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光芒,此生不灭
她是最纯小花和最美末代皇后,
却一生颇受争议,毁誉参半
在华人影视界有这样一位女影星,一提到她的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角色↓
在凭这个角色拿到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后,她消失在中国影迷的视线之中,大家再次注意到她时,却是因为她在一部美国电影里的露点形象↓
因此她还曾被当时的《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批评“腐化堕落”,这段经历为她和她的家人带去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一度对在电影中出现裸露镜头非常排斥,尽管她曾经在让她名声大噪的电影中与导演因此闹过不快,但她在这部囊括了第60届奥斯卡九个奖项的电影中塑造的形象,却成为了无人可以超越的经典↓
此后她又参演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电影,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成为了老戏骨,也成为了大众眼中“岁月从不败美人”的代表↓
可即便如此,她却一直是一位颇有争议、毁誉参半的知名女演员↓
这便是陈冲所走过的真实人生路。
1
1961年4月26日,陈冲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陈冲的外公张绍昌是中国著名药理学家,在医学界享有盛誉,曾赴英留学,获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还曾经在哈佛大学进修过。张绍昌在英国留学时,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他毅然放弃了英国为了留下他而开出的优渥的条件,回到祖国救助伤员。
陈冲的外婆史伊凡年轻时也曾经留学英美,是我国最早的学者、社会学家。史伊凡早年曾经追求革命,参加过北伐,回国后办过医学杂志,与当时的文人徐志摩、沈从文、丁玲等人是好友。
陈冲的外公、外婆、阿姨和妈妈(后右)
陈冲与外公张绍昌
陈冲与外婆史伊凡
陈冲的父亲陈星荣在1966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华山医院院长;陈冲的母亲张安中也是医学科学家、神经学家,曾是复旦大学教授。
陈冲的母亲张安中
陈冲有一个哥哥,叫陈川,比她大两岁。陈川十几岁就开始跟陈逸飞学画画,后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22岁就已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
陈冲的哥哥陈川在为陈冲画画
陈冲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平民百姓可望不可及的高知家庭里,家里书香四溢,家庭氛围和谐,只是平稳的日子没过多久,中国就进入了如噩梦般的十年浩劫。
1967年,陈冲的外公张绍昌自杀身亡。那年陈冲六岁。
后来陈冲的妈妈告诉陈冲,她的名字还是外公为她取的,因为陈冲妈妈的小名叫阿中,于是外公为她取名“冲”,即第二个阿中。
只是陈冲的外公没有想到,这个“冲”字,让陈冲冲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人生,也正是因为陈冲的这个“冲劲”,让她为自己带来了饱受争议、毁誉参半的后半生。
2
外公去世后,陈冲开始与外婆同屋居住。
陈冲的外婆对陈冲的一生影响至深。
在陈冲一篇名为《我的姥姥》的文章中,她这样说道:
“一直都喜欢和羡慕她那股潇洒劲儿和享受生活的能力。我记忆中总是有很多年轻人找姥姥补习英文、修改文章或者闲聊,有时聊得高兴了她还点上一根烟。姥姥是一个让年轻人喜欢的老人,有许多忘年交。”
就是这样一个潇洒的女人,也曾经在那场浩劫中自杀过。
经历过被下放、停职后,陈冲的姥姥不能再继续从事她热爱的出版事业,然而她到底是潇洒的,她决定趁没事儿干带陈冲去旅游。那时陈冲读小学三四年级。
陈冲的父母对母亲的决定很是诧异,那个年代除了公差,没有人会去旅游,再者正逢特殊时期,家里有时连买菜的钱都短缺,用什么钱去旅游?
但是陈冲的外婆不接受反驳,她取出自己全部积蓄,为陈冲请了两周假,祖孙俩上路了。
陈冲永远也不会忘记,她这一生所见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她说:“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并不是因为建桥的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座壮观的大桥,而是因全班甚至全校只有我一个人亲眼见过它。”
因为这样的经历,陈冲从小便知道人是需要多多出去开拓眼界的,一个人的视野越广阔,内心越会处变不惊,而且外面的世界,真的是多彩而又充满未知的惊奇的。
受到书香家庭的熏陶,陈冲从小就爱看书,尤其喜欢看小说。有一次陈冲的外婆从英国带来了英文话剧读物,还有整箱的连环画,正因伤风感冒休息在家的陈冲就在家里看这些书,对于她来说,这简直是当时最大的享受。
一直到现在,阅读依然是陈冲最大的爱好,她总是能够从中得到最大的快乐。
少女时代对读书的迷恋,让陈冲阅读了大量书籍。陈冲本来就擅长英语,在阅读的过程中她的英语得到了长足发展,小学时便获得过区小学生英文比赛第一名。
陈冲小时候还学过钢琴、手风琴,读中学时参加了学校的剧团活动,演出过许多文艺节目,这个长相清秀有着明亮大眼睛的小姑娘,从小就流露出了不可多得的表演才华。
少女陈冲
陈冲初中就读于上海共青中学,1975年4月,陈冲14岁,上海电影制片厂因筹拍《井冈山上》而来学校挑选一个女孩扮演红军小战士,按照指示,这个小战士必须得是“新面孔”,在此之前,上影也找过不少女孩,这些女孩漂亮,能歌善舞,但面孔就是没有那么“新”,因为经过近十年“样板戏”的模式教化,这些女孩脸上总是带着那点“样板”味,个个一脸正气,却唯独少了灵气。
直到遇见陈冲,她那双清亮、天真、有灵气并虎生生的眼睛,一下子打动了上影厂挑选角色的负责人。在陈冲的脸上,人们感受到了一股久违的清新。
陈冲去上影厂参加了首轮面试,面试结束后她的照片被推荐给副导演武珍年。武珍年看到这张照片后找到陈冲家,让她到上影厂参加复试。
复试那天,陈冲的妈妈特意让她穿上一身有点旧的军装,军装上的两个胳膊肘上还打着补丁。这真是十分巧妙的装扮,在这身旧军装的映衬下,本就清秀的陈冲显得更加清新脱俗。
当天,其他参加复试的女孩都表演了小品、歌舞,而这些,陈冲全都不擅长。
那你擅长什么?考官问陈冲。
陈冲回答道:我给老师们朗诵一首《为人民服务》吧!
考官们面面相觑,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想到:又是老一套。
结果等陈冲朗诵结束,大家都惊掉了下巴——陈冲是用英文朗诵的,十分熟练,十分流利。
于是这个眼神明亮、自信率真、不怯场、甚至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的陈冲打动了所有考官,她被选中了。
3
之后陈冲便离开学校,进入上影厂的演员训练班开始接受训练。
不过,《井冈山上》这部电影只拍了一点便停拍了。
这部电影是由江qing主抓,当时她想拍几部表现长征的戏,《井冈山上》便是其中一部,这部戏开拍时已经是文革后期,因此便停拍了。
当时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朱时茂,据陈冲自己说,几年后朱时茂见到陈冲特别亲切,陈冲心里想我又不认识他,他怎么看见我这么亲切?朱时茂对她说,因为《井冈山上》这部戏他们曾在一起相处过一段时间。只是陈冲当时太小了,对那段往事,几乎不记得了。
虽然《井冈山上》停拍了,但上影厂有一两部戏需要两个小演员,陈冲就继续留在训练班学习,直到有一天,她被谢晋导演发现了。
谢晋当时有一部电影正要拍,需要一位20岁左右的女配角,于是便来训练班挑选演员。
听说大导演要来,所有学员都准备了小品和各种才艺,而当时陈冲年纪还小,不在备选范围之内,于是她的任务就是拿着一叠写满台词的纸,站在场边为所有表演小品的女同学提问。
不难想象,不能大声说话,只能用嘴型提醒同学们的陈冲是怎样睁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提示场上的同学们的,所有专注、焦急、兴奋、开心,都蕴含在她清亮的眼睛中,那份天真与纯洁,呼之欲出。
谢晋就是这样注意到陈冲的。
当时他还有一部正在准备的电影《青春》,里面有个哑女的角色,正需要像陈冲这样清亮的眼睛能够表达内心的小女孩。
他把陈冲叫到面前,聊了几句后,惊喜地发现这个小女孩非常聪慧,并且有着相当好的文化素养。作为一个城市姑娘,陈冲身上的天真与质朴相当难得,于是谢晋当时就下了决定,让陈冲饰演《青春》中的哑女。
谢晋是一个特别认真的导演,电影正式开拍之前,他排了很多小品让演员们演,因为演员们都没有什么经验,所以谢晋要培养他们。尽管陈冲在形象上已经很接近哑女这个角色了,他还是带着她去聋哑学校体验聋哑人的生活,也带着演员们到农村、东海舰队的通讯班体验生活。
对于这个认真的导演,陈冲是有些害怕的,每次去现场和回酒店的路上她都尽量回避着他,不敢跟他坐同一辆车。她最喜欢跟灯光组的人混,躺在灯光卡车后面大捆大捆的电线上看着天空,让脑子一片空白,是让少女陈冲觉得最愉快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拍电影是没有片酬的,只有最低工资,尽管如此,陈冲还是非常喜欢跟摄制组的人混,每天不愁吃不愁穿,又不用上学,关键是当时她可以骑着自行车上班,手上还戴着一块大手表,同学们的羡慕,让她少女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那时她还不知道,等她成名之后,她的感受会与此时完全不同,因为热闹与爱,完全不同一回事。
· 未完待续 ·
写这样的文章有点费劲,因为得整理,还需要对网上的一些材料进行甄别,可能甄别得不好,还请陈冲老师见谅…
我是觉得,一个人的一生须要根据TA的性格来看,否则一件事很难判断是单纯的对还是错,性格,就是促使TA这样做,而没那样做的动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
关于陈冲,我最起码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看了一些关于她的访谈,还有纪录片,也做了一些笔记。不过后来一直迟迟未动笔,直到前天看了她主演的电影《误杀》,被她给震到了。于是我觉得,可以写了。
写得不好,大家见谅。
早安,各位。
苏小旗电子信
苏小旗抖音账号:surface0320
苏小旗新浪微博:@苏小旗
欢迎阅读苏小旗其他文章
谁高兴都不如你自己高兴
王菲的资本不是有钱,而是天真
找个傻女处对象
好物推荐
这款一抹化水的国货面霜,秋冬必备!!限时团购!!
有“眼袋”别瞎治,这款绝对好使!!
“我富养4年的孩子,被一颗糖骗走了……”
感谢经历
,
这一路的深意
。
姑小
苏旗
| 苏小旗。自媒体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三观不错。五官更好。善养猫。善自拍。善买衣服。比年轻时更美丽。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泥土之下。心在云与泥土之间。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愿你好。更愿我自己好。 |
长按关注苏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