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灵魂嫁给谁》是一本由余聪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灵魂嫁给谁》精选点评:
●喜欢书中的最后一段,我们总有太多的来不及。。
●说实话,看一半就弃了,言之无物,毫无意义
●医院里的事情,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故事有感情的人,而非简单的医疗对象了。赵建国那样的医生不知道有多少,哎哎让人感慨
●现实。
●世态万千。
●出版的时候比原来网络里差了不少,删改太多,导致“卡卡”的感觉。
《你的灵魂嫁给谁》读后感(一):感情很细
作者:湘岳蝶痴 回复日期:2008-8-31 11:15:16
感情很细:
刚开始看《你的灵魂嫁给谁》的时候不大喜欢那些“粗”的文字,而文字里飘忽的某些却强烈地吸引着我,也许是那群可爱的人吧,也许是主人公的遭遇吧。会禁不住笑,笑的同时又心酸,还有感动---友情,亲情,爱情。
关心身边的每个人,每个人的一切---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那份无可奈何的沉重不知如何就在文字间流淌了,,,很喜欢这种不自然间的自然。细腻,又似随意,把大感觉化解成小感觉,(嘿嘿,找不到可以用来映照心意的词了)...反正就是不知从哪里自己哪里就被攫住了,一种感性的征服力,也许可以这么说吧。
(不善于表达,只愿能用心感受到那份真,情。)
觉得《灵魂》像一幅好的素描画,看得准了,画得像了,情也出来了!梦想着能用文字来绘画!
祝福 !祝福 !再祝福 !
《你的灵魂嫁给谁》读后感(二):带灵魂,去秋高气爽的天堂
带灵魂,去秋高气爽的天堂
——读余聪《你的灵魂嫁给谁》
文 flyingwinner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这是我读完余聪《你的灵魂嫁给谁》后想到的一句话(经过搜索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冰心的手笔)。其实这本书近两周以前就读完了。照理说,拖到现在再写观感,理论上总免不了得重温一遍才好落笔,但大凡佳肴,似乎总需经过一番细致回味,方能更加知晓其味美所在。因此,不惮惶恐与冒昧,愿为这道菜做个不甚称职的食评。
首先,感谢余聪肯为我这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提笔写下一些温暖的话,尽管是朋友的面子,但我还是要说声感谢。否则,我可能就不会读到这本书。我们都属于同一个群体——“易感人群”。
这是一本我看了以后颇有共鸣的书。不关乎爱情、友情和人性善恶,那是一滴心灵的露水,从那片叫做生命的绿叶上滑落,人生的感慨全在其中。勇敢、懦弱、抗争、纠结、伤感、无奈……小小的医院上演着广阔人间所有的悲欢离合,记忆着不易褪色的时光。合上书,几乎能听到那个狭小世界中人们的说笑,我结结实实的脆弱了一下。
真的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么?
娘西皮的命运。
七年青春。七年前,我还在河北那所辽阔而破旧的校园里,一觉睡到十一点钟,再去二食堂、六食堂寻找物美价廉的午饭,把图书馆借来各种各样的小说拿到课堂上读,时不时到礼堂花上两元钱观摩一场电影,和几个哥们各掏几元钱去邯郸面馆喝酒吃拉面,在夕阳铺陈下尘土漫天的操场上踢球、直到最后一拨人回家,为了即将到来的考试奋笔疾书做小抄……尽情享受并挥霍着属于自己的年轻。
命运让我们的道路截然不同。七年前葱头在医院辗转经历的那些痛苦、幸福、快乐、悲伤,我能感受和了解,同时也不胜唏嘘。七年、六年、五年、四年……那是记录着磨难与希望同在的历史。一些日子,随着发黄的照片日渐陌生;另一些日子,随着记忆的深藏日渐模糊。然而,渐渐黯淡的影子里总有些东西不容易忘掉,正如过往的七年岁月。它足以容得下任何不羁和高傲。
人生能有几个可供回忆、纪念、感慨的七年?!
西方说,灵魂的重量大约为21克,它比空气还要清澈和轻盈。就让这本书带你的灵魂去秋高气爽的天堂吧,那里,磨难与希望依旧同在。
《你的灵魂嫁给谁》读后感(三):写给余聪的书评
写给余聪的书评
——读余聪《你的灵魂嫁给谁》
文 念萦
余聪是我朋友的好朋友,所以他也很幽默的给我签了一句话:问好朋友的朋友。与小说里的余聪一样可爱,好玩。但好玩的余聪身体一点也不好玩,思想更不好玩。他不是那种贫完嘴就洋洋自得的人,他的笑容里有着更深的意味,假如此刻与他相视,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大大的问号:你的灵魂嫁给谁?
是的,你的灵魂嫁给谁?我相信刚进科大的余聪绝对还没想过这个问题,那时他还在闹哄哄的追女孩子,就为了打一个赌。可他的身体也和他打了一个赌,余聪,是我厉害还是你厉害?
余聪屈服了,他年轻的生命,开始经历了一场离奇,却又是真实的遭遇。如果没有发生这些故事,余聪的灵魂不会走得这么远。
一个读大二的科大学生,犯了消化道的老毛病,匆匆忙忙住进医院,在这间平常的医院,他经历了不平常的人生。
故事很吸引人,余聪的语言非常老道,生活气息非常浓。我常常读着读着就犯了糊涂,感觉这不是小说,而是在身边发生的事,鲜活异常。广东人有句调侃的话:得闲(空)死吾(不)得闲病。除了嘲笑自己无事忙之外,其实也说出了老百姓害怕生病的事实。医保制度谈改革了那么多年,至今仍有很多人被拒绝在医院门外,他们的生命,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
余聪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
病情的反复,世态的无常,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早就击跨了这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年轻人。他不仅勇敢的活下来,还锲而不舍去研究,我们的灵魂,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精神领域,又给予我们一种怎样的力量,让生命更加强大?他从医院的生活点滴说起,包括与患者,与医护人员,甚至有关的无关的,他都能抓住细微的变化,从而刻划出不同的灵魂,在他的眼里,这些灵魂的走向,都代表了不同的命运。活生生的人物,把我们带入了人类的最深深处。特殊的环境,充满神秘紧张,离奇古怪,甚至悲情气氛,余聪的爱,余聪的恨,余聪的感悟,都在这些真实的社会缩影面前表现出来。我们随着他老练的描述,一一去体会。这是余聪的成功,他没有站在高高的位置去哀悼他的痛,也没有故弄玄乎的去把事情传奇化。他用手中真实的笔,告诉我们,在面对死亡、面对感情、面对金钱等等这些问题的时候,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灵魂做出怎样的选择。有人超越了自己,有人却沉沦了自己。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的生活,也经历了这些似曾相识的事情。
那么,我们的灵魂选择了什么呢?
余聪选择了珍惜,也选择了感恩,于是有了《你的灵魂嫁给谁》。他利用小说独特的魅力,感染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虽然我只是他朋友的朋友。
余聪,继续努力!
《你的灵魂嫁给谁》读后感(四):忘不了每一个暗夜里的叹息
忘不了每一个暗夜里的叹息
——夜读余聪《你的灵魂嫁给谁》
文 张雅桃
两个月前一只包裹翩翩而来,里面躺着《你的灵魂嫁给谁》一书,生命的绿色与绝望的灰黑色组合成的图书封面色调,仿佛在告诉你,翻开书页,就能得到一个密码,用以探索生命旅程。
书中引子之后的一部分内容让我惊讶,“有几个人能相信病友之间的爱情?又有几个人能相信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会有超乎医患关系的友情?”作者似乎是要努力为我们诠释引子里的不确定。
午后的阳光里,一位叫余聪的病得半死不活的家伙淡淡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在医院里,无聊得只好制造爱情,无聊得只好争抢一个电视频道,无聊得将无聊的事做得热火朝天。他们的无聊,是无视病痛之后的坦然。病房中家常便饭式的打针、输液、手术,甚至是死亡,在他们眼里,都不再是难忍的折磨,嬉笑怒骂中,他们有更多方式分散疼痛,将凄苦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荡气回肠。
我承认,在这种“不务正业”的无聊中,我也快睡着了,甚至忘了故事的背景是在每天都有人永远离去、夜间的走廊里飘荡着无数没有归宿的灵魂、充斥着腐败的来苏水味道的医院里。几乎,就要怀疑这故事发生在幸福乐园,在那里,人们一团和气,幸福欢乐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故事里的主角——病人余聪是聪明的,他随意地将画面一转,就让我看到了无数嘴脸,这些嘴脸忽悠悠飘荡在我的视线里,演绎一场场关于人性、医德的灵魂碰撞。生命的可贵或污贱、亲情的放弃或坚守、友情的持久或践踏,还有爱情,最艰难时的相携或捐弃,这间小小的医院犹如一面照妖镜,毫不遮掩,将它们赤裸裸地袒露,这是多大的讽刺。
余聪的讲述,弥漫着历尽沧桑后的了然与从容,轻松跳跃的文字丝毫不肯掩藏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思索。失望的是,人世中丑恶且威风凛凛的嘴脸却被世俗以一种名叫“潜规则”的东西保护着。思索的是,每一个嘴脸背后背负的灵魂,万事做尽后,他们是否可以得到安宁,包括,作为所有事件的制造者与参与者的病人余聪,他自己的灵魂又该何去何从?当他迷茫、无助时,无数次呼唤佛祖与上帝,渴望得到正确指引,甚至,将决定权放在桃园中仅一面之缘的老者身上。病人余聪在道义良心与世俗潜规则中痛苦扑腾,扑腾得精疲力尽头脑混乱却又努力维持清醒,将心灵支柱佛像折价售出,又给自己一个相当合理的借口——那是从为恶者的家中抄没而来。
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却没有过多的药水味道,这是我在重新拿起这本书后的惊讶。病痛与医疗,加诸在病人身上的种种苦楚被平淡的语调浅浅带过,即便是露出冰山一角,也能让人轻松接受。作者余聪并不以圣人的姿态悲天悯人,他只是带着读者探索灵魂归宿,感受人情冷暖,在他的故事里,每一个灵魂都得到应有的归宿。
故事发生于医院,也止于医院,所有的爱恨纠葛、摇摆与坚定,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惊心动魄的施与受,一切的一切,都在千疮百孔之后归于平淡。然而,病人余聪用十三个月的时间经历一切,迅速成长,一路收获而来,他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掩卷时,蓦然发觉,本书貌似平淡的文字背后,是深刻的思索,犹如生命密码,握紧它,就不会再有叹息,暗夜里那些无奈的叹息。
《你的灵魂嫁给谁》读后感(五):唱唱反调
唱唱反调
——读余聪《你的灵魂嫁给谁》
文 ningdi/damiki等
文字来源:卓越亚马逊:《你的灵魂嫁给谁》特价畅销!
㈠ 唱唱反调
ingdi评
你的灵魂嫁给谁(卓越亚马逊独家销售) (图书) 2008-08-04 22:09:55
我是7月28日收到书的,晚上回家看了几千字,觉得实在是不想再看下去了。
我想读书就和吃东西一样,好比榴莲,有人觉得香之如饴,有人觉得臭如猫屎,如果觉得倒胃口,没有必要为了怕浪费,而拼命吃到底吧?!
老实说,是编者“爱需要独守,处于沉寂的世界,你消磨了时光,风霜洗去轻薄的热情,留住的是最初的感动。”这句话吸引了我,也算是性情中人,就买了来读。可是结果却是让我很失望,可能是期望太高了吧。
做为卓越的书友,我买了书,看了不喜欢,自然有权利说说喽。
我想看过《小王子》的读者,在看完圣埃克苏佩里的打开的帽子和没打开的帽子的故事后,就再也不想做别的事情了,一定一定要读完《小王子》!
赛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语言粗俗,的是霍尔顿的纯真和执着,惹人同情,洋洋洒洒十几万字,一个休息天就可以读完,发人深省,一点都不觉得累和腻烦。
我想如果我用圣埃克苏佩里和塞林格来和《你的灵魂嫁给谁》的作者来叫板,有些过分,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希望自己买到的每一本书能给自己享受的愿望是没有错的。觉得和作者的笔锋、思路不对撇子,书里的人物离现实中的病友相差太遥远,即使是书中二流学校的大学生素质,也不敢恭维——学校里的学生不全是那么恶俗的!
还有一件事觉得蹊跷,不吐不快。既然以上8位读者这么喜欢,为什么不早评论呢?而是在我29日对该书有恶评之后(我的那条评论已经给删除了,原因是有位兄台对我出言不逊,如果是个女孩子,就太那个了),于30日下午3个小时之内蜂拥到网上一起做评呢?如果说,我曲解了那位读者的真是感受,把您和托儿混为一谈,我道歉,真诚的。
如果说,这本书在一日之内在卓越买掉了9本,而且另8位读者都在2日之内读完该书,并且都得到了灵魂升华,自发于2008年7月30日下午,集体表达对作者和原著的倾慕之情,那说明这本书很成功啊!
成功的书籍是不怕批评的声音的,人家王朔、李敖大叔被骂过多少年了,如果是好作品,像梵高的“向日葵”一样需要各一代人才能理解的,那就更不怕凡夫俗子的恶评了不是?
无论怎样,我的评论是对“事”,不对“人”,这本书的存在,就是存在的道理。我想作者不会因为一个读者的不理解,不喜欢,就不再写书了。看看人家JK罗琳,一连写了7本,厉害啊!
顺便说一句,我是个铁杆哈迷,原版的、中文的书籍,我都买全了(7部),每次电影都要看两遍,英文的,翻译过的(为的是,看看校译的是否脱离原著——说白了就是想再看一遍,(*^__^*) 嘻嘻……)。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上,不理解哈利波特系列的人也有好多,总不能骂人或者让人家闭嘴吧。
支持作者和原著的方法有很多,请选一种成熟而有意义的,或者是说,做些能让作者、原著跟着你有些许荣誉感的事情吧!
㈡ 真实的感受
damiki评
你的灵魂嫁给谁(卓越亚马逊独家销售) (图书) 2008-08-15 13:23:17
买来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下去了,又怕浪费了18块钱,但继续看了几页,觉得再看下去无非在浪费18块钱的基础上再浪费很多时间。
真不知道写成这样怎么还能出书,也不知道谁看了之后还会向别人推荐。
真的很佩服。
㈢ 食之无味
toto-no.122568评 你的灵魂嫁给谁(卓越亚马逊独家销售) (图书) 2008-10-06 13:20:56
看了60页,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束之高阁。。。
过于理想化。。。内容有点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