合格的。当然美军士兵也善于从各国军队中学习有用的经验,这些依靠美军良好的训练系统,得以反馈到整个军事系统中。

  美军军士们对于华盛顿和军方高层也不是没有怨言的,他们有事也会抱怨上层对基层的情况了解不够。但是怨言归怨言,在命令下达之后,他们依然是认真完成,一个只会抱怨的人在军队里面是会受到排斥。美军军人及其家属的政治观念普遍都比较保守,更倾向共和党。在作者所谓不盲从武士精神的民主社会里,军人群体显得尤为有些强硬。

  可以这么说,如果将美军视之为一只少爷兵和纯粹自由散漫的部队,或者说是只依靠强大火力而制胜的军队,就低估了这只军队的自身固有的精神凝聚力和斗志。

  三、一只依靠外包的军队

  对于全球部署的美军而言,军人本身来从事某些工作未必是最有效率的。所以美军将不少工作外包给了一些民营公司。这些工作或是军队的薪资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索性外包,比如某些船只的运输工作。或者这些工作不太好由军队出面,比如书中特别提到了泰国的某个例子。这里的军事基地的服务工作依赖一位曾在此服役多年的前军方人士。他退役之后,就把为轮换到当地的美军士兵提供各种吃喝玩乐和生活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因为他常年在泰国服役,既懂得美军的情况,又懂得泰国当地的情况。所以能够为人生地不熟的美军士兵提供良好的服务。

  四、美国军队是中国威胁吗?

  对于一个中国读者而言,恐怕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美军如何看待中国。

  然而我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以至于陷入到被迫害妄想之中,认为美国人时时都要灭亡中国。

  确实美国因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原因对中国抱有很多戒心。但是这些基本上依然是防御性的。在本书中,并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军方有对中国的进攻计划。只要我们能坚持同美国的友好沟通,在军事方面也能做好良好沟通。维持和平的中美关系是可以达成的。

  总之,此书的历史虽然有些久远。但依靠作者本人的资历和关于美军各方面的生动描述,这书还是颇为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而相信这样的读者才是主流读者的大多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国威慑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