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共彷徨。
日期:2020-10-23 12:35:52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共彷徨。

  我的宝贝:

  今天妈妈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在桂林待了5天,非常非常想你。到家就准备冲进你房间送给你我们买的小礼物,但马上被姥姥和小姨制止,接着听到你这两天的表现,妈妈的心从天上掉到地上。

  首先你的数学作业错得很多,改错题都要改到晚上10点。

  其次你把答题卡弄丢了,这种情况下就得重新手抄,你不想抄,就问老师能不能再给你一次机会。老师重新给你了一份,结果你又弄丢了。

  再次每晚喊你去洗澡,十分钟之后,二十分钟之后,你还在自己房间磨叽。

  ……

  于是妈妈只能到你房间里说,等你过两天表现好、成绩好,妈妈再把买的小礼物送给你。你一边翻东西一边不高兴地问:“什么叫成绩好,成绩是什么东西。”

  为了避免交火,妈妈选择了暂时规避。

  妈妈并没有因此讨厌你,或者想和你作对。而是很困惑。这种困惑并不来自于你的一些行为得不到认可,而是在思考,于你而言成功的意义具体是什么,作为母亲,又应该怎么样带领你去走你所认为的幸福之路。当这种困惑得不到解答,那么妈妈便只记录,我们一起慢慢的来寻找答案。

  你的优点很多很多,从小就机灵,喜欢帮助别人,你看你小时候的相片,都是妈妈随手拍的,哪一张都透着纯真的灵动:你在讲这是蜻蜓,你告诉我恐龙有多可怕的牙齿,你说它们可以长得那么高,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可以让你眼里闪着星星,你拍艺术照也很会摆酷。

  你是一个聪明、善良、什么都舍得给别人的孩子。你为了给妈妈、小姨买生日礼物,甚至不惜在小区摆地摊喂蚊子。当你发现爸爸妈妈的结症所在你也选择了沉默,你很坚强。

  可是为什么,学习这件事你永远都没有主观能动性?

  前几天妈妈在桂林的一座山上游玩,看到几个中老年妇女背着背篓爬山。她们个子很小,可能连一米五都不到,背篓里是游客的行李。她们把腰弯成90度,她们被铸成那个姿势一路向上;妈妈在回家的时候打不到车,出了地铁站后我们叫了两辆电瓶车,司机都是50多岁的伯伯,下着大雨,他们跑那么远的路一趟只挣8块钱。

  每当妈妈看到在低层挣扎着生活的人,妈妈都会想,是不是给你提供的条件太优越了,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半年前我们在迁西碰到的那个叔叔,你也听到我们的聊天了,他小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饱,他拼命学习,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

  这也不由得不让我怀疑,“衣食无忧”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

  妈妈不是一个呆板的人,并没有要求你一定要考上什么样什么样的学校拿什么什么的奖学金。我希望,你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你要对“文化”有渴求,你也必须有更多生活的选择权。好比说你从好大学毕业,你觉得自己喜欢放牛,那么你就去放牛。但是如果你小学毕业,你不愿学习了,你就只能去放牛。主动选择和被迫接受有根本上的不同,一种是享受人生,一种是泥泞里的挣扎。而且有文化了之后,放出来的牛都会不同。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妈妈希望你拥有无限的喜悦和无限的可能,用今日的动力去换取来日的丰富和自由。

  如果说妈妈现如今没日没夜地工作,拼命挣钱换来的是你过早的从容,那么妈妈的努力不但没有成为你的财富,反而成了你的诅咒。

  妈妈有时候也会跟你讲小时候有多苦。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下雨,家里伞破了,我的奶奶就把另一把破伞的布缝到这把破伞上,因为破洞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就打造出一把好伞。我撑着那把伞去上学被很多同学嘲笑。还有雨靴,我们小时候只有那种黑色的雨靴,我们叫“胶鞋”。鞋子漏了,我爸爸就用废弃的桔红色自行车内胎给补上,这样胶鞋上有东一块西一块的桔色。

  每当我跟你说这些,你都无动于衷。也许就像我妈妈曾经跟我讲她念中学时吃不饱饭一样,那是一个我无法想象的世界,我无法共情。我既理解你今日的淡漠,也知道你终将理解今日的我。只是这理解化为长长的沉默,无奈地待在不合时宜里。

  我的奶奶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80多岁给我写的信还无比通达:一封信。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好好学习,我奶奶生活在一个战乱年代,即便是她习得的文化无用武之地,她的境界也比普通人高出很多,这让她的人生很早就达到自洽。她从重庆带着4个孩子逃难到河南,把所有孩子送人,自己去给别人当保姆、做工人,可她从未被击垮。文化是什么,曾有人解释,“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妈妈看来,文化还意味着更多选择权,文化是智慧的基点,文化是幸福感的根源,文化也是满足“小我”后获得“大我”的必备条件。“小我”是我要有生存能力,我有别人爱我,我要买这个包买那件衣服;“大我”是我能改变什么,我能滋养什么,我能点亮什么。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中能找到自己的意义并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它,必须要有文化。如果你今日抵触学习,将来你卖菜连账都算不好的话,你一定,会为自己的卑微而感到痛苦。妈妈不想你渺小而苟且地活着,妈妈希望你一生自由通达。

  尽可能地为孩子避免痛苦、适时地看ta接受痛苦以助ta获得柔韧,这个度又该如何把握,可能是每一个母亲终生的命题。

  我的孩子,你可以不以妈妈的意志而活,选择任何一条路也都有它不同的苦难。可是你要知道,人类最终的感情目的永远是抵达爱的彼岸。爱别人,爱世界,爱自我。甚至是爱痛苦。怜惜它宽容它。这种能力从何而来?你又因何能获释?如果没有自律,没有文化,你不会拥有力量。

  最后表扬一下你画的画。妈妈不在家的这5天,你自己画了三幅画,我很喜欢,拍照留念。

  你画画很有意境,像诗。虽然我没有看懂第二幅画的是什么,也没明白第三幅画里既然有日出为什么河里没有倒映太阳,但是我想也许明天我问你的时候你会给我一个更惊喜的答案,我有点小期待。

  也听说你在同年级的长笛班吹的第一名,以后还有机会代表年级参赛。你一定是骄傲的吧,妈妈也很开心。很难否认,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抵御俗世赞美带来的开心。红尘炼心,我们一起长大,共度彷徨,一起修心。

  拥抱你。一个独立的灵魂。千北阿姨在写到自己的孩子时说:“你们是我身体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向无边无际世界延伸的一个链接,是我向无穷无尽命运叩问的某种解释和答案。”真美好啊。我们各自独立,我们因爱牵连。我们所有的疑惑,都会因为我们心底不由自主的亲密,终将被时间赋予解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共彷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