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寂寞芳心俱乐部》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08 17: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寂寞芳心俱乐部》观后感摘抄

  《寂寞芳心俱乐部》是一部由易智言执导,杨贵媚 / 冰冰 / 謝獻堂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寂寞芳俱乐部》精选点评

  ●配乐真动听,杨贵媚的表演绝佳;每个人无法逃离的寂寞,像毒药,像空气

  ●1994

  ●被扩大化又真实的寂寞。有些事情发生需要介绍太多具体理由。结尾好。

  ●人寂寞的时候,最容易自作多情逻辑一泻千里,过后追悔莫及,恨那个心人,更恨乱的那颗心。我们一边在电影里看见自己,一边嗤之以鼻

  ●如果剪成20分鐘,會是一個精巧小品

  ●打通电话,然后不说话。

  ●芳心无所属,寂寞难排遣。“这样就不荒芜了吗?”,这其实是对所有寂寞彷徨都市人的发问。影片以蓝黑色调为主,大量夜戏,正是这种难耐的空洞心情。最后收尾非常漂亮。但是前半部分显得太薄,三星半。

  ●这画质不知所云

  ●小时候在台湾台过一点印象记得这个片名,后来遍寻不着,由于这个名字带给我的一点回忆,真正看到的时候已事过境迁,有时候我们苦苦抓住的一小点儿东西都不带一点色彩,这电影寂寞的可以,让现在的我无论如何都不再能喜欢起来,这便是岁月碾过的粉末了,眷恋的东西往往容易被自己撕碎

  ●适合七年之痒的已婚妇女观看。

  《寂寞芳心俱乐部》观后感(一):你这样一颗寂寞心灵

  你这样一颗寂寞心灵

  像胃仇视饥饿一样

  我们都想要成为幸福的人

  拥有魔力

  轻而易举的走进任意门

  打开

  任意的你

  这法术像酒

  只对的人产生微熏气泡

  气泡

  沉入水底

  像一样靠鳃呼吸

  是你渴望

  从此我们无法亲吻

  因为你的嘴唇

  用来呼吸

  还有什么呢?

  寂寞

  是空荡酒瓶

  只留下你

  一长串的饱嗝

  《寂寞芳心俱乐部》观后感(二):越是寂寞,越是隔阂

  片名叫做<寂寞芳心俱乐部>,寂寞是摆脱不了的环绕四周的空气,芳心是带着些微荒诞无奈和叹息,而俱乐部,其实无外乎是说,每一个生活川流不息的都市里的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归宿

  在我觉得,和寂寞相对的,其实就是交流。有交流,就没有寂寞,最起码可以使我们看起来不再寂寞。然而在影片迟滞缓慢流动下,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份交流。

  这种隔阂是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的。我们看到暗恋老师女儿,坐在隔壁却要打电话的同事,在深夜相遇又在清晨分别的周智龙和小高,以及陈小姐对于丈夫出轨的漠然,周智龙和日本人貌似友善其实陌生,两个女人对于周智龙的自以为是单相思,甚至陈小姐的丈夫和情妇之间也并不能完整地交流。

  到处都是阻碍,到处都是墙。影片中的人物似乎都做着和别人毫不相关的举动,没有交集。在这种人物关系中,庭、同事、亲情、师生、爱情、邂逅、邻里,现代人几乎所有的现实纽带都被消解,人变成了孤立的个体,和周围没有了关系,像一头鲁莽的野兽,气势汹汹,却找不到对手。

  这,就是这些人的寂寞。

  在本片中对于寂寞最有力的符号化表达,正是那些似乎永远没有人接听的电话。周智龙打给小高,陈小姐打给林小姐,陈小姐打给小高,丈夫打给情人,甚至最后的老太太也无所事事地拨通了周智龙的电话,对着答录机讲述自己的寂寞。在这里,电话成了工具,甚至成了这些人赖以生存的法宝,没有电话,就无法说真话,就无法倾诉内心,就无法赶走那些挥之不去的东西。而讽刺的是,绝大多数时候,这个救人于水火的机器里,传来的都是答录机冰冷重复的声音。这不是救赎之道,这是饮鸩止渴的绝望。

  正是在这种因寂寞而渴望交流,却又因交流受阻而更加寂寞的循环里,我们看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找不到方向。影片的镜头很好地配合了这一主题,一切都显得迟缓、无力、混混沌沌,因为不知力往何处使,因为他们都只能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敢踏出一步。

  影片的最后一段把主题清晰无疑地展现出来,所有人都守着电话,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打给谁,只是听见他们在诉说,在表达,而其实正像最后一通陈小姐的岳母打出去的电话一样,这个在片中几乎被遗忘的老人其实也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她把交流的渴望释放给了电话那头周智龙已经空空荡荡的房间,这无疑预示着所有这些人的不得其法的“交流”,都将空无一物。

  女儿给英语老师的照片后面写着“生命一片荒芜,谁能伴我度过”,陈小姐得知后质问女儿,和老师谈恋爱,“这样子就不荒芜了?”,这其实是对每一个人的质问,庸庸碌碌地徘徊和游荡,急切地排遣内心的寂寞,这样就不荒芜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生命越是寂寞难耐,也就越是荒无人烟。

  《寂寞芳心俱乐部》观后感(三):寂寞芳心俱乐部

  在繁华的都市背后,有着这么一个寂寞芳心俱乐部,无论男女皆能参加,无特定组织形式,也不定期举办活动,仅仅在每个夜晚提供俱乐部成员们抚慰寂寞刹那的欢娱,而之后的代价是重新回到无尽的寂寞空虚,还是从此脱离俱乐部,这取决于您自己的选择。

  台湾导演易智言在1995年时拍摄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寂寞芳心俱乐部》,影片中并没有一个名叫“寂寞芳心”的俱乐部组织,而是以巧妙的以剧情串起了繁华都市生活中寂寞的男男女女所发生的故事。白冰冰扮演的陈春女的老公与隔壁的女子勾搭成奸,女儿暗恋班上的英语老师,家里还有一位精神恍惚的婆婆。这样的家庭设计,非常类似杨德昌《一一》中的那个问题家庭,可能也确实如此,如同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台湾当时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而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于是都显现在普通家庭生活中,于是早恋、师生恋、婚外恋便成了每个家庭几乎都能遇到的问题,而在这部电影中却不幸发生在同一个家庭中。但是导演并没有想去责咎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于是剧情还得继续。

  当陈春女工作的公司突然来了一个小弟——“周智龙”,她的生活似乎也发生了改变,下班后电梯内短暂的对话,以及同路回家买菜的经历,令陈春女寂寞无味的世界有了零星的火花,在此之前她可能只是本分的做着嫌妻良母的角色也一直想要去把这个角色做好,而在此之后她可能也并不想与小龙发生婚外的恋情,她仅仅是把这段不确定的暧昧,或许根本连暧昧都不是的单方面好感,作为空虚生活里的一丝欣慰,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给自己已到中年却仍能风韵尤存的确信,因为正值年轻的小龙看上了她,而不是她的同事林女。

  可小龙的生活却并不如陈春女所能想象的,小龙住在公寓的顶楼,下班以后常往PUB跑,他邂逅了同性的小高,可小高第二天就要出国,于是拒绝了,可拒绝了之后小龙又接到了小高的电话,并在小龙家相拥一夜。小龙还经常与楼下的日本人打屁聊天,尽管彼此语言不通,一天小龙突然顺手拿走了日本人的钱包,于是警察找上门,小龙无法回家,于是辗转又来到公司,准备偷陈春女抽屉里的钱,而此时陈春女与丈夫赌气离家,也来到了公司,想找出小龙的电话,一吐芳心,正巧两人撞上,于是陈春女报警,小龙则挟持她躲进了电梯……

  生活始终是平静寂寞的,或许还非常的乏味,而普通人总能在乏味的生活中寻找出一点可能会触动自己兴奋的快感点,但这所谓的快感就如药物作用一般,药劲来时,一切混乱,药劲过去,照见自己真实越发觉得荒诞、失落。陈春女如此,小龙亦是如此,丈夫如此,女儿亦是如此,可能真正清醒的只有那位平日里神经恍惚的婆婆。

  易智言深谙都市男女内心的空虚与寂寞,善于把握人物内心,在《寂寞芳心俱乐部》中,他营造压抑而虚幻节奏,许多情节皆是有始无终,让人憋着难受,而却又戏剧性的手法,赋予剧中精神空虚的男女一丝玩笑式的幸喜,或许是上帝垂怜吧,可惜的是,荒诞的梦境终究破灭于现实的残忍。导演在细节的运用上,强调色彩的作用,影片开始处考试的场景中,镜头特写一罐红色可口可乐,紧接着镜头后推带出全景:外语老师正在监考。即交代了场景的全貌,同时也刻意表明,国外的经济文化侵入传统的东方社会的时代。她甚至抱着可乐入睡,而最后可乐还是借由母亲之手丢弃了,两代人的冲突于是在可乐罐上形成激烈的碰撞。此外,同样红色苹果,代表着诱惑之果,由小龙之手交到了陈春女的手中,埋伏下两人欲望与诱惑的种子,而最终苹果是进入了丈夫外遇对象隔壁女子的腹中,隐喻着,陈春女与小龙只是虚有其表的暧昧,而真正有通奸之实的是丈夫与邻居。圣经中摩西十戒曾告戒,勿奸邻人之妻,而红色苹果同样是出自圣经,这也是导演玩的一个奇妙的把戏。诸如此类的匠心独具影片中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整个电影都是环绕着黑色幽默的气氛,而幽默尽头,又渗透着压抑与辛酸。

  导演可能深受法斯宾德的影响,在表达都市人物疏离关系的时候,反复用到了镜子,特别是小龙与小高这一段场景,镜子反复出现,若隐若现的把虚幻与现实混淆,来暗示两人孤独空虚的内心。此外,陈春女与林女在办公室中,总是通过电话来交流,镜头往往把两人全部装入,而两人的对话却是通过电话完成,刻意的制造矛盾,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

  导演易智言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前往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攻读电影硕士学位,他学生时代拍摄的作品就曾获得许多国际学生电影竞赛的奖项。自毕业后,进入中央电影公司制片企化部工作,并担任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讲师。《寂寞芳心俱乐部》是其第一部处女长篇剧作,便选送国外的影展,并获得了捷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观众更熟悉的可能是易智言2002年时拍摄的《蓝色大门》。影片的女主角白冰冰是台湾本土资深演员,本着娇小本土与极富喜剧性的外型为此片人物陈春女注入了鲜活的血肉,而另一位扮演林女的是曾经获得金马影后的资深演员杨贵媚,仅仅出场几次,就使的林女生动的跃然在观众眼前。

  《寂寞芳心俱乐部》观后感(四):每个城市都有这座俱乐部

  可乐瓶、苹果

  陈女的女儿喜欢上了英语老师,她拿走了老师喝过的可乐瓶,并且在回家的路上带着仪式般的庄重和严谨喝光了它,然后晚上手里攥着它睡觉,这个时候陈女走进卧室帮女儿收拾课本书本,顺手取走了女儿手中的可乐瓶,之后,下意识地仰起脖子把嘴唇对住了可乐瓶口,把瓶里仅有的几滴喝净。

  小龙在办公桌上拿了一个苹果,之后把这个苹果给了陈女,陈女没有吃,放进了家里的冰箱,而住在隔壁的帮着陈女看守婆婆的女人打开冰箱,吃掉了这个苹果。

  可乐瓶原本是英语老师的(再往上推就是超市零售商的),在这个老师眼里,这罐可乐是用来解渴的液体或者是他喜欢的每天都要喝的饮料,而在女儿眼里,这罐可乐就代表着英语老师(自己的爱人),代表着他的气味、嘴唇、头发和身体的那些具体的形状长相,物人合一,而在陈女那里,这罐打开的可乐带到家里会招惹蚂蚁,喝光了就要扔掉(等同于日常生活的废品垃圾)。

  那个苹果在小龙眼里,只是一个普通的苹果(它的归属也不明确,这也许也可以映照了小龙之后偷窃的行为,但是我觉得他之后的偷窃有更深的涵义),当这个苹果转手到了陈女手里,这个苹果就被陈女自行覆盖了一层暧昧的涵义(示好的暗示或者礼物),她没有吃掉而是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冰箱里,帮忙看守照顾婆婆的隔壁女人来到陈女家——这个女人和陈女的老公私通,她打开冰箱,看到了那个苹果,在这个女人眼里,这个苹果或许就带着陈女老公的气息和体质,代表着他的身体,爱屋及乌,于是她吃掉了它(带着占有心和嫉妒心吃掉的,甚至是觉得我可以吃掉这个苹果而你陈女吃不到的炫耀心)。

  那个被扔掉的可乐瓶,和被他人吃掉的苹果,就像两对人的结尾一样模糊不定,甚至没有结尾——女儿和老师,隔壁女人和陈女老公——这两对人——电影的结尾都没有对他们的最后做出说明,或许这种事情在那种寂寥的心态之下有了明确结局——反而破坏了电影自始至终朦朦胧胧的调子。

  陈女、老公和隔壁女

  陈女和老公是多年的夫妻了,但是关系不冷不热,片子里唯一一处二人亲热,也仅仅是老公戳击陈女的水桶腰,然后陈女咯咯地笑,接着俩人抱住,没有亲嘴也没有做爱,只是那么紧张又尴尬地抱住,空气干燥地能把喉咙挤出烟来。陈女知道了老公出轨的事情,他们没有大吵大闹,一切怨恨和疏离都在柴米生活中默默潜流地演绎着。

  这个老公有着一切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的特征,啤酒肚加赘肉,带着一副书生眼镜,穿着邋里邋遢的白背心刷牙,并且喜欢在床上剪脚趾甲,这样的市民男却和隔壁的俏丽的女人有奸情。本来是夫妻的俩人却无法满足对方,因此陈女空虚起来,老公也寂寞起来。隔壁的女人是单身,迫于奸情也无法和情人经常见面,三个人都饥渴相当,却各自牵扯羁绊。唯一的关联就是陈女和老公是合法夫妻,俩人可以同吃同睡,而隔壁女因为帮忙看护陈女的婆婆而得以在大白天去陈女家坐坐,趁此机会了解这个家庭,了解这个家的沙发、凳子、厨房的油垢和墙壁的划痕,了解自己情人的生活起居,有时也能在陈女女儿做作业的时候凑过去说说话。

  那天早晨陈女老公出门,看到了隔壁的情妇,立即从后面抱住了她并开始耳鬓厮磨,

  情妇说,你去离婚啊

  男人说,我下午就去离婚

  情妇说,那你去啊

  男人说,我明天就去离婚

  情妇笑了说,那你去离婚啊

  男人也笑了说,我后天就去离婚

  林女、电话、办公室

  林女在高楼办公室的唯一乐趣就是在上班时间给好朋友陈女打电话,两个人同一个单位,电话接通之后,让陈女猜自己手中糖豆的颜色,如果能够猜中,她今天就会很幸运地坠入一场恋爱。她的眼睛无比机敏地观察着周围的细小变化,尤其是男人的出现和男人面对自己时候脸上的表情与态势。

  新同事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两个寂寞女人的平衡,之前友好相处的情形开始倾斜,林女首先发现了小龙并扬言要去勾引他,在小龙填表的时候故意凑在身边拿嘴里的气息和身体的香气去意淫他,并且去猜测小龙脸上的笑意有几种解释。她是喜欢小龙的,但这种喜欢并不等同于爱情,她只是过于寂寞过于无聊才会因为生理冲动对一个男人有好感,小龙小虾小鱼小虫不过是名称代号,即使当天来的不是小龙而是另一个男人,林女也会因为高度封闭的寂寞再次出动去挑拨这个崭新的猎物。

  林女这个角色的设定能够和如今很多白领男女联系起来,甚至找到很大的相似性与可挖空间,关于经济紧张带来的精神压力现象在1995年就显露出来,这个群体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也会找到感同身受的东西,那些没有表露的心理暗示——同时也会为导演与编剧合体的易智言暗暗叫好。

  小龙、小高、日本人

  小高本来是单独出现的,他和剧中人没有丝毫关联,但是当他和小龙相识之后,他也就不可避免地和这群人联系起来,而他的出现也明确了小龙的同性取向和之后的走向。

  萍水相逢的小龙和小高在酒吧碰面,之后心有灵犀地留了电话号码。小高寂寞难耐,迫不及待地骑着摩托狂奔在城市夜幕下,他穿着紧身夹克,穿过路障和隧道,车灯打向远方,并且不经意间碰到了很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同学的一番对话让他懵懂地摸不到头脑。两个人在拘谨的小房子见面了,然后勾肩搭背地睡在一起,小高的那番独白很经典,小龙也好像觉得找到了能够击败往后生活的伴侣。而同样对小龙有好感的陈女和林女都只是扑了空,小龙心里只有小高,没有这两个同样寂寞的女人。

  可是第二天小高就出国了,又变成单身一人的小龙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生活,他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朝九晚五地重复给纸箱贴绳扣的动作。他开始感到不安,并且开始和楼下粉刷新房的日本人简单对话,他开始想念小高,于是询问了朋友出国的事宜——出国需要花钱,有钱就可以出国,出国就可以见到小高,和他生活在一起,永远不再和这些相处太久的寂寞为伴——他焦躁起来。

  电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转折,小龙趁楼下的日本朋友不注意,偷走了他的钱包,之后百无聊赖地在街上闲逛,然后又偷偷去了办公室,准备偷陈女抽屉里的财物,而这个时候陈女出现并且慌张报警,小龙拿卡尺威胁陈女躲过了保安的紧追不舍,随后电影接近尾声。

  电影悠悠慢慢的调子看起来很舒服,尤其是那些在同类电影里出现过百十遍的斑驳光影和窄小住宿,出色的地方在于对默默潜流着的心理层面刻画,一切都不动神色地进行着改变着,潮湿又茂盛,本来就没有跌宕的平淡剧情跟着敏感的心理波动着,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突然笑又突然哭的镜头感。

  一群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变成单身的各式各样的男女,在白天和黑夜里都同样躁动着,找寻伴侣找寻陪伴,画面永远是湿湿的,白天的颜色永远都类似黄昏,这样的题材和演绎在蔡明亮那里炉火纯青,而易智言也做到了,并且在随后的几年拍出了很多人喜欢的《蓝色大门》。

  看过这片子的人都在讨论“寂寞芳心俱乐部”是什么,我想这个俱乐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这座活生生的城市吧,来喝酒来宿醉来闲逛的也都是我们这样有着情愫的逃不出命运的男女,不管你鄙视厌恶或者谩骂。片子里最美的画面我依旧认为是小高骑着摩托在夜里狂奔的那段,仿佛能看到一万条寂寞空虚的灵魂在背后咆哮在夜空飞翔,迫不及待地要冲出生活冲出真实的眼下,导演的出色也在于此。另外我觉得小龙之所以偷钱,是因为他准备用这些钱出国,他爱上了小高并准备尽快见到他。

  因此小龙是这个片子里最幸运的人(片子里的人已经无所谓上进和拼搏和转折,生活只剩平淡和重复),他有了最明确的对象并且在努力接近他,不顾一切地接近他,他是最有希望远离寂寞的人,虽然寂寞这物曾经与以后都不会消失过,虽然他不知道他生活的每座城市都叫作寂寞芳心俱乐部,而他正在爱的路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寂寞芳心俱乐部》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