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赤月》观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03 17: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赤月》观后感100字

  《赤月》是一部由降旗康男(Yasuo Furuhata)执导,常盘贵子 / 香川照之 / 伊勢谷友介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赤月》精选点评

  ●说到底日本人仍旧是侵略中国的日本人

  ●传说中到中国的公映片......估计是十几年来最左的电影了。

  ●中影的投资终于换回了日本人民以死谢罪的结局可惜了常盘贵子的激情

  ●侵略不是诗

  ●“为了生活需要”,这句话无法感同身受身体慰藉在一瞬间化解了萦绕在中那么久的愧疚之感?这样不就说明冰室在心中早就心生逃避之意,只是没有等到那个人。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太过冠冕堂皇不喜欢

  ●画面美,但还是有些失望影片结尾,一群日本人坐上归国的敞篷列车宣告自由

  ●女猪脚长得还行,没别的感觉。。 观影日期:05寒假

  ●简单的赎罪片,导演功力不够~

  ●老实说到日本人有些谢罪的态度,我有点无法适应

  ●战争片少不了香川照之

  《赤月》观后感(一):赤月短评

  印象深刻的几句台词

  【无论悲喜,只有活着才能体验。】

  【你们就是我,只有我活下去你们才能活下去,所以我会努力活下去。】

  【想活下去就要爱,一直不断的爱。 】

  最近一直在想其实死亡比活着更加容易,不用忍受生活对你的无情鞭打,不用面对自己老了之后让人推搡来推搡去的可怜模样,在最美好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别人印象中的你也永远停留在这个时候,可是人生这条旅程你也只能体会一半了,这一个奇妙开始,一个奇迹结晶,就像是被上帝选中的一个幸运儿来到了这个世界旅行,只要多活一天仿佛都是礼物。这样说来导演的确说出了活着的真谛,你没有爱是活不下的,只要你还眷恋这个世界的一花一草都会活下去的。

  如果父母都不在你的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朋友,没有任何你可以感受到爱的行动,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

  还有的时候活着是复仇,是心中有一团火,而为什么会有这团火呢,也是自己对自己的爱。

  在活着这点上,女人男人往往要坚韧的多。而对于内心有爱的人来说,活着才需要勇气

  只有你实实在在的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你才知道人多么的强大又多么的脆弱

  所以战争题材永远不会落幕,而不论多么多么多的反战题材再做宣传,依然不能阻止战争的爆发暴力存在,这是人生来自带的本能一样东西

  看的时候我没有疯狂的哭泣,但却在默默的流泪。

  2017.11.6

  《赤月》观后感(二):赤月:一場夢想破碎在中國

  原文來自:Amada | 滿眼煙花 http://chengkaiamanda.blogbus.com/logs/2154395.html

  《赤月》(日本)。她從一駕馬車上來,最後從奔馳的火車上回去,一場夢想留在中國——19世紀30年代那個叫做“滿洲”的地方。她為了與丈夫一起制造滿洲釀酒王國的夢想一起來,在這個她稱為無盡大陸的地方,她用自己的身體去討好關東軍,為丈夫的前程鋪路,一個具有野心的女子,穿著一襲紅衣站在宴會的中間儀態萬千,眼睛裏盡是玩弄政治與男人的光芒,一種野心的光芒也可以這樣漂亮,極盡奢華。不久之後,滿洲被攻陷,蘇聯的戰機在他們的王國投下喧囂的炸彈,她被迫逃亡,仍是這樣堅韌地求生,甚至可以跪到一個男人的腳下去乞求活下去的機會,把身體蜷曲成渺小的形狀。對生的眷戀,是這個叫做波子的日本女人原始又野性的野心,一種對生命的理解,一種積極的姿態。她只聽憑自己的欲望,做自己的奴隸。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時,她竟然在愁眉苦臉的日本難民中笑出聲來,瘋狂而縱情:“戰爭已經過去了,這不是好事嗎?”投降意味著最原始的求生得到保障,富貴與榮耀已經沒有了,但是生命還在。日本投降以後,她流落中國,叫賣香煙為生。

  她的眼睛一直是迷離而危險的,就算是對待情欲,她也沒有放過。愛上英俊的翻譯冰室,在他拒絕她的調情之後,憤然跟蹤至,卻無意之間偷窺到冰室與蘇聯家庭教師之間的雲雨之情。很多年後她流落中國,遇見因醫療槍傷而染上鴉片瘾的冰室,她把他治好,才告訴他,當年向關東軍告密家庭教師埃萊娜是間諜的那封信就是自己所為,僅僅是因為她因愛而生的嫉妒。而冰室,卻因為這封信而親手殺了愛人埃萊娜,一直到日本戰敗,都耿耿于懷,一心尋死。

  她帶著對他的愛情,一直維持著生的希望。在簡陋的哈爾濱小屋裏,兩個人的情欲如冬天裏的烈火一樣讓人不忍目睹,身體都是年輕的,但是夢想卻都已經死亡。她原始的愛情最終解救了他。他選擇了對中國自首而求得活下去的力量。

  她似乎是那個時代所有滿州日本人的代表:野心勃勃而來,卻發現最後陷入國家的欺騙之中。正如兵室在絕望之中所說:國家把大批的人帶到滿州來,卻在戰爭中把他們抛棄。一個所謂的共同榮光,不過是這個帝國給的一個幻夢。關于大陸,關于滿州,關于大東亞,關于日不落。卻蓦然回頭間只看見一輪赤紅的月亮——如此像太陽,美好,但是去到了,才知道它是沒有溫暖的貧瘠。這似乎是反戰電影,卻從當時的日本民衆心理入手,一群被騙的開荒者,在得知夢想破滅之後,像沙丁魚一樣擠往生死線,令人絕望的畫面,謊言開遍幾代人的生命,在離開滿洲的特赦下達之後,歸家的男人,把一疊滿州紙幣撒向空中,整一代日本移民的絕望,青春和熱血都在這裏了,卻原來只是貧瘠。所有的人都被國家騙了,只有她微笑著感謝滿洲,鍛煉了她的頑強,她從頭至尾,似乎都沒有表現出軟弱和失望過。但是確確實實是被欺騙了。在欺騙的背後,沒有多少人與她一樣,找得到命運打碎夢想鏡子之後的閃光,只有她知道——這些,全是她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將永遠作為她的一部分永存。

  什麽都不會有,只有生存,才是最珍貴的。

  WingWong

  2005-12-10

  《赤月》观后感(三):《赤月》略谈

  当初下载这部影片,是因为看到常盘贵子的大名。我只看过她主演的《白昼之月》,作为“日剧女王”,出演一部非商业题材的电影,才引起了我的兴趣。

  看到影片题目《赤月》就觉得有一种岁月流逝的感觉。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所谓的“满州”:森田波子(常盘贵子)和丈夫森田勇太郎(香川照之)早年从日本的小樽来到东北以开设酒厂为生,由于波子昔日恋人--军官大杉(布袋寅泰)的帮助,酒厂生意甚是红火。在影片开始的酒会上,秘密情报机关的谍报员冰室(伊势谷友介)被“介绍”进入酒厂工作。波子却非一般传统的日本女性,她自主独立,激情而感性。向来忠于自己真情实感的波子虽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但还是常常回忆起过去的恋人,与大杉的重遇激起了她心中的涟漪,同时她也对秘密情报机关的谍报员冰室(伊势谷友介)萌生了情愫。但是战场形式的恶化(苏军已出兵东北),大杉不得不离开了她。就在全家送子出征的那天,她却穿着鲜艳的红色连衣裙在家与冰室跳舞,“高呼万岁送子出征,才真是不可思议呢”。似乎她很明了日本政府的用心,其实自己内心爱的渴望与嫉妒正被主观无意识地放大。冰室与艾莱娜的偷情让她下了狠招--告密,结果“秉公职守”的冰室“竟然砍了她”(波子语)。

  苏联的飞机很快就轰炸了酒厂,她和孩子们也成了难民。慌乱中波子抱着两个孩子挤上军列,前往哈尔滨去寻找外出未归的丈夫。然而,历经周折同丈夫重逢后不久,勇太郎便离她而去。一无所有的波子遇见了因杀人如麻而饱受良心谴责继而吸食鸦片成瘾的冰室,波子为救冰室决定将他留在身边。毒瘾很深的冰室一开始并不领情,但波子用爱--既是对情人的爱,亦是救人的爱,以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感化了冰室。

  日本政府准备接留在东北的难民回国,而冰室毅然留下。他要为了波子的爱,用自己的生命去赎罪。

  题材的宏大并没有在耗资12亿日元的电影中很好地反映出来,没有代表性的历史场景,我只是跟着波子的经历在时空中疾步。导演着重刻画了波子这样一位坚忍的女性,但是真正“忏悔”的却不是她。波子对战争的认识就是“没有怨言”,她似乎在用自己伟大的意志力与命运对抗,而且乐此不疲。其实波子的世界观从开始到最后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这可能是身为女性的原因。而冰室就由有一个冷酷无情的间谍,转化为冷静、痛恨自我(包括日本政府,这也是很奇怪的一点,他并没有责备日本人民,可能是导演的因素吧)、力求改过自新的普通人。

  总体上讲,这部片子水准一般,我认为降旗康男没有体现出拍摄《铁道员》时的功力。比起另一部日本人拍摄的影片《间谍佐尔格》,《赤月》就显得小儿科了。当然,我是站在真正的史诗片角度看待问题的,如果从人类自我的角度出发,那么《赤月》算得上中等吧。

  比起影评阐述的意义来讲,我更感兴趣森田勇太郎这个不起眼的人物。他有着日本人典型的“耻辱感”,有着强烈的自尊,虽然靠波子才发家,但是断指重生。他想把酒厂发展成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而且追求质量,团结员工,在难民营时也颇为“逞强”地坚持与其他人一起劳动,如果不是在战争年代,那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

  冰室身上就有日本人另一个典型特征--“集团性”([澳]G.克拉克),能够毫不留情地砍杀自己的情人。而他最后决定赎罪,也很可能就象Ruth Benedict所分析的“极端的极端”,择定一条路便全力以赴,如果失败,就很自然地选择另一条道路。

  《赤月》观后感(四):赤月与世界末日

  太陽是熱情燃燒的,而夜晚的月亮顯得冷清;在東北,可以看到月亮是紅色的「赤月」則是在黑暗中不僅能看到光明,還能看到溫暖,是一種希望。

  波子(常盘贵子)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那个时代的日本女性的异类,她漂亮,她性感,她对爱情和性爱尽情追逐。10年前他和丈夫一起到荒芜的满洲北部牡丹江畔创立事业,10年之后她仍如年轻时一样美艳动人,她热情而主动的追求年轻的情人。要不是因为战争,她在那个时代也许适合为标榜为“荡妇”一类的人。

  但此时正处于二战最后终结之时,森田酒厂也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他的情人军官大杉为了尽最后的职责上了战场,并最后死在了对苏联人手里。他最大的儿子在战争结束之前被从到中国内陆的战场上。

  还有追求她的那个年轻的情报员冰室。因为嫉妒她写了匿名的密告信把她的情敌爱莲娜害死了,而且是死在她的爱人冰室手上。他的丈夫因为无法阻止妻子从心灵到肉体的出轨而自卑不已甚至决意断手指立志。最后为了尽身为一个男人的职责抛下妻子儿女,死在苏联人的集中营里面。

  一无所有的波子遇见了因杀人如麻而饱受良心谴责继而吸食鸦片成瘾的冰室,波子为救冰室决定将他留在身边,然而,乱世中一个柔弱的女子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存考验呢?

  在那个时代,无疑波子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在无时无刻不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和身边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坚强的活下去,不然就什么都没有了。她把自暴自弃的冰室从鸦片中拉了回来,用自己的热情赐予了他新的生命。她勇敢的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孽。

  当最终踏上战后回国之路,她看着爱人重新站起来面对生活,她看着一对儿女从失去父亲的日子里恢复过来,她感慨的对着美丽的太阳说“谢谢你,满洲”。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如此复杂但又非常真实的形象。

  《赤月》讲述了1945年一个日本女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三段感情经历。该剧是由直木奖同名小说改编,剧本把女主角塑造成一个爱丈夫、爱情人、爱孩子,在任何困苦的环境下都能活下去的坚强女人。对于这个年代的她来说,结婚了、生子了、婚外情了,在二战结束前后,一个日本女人活得如此多姿多彩,实在难以置信,按照传统的观念,日本女人应该更加内敛。但其实,一个普通的女人也会有巨大的感情波动,当岁月流逝之后,感情已经可圈可点,剩下最多的还是一个女人对生命的态度。

  那就是一个大变迁的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和塑造。从这点上来说,《赤月》这部电影远远超过了去年常盘贵子主演的另一部电视《最后的皇弟,流转的皇妃》。常盘贵子所演绎的波子这个角色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那个嵯峨浩。看完了赤月我也一直在想,大概也只有日本人这么BT的民族和优秀的导演才拍的出如此有张力的片子,而中国人对这种女性的描写和评价,可能更多的会是片面和充满贬义的。相对来说,时代变了,我们从观念上更能接受这种其实很难评价的女性。

  电影中的几出戏拍的都很过火,常盘贵子难得的惹火出演成了不少人看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原因。而这部电影老实说画面拍的真的非常漂亮。为了营造剧中森田酒厂当年的气势,以求逼真的效果,制作方毅然斥巨资搭建片中重要场景森田酒厂,此外,盛大的舞会上波子与冰室翩翩起舞的场面以及战乱中动荡的场景等,都曾动用超过千人以上的临时演员。片中的林海雪原、百年没有大变的哈尔滨街景,这一切都让整部片子更有历史感。

  我很喜欢导演处理镜头的方式,他会让整个荧幕的背景呈现灰色,惟独突出女主角的那一袭红色连衣裙的亮色。在悦耳的音乐中翩翩起舞,那些痴迷着他的男人们围绕着她在那里旋转,那一刻她才是所有的中心,而她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感觉,尽情的在那里转了又转。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比评价一个人要容易的多,至少我认为《赤月》属于值得一看的电影。可能一些不太喜欢日本的人会对这部片子报以某些敌意,甚至对某些场面反感,但总体来说,这部片子仍旧反映了导演本人和原著的反战意识。当然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和理解,可能会和我们的并不一样。只是这部电影只是借助了战争年代,却算不上真正表现战争的电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赤月》观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