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思考》精选点评:
●没啥评价的,这类书,就那么回事……
●翻译很怪…
●《常胜思考》,到底有没有思考?没有,假如你见过很多把很多小故事拼在一起凑一本书的书,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书,不过是换了个作者,还是日本人。这个54岁的日本人简介里说他辈子写了400本书,你大致也可以知道他的书的质量,还有巨大的销量是怎样出来的了。
●很温和汇集了多家思想
●还行真
●小册子
●这是在图书馆第二次借阅了。值得看有帮助的书
●好的习惯是常胜之本.....
●信心不足,加强励志。
《常胜思考》读后感(一):所得
如果甘于清贫,就不要羡慕他人有钱,如果清贫又羡慕他人,进而嫉妒,那就去努力挣钱。
财富可以带来大善,不要丑化财富。财富恰如其分的使用;为他人贡献;明确财富的用途。
积累财富的3点法则:节俭而不吝啬;想致富,就要必要让财富的用途明确,不需要钱的人,不会有很多钱;施予就是得到,把财富用于能让大众得利的方向(不一定就是给乞丐)。
身体就像降落伞,只有自己来保养;最后达到运用身体如同骑自行车的境界。
超越个人能力的极限,勤于思考、借助他人力量。
发现需要;思考下一步棋,是2个成功秘诀。
收入多10倍,8成烦恼会消失。
付出努力寿命才会延长。
《常胜思考》读后感(二):刚柔并济的思考
这本书不厚才170页,内容不是很多,语言不是很晦涩,基本上很容易看完,也很容易看懂。日本人写得东西多少和中国人的思维相近,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外国的困难。
总的来说看完这本书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并没有白白的浪费掉时间和金钱。
但是多少说得有点少。可以推荐看一看。
《常胜思考》读后感(三):#每天一本书#,93天,2011年3月20日,
不知道有没有人读过这本书,有兴趣的话可以分享些心得。书的很多观点非常不错,跟大家分享一下。
身在困境中成功的人有如下特点:1、不责怪不报怨2、承认现实3、从逆境中寻找教训4、绝不依赖他人,坚持独立自主。
成功秘诀◎发现需要◎思考下一步棋
人生态度最重要,不要因为学历而自卑。即使上了大学,也就四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在四年时间中所能学到的知识,就算头脑再不好的人,经过十年的努力也是可以学到的。人在四年能学到的知识是能够掌握的,如果十年还不行,二十年总应该没问题
学历不足的缺点就是缺少综合性的思考、整体的观察方法。为什么呢?此人学校毕业后便就职于某种行业,且有可能是专业的职业,或者一直从事于一种行业,所以,养成平时多是只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加上在从事这种专业工作之前,缺少教养培训,所以变得视野狭窄
人世间总会面对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进或退的选择,这时,优柔寡断的人一定会有陷入痛苦的漩涡、遭受到挫折。不能仅会考虑“Yes”或“No”,还必须时常去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方法,会不会使用这种思考方法,将使人产生很大的不同。
要有信念,把握信念,投身现实,转化为在实际中的努力,便会像登上一层石阶,攀登上绳索一样,一步一步坚实地向上发展。
找到理想伴侣的二个条件:
第一,就是“造就一个能使对方感兴趣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伴侣。有这种理想,首先就得先造就自己,使这理想的人出现在眼前时,会主动地提出“我想跟你结婚”的要求。要创造一个当对象出现时能够恰好相配的自己,
第二条,理解的重要性。是否理解对方?能否被对方理解?
胜利的理由在于积累的效果,在成功之前,就需要有一定的经历磨练。不要目光短浅,只撷取要点。或许有人认为撷取要点,就能够得出效果,但是,如果将眼光放远就会明白并非如此。 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获得多少知识,能够提高多少人格魅力。
这段话印象最深,正是说我自己:如果不从书的前言读到后语,一字不漏地学习的话,总放心不下。而另外有一种人,只做重点学习,专注于有可能会出现在考题的部分。这样只针对重要的地方下功夫,其他地方则忽略而过的人,从短期来看,还是有较快的效果的。而前者则是反复一次、两次、三次逐渐增加密度,当然效果会较慢。可是,数年之后会不知不觉获得惊人的成果,这是因为这类人能够凡事深思熟虑
《常胜思考》读后感(四):逆境中寻找常胜的出路
“能够发现人世间苦难、困难的真相,这是常胜思考的立足点。”面对苦难和困难,当你一走了之,你是克服了,苦难和困难暂时好像不存在了,但你错过了发现苦难和困难真相的机会,苦难和困难正是你的局限性所在,是你反省自己的绝佳机会,是你培养自己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的契机。总之,困难和苦难不是绝对的坏事。在困难和苦难中,很少有人能积极乐观地面对,更不要说去想着帮助别人了。其实,我们不但应该去帮助别人,还应该去引导别人,同时不忘去开创伟大的事业,最终就会获得巨大的成长力量。许多人会想,这个人真是不错,如此的困难他不但能挺得住,还能帮助别人,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也一定会帮助更多的人。这样,我们的身边就会聚积起无数助我们成功的力量。
因此,要成为领导,先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管理。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才能管理好别人。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能管理好自己的人,才可能有令人佩服的成绩。这样,别人跟你在一起,追随你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开创未来的感觉。你的经验或者成功经验足以让你比别人看得更远。但是领导太有先见之明也不好,太强势了也不好,不但不能鼓励底下人,还容易让底下人泄气,这就割断了他们未来的发展之路。这反过来对于整个团队本身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大川才会说,是反省造就领导者。为什么领导需要去反省呢?反省就是从自己身上和公司内部去找原因。反省包括: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反省,对团队发展的反省,对员工发展的反省,特别是对你所面对的客户和市场的反省。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广告都做了好多,就是打不开销路?为什么我底下的员工干劲不足,却跟不上我的节奏?为什么别人的公司呈跳跃式发展,我自己的公司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我整天忙碌得焦头烂额工作成效却不大呢?为什么我处处替员工想着,员工却不领情?当我们去反省这些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发现市场和客户的真正需要(“或许是真正需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提供”“真正的好工作总是在有需要的地方才会出现”)。这样想的话,你就会想方设法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你的产品没有道理不畅销的。不畅销不是市场没有需要,而是因为你没有提供市场真正需要的东西。
学会适当地放权,并耐心地教导底下人(“‘那你经理自己去做不就好了吗?’于是便愈来愈颓废。这种恶性循环是无法好好培育部下的”)。
培育他人,善于跨越个人能力的极限(“还有一种思考方法,就是培育他人。自己欠缺的部分用他人来补足,这样,就可以做到整体性的发展”“有了好的主意,再得到别人的协助,事业必定会壮大发展”)。
不需要凡事都事必躬亲,善于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自己的工作内容,程序不明确化、不书面化,不能让任何人接手都一目了然是不行的”“是不是一整天都在工作呢?十二个小时都在工作吗?想一下,还是会有不少空闲时间的”)许多忙碌得焦头烂额的人并不是忙得没有时间,而是时间没有调配好。
不用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你的员工(“不清楚是什么状况就随意切入做生意,还自称‘我为人好,所以人们也会对我好’等,其实,他一走,大家才能松一口气:‘可算走了,唉,总算解放了。’)也许并不是员工没有替我们分忧,不理解我们,可能是领导者没对员工保持充分的信任,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吧。好的员工是平时慢慢培养起来的。
俗话说,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都走背运。因此,职场和生活中不可能有常胜将军。那为什么大川敢以“常胜思考”为题来写一本书呢?敢运作这本书的出版人想必也需要一定的魄力和眼光。也许,我们在人生的发展中没有坚持常胜思考,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只会去简单地忍受或躲避。常胜和成功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以致于我们不敢成功,不敢常胜。那么,坚持常胜思考的人会如何做呢?
“第一点,面对逆境、困境决不责怪他人,绝不埋怨他人或命运”
“第二点,去承受被赐予的命运”
“第三点,从逆境中寻找教训”
“第四点,绝不依赖他人,不谋求他人的援助而生存”
常胜思考的核心和精华是,要在苦难和失意中发现日后成功的种子,“仅仅忍受苦难和失意,虽然非凡,但是真正非凡的人,就是在其中发现使自己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积极种子”。这一点很重要,差不多对每个人都有帮助,因为似乎没有人不经历苦难和失意,而且越要开创一番大事业,越要面对一番苦难和失意。
事业的发展,人生修炼,都需要你我树立常胜的思维模式。《常胜思考》既是修养心灵、化解烦恼的绝佳读物,也是使人立于不败之地、极具实战性的成功理论。每个人都应该读这本书,它会让弱者渐强,强者恒强。常胜思考不是一种看似无法达到的神话,而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我们处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点很重要。
最后强调一下,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常胜思考,也可以轻松拥有常胜人生。按照作者提示,我们大家一起了进一步形象地理解“常胜思考”。“常胜思考是无论在自己顺利或者不顺利时,都能成长茁壮又不失柔软的思考方法”,也就是说,“常胜思考”的人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为是竹子,“无论是刮多大的风,竹子都不会轻易被折断,柔软而有韧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能看到其坚实的生长痕迹。”可见,学会常胜思考也就拥有了一种竹子节节生长的能量和精神。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总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或者从困境和逆境走向顺境,或者从顺境走向逆境。逆境就相当于是人生的停滞期,这时候我们多去反省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继续去给自己充电。而且经历并能走出困境的人一定会有更强的承压能力。因此,表面看逆境和困境好像意味着发展停滞了,就像竹节是这段竹子生长的终点一样,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竹子正是因为有了竹节它才能长到十米二十米,既结实又不失韧性。就个人而言,逆境和困境意味着更大的发展机会,经过这样的停滞后,个人的成长脚步会迈得更加稳健,也意味着未来有更大的发展。
常胜思考是一种强大的爱、知、反省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冲出困境、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不断超出个人局限性、追求卓越的成功法则。本书的内容丰富而实用,每个人看到的闪光点都不尽相同,我愿意把我上面的这些读书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预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节节高升。
《常胜思考》读后感(五):内容简介
一 常胜的基点
领导者必备的资质
人往往追求时代潮流,世上所有的人,都会去思考到底什么具有真正的价值,以及自己的前途在何方。这说明,人们需要能为自己指明方向和决定答案的领导者出现。
想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就要具备能够明确地为人们指明前途和方向的能力。
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一定了解如何善用自己的能力、时问和金钱。我认为,领导者要明确地指引即将面临的未来和每天必须要做些什么。成为这样的领导者,是每个有觉悟的人的真正使命。
那么,领导者所需要的资质究竟是什么呢?一是必须具备先见之明,必须比他人更能洞烛先机。
在他人眼中,有先见之明的人较清楚未来,通常是有超群的能力或者是伟人。周围的人会觉得,此人身长体高仿佛可以看得比他人远,或者是具有预言者的资质而能先知先觉,于是便会被这不可思议的魅力所吸引,继而追随他。
领导者所须的资质之一,是要有先见之明。但是,仅仅有先见之明还是不够的。有先见之明,但却只会向人说:“你继续这样做下去就会失败。”只会列举失败和不如意的事,这样的人即使一时成为领导者,无疑人们不久也会离去。
我所创立的“幸福的科学”聚集了各方人士,其中的理由,或许是人们预存着顺应潮流必会有所受益的想法,有着吉祥的预感吧。若是让人感到船要翻了的话,我想,人们也就不会到此缘聚了。
因此,不仅要具有先见之明,我认为,领导者还需要有第二项资质,即是在此人的身边,或者在跟随他的过程中,必须能够让人产生能够开创未来的预感。
领导者所须资质之三,是在他过去的人生历程中,是否曾有过使人信服的成绩,这成绩未必一定是个闪耀的勋章。无论度过的是怎样的人生,只有从曾经承受过磨难的足迹中,才有可能寻找出成为优秀领导者的资质。
我经常想,历史上伟人们的人生,都有着共同点。首先,在优越环境下出生的人并不多;即使是在优越的环境下出生,也一定曾在人生中遇到过某种重大的挫折,或者遇到生命的转折而陷入严峻的苦难。这些伟人大都是出生在并非优越的环境中,经过一生的努力而成功。只有在这努力之中,人们才能够感觉到一种非凡的力量。
以上,列举了领导者的三个条件,而新时代领导者所不可欠缺的一项重要思考方法,即是以下要阐述的常胜思考。人生中尽管会有莫大的风浪,但是,常胜思考终会使你从逆境中受益。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对于已掌握这种思考方法的人,危机和困难将不复存在,接下来只会有连续不断的良机。
反省造就领导者
人们或许会认为,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有开拓前程的意愿就可以了。而实际上,正因为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难关,我们才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譬如,从健康方面来讲,会有向来健康而且精力充沛的人,这样的人可能很少考虑有关健康的问题。但又不能够把健康的反面——疾病,看作是单纯的不幸,因为它并不是那样消极的。
人为什么会在某一个时期生病呢?人在生病时,必会有疾病的潜伏期,很像助跑阶段。在这个时期,身体的某个部位会疼痛,感到不适,导致不能像平时一样工作。就某种意义上讲,是大自然在提醒,该要休养了。有一些人认为健康是理所当然的,但不生病就不知道休息的重要。
因此,为了保证人的寿命,当健康亮起红灯的时候,自然需要休养,寿命可能因此而得以延长。那相反的情况是怎样呢?不休养生息便容易失去生命。因此,身体出现不适而休息,这就是被强制安排的休养期。
那么,修养期的意义是什么呢?当然,不仅仅是身体在休息。因为在这个时期内,人会变得内省,内省是指“对内心反省”。人在外界的生活中,目光被现象所迷乱,使人很难探求到什么是自己的真心。
试看一下推销员的工作就很容易明白。做推销工作,在顺利之时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时,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自己、照顾家庭和观察他人?有这样的余地吗?在这种情况下,大概都只是想如何更进一步开展局面吧!
最初,以在本月要销售十五辆汽车为目标,而销售目标完成后,便会想:“我成功了,这个月的成绩颇为满意,下个月的目标可以订为十八辆。”
缺乏内省的人,通常会被这样的结果所蒙蔽。这种人多半没有考虑过,从他手上买这十五辆汽车的人,是否真的因此而感到满足、幸福和愉快,是否得到了需要。往往得到好结果,缺乏内省的人就会被喜悦和满足所陶醉,对此以外的事情,及对他人的关心等都忘得一干二净。
在买卖成交后,有了好结果,如果同样能够让对方感到满意以及持续的喜悦,这样才可以说,自己做好了推销工作。假如,不关心商品的后续服务,只顾完成自己的销售数字,看到结果就心满意足,这样的人是不会预想有人买了东西后才后悔、气愤甚至产生经济上的困难的。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日夜忙碌,却未考虑到这问题,所做出的努力终是虚假的,最后只是沦落为追求结果的人。就连自己是在“自我”的伪装之下虚假的生存都意识不到,还自以为是高人一等,是在走向成功之路呢!这种人其实不少,如果他们不遇到某种挫折的话,是不懂得如何真正做人的。
自然的哲学必然会给人反省的机会。在这时大抵会转入非常内向的心境,对人的灵魂来说,只有此时,才是真正重要的时期。
我们不妨实地深入观察自己的内心,不对真实的自己做探究的人,就没有资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炼就宽宏大量的人格
以下继续对推销的例子作假设。一位不关心他人、只追求数字的人,最后成为销售成绩第一的推销员,得到了公司的赏识,被晋级为业务部经理。可是,担任业务部经理后会产生什么变化呢?他会按照自己的所做所为来指挥别人,也就是只会对部下发出单纯的数字命令,例如:“你这个月的目标是要卖掉×辆”等,只会用数字的结果来判断职员的优秀与否。完成了指定的数字就是好职员,他也只会以这种方法来做考评。如此下去,他对部下的推销工作便会开始变得不耐烦,只会想:“按自己的办法,能推销出去更多,卖个十五辆不成问题。可是部下的作法只能卖掉三、五辆而已。”职员会被看成是负担。
这个时候,对部下的推销方法应该更耐心教导才是。可是,他却想亲自去做,越职亲自去与客户商谈,这便是蔑视部下。这时部下必会发牢骚:“那你经理自己去做不就好了吗?”于是,便会愈来愈颓废。这种恶性循环是无法好好培育部下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目光只是放在“自我成功”之上,能学到的也只有这点,对于什么是人真实的心从来不做深入思考,最后变成厚脸皮的人。在一些成绩不错的业务员中,这样厚脸皮的人还真是不少。厚脸皮的人是很难做自我分析的。
不清楚是什么状况就随意切人做生意,还自称“我为人好,所以人们也会对我好”等,其实,他一走,大家才能大松一口气:“可算走了,唉,总算解放了。”但是,他本人却意识不到,丝毫不晓得自己的脸皮有多厚,还自认为任何人都能为友,然后以这种手法不停地做生意。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反之,如果部下是谨慎型的或是细心的人的话,就不会去做这厚脸皮的事,而专注于提高自己。
例如,平日增加自己的爱好,以爱好作话题,来融人对方的谈话,或者以其他的趣味话题作开场白。可是,这对逞强的业务经理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我认为,对这样的人来说,是有必要去做灵魂的休养和休息的。虽然这会使他的处境暂时陷入不佳的逆境中,但却可使他开始逐步明白他人的心。一直以来自认为是公司的门面,自己如果不工作,公司就很难运转。可是,当他生病休假的时候,很意外的,公司仍旧顺利运转,他的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在同事或部下来探望病情时说:“你虽然休息,但公司运转相当顺利,请不必担心!”这种话让他最受打击。其实,他真正想听的是:“你不在,公司就完全停摆,无法顺利运转。”
我认为,这样的人需要多些磨练。这绝不等于后退,而是为了养成更加宽宏大量的人格。所以这种磨练是必要的。
学而不厌
当优秀的人开始学习工作的方法时,会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我认为,这与“施爱”相反,纯粹是在“夺爱”,纯粹在谋求称赞。
在热衷于自己如何才能受他人青睐时,大家有没有如下的经验呢?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低,就极力加倍去努力。可是不知为什么,越努力,周围的人就越是不用正眼相看;越努力,周围的评价越是莫名其妙地不佳,这效应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回想这一切,发现原来自己是在夺爱。自己的努力完全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赞扬,所以,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在赏识此人的过程中,似乎有自己的东西被掠夺走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的私房钱减少一般。去称赞一个只想谋求别人赏识的人,会有一种损失感。
大家可以感觉一下,周围有没有是为了得到他人称赞而做事的人呢?在你的亲戚或者工作场所中,有没有眼睛流露出企望得到他人称赞的人呢?这种人虽想得到称赞却反而很困难,于是,便愈加在此方面用功,周围的人就会开始议论:“这家伙想出人头地。”之后此人便开始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想到:“如此拚命,却得不到赏识,世界真是不公平,这些人尽是些不能直率地承认他人能力的人。”
而实际上,在谋求他人称赞所努力的过程中,就是以谋求“自己”得到称赞为中心,去贬低别人,只把别人当作是支撑自己的抬轿人,久而久之,便陷进这样的错觉中。
总而言之,专想自己出人头地,就根本不可能使别人幸福。人是非常敏感的,与人交往时,如果完全得不到幸福的话,便会想与这样的人划清界限,远离他而去。
当人们与你渐行渐远,等这种结果出现后,便去批评人,扰乱他人或说他人坏话,这样必然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应。
所以,如果自身处于挫折期,或者,走过顺利期而来到低潮期,经历这类的磨练时,请不要把它看成消极与负面。只有在这个期间,人们的灵魂才能得到锻炼,同时能够去理解别人的心。
很遗憾,看到自己不在时,工作仍然照样顺利运行,而受到打击。其实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一般的工薪阶层可以立即被替换,就连被认为绝对无人能代替的总经理,也是可以立即宝座换人的。
也就是说,工作并不只是凭借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而是由多数的人相互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工作。切不可忘记,他人的力量才是个体能够做到自我发挥的前提条件。
所以,若有热衷于阅读本书的读者,现正处于挫折、逆境漩涡之中,我希望,无论如何一定要回顾过去这几年,或者这几十年间,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失去了平衡,还是自己只是一个期待他人评价的人,而忘记了评价他人。能够养成这种内省是很重要的。人成长的因素很多,而真正能够发挥潜力的人,毕竟是经过许多磨练的人。
通过磨练并且能够转化为自身力量的人,便会放出光芒。反之,在磨练中只是消极地依着潮流行船,便会让人留下暗淡的印象和心中的阴影。
所谓磨练,也不是持续不问断的,在这磨练期间会有某种程度的收获,对能够学到的要尽可能地学习,有这种态度是很重要的。
不为挫折寻找借口
处于不幸之时要保持清醒,不可陷入只有自己一个人不幸的困惑中。
不管是疾病缠身的人,或者是失败、挫折连连的人,在这种时期很容易产生出自己运气不好的错觉。在这个时候,请务必睁开双眼,更加敞开心怀,观察他人的境遇,人未必都是只有成功而没有失败的,身边一定有人为了突破自我、奋发向上,而付出许多努力的人。
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处于与自己相同的境地。疾病的种类繁多,有心脏病、癌症或者是外科疾病等,但绝不会有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独特疾病。当有疾病缠身时,要想世上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正为这疾病所苦。
美国曾有一位著名的轮椅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人的身体需要轮椅时,便已很难参加社会性的活动了,可是,这位大总统的工作却极为出色,他与别人不同之处,是从不为自己的人生做辩解,努力克服身体上的障碍,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善始善终。
另外,美国曾有一位地位很高的女性,她在年轻时丈夫就过世了,而后,被孩子遗弃,生活方面历经贫困和疾病的痛苦,然而,她却能从这样惨淡的生活中脱颖而出,成了美国政府内地位最高的女性。
我观察过,在困境中能承受一般人承受不起的困难、能够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人,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下面试作举例:
第一点,面对逆境、困境绝不责怪他人,绝不埋怨他人或命运。这是因为他们深知从反面去做是毫无益处的。
第二点,去承受被赐予的命运。不要考虑有这样的命运如何是好,应该从正面去承受恶运、逆境。这就是承认现实,而后考虑如何在这种现实中复苏。决心去承受恶运的现实就是勇气。
第三点,从逆境中寻找教训。逆境要警示自己什么呢?这是有答案的,这答案将成为以后的心灵之宝,变为重要的财富。
第四点,绝不依赖他人,不谋求他人的援助而生存。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始终不忘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或者说不忘自立的精神。正视被赐予的命运,承受现状。但是,不可以全盘地接受或满足,而应该努力打开新的局面。成功之路一定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
令人怜悯的人终究是成不了大器的,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现象诱惑。一旦开始要求他人的同情,日子一久,渐渐就会陷入这种被同情所纠缠的人生了。在不幸的环境下,当身体有缺陷或有疾病,就企图去谋求他人的援助时,对灵魂来说,就等于是投降败阵。在这不幸的关口,必须果断承受命运,这样必能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