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一本由方韬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海经》精选点评:
●非常遗憾自己不会画画,尤其是看到帝俊之妻羲和在甘源给十个太阳洗澡那儿的时候,很有画面感
●比《聊斋志异》还要聊斋志异
●有意思
●天文地理神话民俗什么都有,虚虚实实,特别好玩~写奇幻小说的话,随便借鉴一点做设定,就可以很酷炫了。讲到神奇的动植物时,结尾总是说它味道如何、吃了有什么功效,可见中国人爱吃的传统自上古时代就开始了。
●2018-2
●就是一堆神兽怪物的list 我试图找过书中的华山和我去过的华山的地理关系 看不懂的位置啊
●批注与翻译不是很给力...
●翻译望文生义
●一开始看得好慢,后来看得好有趣
●翻了一半多。有注音蛮好。
《山海经》读后感(一):尼玛!老祖宗你在逗我吗?
我无法理解这样的书有什么价值。
地理位置讲的乱七八糟没有逻辑,还有前后矛盾;
叙述天马行空,夸父到底怎么死的?《海外北经》说他渴死的,《大荒东经》说应龙杀蚩尤与夸父。
尼玛!老祖宗你在逗我吗?
评注也差。
总之这本书一无是处。
《山海经》读后感(二):山海经
这本书没有图,只有简单说这个山上那个山上有什么吃的,有什么穿的,吃了会不饿,不痛,不死,其实我预想的差太多,适合中学生看。不过大人看看也不妨,里面有很多字,认识的不认识的,平常根本不会用到,主要是你也许这辈子都遇不到他,我中化文字博大精深,喜欢古文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也是喜欢生僻字的怪咖的菜啊~~~~
《山海经》读后感(三):搞得我很好奇
那些什么个蛇首人身呀,会学婴儿哭和笑的动物呀……究竟上古时代有没有哦,哈。
为什么所有的地点和方位还有植物都可以考证,独独动物是杜撰的呢?人们杜撰这些动物的时候干嘛不杜撰植物呢,比如白天是树,夜里是美人之类,呵呵。
是不是真的哦?
《山海经》读后感(四):《还原<山海经>,发现历史》是真正的“历史还原解读”
《山海经》读后感(五):对普及读物应该报什么态度??
最近正在看这本书。这套书应该是中华书局出的普及类的书,我是从一个小学旁边的小书店里翻出来的。买来读是出于两个原因,一作为初读,并不认真研究;二中华书局出版,再怎么感觉也靠谱些。这套丛书当中很多在序中就指出内容有删减,这本没有提,以为是全本才买,但看起来也不像,没想到是有删减的。很遗憾。
想看《山海经》源于大学时期看过袁珂先生写的中国神话,非常感兴趣,觉得应该找找这些神话的源头。《山海经》比我多年来想的要好看的太多了。不得不说千百年前的人的想象力比如今的人强太多了,似乎一代更比一代没有灵魂了。
注释让人非常不满意,但是一想到是普及读物也就算了。可是看到许多豆友都在为本书的评注揪心,有人也说是普及读物,不要太较真,有些则对其中不打招呼的删减,和不太完美的注释横眉怒目。
我本不想较真,因为普及读物嘛,共大多数人看看,差不多能懂就达到目的了。为什么挑中华书局的呢?因为觉得就算是简单的注释,简读本也要不失书的责任,不能有错字,译不全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错译。可是阅读过程中,确实遇到译文和原著出入比较大,或者译文不通这样的情况。而且很多生僻字也没有注解,对学者这样高估我的识字水平,我是否该感到荣幸呢?反过来一想,这样参差的注释似乎也有悖普及读物的初衷。倒不如精简成《山海经》故事选读,然后用心批注,翻译一番更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打算初读完,再重新买本好的,认真看看。